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終榜】DOPM今年最喜歡的專輯11到20名

by DOPM

20. Gazelle Twin - UNFLESH

如果喜愛Elizabeth Bernholz化名為Gazelle Twin推出的上一張專輯《The Entire City》,《UNFLESH》乍聽之下可能會讓人無法適應,她之前採用的聲響雖怪,都還能構成一幅完整的末世景象,但在《UNFLESH》她甚至懷疑起裝載我們心靈的人類形體。人的身體狀況的確難以掌控,情況不佳時還會進一步阻礙思想。Gazelle Twin丟擲出許多怪異的電子音效和工業噪音,拆解我們對穩定形體的既定印象,歌曲更是毫無保留描繪出形體毀壞的恐怖血腥,〈Exorcise〉、〈Good Death〉等曲子都令人顫慄。頹敗與衰亡是每個生命都無可逃避的結果,《UNFLESH》揭露了種種死亡的方式後,最後也暗示了一絲超脫的可能性。

19. Dean Blunt - Black Metal

初看到專輯名稱及封面,還以為Dean Blunt是一位玩金屬音樂的樂手,再看看專輯曲目所出現的〈50 Cent〉、〈Punk〉以及〈Country〉還真讓人搞不清Dean Blunt再玩什麼把戲,我們花了這麼多的時間去定義音樂的類型,直到親耳聽到才知道是怎麼一回事,在被文字長期的渲染下,既定的印象限制了想像力,原來指涉嘻哈的〈50 Cent〉可以這麼的像英國八零的guitar-pop,原來〈Punk〉可以這麼的饒舌,原來〈Country〉是一連串由Mac電腦按鍵聲與噪音所拼湊出的實驗篇章,那《Black Metal》到底是一張什麼樣風格的專輯?

 

18. Future Islands – Singles

Future Islands加入了英國獨立名廠4AD,在廠牌的各種資源支持下,漸漸的在眾人面前打開知名度,對一些他們的支持者來說,成軍十年的Future Islands理當被更多人給認識,畢竟Samuel T. Herring真的是一位很特別的歌手。《Singles》雖延續他們過往Synth-Pop的風格,但這次的陣容除了原本鍵盤、貝斯的配置外還加入了一位鼓手,讓在節奏上面的表現更加靈活、動感。專輯主要的歌唱旋律給人些許節奏藍調與靈魂樂的感覺,我想這也是他們歌曲所可以觸動聽眾、勾起情緒的原因之一。

17. Jimi Goodwin - Odludek

距離英國曼徹斯特樂隊Doves的上一張專輯已經五年過去了,雖然到現在沒讓樂迷等到另一張新作,但主唱兼貝斯手Jimi Goodwin卻自己完成了一張完整的專輯。Jimi Goodwin製作《Odludek》的方式像是在製作一張瘋狂的混音帶,將他所受到的音樂影響轉化為這張作品,對於喜歡聽變化多一點的樂迷來說能從《Odludek》得到許多樂趣。比起眾多樂團主唱的個人專輯,《Odludek》相較起來算是一張誠意十足的作品。

 

 

 

16. Pink Mountaintops - Get Back

整張《Get Back》圍繞在緬懷青春的主題上,這樣的青春當然是屬於主腦Stephen McBean個人的,從第一首歌〈Ambulance City〉的城市馳騁到最後〈The Last Dance〉的舞池一吻,種種青春記憶在搖滾樂的催化下重新回到腦中,或許只是創作者的私人記憶,但那些感覺卻是你我在青春期中所能體會到的。雖說《Get Back》並沒有上一張專輯《Outside Love》在歌詞上如此具有詩意以及充滿溫情的旋律,但卻是一張充滿年輕能量的專輯,也對Stephen McBean個人的青春,甚至是你我的青春做了一次完整的回顧。

15. Grouper – Ruins

Grouper的音樂一貫地以氣氛為重。不斷地重複的使用同一段唯美旋律,配上些ambient/drone的音效,最後再加上Liz Harris暈沉沉卻又藉慰人心的歌聲,就這樣靜靜的刻劃出一大片朦朧如夢般的soundscape。這張專輯裡許多的背景聲效,像是蟋蟀,青蛙的叫聲,雷雨聲,甚至是微波爐「嗶」的聲音,在這裡並不會顯得突兀。反而更有一種再自然不過的臨場感,我們像是在夜裡與她同在她三年前錄音的葡萄牙小鎮上,回顧著過往情事。

14. Zammuto - Anchor

離開雙人實驗電子組合The Books之後,Nick從Zammuto完整的樂隊編制中找到一個新的方向,不光只是電子聲效與取樣,更在鼓、貝斯、吉他等傳統的搖滾樂器中截取到一種更迷人的韻律,在放客、爵士等樂風的融入下,音樂整體聽起來具有相當美妙的動態感。除了動感充沛的〈IO〉之外,《Anchor》中其他歌曲所呈現的是較為冷冽、沉穩的氣氛。如果在冬季需要一些陽光,〈Need Some Sun〉完全回應了這樣的要求,扎實的低音線醞釀著即將升起的暖陽,Nick口中低吟的旋律與晶瑩透亮的合成聲響終於帶來了一些鵝黃色的溫度。

12. Have a Nice Life - The Unnnatural World

如果首張專輯得到相當成功的評價,那第二專輯對音樂人來說一直是一個很大的考驗,不過Have a Nice Life並沒有在乎那麼多,他們依舊沒有去錄音室錄音的資金,還是靠著Logic Pro等軟體以及手邊所擁有的設備和網路資源在自家錄製完專輯,所以《The Unnatural World》接著延續他們過往粗糙的低傳真風格專輯,承襲後龐克、瞪鞋音樂先鋒的特點為根源,不過他們並不完全相似上述的那些樂團,只取了其中的一點風格上的精華,但Have a Nice Life的旋律更給人一種難以形容的情緒波動,帶來的是焦慮、抑鬱以及緩慢的死亡氣息。

12. Bear in Heaven - Time Is Over One Year Old

新專輯《Time Is Over One Day Old》去除掉《I Love You It’s Cool》繁複的綴飾,雖然引人起舞的節拍還在,這些拍子不是要讓人接收環境中無所不在的刺激,而是引導人在紛雜世界找到安定自己的力量,Bear in Heaven寫的一直都是給內向個性聽眾的舞曲。《Time Is Over One Day Old》的許多歌曲將過往的音樂元素與現今的獨立音樂做了非常有趣的融合,專輯後半段更深入探討人們在繁忙現代社會中的生存恐懼,《Time Is Over One Day Old》能夠引導我們思考在科技主導的世界中個人生存的意義,是一張十分吸引人的作品。

11. The Twilight Sad - Nobody Wants to Be Here and Nobody Wants to Leave

在Paisley Abbey結束為首張專輯《Fourteen Autumns & Fifteen Winters》的最後一場巡演後,蘇格蘭樂團The Twilight Sad如獲新生,回到家鄉完成第四張專輯《Nobody Wants To Be Here And Nobody Wants To Leave》,從中可以聽出樂團已經到達成熟階段。歌曲中的每項樂器安排得恰如其分,合成器的點綴更是美妙,產生昂揚宏偉的氣氛,在流行旋律間,主唱James Graham的歌聲展現出前所未有的自信。主題上,《Nobody Wants To Be Here And Nobody Wants To Leave》寫出對故土又愛又恨的矛盾情緒,聽完這張磅礡之作,或許你會對每天居住的地方所發生的事感到更困惑,或者會有更多的包容。

Have a Nice Life - The Unnatural World

by DOPM
fr39coverart.jpg

距離Have a Nice Life的首張專輯《Deathconsciousness》已經過了整整六年,他們靠著樂迷口耳相傳以及網路樂評得到一些知名度,不過除了專輯以外,他們鮮少有現場的演出,或許在聽Have a Nice Life音樂的過程中會讓人覺得他們是一個完整編製的樂隊,但實際上只有靠兩個人在錄製音樂,一位是Dan Barrett,另一位是Tim Macuga,主腦Dan Barrett曾說Have a Nice Life的音樂很難在現場重現出來,畢竟他們一個人可能就負責了好幾個部份的錄音,要找到其他人來一起演出還得安排時間排練,但他們總是很忙碌,不過自己在網路上看過一些他們僅有的現場影片還是覺得相當厲害。就這樣,不常浮上檯面的Have a Nice Life這幾年給人的感覺依然神祕,即便出了EP還是讓我感覺他們像是一個不曾存在的樂團,但又很期盼他們能帶來新的東西,讓這世界上的音樂齒輪能繼續轉動。

終於,我們聽到了Have a Nice Life的第二張專輯《The Unnatural World》。如果首張專輯得到相當成功的評價,那第二專輯對音樂人來說一直是一個很大的考驗,因為作品將會受到更多的放大檢視和比較,這是一個需要被注意的困難點,不過Have a Nice Life並沒有在乎那麼多,他們依舊沒有去錄音室錄音的資金,還是靠著Logic Pro等軟體以及手邊所擁有的設備和網路資源在自家錄製完專輯,所以《The Unnatural World》接著延續他們過往粗糙的低傳真風格,但這一點並不會減少我對他們音樂的喜愛,畢竟我本身就愛這種獨立製作的風格,而且這樣的作法也不會喪失他們對音樂的敏感度,畢竟這就是他們獨有的風格,就算我們會拿Have a Nice Life的音樂跟早期的工業音樂、後龐克、瞪鞋 (Shoegaze) 音樂等來做比較,也無法去貼上一個唯一的標籤,因為他們幾乎是混合了這些另類音樂的風格去開創新的方向,而這個獨特性並不會因為錄製方式給消除,在這一點上面,確實給重金錄製音樂又沒有相對成果的獨立樂團一個重擊。

Dan Barrett提到他最喜歡的幾個樂團分別是Joy Division、My Bloody Valentine、Bauhaus、The Sisters of Mercy、The Chameleons,嗯,等等,還有The Smiths,但他很謙虛的說他吉他技巧太差沒辦法彈出類似The Smiths的吉他音樂,所以專輯《The Unnatural World》接續承襲這些後龐克、瞪鞋音樂先鋒並且除了The Smiths以外的特點為根源,不過我真的不認為他們完全相似上述的那些樂團,應該是他們只取了其中的一點風格上的精華,但Have a Nice Life的旋律更給人一種難以形容的情緒波動,帶來的是焦慮、抑鬱以及緩慢的死亡氣息。

〈Guggenheim Wax Museum〉是一個很具氣勢的開場曲,悔暗的噪音氛圍鋪天蓋地襲來,慢板的鼓擊在遠處迴響著,不過接著的〈Defenestration Song〉才是重頭戲。〈Defenestration Song〉光聽前奏粗噪音色的低音線與迴響感的鼓拍就讓人著迷,然後是十足後龐克感的吉他重複樂段加入,Dan Barrett焦慮的喊唱著:"Get off my back! Hey!" 又低吟著:"Is this what it’s like? Is this what it’s going to be like?" 作為曲末的淡出,整個人像是要被拋出窗外(Defenestration),是生是死從來是未知數,畢竟他從未想過他可以活那麼久,他的天性讓他對死亡所帶來的焦慮特別敏感。

在厭世的〈Burial Society〉中,他閉上雙眼想像自己是一個更好的人,但這不能改變他靈魂所受到的折磨,其中最激烈的一段唱著 "Cut my wrists, slit my throat, take this body and string it up, and I’ll never hear what you said, because I’ll be fucking dead by then"。他如此憎恨每一件事情,包括他自己,但內心卻很虛弱,無法抵抗他所憎恨的事物。

〈Music Will Untune the Sky〉給我一種在聽Drone Doom音樂的感覺,再加上詭異的鈴聲和呼喊彷彿在招喚魂魄,嘗試在跟另一個世界做連結,也作為這張專輯的分界點。而〈Cropsey〉更讓我感到悚然,前奏的對談聲取自紀錄片《Suffer The Little Children》,紀錄片內容探究一間精神病院對有心理疾病的孩童所實施的不人道管理以及治療方式,Dan Barrett或許覺得自己正在等待被丟到那樣的地方,成為又一個受折磨的靈魂。

快節奏的〈Unholy Life〉在噪音和尖銳的電吉他聲線埋葬了歌聲,為後龐克與瞪鞋音樂的混融又做了一次示範。而〈Dan and Tim, Reunited by Fate〉則是將後龐克的粗躁的低音樂句帶進工業音樂的氛圍裡,機械式的迴響鼓拍不斷重複直到曲子結束,至慢,至深,直到末曲的〈Emptiness Will Eat the Witch〉才讓人放鬆下來,空無的氣息包覆著你的耳朵,督促著存於現實世界的鬼魂移動到下一個目的地。

《The Unnatural World》整體還是延續了《Deathconsciousness》的風格,不過野心沒有以往那麼龐大,少了一些長篇的環境音樂,主要以詞曲為主,或許沒有更大的突破,但他們的音樂與其它樂團相較從來就不光只是風格上的酷而已,Dan Barrett所要表達的情緒是可以跟聽者做連結的,那樣的感受是很真實的,也可以說是一個靈魂所會擁有的苦痛都能彼此連結,那是這個社會想埋葬卻永世無法埋葬的事實,因為承受所以存在,而音樂的存在該也是建立在這樣的根基上,轉化所有感覺,並引起一個能長長迴盪所有空間的共鳴。


by pblue

評分:
Deep One Perfect Morning © 201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