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終榜】DOPM今年最喜歡的專輯11到20名

by DOPM

接續21-30名,下面是我們今年最愛的專輯第11到20名。

20. Friendzone - DX

a3763606103_10.jpg

當初《DX》原本的計畫是要作為一整beats的選集給饒舌歌手用,像是 Kendrick Lamar。然而他們覺得這些拍子太實驗了,不適合他們的胃口。不過也是,這些拍子本身就是超級豐富熱鬧,根本不需要饒舌歌手來參一腳。對Aphex Twin致敬的〈RETAILXTAL〉,大展他們玩拍子的功力。〈Poly〉也同樣的融入了大量不同的音樂旋律和效果音。〈YR TOUCH YR BLISS〉中間一段電子弦樂聽起來像是取樣了 Air France 的〈No Excuses〉。而〈HISLO〉像是日本某個很夢幻又很swag的動漫遊戲配樂,感覺要開著飛機射哥吉拉,過關了可以飛外太空射幽浮。

19. Orchestral Manoeuvres in the Dark - English Electric

20130716-2219-0-english-electric.jpg

繼《History of Modern》這張睽違十四年的回歸作品後,OMD再次讓人感受到八零電子流行音樂還未死去,尤其今年的《English Electric》依舊讓人感到耳目一新,比起上張專輯的那份沉靜感,《English Electric》的節拍更為躍動,披上現代科技旋律,模擬著愉悅的假象,實際上也透露未來生活的悲哀以及核電所摧毀的美好一切,當中一曲〈Kissing the Machine〉也與Kraftwerk團員Karl Bartos合作,不禁讓人會想如果機械人的時代到來,連愛情都可以沒有破綻的程式化,你會願意親吻一台機器嗎。

18. Johnny Marr - The Messenger

Johnny_Marr_-_The_Messenger.jpg

《The Messenger》聽起來比較像是受到Johnny Marr之前待過樂隊的影響,偏向一點Modest Mouse和The Cribs,但又不失自己的風格,在粗曠的氣慨中包含著紳士風度,整張專輯的聽覺重點都放在他與吉他身上。這張專輯還有一個有意思的地方在於,Marr還找來了他的兒女一起合作,像是〈European Me〉、〈New Town Velocity〉的合聲就是她的女兒Sonny Marr,吉他的一部分則是他兒子Nile Marr所彈奏。Marr的歌聲或許不是那麼有特色,但他很清楚知道什麼樣的音樂才適合他的聲音,專輯發行後,看來又會聽到不少Morrissey和Marr缺一不可的論調,但Marr似乎根本不在乎那麼多,他只想做好自己的音樂。

17. Danny Brown - Old

danny-brown-old-tracklist1.jpg

自從上一張《XXX》認識他之後,就一直在期待他的新作品。《XXX》是我近幾年聽來最爽的饒舌專輯,讓饒舌樂多了一個更尖銳更諷刺更滑稽的聲音。雖然他有時笑料都很猥穢低級,但其實他是個有才有品味的語言藝術家。這張《Old》如黑膠唱片般的分成了 Side A 和 Side B。Side A 的 Danny Brown 聽起來很認真很私人。用第一人稱的方式,仔細地描繪著他一路走來身旁周遭所看到的底特律,描繪著低層階級和那些社會邊緣人的掙扎和悲劇。Side B 裡我們聽到的是另一個Danny,那個浸淫於嗑藥、派對和性的小丑。這樣極端的兩面在他身上並不是對立的特質,而是互造互補的,有了 Side A 的他才會造成 Side B 的他,反之亦然。這兩面都是同一個Danny,獨一無二的Danny。

16. 林生祥 - 我庄

wo_zhuang_feng_mian__ok.jpg

《我庄》是一張格局超越東西方音樂的作品,從編曲到歌詞幾乎很難讓人找到挑剔的地方,從樂器演奏就可以聽得出生祥以及其他團員深厚的音樂底子,在傳統音樂中找到非傳統的表現方式,而鍾永豐的詞則是生趣的描繪鄉土文化並且反思追求功名利祿而忘本的現代人,如果你是鄉下長大並且來到都市的孩子聽了會想起那塊你自小所深愛的各種熟悉的自然氣味。「有空回鄉下看一看吧」我想這張專輯不斷的呼喚著人們做這樣的事,也提醒著我們因為生活的便利性所失去的東西,當現代人失去自給自足的能力,生活只剩下無盡的買入賣出而不是真誠的交換分享。

15. Jessy Lanza - Pull My Hair Back

Jessy-Lanza-Pull-My-Hair-Back.jpg

Jessy Lanza在Hyperdub發行的第一張專輯《Pull My Hair Back》初聽給人的感覺彷彿產自英國,但後來查知她其實是來自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哈密爾頓。雖然她擁有爵士演奏與鋼琴的學位,不過對R&B (節奏藍調) 更是情有獨鍾,所以她在專輯裡依仿著節奏藍調的唱腔來表現歌曲,然而對電子音樂的興趣則是來自她曾在音響公司工作的父親,父親在她年輕時便去世,留下了一些合成器與鼓機,這份遺留下的禮物成為她探究電子音樂的起點。比起軟體的合成聲效,她更喜歡類比合成器由電壓震盪帶來的音色,於是在《Pull My Hair Back》聽到的聲音都是具有彈性和廣度的。

14. Bill Callahan - Dream River

ee265778.jpg

自從改用本名發行專輯後,Bill Callahan的每張專輯都在展現他用簡約的文字、深具磁性的男中音、精巧的編曲和鄉搖的草根氣息說故事的能力,而他今年的作品《Dream River》又更上一層樓。歌曲的主題悲喜交集,但他的文字多了一種平實的溫暖,減少一部分以前讓人難以親近的距離感。長期合作的吉他手Matt Kinsey的吉他非常細膩,在適當之處成為主線,引領聽者觀看他們幽深的內心世界,想起那些與人相聚以及一個人獨處的時刻。專輯中的歌曲橫跨一整年的時間,但Bill Callahan並沒有給他音樂中的季節下武斷的定義,留下許多空白,不論任何時節,都很適合聆聽《Dream River》並沉思他說出的和未說的生命片段。

13. David Bowie - The Next Day

david-bowies-the-next-day-001-1361815326.jpg

當消聲匿跡多年的David Bowie再度發行新作時,對許多樂迷來說是相當值得雀躍的事,尤其在聽完《The Next Day》後,你不得不對已經六十六歲高齡的他肅然起敬,整張專輯除了充滿不流俗的搖滾樂能量更多是David Bowie對自我以及各種不同角色的沉思。《The Next Day》的封面挪用一九七七年的經典專輯《Heroes》,突兀的將套有The Next Day字樣的白色正方框置放在《Heroes》的封面上,上方的Heroes字樣也被畫掉改為David Bowie,這樣的作法像是Bowie在與過去的經典印象做區隔,他想要顛覆自己,將自己從過去被解放出來。

12. Kurt Vile - Wakin On A Pretty Daze

Kurt-Vile-Waking-On-A-Pretty-Daze.jpg

《Wakin on a Pretty Daze》是張非常適合夏日早晨聽的專輯。第一首歌曲〈Wakin on a Pretty Day〉彷彿挾帶美麗的晨光,Kurt Vile以慣常的慢速度開始新的一天,一切都顯得那麼從容不迫。身為自學的音樂人,Kurt Vile追隨著自己所喜愛音樂人的步伐,像是美國搖滾巨擘Neil Young、工人皇帝Bruce Springsteen以及低傳真大將Pavement、Smog以及廠牌Drag City的其他樂團,在音樂的路上一路摸索前進。他對於音樂知識的廣泛涉獵在他的創作中一覽無疑,例如他的吉他聲響實在像極了《Nebraska》專輯中的Bruce Springsteen,而他不斷延展、蔓生的長篇歌曲彷彿得到Neil Young的真傳。

11. My Bloody Valentine - m b v

my-bloody-valentine-mbv-608x605.jpg

當樂隊主腦Kevin Shields公佈新專輯《m b v》發行的消息前,從沒想過他們會發行第三張專輯,與《Loveless》相隔二十二年,一向完美主義的Kevin Shields終於完成了這張九零年代中期未錄製完成的作品,真的很為他感到高興。《m b v》雖然有別於前兩張專輯所呈現出的感覺,但在吉他噪音的部份還是一貫的My Bloody Valentine,使用大量的搖桿顫音讓電吉他音牆變得彎曲、彈性,類比的錄音效果聽起來自然卻粗裂,像是一大面漆上藍色的牆面有著無數的細小裂縫。音樂上的情感也隨著專輯封面由紅色轉變為藍色調的憂鬱,如果說上一張是缺乏愛的表徵,那這一張就是渴望溝通的鬱鬱寡歡,聽起來淺薄的旋律實質上帶有很深的情緒。

My Bloody Valentine – m b v

by DOPM
My_Bloody_Valentine_-_MBV.jpg

對於聽過Shoegaze這個樂風的搖滾樂迷來說,My Bloody Valentine已經不再只是代表此樂風的一組樂隊,無論你喜歡他們的音樂與否,它更像是一種象徵性的集體記憶,音樂媒體將他們放在很高的位置,但樂隊本身超常的聲音美感,讓有些人慕名而來,又紛紛離去,簡而言之就是喜歡的人很喜歡,不喜歡的就會將其束之高閣。

有時候我會懷疑自己是否真的喜歡My Bloody Valentine的音樂,還是只是因為他們超越了某種流行音樂的界線而感到佩服,這種情緒一直都是有點曖昧不明的,但憑現在的直覺來說還是偏向喜歡的那邊。當樂隊主腦Kevin Shields公佈新專輯《m b v》發行的消息前,從沒想過他們會發行第三張專輯,與《Loveless》相隔二十二年,一向完美主義的Kevin Shields終於完成了這張九零年代中期未錄製完成的作品,真的很為他感到高興。

不過在聽過《m b v》後又會不經思考這張專輯真的需要蘊釀這麼長的時間嗎,可能與期待上有一點落差才會讓我在這問題上周旋,心裡還會碎念:「好樣的凱文,有必要搞那麼久嗎?」但這問題也不是那麼的重要,畢竟能聽到他們的新作品就該滿足。

《m b v》雖然有別於前兩張專輯所呈現出的感覺,但在吉他噪音的部份還是一貫的My Bloody Valentine,使用大量的搖桿顫音讓電吉他音牆變得彎曲、彈性,類比的錄音效果聽起來自然卻粗裂,像是一大面漆上藍色的牆面有著無數的細小裂縫。音樂上的情感也隨著專輯封面由紅色轉變為藍色調的憂鬱,如果說上一張是缺乏愛的表徵,那這一張就是渴望溝通的鬱鬱寡歡,聽起來淺薄的旋律實質上帶有很深的情緒。

Bilinda Butcher在〈Only Tomorrow〉唱著:

Want you to hear my each beating heart
Wants yours is mine, a love foreseen
Holding me down, it is so close

雜訊般粗裂的吉他聲線包含著簡單的情歌曲調,像是一種難以言語的另類浪漫,當噪音靠的如此接近耳膜,對愛的渴望也逐步因此放大。

幻語呢喃的〈Is This and Yes〉描繪了夜晚星空點點的靜謐,而〈If I Am〉則是關於雨的意象,當中類似Wah-Wah效果的聲響給我一種像是雨滴落在水面上的波紋感。〈New You〉雖然是主打曲,聽起來有點俏皮,但還是稍嫌平淡無味了些。

專輯的後三首歌是Kevin Shields受到Drum & bass影響所製作出來的曲子,也是My Bloody Valentine音樂的新方向。〈In Another Way〉由節奏快速的大拍子與吉他噪音搭合在一塊,毫無違和感,接著再讓鍵盤聲響壟罩著整個曲子,聽來相當滑順,不過〈Nothing Is〉聽起來就有點惱人,無人聲以及不斷重覆的拍子考驗著聆聽著的耐性,讓人迫不及待就跳到下一首〈Wonder 2〉。不得不說〈Wonder 2〉實在是很特別,彷彿飛機起飛的聲響穿梭其中,電子碎拍如同玻璃碎片在整個聲景濺散,聲音很快,歌聲卻很慢,讓人以為待在時光隧道,看著周遭的光線不斷劃過身體。

即使過了這麼多年歲,崛起了無數似圖模仿他們風格的新團,在聽過《m b v》後還是覺得他們很難被後人超越,它不會像《Loveless》那樣成為經典,但其中聲音所包含的獨特性又再一次揭起了新的標竿,持續等待著被超越。就某些方面來說,《m b v》更像是Kevin Shields完成了一場年輕時期未完成的夢。

​by pblue

評分:

To hear the new m b v album in FULL QUALITY audio BUY NOW from http://www.mybloodyvalentine.org/Catalogue.aspx. This track has been uploaded to YouTube at reduced quality of 192kbps with fade ins/outs.

2013.02.13 My Bloody Valentine @ 台大體育館

by DOPM
R0010372.JPG

在這之前從未想過自己可以親眼看見My Bloody Valentine的現場演出,畢竟對我們這一輩年輕樂迷來說他們一直都是活在教科書上的一個傳奇,在九零年代初期如流星般劃過天際就消失在眾人面前,但即使只是曇花一現,樂隊主腦Kevin Shields所營造出的夢幻吉他噪音仍舊影響了後來無數的另類搖滾樂隊。而在My Bloody Valentine之後,搖滾樂史上不僅僅是多出了Shoegaze這個標籤名詞,它甚至比這個名詞能給我們的還要多更多。

去年Kevin Shields透露出他們即將發行新專輯,也因此能有機會來到亞洲巡迴順道入境台灣,沒料到演出日期正好是大年初四,不少返鄉的朋友沒能來得及來朝聖,實在可惜,不過演出日期巧合的選在情人節前一天,呼應起團名其實還滿有意思的,至少幾年過後也不會忘記自己是在什麼日期看過My Bloody Valentine。

入場時,暖場團Skip Skip Ben Ben已經開始演出,他們的現場迷噪有趣,樂器配置也相當豐富,在聽了兩首歌過後,便輪到My Bloody Valentine開始Setting。
等待三十分鐘後,四名團員由後台走出場,看到Kevin Shields、Bilinda Butcher等團員本人,心情雀躍不已,雖然歲月催人老,但穿著喜氣紅衣的Bilinda還是一樣美麗。

從第一首〈I Only Said〉開始就是相當美妙的吉他噪音,一點也不令人感到刺耳。接著看到Kevin與Bilinda合唱〈When You Sleep〉,心裡除了振奮也難以言語的感動,在他們二十幾年前破碎的關係後,還能重新一起站在台上,像老朋友般唱著同一首歌,吉他噪音始終掩蓋過人聲,朦朧美感卻完好的呈現在耳前。新歌〈New You〉延遲的吉他聲效與Bilinda輕輕的旋律合在一塊,原本期待能聽到更多新專輯的曲目,但這次現場他們只演出了這一首,算是有點小小不滿足。

Kevin幾乎是每首歌都換一把電吉他,畢竟每一首歌都有他特殊的吉他調音法,這也是他對聲音的堅持,不管旁人說他有多麼完美主義,他只做出他認為對的聲音。如果看的到他腳下數不清的效果器,沒人會不佩服他調配聲音的實驗精神,如此獨特,如此原創。

〈Honey Power〉和〈Only Shallow〉的現場聽起來與錄音室作品聽起來較不相同,不知是否為錄音室作品層次疊的太多,在現場難以還原。〈Only Shallow〉間斷扭曲的巨大聲響搭配後頭穿梭厄夜叢林般的影像,倒也滿搭的,驚悚味十足。

熟悉My Bloody Valentine的樂迷都知道他們的EP也相當好聽,最著名的莫過於是《You Made Me Realize》,整場演出就唱了四首這張EP的曲目,對我這種喜歡他們早期音樂的樂迷來說,聽的相當過癮,另外還有《Isn't Anything》當中的〈Feed Me with Your Kiss〉,畢竟《Loveless》前他們還算是一個樂團的樣子,演出這些曲目時鼓手Colm和貝斯手Debbie可是超級賣力,Colm的輕脆的快速過門實在太帥氣了。

〈To Here Knows When〉幾乎是聽不太到Bilinda的聲音了,只能聽到些美幻的呢喃。最受歡迎的〈Soon〉馬上就讓全場的觀眾起舞了,腦中徘迴著Bilinda在這首音樂錄影帶所跳起的舞姿,所有人都陷入迷幻的漩渦中,也是整場演出最美的一刻。

如果你還沒戴起入場發給的耳塞,最後一首〈You Made Me Realize〉就是要用高頻噪音叫你投降,但即使戴起耳塞不斷加重的噪音還是依舊塞進耳裡,吵到像是不斷起飛的客機,音波讓地板震動腳底微麻,甚至連牙齒都會顫抖,長達十多分鐘的噪音一路嗡鳴到底,無論如何這天都注定要耳鳴了。

或許就是得這麼大聲,才聽得出他們噪音中的美。My Bloody Valentine的現場絕對是一生必看的一場演出之一,你聽到的不只是對聲音的偏執,更是超越現代流行音樂聲響外的境地,讓人抵達充滿宇宙特質的聲音幻境。

by pblue

Uploaded by Valentino Ros on 2013-02-13.

Deep One Perfect Morning © 201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