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可避免的,現今大家主要接收音樂發行消息的途徑是串流平台,也許為了宣傳手法或是收益考量,不少樂團在正式專輯發行前就已經發了幾次「類EP」,所以在The Horrors睽違多年的新專輯《Night Life》正式推出前,幾乎一半以上的歌曲我都已經聽過。原本有點擔心聽超過半數的曲目會不會降低對《Night Life》的喜愛程度,結果專輯超乎預期地耐聽,The Horrors音樂中常見的元素,像是吉他噪音、電音取樣、渾厚的貝斯等依然存在,但在九首歌當中編排地恰到好處,化為成熟的藝術作品。
The Horrors並沒有明確解釋為什麼從上一張專輯《V》到今年的《Night Life》相隔這麼久的時間,可以推測疫情和團員變動大概是主因。在這兩張專輯之間樂團推出了以工業噪音為主導的兩張EP《Lout》和《Against the Blade》,不過結果差強人意。之後鍵盤手Tom Furse和鼓手Joe Spurgeon相繼離團,由於團員都是認真的音樂鑑賞家,一下少了兩人,相信帶來不小的衝擊。不過主唱Faris Badwan和貝斯手Rhys Webb挺過難關,兩人主導了《Night Life》的創作,在倫敦和洛杉磯進行錄音工作,吉他手Joshua Hayward和新加入的鍵盤手Amelia Kidd再增添音效潤飾,完成一張整體性極高的專輯。
首曲〈Ariel〉展現樂團融合環境音樂與車庫搖滾的技巧,在中板的搖滾歌曲中點綴不規則的電音片段和Amelia Kidd的聲音碎片,引領聽眾進入科幻感的世界中。Ariel是基督教傳統中的大天使,守護著自然界中的生物,當歌曲中的敘事者向Ariel祈禱時,人們對自然的破壞已為既成事實(「當這種感受在古銅色的光線中油然而生,祢的靈魂陪伴在我身邊」),只能尋求災難中的精神支柱。
〈Silent Sister〉和〈The Silence That Remains〉充分展示了哥德美學。〈Silent Sister〉的重拍節奏和強烈的合成器音效彷彿九零年代的Depeche Mode,歌詞「當我走在暗巷中,無法隱藏自己的身分,到達無比寬廣的水域。」,就像吸血鬼電影的場景。〈The Silence That Remains〉開頭的貝斯可能直接移植自The Cure的〈Splintered in Her Head〉,但將它轉變成一首描繪城市憂鬱地景的歌,就算一個人累積了許多歷練甚至物質回報,但與其他人之間的距離依舊越拉越開。
〈Trial By Fire〉是唯一能銜接之前兩張EP和新專輯的曲子,扭曲的吉他、工業風的躁動氣氛以及Faris全輯當中最激昂的歌聲令人血脈賁張。〈The Feeling Is Gone〉的碎拍和合成器延續了《V》或是《Luminous》的風格,雖然是一首分手道別的曲子,但Faris溫柔的聲音幾乎不帶惡意,只有平靜的接受和深刻的哀愁。
〈Lotus Eater〉絕對是《Night Life》當中最重要的曲子,The Horrors幾乎每張專輯都要收錄一首長篇史詩,帶聽眾踏上難以名狀的旅程,〈Lotus Eater〉繽紛多彩的電音節拍象徵瞬息萬變的世界,而其中的每個人都必須決定未來該朝什麼方向走,雖然在樂團筆下出自希臘神話的「蓮花食者」有點無知,不願面對現實的陰暗面,但也因此才能樂觀前行。
〈More Than Life〉就像《V》的當中的〈Machine〉一樣是一擊必殺的強勁單曲,Rhys和Faris在倫敦的Canary Wharf錄音時,覺得周圍的景象帶給人壓迫感,宛如電影《銀翼殺手》中的場景,呼應前一首歌的主題,這首歌是關於尋找生命的意義,不要輕易侷限自己。
經過作為過渡的〈When the Rhythm Breaks〉之後,The Horrors延續他們喜歡把整張專輯最洗腦歌曲放到最後一首的傳統,〈LA Runaway〉的主副歌旋律明快,歌曲速度適中,貝斯強勁,就像一首完美的New Order流行歌。歌詞非常精準地描寫自己最近的心境:
我搭機前往世界的另外一端
因為我必須要離開
但我不知道究竟想逃離什麼
當黎明破曉,夜晚的恐懼遠離
我卻難以承受
我應該留下來直視陽光嗎
你能告訴我嗎
面對世界局勢的動盪、許多地區的戰事、科技發展帶來的不確定性,〈LA Runaway〉簡單的字句濃縮了種種複雜的感受,結束之後讓人意猶未盡。《Night Life》道出當下世界帶給人的恐懼不安,在一切毀滅之前,藝術創作能帶來短暫的救贖。
by Deb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