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4.1 Primal Scream @ The Palladium

by DOPM

今年Primal Scream首場在倫敦的演出選在The Palladium這間位於倫敦著名商圈Oxford Circus的劇院,在這樣金碧輝煌的劇院欣賞搖滾樂演出不免讓人感到新奇,由於只買到了二樓的座位,所以是以俯視的角度來觀看舞台上的演出,演出前還在想說要坐著聽Primal Scream的音樂是不是有點太折磨觀眾,當然,演出開始後大部份都沒有乖乖坐在椅子上,畢竟隨著音樂起舞才符合我們的天性,就算有些人故作鎮靜,但當熟悉的金曲前奏一進入耳門,身體也不由得離開位子的束縛。

這次的暖場團是日本的迷幻噪音樂隊Bo Ningen,他們的演出無疑的充滿爆炸性的能量,兩把吉他一把貝斯與鼓拍所產生的高速節奏炸裂了整個場地,團員們披著長髮在舞台上使勁甩動絲毫不會感覺疲憊,這樣的演出熱度成功的為Primal Scream做了十足的暖場。

Primal Scream主唱Bobby等團員們一出場就是他們經典專輯《Screamadelica》的第一首曲子〈Movin’ On Up〉,前奏的吉他刷奏一出來大家滿上就從座位上跳了起來,已經五十三歲的Bobby一點都沒有晚年發福的跡象,身材一樣纖瘦長髮依舊飄逸,搖滾巨星的姿態讓人感覺他一點都沒有變老,經典的和聲群與Bobby的歌聲為整場演出帶來相當完美的開場。

接著的是新單曲〈Where the Light Gets In〉,講到新單曲不免還是要吐槽一下他們的新專輯《Chaosmosis》,雖然給自己幾次機會聽這張新專輯,但私乎還是聽不出什麼重點,不過這並不影響他們演出的表現。上張專輯的〈It’s Alright, It’s OK〉在現場也成功的成了一首讓大家可以大合唱的曲子,給人充滿正向療癒的能量。唱到專輯《XTRMNTR》的曲子完全就成了另外一回事,像〈Accelerator〉的噪音轟炸與激進的〈Kill All Hippies〉讓演出成為另外一種面向,另一首Krautrock曲式的〈Shoot Speed/Kill Light〉使人猶如穿梭在太空,整個人被舞台所投射出的閃光照射。

經過幾首新歌緩衝之前激烈的聲光後,融合舞曲、噪音的〈Swastika Eyes〉則是演出中的另一個高點,這首批評英美外交策略、跨國企業與民主幻象的政治歌曲現今聽來依然貼切。當Bobby唱著〈Country Girl〉、〈Rocks〉這樣純粹搖滾的曲子時則又是另一種動感的氛圍,他們從不把定位在同一種樂風,並且打破傳統與另類的藩籬。

當他們再度回到場上演出安可時,音響傳出:"Just what is it that you want to do?" 大家都知道是〈Loaded〉,這首曲子毫無違和的將電影台詞混音進他們的迷幻聲響裡,也成就一首經典中的經典。或許沒有其他曲子能像〈Come Together〉這樣合適的放在終曲,眼前各種鮮豔的色彩與旋轉般的迷幻聲響刺激著你的感官,最後全場的樂迷都跟著和聲一起大合唱著”Come together as one”,猶如抵達一場迷幻旅程的終點。

作為橫跨三十多年的獨立搖滾變色龍,Primal Scream的演出出乎意料的充滿驚奇與能量。從節奏與讓你的靈魂找到自由吧,這個晚上,他們的音樂為冷漠疏離的城市帶來激進且又溫暖的情緒。

by pblue

【2013年終榜】DOPM今年最喜歡的專輯6到10名

by DOPM

公佈完21-3011-20名後,前10名照往例以聊天方式介紹。

10. Sebadoh - Defend Yourself

sebadoh-defend-yourself-album.jpg

D: Sebadoh終於在14年後又出新專輯了,雖然兩年前看過表演,推出新作品是意料中的事,不過Lou當初組Sebadoh算是有點和Dinosaur Jr.對打的態勢,現在兩團竟然可以並存甚至還開心合照),人生真的很奇妙。創作主題方面,Lou還是一樣過於誠實,他也因此吃了些苦頭,不少音樂大站的樂評都聚焦在他的私人生活。不過我想他應該不會這樣就卻步,還是會真誠地寫出自己當下的感受。〈I Will〉、〈State of Mine〉(聽完現場之後有比較喜歡了)都是率真的indie rock歌曲,〈Let It Out〉則深情款款。Jason寫的歌出乎意料之外都很棒,甚至好過Lou寫的。

P: Jason的歌還是一樣的奇怪,他的音樂比Lou還要Hardcore有力量很多,但Lou寫的歌旋律還比較好的,現代的獨立搖滾都不流行這種直率的風格了是相當可惜的一件事。

D: 對呀,Sebadoh的團員就是三個不修邊幅的大叔,用三件樂器表達出內心最真實的情感,要用最簡單的方式展現出力量真的很不容易。可惜他們現在不用類比錄音了,Lou說他原本的卡帶錄音機壞了,他自己不會修理,而且成本太高。

P: 現在數位錄音反而省成本啊,當然也可以刻意製作成假Lo-Fi的效果,總之不管高低傳真,好音樂依舊還是好音樂,那這張跟《Bakesale》、《Harmacy》比較呢,會是他們從《Bakesale》之後最好的作品嗎?

D: 我覺得《Bakesale》之後的專輯各有優缺點。《Harmacy》當中Lou寫的歌是他的創作高峰,但整張專輯被鼓拖累;《The Sebadoh》製作規格比較好,但缺少一首一擊必殺的經典歌曲;《Defend Yourself》風格銜接很順,不過Lou聽起來有點累?我不知道耶,或許這些專輯都沒辦法超越《Bakesale》。但我記得Lou說過,他相信他自己最棒的作品還沒寫出來,他只要抱著這樣的信念一直創作下去就夠了。

9. The National - Trouble Will Find Me

The-National-Trouble-Will-Find-Me-608x608.jpg

D: 雖然《Trouble Will Find Me》剛發行的時候,覺得各家網站的評價有點過譽,但整年下來其實還蠻常聽的,也有一些相當不錯的歌。

P: 初聽的時候並沒有太多的感覺,沒有特別吸引人的單曲,可能會對〈Sea of Love〉比較有印象,不過整體聽起來並不會太糟,走的是相當平穩的路線。

F: 或許就是因為剛出的時候,都被大家捧在手心,但以我以前還算是他們的死忠歌迷聽來,實在覺得吹捧的有點過了。所以才寫出那篇貶多於褒的樂評...  但是,我想說其實因為這張是The National的專輯,才會有這樣的失落感。他們過去的專輯,把樂迷對他們的水平標準提高了許多。今天如果是一個新團,發了這樣一張專輯,我或許就會格外的刮目相看。

就像Spencer Krug提到他最近喜歡的音樂,就提到 The National 的這張專輯。說他是在朋友家幫忙油漆,無意間把整張專輯從頭到尾仔細地聽了一遍,事先並不知道是The National的專輯。聽完之後,他覺得這音樂非常簡單直接,但是歌詞卻非常能帶入情境,有時候音樂能做到這樣就已經很棒了。後來問了朋友才知道原來是The National的新專輯。有時候,要真正不帶著成見去體驗音樂帶來的感受是不太現實的,特別像我們這些時時都在注意新音樂的人。

D: 是啊,平心而論我覺得這張專輯的前半段很好聽,大概〈Graceless〉之後就有點在拖延的感覺,歌曲的型態也在重複。不過前面有幾首幾乎可以排到The National所寫過最棒歌曲的前幾名,我非常喜歡〈Demons〉和〈Fireproof〉。

P: 這張專輯還是給我一種說不出是什麼的悶,還是比較喜歡一些他們比較放得開的歌。

D: 對呀,他們的混音不知道為什麼很混濁,可能是要做出大都會的擁擠、壓迫感?應該是我想太多... 還是比較喜歡《Boxer》和更早之前比較乾淨的聲音。

8. Jenny Hval - Innocence Is Kinky

Jenny_Hval_-_Innocence_Is_Kinky.jpg

F: 這張聽下來有點像是在看禁片的感覺,如果有警告的話,上面應該要寫上:本專輯內有驚悚聲音效果和限制級內容,部分片段可能造成聽者精神不適,請聆聽者自行承擔風險。

D: Jenny應該涉獵了多樣的音樂,用獨樹一格的方式把搖滾樂、民謠、電子樂結合,再用她表情多樣的歌聲唱出內心最深處被壓抑的慾望,好像在看張力十足的劇場表演。

F: 是阿,聽起來非常有挑戰性。她自己也說了,上一張專輯偏向於民謠的風格,讓她感覺在表演的時候好像不太能放得開。所以,在創作這張專輯時,選擇了用更極端更猛烈的表現意識。所以聽起來也像是一場近似avant-garde的歌舞劇。

D: 她也說,她並不想描寫一個像套用了Instagram濾鏡的世界,而想呈現真實、扭曲的一面。我不確定她是不是有批判的意味,不過讓聽眾長大是件好事,我常常覺得現在的歌曲都在幼齡化,但社會不是那樣運作的。不管喜不喜歡,情色文化都是社會上難以忽視的一塊。

F: 是阿,像是 Miley Cyrus 或是 Lady Gaga 穿著內衣和一群裸著上身的男舞者共舞,這不就是情色文化和流行音樂文化的融合嗎?這些影片不就是要挑逗男性的慾望,並告訴女生這樣的打扮和行為才是美麗性感的?多麼幼稚天真的方式!但卻他媽的很有用!還是一堆人聽著這些音樂,因為也是一樣幼稚天真。就像專輯名稱一樣,Innocence Is Kinky (天真卻挺變態)!

D: 對呀,我想Jenny可能是希望我們對這些事情都要有自己的立場,不要盲從流行文化。然後她應該是Swans迷喔,最後一首歌叫做〈The Seer〉。

F: 是阿,不過這張專輯和《The Seer》和《Shaking The Habitual》一樣都不是一張會讓人想要重複聆聽的專輯。

D: 哈哈,我們專喜歡選這種的,但也是一聽就不會忘記的。

7. Primal Scream - More Light

primalcov-1.jpg

P: 會選這張專輯進來的原因其實就在專輯的第一首歌〈2013〉,它提醒了我們即使到了〈2013〉還是有許多未解的問題,龐克音樂了又去,什麼都沒改變,到了2013年,對於那些覺得搖滾樂可以改變世界的人們來說,是不是該認清些什麼,Bobby提到了那些退位、逝世的政治人物的政策依舊影響著整個國家,所以他從今年回顧過去,發現一些根本不會改變的事實,雖然他的結論是年輕人的革命,但我覺得就算沒辦法做到那樣的程度,現在的年輕人也必須去思考能為這個地方做些什麼,無論行動、評論、參與與社會聯結的藝術創作都好,最重要就是表現你的想法是什麼,並且與反對你的人溝通。好像有點扯遠了。

D: 很多人說搖滾樂手老了,反骨精神一定會消逝,Bobby就是這種說法最棒的反證。他以過來人的身份指導這一代的我們該怎麼做,很多場合都缺少這樣的傳承。

P: 薑還是老的辣,他們自從《XTRMNTR》之後的專輯都沒有太驚人的表現,不過《More Light》就不太一樣,爵士、藍調、另類搖滾全部兜在一塊,可聽性或許還比《XTRMNTR》來得高,地位肯定不會比《Screamadelica》來得高,但也相當接近了。Primal Scream是一組可變性相當高的樂團,大概除了重金屬之外的搖滾類型都會玩,有海綿一般超強的吸收力,聽這張專輯就可以感受到Bobby的野心(我都忘了他是玩Indie-pop出身的了)。

D: 《More Light》的曲風多變,不過聽的時候並不會覺得負擔很重,專輯很長,從頭到尾大體上都維持一致的水準,用第一支單曲〈It's Alright, It's OK〉收尾真的好勵志,Bobby永遠要當個誠實面對自我並樂於幫助他人的人。

6. Anna Von Hausswolff - Ceremony

anna-von-hausswolff-ceremony.jpg

D: Anna的專輯非常莊嚴、隆重,從第一首歌開始,就感覺自己好像走進了教堂,注視著正在上演的神聖儀式。最近創作哥德風音樂的女伶又多了起來 (Julia Holter、Chelsea Wolfe),不過Anna的作品我覺得是當中最成熟、最完整的。

F: 我也這麼覺得,哥德式的音樂有時候聽起來好像就是要讓人覺得毛骨悚然,可是Anna走的是完全不同的套路。似乎把整個重心放在音樂上,為的不是做出甚麼嚇人的效果,而是利用傳統的教堂管風琴營造出令人敬畏的神祕感和莊重感。

D: 整張專輯都是非常用心創作的音樂,不知道北歐的音樂人為什麼常常能傳達特別深刻的情感。除了莊重以外,〈Liturgy of Light〉和〈Harmonica〉等歌曲也是很淒美,聽的時候腦海中浮現許多畫面。順便一提,〈Sova〉的音樂旋律和Shearwater的〈Hidden Lakes〉結尾非常相似,應該是巧合。

F: 挖塞,真的很像!感覺就像是拿了他們的旋律然後用 Philip Glass 式的大量重複演奏方式,作為曲子前半段的 build-up,然後我很喜歡她用高音唱些聽不懂的詞 (咒語?) 後面的那段吉他鏗鏘的激情演奏,感覺很澎湃。她用教堂管風琴和歌聲施法,讓達到高潮的情感洪流淹沒了聽眾,並帶他們進入到心靈深處那超乎想像的黑暗森林。

D: 形容得真好!每個人生命中都一定會遇到無邊的黑暗,Anna先為我們召喚了黑暗,讓我們的心靈得到洗禮。

F: 我還真想去教堂裡聽她的現場表演,應該會很特別吧!之前在瑞典的教堂,意外地聽到他們在演奏古典歌曲,那管風琴的聲音更是幾百米外就能聽到了。坐在裡面聽應該更加震撼吧!

Primal Scream - More Light

by DOPM
url.jpg

將Primal Scream的歷年來的作品重新瀏覽一遍後,你會知道他們從來就不是一支墨守成規的樂隊,主唱Bobby Gillespie和他對搖滾樂的革新態度,從八零年代至今始終如一,或許難免有些失穩,但Primal Scream一直都走在前端的位置,隨著時代的巨輪一同滾動,不讓自己生上綠苔。

拋開Sony、Atlantic Records等音樂廠牌的束縛,專輯《More Light》由他們自家廠牌Ignition Records發行。這是一張不折不扣的搖滾樂專輯,包含十三首曲目,長達將近七十分鐘,還不包括CD2的六首曲目,可見他們在此火力全開,想做出另一張與《XTRMNTR》相抗衡的經典專輯。《More Light》並不受到搖滾樂單一音樂類型的限制,他們的野心更加龐大,在曲子中加入自由爵士、藍調等風格,雖然減少了電子元素的使用,但整張專輯的節奏感依舊強烈的可以,並不會因為薩克斯風、小喇叭的即興演奏就讓曲子飄渺的失去焦點。

Bobby Gillespie從來沒有停止對現代社會的觀察,媒體問他對於柴契爾夫人去世、現代搖滾樂、英國政治情勢等議題的看法,他都有自己的一套見解,當然他也將這些想法帶到Primal Scream的音樂上,在《More Light》的第一首曲子〈2013〉就是一首對當下社會的反思,歌詞寫著:下層階層的人們到了二十一世紀依舊是奴隸,龐克音樂來了又去,只像是擺出了姿態,沒有帶來任何改變;政治上的意見相左為的只是賺取龐大的利益,當你成為體制的一部分,權力將使你腐敗。一如往常,我們知道搖滾樂不能解決問題,但對於這樣無法解決的問題,Bobby的結論又是什麼,他唱著:最後的結論就是年輕人必須去革命!

這樣的結論可能太過單純,但或許一點也沒有錯,雖然我們知道在這個力量過於分散的社會什麼都不會發生,不過還是不能放棄對實踐理想的想像力。當然,有人對於Bobby鼓吹革命這件事挺不以為然,畢竟他享受著搖滾樂帶來的名與利,遠離藥物對他的影響,過著舒適的生活,但撇開對於個人的觀感,就詞曲上來講,我對於他的某些想法還是認同的。

Bobby用饒舌的方式唱著〈Culturecide〉,這也是專輯中少數的電氣化歌曲,如同《XTRMNTR》時期的曲子,使用了強烈的節拍以及扭曲電子聲效。〈Hit Void〉如同航行似的節奏以及吉他音牆聽起來相當過癮,尤其最後的薩克斯風即興更是神來之筆,聽起來完全沒有違和感,實在讓我想給他一個瞪鞋爵士 (Shoegaze -Jazz) 這樣的新名詞,雖然我們在《XTRMNTR》早已聽過這樣的嘗試。

〈Invisible City〉的跳舞節拍與低音線令人驚艷,加上薩克斯風的點綴徹底將城市夜晚中霓虹光線的流動感表現出來,即使沒有Stone Roses貝斯手Mani的加持,他們的低音韻律還是不遜以往,這是一首完美的流行樂。由藍調龐克樂隊Gun Club主腦Jeffrey Lee Pierce寫詞的〈Goodbye Johnny〉經由Primal Scream編曲成為一首慢板的西部情調歌曲。與齊柏林飛船主唱Robert Plant合唱的〈Elimination Blues〉延續〈Goodbye Johnny〉的感覺瀰漫著藍調音樂的氣息,不斷變換的電吉他樂句為整體帶來十足的勁道。

出乎意料的,他們馬上拋開對於藍調的擁抱,在〈Turn Each Other Inside Out〉使用Krautrock那種在低音與鼓上的交互節奏,又將浮點感的吉他彈奏加入,背景細微的噪音聲效讓曲子的層次感更顯著,不時也用猛烈電吉他刷奏,各種聲音的鋪陳讓人覺得這首曲子的製作相當用心。

專輯後半的曲子〈Walking With The Beast〉給我的感覺就像是他們在《Screamadelica》中最後的〈Shine Like Stars〉如此令人放鬆的曲子,而〈It's Alright, It's OK〉則是如同〈Movin' on Up〉那般激勵人心,非洲鼓、Bobby直接的旋律、靈魂女聲的合唱,告訴我們一切都會沒事。記得Bobby所講過的,就算音樂不會帶來具體的改變,至少它還能治癒人心,讓人不會感到孤寂。

要說《More Light》是繼千禧年的《XTRMNTR》之後最好的Primal Scream專輯一點也不為過。整張專輯給我的感覺相當完整,旋律性很好且編曲讓人耳目一新,很高興他們重新找到方向,在搖滾樂已經無法繼續前進的年代,為2013年做了一張標記性的專輯。

by pblue

評分:

2013. New album More Light. Out Now. Buy Here: http://primalscre.am/MlD4h3 http://primalscream2013.tumblr.com http://www.primalscream.net http://www.facebook.com/primalscreamofficial http://www.twitter.com/screamofficial

Taken from the new album More Light. Out Now. Buy Here: http://primalscre.am/MlD4h3 Official Video. Directed by Douglas Hart & Ben Crook. Produced by Shabana Mansuri. http://www.primalscream.net http://www.facebook.com/primalscreamofficial http://www.twitter.com/screamofficial http://primalscream2013.tumblr.com http://www.soundcloud.com/primalscream http://www.youtube.com/primalscreamofficial

Deep One Perfect Morning © 2012-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