Delays - Faded Seaside Glamour (2004)

by DOPM

偶然聽音樂電台隨機撥放的音樂時,忽然被一陣清亮的開場吸引,於是放下手邊的工作,立刻查詢歌手與專輯資訊。點開專輯《Faded Seaside Glamour》,一首一首聽下來,只有不斷重播,沒有快轉。感謝Radio Paradise,又幫我找出了好音樂。

Delays是成立於南安普頓的英搖團,在2004年推出了第一張專輯《Faded Seaside Glamour》。主唱清澈陰柔的假音一會兒編造閃亮溫馨,接下來轉回真音,嘶吼陰暗側面,揪著聽眾一起體驗少年情感的豐富、驟變與不定。Delays在這張專輯呈現的曲風大抵明亮流暢,旋律帶有些憂鬱奇息。許多樂團的第一張專輯都是這樣的風格,或許可以稱為青春氣息。隔了二十年才發現這張專輯,聽著聽著不禁感到一點懷舊起來。傾入靈魂的歌曲真的有帶人穿梭時光的魔力。

〈Wanderlust〉是專輯第一首歌,當時音樂電台就是放這首歌。清脆的電子音打著節奏,電吉他隨即拉開序幕,主唱溫柔問著:你是否傾聽是什麼敲擊你靈魂?接著下一句嚴厲指控:不,你沒有。短短幾秒,完美呈現Delays音樂裡的張力。一會乞求愛人聆聽今夜此時的音樂,一邊抱怨對方心不在焉,只能跟著悠揚的旋律持續迷走。

專輯裡有幾首快歌,標準乎告青春無敵的歡樂情歌,諸如〈Nearer Than Heaven〉、〈Long Time Coming〉、〈Hey Girl〉,或者有點灰暗的〈You Wear the Sun〉,都非常適合青春偶像劇主題曲,也都曾經登上暢銷金曲。但我卻更喜歡慢歌,因為主唱絲質般的聲音更適合表達幽微的情緒,像是〈No Ending〉,甚至在〈There's Water Here〉,只有簡單的伴奏,讓主唱用剛柔多變的嗓音將曲折的譬喻極致演繹。

歷經種種情懷,來到專輯最後一首歌〈On〉, Delays選擇了歡愉前進的步調,簡單的三句歌詞,靠著編曲與和音不停變化,帶著我們On and On and On繼續前行。這首可愛的歌曲雖然簡短,卻非常耐聽,因為他們的聲音實在太甜美了。

by Derderboy

bloodthirsty butchers - youth(青春)(2013)

by DOPM

《youth(青春)》是bloodthirsty butchers(嗜血屠夫)的最後一張專輯卻也是我第一張認識他們的專輯,可以說是相見恨晚,聆聽bloodthirsty butchers就像是一趟從現在慢慢倒回到過去的旅程,看了紀錄片《kocorono》看著他們從創團至今的各個階段,一路上在堅持理念與現實的掙扎從來就沒有少過,到了《youth(青春)》還是一樣用大聲的吉他與真摯的吼唱來讓人進入到嗜血屠夫的世界。相較於他們之前的作品,這張「遺作」有著一定的旋律性又不失他們先前具有爆發力的特色,會說是「遺作」是因為《youth(青春)》在主唱吉村秀樹於2013年5月因心臟衰竭過世後同年11月才發行的作品,但當你聽這張作品時並不會發現他有任何的異狀,只能說一切都來得太過突然,不過當你仔細聽他在第一首〈レクイエム〉(鎮魂曲)所唱的:「人死後消失在這裡後,他又會去哪裡呢?」這關於死亡的質問的巧合,不經讓人覺得他現在已經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了。

「如果你想哭就大聲哭吧!如果你想笑就不要害怕。」吉村秀樹又在〈鎮魂曲〉這樣唱,想到紀錄片《跟著奈良美智去旅行》的奈良美智在作畫時大聲聽著嗜血屠夫,隱約可以體會到那種想哭哭不出來只能透過繪畫來表達心境的心情,內斂的人有時候需要聽很大聲的音樂來反射出他深藏內心無法向眾人述說的痛苦。聽第三曲〈デストロイヤー〉(破壞者)時總覺得田渕ひさ子有加入嗜血屠夫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之一,她與吉村秀樹的雙電吉他組合,大大增大了歌曲的空間感與變化性,她的合聲也柔和了樂隊原本的剛性,吉村秀樹唱著:「如果悲傷的話就朝著黃昏直直跑去吧!」整首歌都在描繪一種向陽狂奔的意象,即使永遠追逐不到也要用盡全力去跑。

他們用吉他噪音與殘響打造出〈サイダー〉(蘋果酒)這首沉浸在回憶中的憂愁,層層堆疊出的噪音就像是酒中的氣泡不斷冒出又消失,彷彿透過酒精才能暫時逃離這個困境。純演奏曲〈Techno! chidoriashi〉展現了各個團員們的技法,不管是小松正宏的兼具力道與速度感的鼓點還是射守矢雄的貝斯線都相當精彩,吉村秀樹與田渕ひさ子如雷電風暴般的電吉他刷奏更是令人沉醉。在〈Goth〉中吉村切換成鬼魂的視角,在外飄盪無家可歸能感受孤寂的痛苦,但他唱著在狂風與雷鳴下也不要讓身軀顫抖,要帶著所有的思緒繼續飛行在這受到汙染的天空,即使被上天嘲笑也要覺得這一點都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ハレルヤ〉(哈利路亞)是專輯中最精采的曲子之一,大小鼓連拍與鈸響和金屬撞擊般銳利的電吉他聲響完美的交疊互補在一起,如同吉村在歌詞中描述的:「那是種只會發生在瘋狂的和絃中才會有的節拍。」曲中吉村與田渕ひさ子的合唱總麼能讓人不感動,想大聲唱就唱出來的幹勁就是這麼振奮人心。〈youth パラレルなユニゾン〉吉村回憶起青春的苦澀,在承受痛苦時他依然能夠笑著,在搖晃與潮濕的記憶裡放下那些無謂的自尊,捧著心不知道要朝向哪裡走去,自己像是秋季掉落在地上的枯葉,等待漫長冬季結束後在綠意中重生。

即便樂隊的歷程到了最後,《youth(青春)》依然能展現出bloodthirsty butchers全新的爆發力與能量,每有一首歌曲是冷場的,整張專輯帶著一股在痛苦與悲傷中也要堅強下去的共感,從吉村秀樹的詩詞中,他用淺顯的詞句讓人類情感的起伏與自然環境的變化形成對比,描繪出生命在這世界中所要承受與不能承受的限度,沒有方向也是一種方向,只要跟隨著自己的心走就可以了,每當我回過頭聽起嗜血屠夫都像是在向吉村致敬,感謝他從頭到尾都沒有放棄,一直堅持做自己的音樂到人生的盡頭。

by guan

Darkside - Psychic (2013)

by DOPM
psychic.jpg

由電子音樂製作人Nicolas Jaar與吉他手Dave Harrington所組成的Darkside可以說是一個相當特別的音樂計畫,他們的首張專輯《Psychic》體現出兩個音樂背景不同的人如何在概念互相衝擊並融合出難以定義的音樂作品。正當Nicolas Jaar為他個人電子作品《Space Is Only Noise》尋找現場巡迴的樂手時,他透過了友人牽線而找到Dave Harrington,受爵士音樂訓練的Dave Harrington原本是一位貝斯手,到了參與Nicolas的巡迴演出時則成了一位吉他手,當他們在德國巡迴時,Nicolas問了Dave要不要來一起做音樂,於是他們兩人便開始在柏林的旅店玩起音樂,一個人拿出筆電,另一人拿出吉他,開始他們對音樂的創意激盪。

先在2011年發行了他們的第一張EP,兩人合作便開始計畫現場演出,因而打造出《Psychic》的藍圖,又在2013年六月以Daftside為名一起混音了Daft Punk的《Random Access Memories》彼此累積了更多的合作默契,然後於同年十月正式發行了《Psychic》。專輯即使以電子節奏、合成器聲效及聲音取樣為基底,再加入Dave所彈奏的迷幻、藍調及放克的吉他節奏後變得更有生命力,雖然專輯整體帶著陰鬱的低沉氛圍,但是節奏感卻讓人猶如置身在搖滾現場搖頭晃腦。Dave曾說道,當你跟一位音樂人談論五分鐘後,你不用聽他彈奏任何樂器就能知道能不能跟他一起做出好音樂,而Nicolas就是這樣的音樂人,《Psychic》的問世也更加證明了這一點。

長達十一分鐘的〈Golden Arrow〉作為專輯的第一首歌,歌曲長度原本會讓人以為很有挑戰性,結果它卻像是宇宙黑洞般將你吸入另一個世界,環境音效將聽者的心情沉澱下來,再慢慢用極簡的鼓拍與迷幻的吉他節奏讓你踏上太空旅程,就像是Downtempo版本的Pink Floyd,逐漸增強漸弱的貝斯低音使得整首歌在強烈的韻律感中得到緩衝,這樣沉浸式的循環節奏彷彿可以沒有終點的一直播放下去。

〈Heart〉中Dave所彈奏的藍調吉他節奏一聽就讓人印象非常深刻,搭上行軍式的鼓拍與Nicolas的歌聲譜寫出一篇黑暗詩歌,將在黑夜中無人的空曠感完美的營造出來,最會將各個音軌一同推進出聲也為黑暗的夜空點上繁星。另一首單曲〈Paper Trails〉是專輯中另一場重頭戲,極簡的鼓點,貝斯低音掌握了完美的韻律,一旁的藍調吉他節奏加深了歌曲苦悶的抑鬱氛圍,各個聲音被賦予所需要的空間,在各自的節拍點上被賦予生命活躍其中。

〈The Only Shrine I've Seen〉猶如吸納了南美傳統音樂的跳舞節奏,這時Dave採用了放克的吉他彈奏來加入這個節奏,此曲瞬間搖身一變成為一首暗夜舞曲,正當你以為歌曲要到最精采的部分時它又霎那幻化成為無聲的空無。《Psychic》後半部更著重在電子聲響上,像〈Freak, Go Home〉、〈Greek Light〉鮮少聽到吉他的部分,而最後的〈Metatron〉吉他也成為點綴的部分,這幾首可以說是較為Nicolas導向的作品。

《Psychic》成功的地方在於兩個跨界靈魂在創意上的互相激發,Nicolas Jaar在當中展現了日漸精湛的製作功力,而Dave Harrington則展現出他電吉他彈奏的天賦,以及在Nicolas打造出的空間中找到最契合的音色與節奏來讓歌曲達到另一個層次。即便世人難以定義Darkside的音樂風格,但每個人都能在他們倆人所打造出的黑暗維度中找到自己能夠解讀聲音的方式,他們並沒有在各種聲音的實驗與嘗試後喪失掉可聽性,反而讓世人認知到原來還有這樣如此吸引人的音樂存在。

by guan

Purple Mountains - Purple Mountains (2019)

by DOPM
a3680493089_10.jpg

Purple Mountains是美國獨立音樂人David Berman的音樂計畫,David Berman也是美國獨立搖滾樂隊Silver Jews的主腦,樂隊早期在九零年代的成員還包括美國傳奇獨立搖滾樂隊Pavement的主唱Stephen Malkmus,後來Pavement的名氣遠遠大過於Silver Jews,常常給人錯覺Silver Jews只是Pavement所分支出來的一項音樂計劃,但核心人物David Berman一直擁有獨特的世界觀與詩意風格,也因此影響了不少當代樂隊。

正當Purple Mountains作為David Berman在Silver Jews解散後的全新開端,他在這張同名專輯發行三個星期後於紐約布魯克林的公寓裡上吊自殺。熟悉他作品的人對這樣的結果可能看得出一些預兆,他過去也有過嘗試自殺的經驗,甚至在這張Purple Mountains的作品中也透露出他的沮喪與挫敗。這張專輯是原本是新的起點但也為他的生命畫下註腳,即便在他的人生觀覺得一直做音樂只是生命對於死亡的一種回應,他對不朽並不感興趣,但在他生命結束之後,他的作品還是會持續等待後人挖掘並影響後人作為另一種永恆的存在。

Silver Jews於零九年解散後,David Berman有好一段時間沒有新的音樂作品,這段期間他決定寫書揭露他父親Richard Berman的罪狀,Richard Berman是美國遊說集團的領導人,專門為大財團做公關影響美國的政策,被視為是一位「邪惡」先生,HBO甚至想要以此書來製作影片,但David Berman最後覺得這會讓他父親成為一個反英雄人物因此中斷了計畫。之後便開始了他曲折的專輯製作歷程,他在2015年重新開始音樂活動,在美國納什維爾與The Black Keys主唱Dan Auerbach合作,但又因兩人不合導致合作終止,後來又在加拿大溫哥華找來昔日隊友Stephen Malkmus、Destroyer的Dan Bejar及Black Mountain等明星陣容來錄製這張專輯,甚至還有Wilco的Jeff Tweedy來製作幾首歌曲,但David Berman最後都沒有採用這些錄音,不免令人好奇這些錄音還有沒有機會重現人世。

2018年David Berman與結縭二十年的妻子也是Silver Jews前團員Cassie Berman因理念不同離婚,他日漸孤獨的個性也斬斷了不少舊有的人際關係,但他最後還是用電子郵件連絡上布魯克林的獨立樂隊Woods,由於Woods本來就是David Berman的樂迷於是他們欣喜若狂的答應了這張專輯的合作,三天時間的排練以及四天的錄製就將這張專輯完成了,於是我們聽到的Purple Mountains便是David Berman與Woods合作的成果。

〈That’s Just the Way That I Feel〉作為自傳性質的開場,彷彿告訴久別的大家David Berman回來了,雖然經歷了這麼多風風雨雨,歌曲的鄉村音樂風格也是宣示這張專輯的調性,即便他總是沮喪,但這曲調卻相當輕快,他自嘲的性格滿滿流露在歌曲中。單曲〈All My Happiness Is Gone〉講述他快樂的感覺是怎麼樣隨著時間以及人際關係而消逝,他唱著:「朋友在你老的時候會讓你感覺像太陽一樣溫暖,但保留這樣的友誼比你想像的還要難,到了最後,隨到之處,我都選擇做一位陌生人,即便那些朋友是你在過去樂於交往的。」象徵他最後選擇了孤獨,而他的快樂也從此再也不復返。

與Cassie Berman的分離也讓他倍感痛苦,我們在〈Darkness and Cold〉聽到他唱著:「我生命裡的光芒在今夜熄滅了。」這個光芒是否就是象徵著他的前妻,他選擇跟她走向不一樣的孤獨道路,但看到她擁有不一樣的人生,又令他痛苦十分,這樣的矛盾一次又一次的在歌曲中出現,甚至在〈She’s Making Friends, I’m Turning Stranger〉也是在自嘲離婚後兩人生活的轉變。

「我們只是坐在百貨公司裡喝著瑪格莉特。」這段他在〈Margaritas at the Mall〉所唱的副歌旋律相當令人印象深刻,David Berman批判基督教教義帶來的資本主義跟商業化社會,以及腐蝕人心的消費主義,副歌描繪的場景對比他因自身經濟拮据只能借住在獨立音樂廠牌Drag City辦公室的情況以及他父親靠財團所賺取的財富令人感到相當大的衝突感。以原音樂器貫穿整曲的〈I Loved Being My Mother’s Son〉表達了他對已逝母親的想念,他在母親的房間拿起吉他譜寫出這首撫慰人心的曲調,對照起他父親,母親的存在對他來說具有正向的力量。

延續母親的過世〈Nights That Won’t Happen〉再度探討了死亡,也是向比他早過世的朋友們致敬的歌曲,但也帶點憤怒陳述活著的人得承受對死著死去的苦痛。〈Maybe I’m the Only One for Me〉作為終曲,再度強調了他對孤獨的渴望,他不想要跟人再建立任何關係,他只須要學著去喜歡自己,聽到最後不經令人鼻酸,我們都知道了他生命故事的結局,他選擇孤獨地死去,但身為樂迷還是想告訴他他並不孤單,因為此時此刻我們還聽著他的音樂,死亡對他來說就是哪裡都不會去,但對活著的人來說,他的死亡並不是整個故事的終點,因為藉著音樂載體、文字、影像他將持續影響著後來的音樂人,不管是終其一身對抗他的父親還是主流音樂,他的音樂都在告訴我們要忠於自己永遠不要向你要抵抗的事物屈服。

by guan

Hot Chip - In Our Heads (2012)

by DOPM
inourheads.jpg

英國電音樂團Hot Chip生涯早期是以幽默諷刺的洗腦舞曲走紅,等到2012推出《In Our Heads》的時候,他們涉及的主題已經變得更廣泛,在五花八門的音效、滑稽的人聲和滿滿宅氣當中透露出對人性的關懷。專輯中的歌曲不但旋律美妙、聲響多采多姿,Alexis Tayler和Joe Goddard雖不完美但真誠不做作的歌聲還能融化因為對現實失望而冰封的心。

受到House音樂影響的首支單曲〈Flutes〉是首七分鐘的自我探索之旅,也是專輯的重心,開頭像孩童唸詩般的聲音取樣聽起來有些詭異,Alexis Taylor的歌聲出現時帶著憂傷的氣氛,副歌令人摸不著頭緒的動作指導似乎象徵他想掌握人生而做出的各種努力。當他唱道「這些話語令我疲累不堪,我的頭腦無法理解任何事情」的同時,背景出現一段爬升的合成器橋段,將聽者的情緒推到高峰,之後副歌每次重複時背景的合成器組合都有微妙的差異,傳達出即使人生中經歷許多徒勞的嘗試,我們還是要敞開心胸勇於面對新的挑戰。

音樂人時常在創作中討論自己對音樂的喜愛,但Hot Chip在開場曲〈Motion Sickness〉中切入的角度很有創意,歌詞先描述地球是圓的,接著聯結到圓形的CD在播放器上旋轉的樣子,再描述播放CD的人閉上眼睛,沉浸在音樂的世界裡,離開俗世的塵囂,這首歌精確捕捉到聽音樂這件事帶給人單純的幸福感,以及樂手和樂迷之間無形的連結是如何建立的。

專輯中的多首歌曲討論對長期穩定關係的理解與包容,除了可能指涉團員們當時的感情狀態之外,也暗喻Hot Chip團員長久合作的情誼。這些歌曲充滿赤子之心,鼓勵聽眾擁抱生命中單純的快樂。〈How Do You Do?〉乍聽之下旋律洗腦又有點笨拙,不過等到歌曲關鍵的主旨出現時(「教堂不是祈禱的地方,而是慶祝那些能穿越過窗框的光線之所在」),呼應了專輯封面的彩繪玻璃意象,讓人領會到樂團的聰明巧思。〈These Chains〉雖然把人與人之間的牽絆比喻為枷鎖,整首歌曲聽起來喜多於悲,合成器的聲響類似《A Broken Frame》時期的Depeche Mode,給人返璞歸真的感受。〈Don't Deny Your Heart〉和〈Now There Is Nothing〉也都是在讚頌長久經營的感情,不過到了〈Now There Is Nothing〉的時候,難免會覺得煩膩了起來。

幸好專輯好酒沉甕底,最後三首歌使得《In Our Heads》在我心目中的評價大幅提升。〈Ends of the Earth〉前奏到主歌的合成器組合讓我百聽不厭,當然歌曲的主題先前已經一再闡述,讚頌平凡而非驚天動地的愛情,但Alexis Taylor在這首歌的聲音表情不知怎地比前面的曲目還能感動人。〈Let Me Be Him〉可能是《In Our Heads》最優秀的歌曲,電子音效和吉他刷弦溫暖無比,取樣了一些孩童的嘻笑聲和鳥鳴聲,歌曲的七分多鐘間讓人短暫置身於熱帶島嶼,享受陽光和一望無際的海景。在接收完整張專輯各式各樣的音效後,簡單甜美的〈Always Been Your Love〉正是聽眾所需要的。

不可否認,Hot Chip在聲音處理上下了許多苦工。除此之外,典型的電音舞曲較常討論稍縱即逝的感受,透過享樂主義來逃避現實生活的殘酷,而Hot Chip享樂的基準是來自現實生活的體悟,這使得他們獨樹一格,成為一個備受喜愛的樂團。

by Debby

Deep One Perfect Morning © 2012-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