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ves - Constellations for the Lonely

by DOPM

Doves一直都是個命運多舛的樂團,前身Sub Sub時期遭遇錄音室火災,燒掉了他們的錄音和器材;跑完2009年的專輯《Kingdom of Rust》巡迴後,樂團因為身心俱疲停止活動10年。好不容易在疫情期間回歸,發行第三張英國金榜冠軍專輯《The Universal Want》後,因為主唱兼貝斯手Jimi Goodwin的身心健康因素而取消所有巡迴行程,到了今年的《Constellations for the Lonely》,Jimi的康復之路還在進行中。雖然Doves每張專輯都會有不是由Jimi擔任主唱的歌曲,但這張專輯的3.5首還是讓人不太適應,多篇樂評都提及這點,我才知道他的歌聲原來如此受到喜愛,他滄桑渾厚的聲音訴說的故事特別能打動人。

不過第一首公佈的歌曲〈Regenade〉令人安心,節制的吉他爆音和有漂浮感的琴鍵聲引入Jimi的歌聲,描述一個人憂慮地看著騷亂的城市景象,思考自己存在的目的,究竟該不該或有沒有辦法從中抽身。在「遠離希望與夢想,一蹶不振,雨無情落下,沒有什麼是恆久不變的」如此絕望的詞句間,Doves的演繹和曲子的各個轉場產生出某種療癒的力量,這也是Doves的音樂最大的魅力。

第一次聽到〈Cold Dreaming〉時讓我想起《Kingdom of Rust》的開場曲〈Jetstream〉和Massive Attack的〈Teardrop〉,昂揚的旋律十分動聽,只不過Andy Williams的歌聲或許放得過大,令人有點出戲,不確定樂團自己是否也這樣想,後來又發佈了〈Cold Dreaming〉的純演奏版。

〈In the Butterfly House〉是Doves少數趨近另類鄉搖風格的歌曲,溫柔的吉他撥弦和復古的合成器聲不禁令我想到The Coral,歌曲越到後面越顯詭異,畢竟樂團想寫出他們的murder ballad。

專輯A面的〈A Drop In The Ocean〉也是我比較喜歡的歌曲,憂鬱的前奏逐漸轉變成鼓舞人心的曲式,十幾年前的Doves會讓這首歌更動感一些,現在他們選擇讓希望的火苗緩慢燃燒,延長微弱的光亮。

〈Last Year's Man〉同樣由Williams兄弟的Andy主唱,比起〈Cold Dreaming〉較不顯得違和,另外採用了他們早期歌曲會出現的口琴更是大大加分,細膩的吉他撥弦、貝斯和華麗的鍵琴使得整首歌浸沐在年齡增長的感傷但又想鼓舞自己的矛盾情緒中。

《Constellations for the Lonely》製作時這個世界應該還不到目前的瘋狂程度,不過〈Stupid Schemes〉已經預見了情況並提出警語,我喜歡其中繚繞的吉他和Jimi狀似輕鬆的歌聲,副歌的詞句值得讓人一再反思。

小心他們愚蠢的計謀
小心他們的肆無忌憚
我打包票他們會編造所有細節
所以別讓他們偷走你的思想
提防他們肩上的勳章
提防他們的身影
還有他們所有推薦你讀的書
那些無法真正充實你的心靈

民謠風的〈Saint Teresa〉靈感出自西班牙聖女大德蘭的遺體四散各地,團員雖然是天主教背景但已經不再遵循信仰,Jimi仍然覺得宗教的意象很有意思而寫了這首歌,喪失信仰似乎令人悲傷,不過Doves總有讓哀愁化為溫情的魔法。

〈Southern Bell〉迷幻搖滾的音樂簡直得到Pink Floyd或Queen的真傳,由Jimi和Jez合唱,歌詞描述敘事者和友人即將死於沙漠中,但要在生命結束前奮力最後一擊、締造傳奇,歌詞「我們會永遠繼續下去/你再也不會寂寞了」彷彿對歌迷的承諾,保證Doves不會就此結束。樂團也在專輯發行後不久,又推出新單曲〈Lean Into the Wind〉和〈Cally〉,期待再看到團員三人一起現場演出。

by Debby

[Mixtape] 2025年上半年歌單

by DOPM

很快又到了半場報導的時候,上半年能夠聽到bdrmm、The Horrors、These New Puritans和Doves的新作已經很滿足,FACS這個低調的樂團竟然成為保留Steve Albini最後錄音的樂團真是不可思議。前Lush主唱Miki Berenyi的新團Miki Berenyi Trio的專輯也十分優秀。

Dean Blunt和Iceage主唱Elias Rønnenfelt合作的EP《lucre》倒是出乎意外地好聽,歌曲隨性地用數字取名,也只有在串流平台和YouTube上線,不過可說是上半年帶來最大驚喜的作品。

Track list:

  1. The Horrors - The Silence That Remains
  2. FACS - Desire Path
  3. These New Puritans - Wild Fields
  4. DARKSIDE - S.N.C
  5. Miki Berenyi Trio - Kinch
  6. bdrmm - Snares
  7. Manic Sheep, Nobuki Akiyama - Invisible Discord
  8. Doves - Lean Into the Wind
  9. Sharon Van Etten - Idiot Box
  10. Activity - Scissors
  11. BAMBARA - Face of Love
  12. Deafheaven - Amethyst
  13. Stereolab - Transmuted Matter
  14. Swervedriver - Volume Control
  15. Dean Blunt, Elias Rønnenfelt - 4
  16. Fontaines D.C. - It's Amazing to Be Young
  17. Preoccupations - Andromeda
  18. caroline, Caroline Polachek - Tell Me I Never Kew That
  19. Alan Sparhawk, Trampled by Turtles - Get Still
  20. Tim Hecker - Morning (Piano Version)
  21. Destroyer - Cataract Time

These New Puritans - Crooked Wing

by DOPM

These New Puritans這次再度找來Bark Psychosis的Graham Sutton來製作這張《Crooked Wing》,延續Graham Sutton過往一貫的教堂錄音美學,是他們繼《Field of Reeds》後重返教堂使用鐘聲、合唱以及管風琴等聲響來作為此張專輯的音像主軸,但在幾首歌曲中又融入了機械性的電子節奏來呈現出整張專輯欲呈現的矛盾感,神聖莊嚴的靜謐與機械性的共存。

如同〈A Season In Hell〉你很難找到確切的描述方式來定義此曲的風格,彷彿回到他們在《Hidden》時期鼓機的節奏與太鼓的重拍,加上管風琴急促與悠長的琴響與Jack Barnett饒舌般的唸唱,將巨大機器無情行走在陸地上與一旁人類渺小到幾乎肉眼不可見的意象展現出來,以此極簡的方式來極大化對聲音的想像可以說是現代音樂的創舉,These New Puritans證明了古老室內器樂與現代化的聲響的搭配能夠突破對固有音樂風格的想像,但不得不說《Crooked Wing》整體的冷調風格讓整張專輯變得難以親近人類情感,像聽〈Industrial Love Song〉時取而代之的是如同觀看冰冷鋼鐵質地般所帶來的心靈平靜。

Jack Barnett與Caroline Polachek合唱的〈Industrial Love Song〉以男女合聲來象徵兩台碰觸不得的起重機,只能當太陽升起時它們的影子才能夠互相重疊,但此曲反而沒有這麼的工業感,相反的用柔和深沉的曲調將機器與人的相似性給體現出來。機器與人相似,彼此都是獨立的個體與彼此保持著距離卻又渴望彼此。

〈Wild Fields〉如同不同英國八零年代new wave樂團的混搭,Jack Barnett像是Talk Talk主唱Mark Hollis般浪漫優雅的唱腔加上Depeche Mode的工業感聲響,用合成器仿造機器的運作聲響讓它聽來猶如人類的呼吸聲。專輯同名曲〈Crooked Wing〉算是專輯中另一首我喜歡的曲目,Jack Barnett如同朗誦經文的念唱與行軍般的鼓點與琴響讓整首曲子帶有一種神聖性,中段後的變調與唱腔轉化更讓人想起Mark Hollis唱著憂鬱又悠長的旋律,後段由管風琴引領的轉換,更讓整首曲子的神聖性昇華到另一境界。

《Crooked Wing》頭尾兩曲的呼應讓如同女高音般的男童如同天使帶人飛繞地球上空觀看陸地上經過工業化後的荒蕪,當人看著無數機器與工廠持續運作在土地上,那股悲涼的情緒突然湧上心頭。這次沒有了《Hidden》澎湃的聲響與過度製作,也沒有《Field of Reeds》的新古典沉悶與《Inside the Rose》對合成器流行樂的敏銳度,《Crooked Wing》取用了過往這些作品小部分的精華,以神聖的鐘鈴與機器性冷調的節奏融搭出開闊且充滿想像性的音域。

by guan

The Horrors - Night Life

by DOPM

無可避免的,現今大家主要接收音樂發行消息的途徑是串流平台,也許為了宣傳手法或是收益考量,不少樂團在正式專輯發行前就已經發了幾次「類EP」,所以在The Horrors睽違多年的新專輯《Night Life》正式推出前,幾乎一半以上的歌曲我都已經聽過。原本有點擔心聽超過半數的曲目會不會降低對《Night Life》的喜愛程度,結果專輯超乎預期地耐聽,The Horrors音樂中常見的元素,像是吉他噪音、電音取樣、渾厚的貝斯等依然存在,但在九首歌當中編排地恰到好處,化為成熟的藝術作品。

The Horrors並沒有明確解釋為什麼從上一張專輯《V》到今年的《Night Life》相隔這麼久的時間,可以推測疫情和團員變動大概是主因。在這兩張專輯之間樂團推出了以工業噪音為主導的兩張EP《Lout》和《Against the Blade》,不過結果差強人意。之後鍵盤手Tom Furse和鼓手Joe Spurgeon相繼離團,由於團員都是認真的音樂鑑賞家,一下少了兩人,相信帶來不小的衝擊。不過主唱Faris Badwan和貝斯手Rhys Webb挺過難關,兩人主導了《Night Life》的創作,在倫敦和洛杉磯進行錄音工作,吉他手Joshua Hayward和新加入的鍵盤手Amelia Kidd再增添音效潤飾,完成一張整體性極高的專輯。

首曲〈Ariel〉展現樂團融合環境音樂與車庫搖滾的技巧,在中板的搖滾歌曲中點綴不規則的電音片段和Amelia Kidd的聲音碎片,引領聽眾進入科幻感的世界中。Ariel是基督教傳統中的大天使,守護著自然界中的生物,當歌曲中的敘事者向Ariel祈禱時,人們對自然的破壞已為既成事實(「當這種感受在古銅色的光線中油然而生,祢的靈魂陪伴在我身邊」),只能尋求災難中的精神支柱。

〈Silent Sister〉和〈The Silence That Remains〉充分展示了哥德美學。〈Silent Sister〉的重拍節奏和強烈的合成器音效彷彿九零年代的Depeche Mode,歌詞「當我走在暗巷中,無法隱藏自己的身分,到達無比寬廣的水域。」,就像吸血鬼電影的場景。〈The Silence That Remains〉開頭的貝斯可能直接移植自The Cure的〈Splintered in Her Head〉,但將它轉變成一首描繪城市憂鬱地景的歌,就算一個人累積了許多歷練甚至物質回報,但與其他人之間的距離依舊越拉越開。

〈Trial By Fire〉是唯一能銜接之前兩張EP和新專輯的曲子,扭曲的吉他、工業風的躁動氣氛以及Faris全輯當中最激昂的歌聲令人血脈賁張。〈The Feeling Is Gone〉的碎拍和合成器延續了《V》或是《Luminous》的風格,雖然是一首分手道別的曲子,但Faris溫柔的聲音幾乎不帶惡意,只有平靜的接受和深刻的哀愁。

〈Lotus Eater〉絕對是《Night Life》當中最重要的曲子,The Horrors幾乎每張專輯都要收錄一首長篇史詩,帶聽眾踏上難以名狀的旅程,〈Lotus Eater〉繽紛多彩的電音節拍象徵瞬息萬變的世界,而其中的每個人都必須決定未來該朝什麼方向走,雖然在樂團筆下出自希臘神話的「蓮花食者」有點無知,不願面對現實的陰暗面,但也因此才能樂觀前行。

〈More Than Life〉就像《V》的當中的〈Machine〉一樣是一擊必殺的強勁單曲,Rhys和Faris在倫敦的Canary Wharf錄音時,覺得周圍的景象帶給人壓迫感,宛如電影《銀翼殺手》中的場景,呼應前一首歌的主題,這首歌是關於尋找生命的意義,不要輕易侷限自己。

經過作為過渡的〈When the Rhythm Breaks〉之後,The Horrors延續他們喜歡把整張專輯最洗腦歌曲放到最後一首的傳統,〈LA Runaway〉的主副歌旋律明快,歌曲速度適中,貝斯強勁,就像一首完美的New Order流行歌。歌詞非常精準地描寫自己最近的心境:

我搭機前往世界的另外一端
因為我必須要離開
但我不知道究竟想逃離什麼
當黎明破曉,夜晚的恐懼遠離
我卻難以承受
我應該留下來直視陽光嗎
你能告訴我嗎

面對世界局勢的動盪、許多地區的戰事、科技發展帶來的不確定性,〈LA Runaway〉簡單的字句濃縮了種種複雜的感受,結束之後讓人意猶未盡。《Night Life》道出當下世界帶給人的恐懼不安,在一切毀滅之前,藝術創作能帶來短暫的救贖。

by Debby

bdrmm - Microtonic

by DOPM

雖說英國樂隊bdrmm在《I Don't Know》就已經嘗試以電子舞曲節拍當基底搭上幽暗的合成器音色與吉他噪音來呈現出末世感的新迷幻樂,到了《Microtonic》更將這個混搭方式發揮的更加淋漓盡致。

首曲〈goit〉找來英國電子搖滾樂隊Working Men's Club合作,他們用平穩的大鼓節奏加重了bdrmm音樂本身的律動然後再接上電子碎拍與恍惚灰暗的合成器旋律,將對死亡的焦慮換做成聲響的音頻,即便新冠疫情已經過去數年,那股被遺忘的恐懼彷彿在他們的音樂中飄盪不散。

〈John on the Ceiling〉與〈Infinity Peaking〉可以作為一首將電子與新迷幻融合的不同凡響的範本,有記憶點強烈的主副歌,讓人陷入進淺藍色的巨大漩渦中,Ryan Smith在〈Infinity Peaking〉中唱著在這個早已迷失與失控的世界中人是如何逐漸失去自我,正當你覺得這兩首曲子已經夠出色的時候接下來的〈Snares〉在詞曲表現上又更上一層樓。

他在〈Snares〉唸著詞句:


「要不要挺身而出,奪回屬於我們的東西

就只剩下一個選擇

不論這一刻是否真的降臨」
「我們所遺忘的時光,已被扭曲、破碎並奪走
我會知道這一切的原因是
由於我們至今仍在這裡」

如同Radiohead在《Kid A》中的名曲〈Idioteque〉中的4/4拍techno節奏迴圈著整首歌曲,〈Snares〉猶如一首存在主義的舞曲,在人工智慧全面佔據生活後質疑著存在的意義並且為人的存有價值奮鬥。

而副歌唱著:

「我們曾一同分享的那些想法,是我們僅存的依靠
在那無數共同度過的歲月中
我們終於明白——
一切,都無所謂了」


「我們都曾想像結局會是什麼模樣
從最初就開始猜想
但若為過去妥協未來
終究無法真正離開」

我們不能緊抓著過去不放,必須更勇敢的面對未來,無論結局是什麼。

專輯的下半部轉為氛圍感更強的慢板歌曲,〈Clarkycat〉受到David Lynch的首部電影《Eraserhead》影響,將那種黑暗詭譎的氛圍透過downtempo的節奏與合成器霧化般的聲響呈現出來,沒有到像電影中的絕對黑暗,反倒是讓人聯想到英式鄉村中清晨大霧般輕薄的淡藍色調,與英國後搖傳奇Bark Psychosis音樂中的抑鬱有異曲同工之妙。

單曲〈Lake Disappointment〉如同一首Radiohead在《Hail to the Thief》的曲目,碎拍、重拍、扭曲的電子音色,與炸裂的電吉他音牆,他們試圖從電子樂中的頻譜中再切回吉他搖滾重現他們早期的樣貌,控訴著人類不斷在問題中尋找答案,只為了感受到那一丁點的自由卻絲毫不去改變尋找答案的方向,不斷的自我感覺良好。

bdrmm在〈Microtonic〉中的嘗試更顯露出他們能更成熟的掌握各種電子音色與節奏,再將它們轉化成舞曲與新迷幻的融合體,給人一種末世英式的未來感,反轉了電子音樂的冷調,你聽到的是無限透明的淡藍色傳達著如何通向未來的憂鬱信息。

by guan

Deep One Perfect Morning © 201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