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都逛二手唱片行

by DOPM

這次在京都待兩個星期,就照著這張地圖走訪許多二手唱片行。大多數都集中在京都最繁華的四条河原町區域。此行下蹋的旅社Khaosan Kyoto位在阪急河原町站附近,交通非常方便,絕大部分的唱片行用步行就能抵達。

不過或許是這張地圖的製作距現在也有一段時間,有些唱片行已不在上面所登錄的位置,也可能已經歇業而撲了空。

京都的二手唱片行空間都不大,小巧迷你,隱身在大樓中,只掛出小小的招牌。每間店有自己的風格和專門的音樂種類。

以下就來介紹幾間實際走訪的唱片行。

1. Take-J

與地圖上標示的位置不同,Take-J位在四条通與新京極通的入口處。專賣二手CD,大致分為60-80 Rock、J-POP、HardRock、JAZZ、Alternative Rock......

這邊能找到蠻多近期的搖滾專輯像Arctic Monkeys、Phoenix、Franz Ferdinand.....等,也有專門的分類如Beatles、David Bowie、The Rolling Stones、Bob Dylan... (其實這一趟逛下來,發現日本的二手唱片行大抵上一定會有Beatles、The beach boys、Eric Clapton...的專區) 價位則因片況不同從380~1580日幣不等,也有一些未分類200-300日幣的特價CD。


2. KIKUYA Record

順著新京極通繼續走,就能看到KIKUYA,門口擺著許多裝滿特價黑膠和CD、DVD的紙箱。
店內的二手黑膠、CD各半,以70年代的SOUL、FUNK居多,以及R&B、RAP、HIP HOP....等,還有少量的二手音樂雜誌及卡帶。

很特殊的是這裡有數量驚人的Bootleg,舉凡Oasis、Bon Jovi、Ozzy Osbourne、Bob Dylan、Radiohead、Nirvana....片上還會仔細標註年份地點和大大小小的當年事件,價格從1500-4000日幣不等。


3. Toradra Record

位於三條河原町的Toradra,店內十分乾淨明亮,鋪有軟地毯的地板對我這喜歡跪地板找唱片的狂人非常友善啊。

黑膠和CD都整理得非常用心,CD大部分都以專輯封面朝外,方便拿取查看。(逛日本唱片行最痛苦的是必須從滿是片假名排列的架上一張一張抽出來,看封面才能確定這到底是哪個團體。封面朝外太佛心了。)

分類也仔細的分成British Rock、American Rock、J Rock、HIP HOP、Post Rck、Progressive Rock、Jazz....等。

CD價位一般600~1200日幣不等。


4. Happy Jack

三條通往寺町通方向,位在三樓的Happy Jack,一進門就被滿牆的海報和擺飾包圍,瞬間以為自己在哪部電影裡的唱片行場景。

進門要先把背包交給櫃檯的老板保管,離開時再交回號碼牌取回。

店內二手黑膠與CD各半,以60、70年代搖滾、HIP HOP、R&B居多。


5. ART ROCK NO.1

ART ROCK NO.1就位在地圖所標示的位置,麩屋町通上。門口擺著小小的招牌,進入公寓內走上四樓就能抵達。

店內不但有二手CD及黑膠,還販售最新發行的獨立音樂及另類搖滾。有整面牆擺滿五台試聽機,可以試聽新發行的專輯。還有可供試聽的黑膠唱機和CD隨身聽。

唱片種類以Post Rock、Experimental、Folk、60-70 Rock居多。


6. Prototype Record

沒標示在地圖上的Prototype Record,位於地圖上Take-J的對面街角。

走上狹窄的樓梯,小小的店面正播放著Yo La Tengo的〈Our Way to Fall〉。
Prototype只販售二手黑膠,數量不多但該有的搖滾盤都沒少,另包括些許的soul、jazz、dance....等。


7. Tower (OPA 9F) & Book-off (OPA 8F)

相信大家對於連鎖唱片行Tower都不陌生,就不再贅述,Tower京都店位在四条河原町OPA的九樓。

價格不便宜的日版CD,一張含稅要2500日幣。但店內偶爾會有促銷,有時間限定的千元盤,這次去的時候也正好有買三張專輯就折1500日幣的活動。

逛完Tower,往下走一層樓來到日本連鎖的二手物品販賣店Book-off。

喜歡撿便宜如我的人來到這裡絕對會失心瘋,數量龐大的二手CD,依年代及品況分成一般、500日幣、280日幣三個區域。

280日幣,沒看錯,不到一百台幣就有機會可以找到品況佳又稀有的專輯。只見店內人手一個提籃或蹲或站的在廣大CD海中尋寶。

以上是這次在京都造訪的二手唱片行簡介。

另外,連鎖唱片行JEUGIA三条本店除了販售新品唱片之外,還兼販售樂器、DVD、音樂書刊等等。JEUGIA四条店規模則較小,沒有販售樂器。因為兩家都沒有販售二手唱片,在此就不作詳細介紹。

以販售電音唱片著名的JET SET京都店,本次沒有造訪,有機會到京都的朋友不妨一探。

by Pei

關於Slowdive,DOPM成員們想說的是...

by DOPM

為慶祝Slowdive來台,DOPM的成員決定來聊聊我們最喜歡的Slowdive專輯、歌曲和其他的瞪鞋樂團。

最愛專輯、接觸機緣

P: 距離Slowdive解散之後也將近有二十年的時間,能在這個時候可以看得到他們重組,甚至是可以在台灣看到他們表演,對我們這些樂迷來說是相當期待的事,不知道你們最喜歡的Slowdive專輯是哪張?

D: 大眾口味... 《Souvlaki》。

F: 我也是。就算聽了其他張更飄渺的作品,還是最喜歡《Souvlaki》的流暢性。

H: 我也一樣是《Souvlaki》。但我記得我一開始聽Slowdive並不是從《Souvlaki》開始,而是從《Pygmalion》這張樂團生涯末端的實驗專輯起頭,當時壓根搞不懂專輯裡緩飄迷離的音樂樣貌怎麼能讓Slowdive被尊稱為Shoegaze代表性樂團,直到後來聽完《Souvlaki》才豁然開朗。

H: 對了,我蠻想知道你們是怎麼開始認識到Slowdive這組樂團的?

F: 這個問題,我已經想不起來了。應該不外乎是在網路上看部落格認識的,剛接觸到「瞪鞋」的這個名詞,理所當然地會想要去買些「瞪鞋」的唱片來聽。我還記得當時是在 Djangos 這個網站上買了他們的第一張專輯《Just for a Day》。不過,當時並沒有多大的好感。

D: 我也不太記得了,可能也是看部落格認識的,或者是用last.fm聽到的,那個時候last.fm還可以免費聽到飽。我第一首聽到的Shoegaze風格的歌是Lush的〈Undertow〉,之後大概查了Lush的Related Artists搭配部落格吧。

P: 看來大家都喜歡《Souvlaki》,其實我也是,但第一張專輯《Just for a Day》比較屬於慢熟的專輯,而且給人煙霧繚繞的感覺,就像封面橘紅色的旋渦,聽完會想怎麼有這麼夢幻的音樂啊,Souvlaki聽起來就比較流行一點,但對我來說都是百聽不厭的音樂,雖然模仿Cocteau Twins,不過Slowdive男女合唱的旋律是很當代的,聽Cocteau Twins會想到八零年代的音樂,但聽Slowdive給我的感覺還是很當下,就是屬於每一代年輕人的夢幻鄉愁。

第一次聽到Slowdive可能也是因為在找Shoegaze這個音樂風格才聽到的,大概就是在網路上的某個角落吧。

與其他樂團的比較

P: 那跟My Bloody Valentine比較起來你們比較喜歡哪一團呢?一團是注重旋律,另一團是注重吉他效果,還是者兩團根本就是媒體吹捧,埋沒了其他更有開創性的團。

My Bloody Valentine

My Bloody Valentine

F: 就我個人來說,我應該算是比較喜歡My Bloody Valentine吧。一開始聽Shoegaze的時候,比較喜歡Slowdive,因為可能比較好入耳的關係吧。可是,慢慢聽多了,發現My Bloody Valentine做出來的音樂像隻優雅的野獸,當我慢慢習慣牠的樣子,越覺得這樣的吉他效果才爽。Slowdive 的瞪鞋屬於不同美學概念的,比較夢幻,比較飄渺的。我兩個都喜歡,但是硬要從這兩個選,現在的我可能還是會選 MBV。

D: 我也是。真的說起來比較常聽Slowdive,因為很容易接受、又很美,但樂評人Chris OttSlowdive是一群家境不錯的青年做出的音樂,所以沒有什麼激情還是掙扎的感覺。當然這樣的評斷標準不甚公允,或許就是無後顧之憂才能放心寫出美麗的作品。

相較之下My Bloody Valentine做的音樂對聽眾來說是種挑戰,一旦跨越障礙之後,那種扭曲魅惑的噪音非常吸引人,精神上我會比較認同MBV吧。之後的瞪鞋團都以這兩團(也許加上Ride)當作標竿,倒不會覺得媒體吹捧得太厲害,不過他們都不是我最喜歡的瞪鞋團。

P: 那D最喜歡的瞪鞋團是?

D: 我都喜歡一些第二線的,最喜歡的是Pale Saints,再來是Chapterhouse、Catherine Wheel還有早一點的Kitchens of Distinction。那P比較喜歡Slowdive、MBV還是其他團呢?

P: 這兩個團對我來說意義都不太一樣,但我覺得MBV的開創性會比Slowdive來得高,當然也比較喜歡這種獨一無二的聲響,不過Slowdive比較容易親近所以聆聽次數會比MBV來得多,就像你有一位容易親近的朋友跟一位特立獨行的朋友,個性不太一樣但都是你的好朋友。

Ride

Ride

H: MBV與Slowdive兩個團算是各自在不同時期常駐播放清單,對Slowdive的愛可能多一點,一方面是因為他們後來分支出來的團Mojave 3和Monster Movie恰好蠻喜歡的,感覺整個音樂喜好是有被延續成一個長時間歷程,喜好也就比較深刻。另一方面則是MBV的專輯我很難一口氣聽完,吉他聲響太滿太飽,耳朵容易疲勞,大概聽個5-6首就得休息一下,我想這真的是個人罩門。

不過如果真要比較所有的瞪鞋團,真正成為個人心頭所好的瞪鞋團大概是Ride 跟 Chapterhouse,前者是聽過他們Reading Festival 現場專輯後就成了信徒,第一次聽到時覺得怎麼有人可以把音樂作得這麼帥;而後者則是由於他們用舞曲節奏搭上吉他噪音恰好正對個人胃口,我覺得那感覺跟Mansun對我的意義有點像,都是把舞曲節奏完美融入另一個主流樂派之中,有著明顯旋律但還不至於落入俗套。

Slowdive的音樂

F: 聊了大家心愛的瞪鞋團,好像都還沒聊到主題,哈哈。來聊聊Slowdive 的音樂吧!

D: 覺得Slowdive創作的主要主題是什麼呢?

P: 我覺得是Lost in the dream (誤),哈,簡單來說就是醉生夢死吧,關於愛情、藥物、酒精、香菸,一種身心靈完全下沉的感覺

H: 創作的主要主題,我覺得可能是逃避,或者說逃脫吧~逃避人生、逃避社會,逃避一切需要與人接觸的一切。

D: 避世,但我喜歡在上班的時候聽他們的音樂,感受那種違和。尤其是工作特別難熬的時候,聽到〈Here She Comes〉。你們有特別在什麼時候聽嗎?

P: 睡覺前聽吧,可以讓我Slowdive-ing

D: 嗯,他們的音樂真的可以把你帶進很美的夢裡。但最後一張專輯《Pygmalion》好像很不一樣,沒有流行的歌曲結構可以抓握了,進入另一個空間...

P: 《Pygmalion》的歌聽起來都相當的飄渺,不再著重於吉他音牆了,整個是很沉靜的氛圍,歌唱方式也變得很深邃,所以不會給人太強烈的印象,當中最喜歡的歌應該是〈Blue Skied an' Clear〉他們在現場也有可能會唱這首歌。

所以你們最喜歡Slowdive的哪些歌啊?

F: 除了他們比較有名的歌外,我之前還蠻喜歡Souvlaki加值版裡面的Bonus Track,〈Good Day Sunshine〉。可能對於把瞪鞋飄渺加上電音節拍特別喜歡吧,有點像是MBV 的 〈Soon〉 那樣。

D: 我最喜歡《Souvlaki》中間部份的歌曲,從〈Sing〉、〈Here She Comes〉、〈Souvlaki Spacestation〉到〈When the Sun Hits〉,喜歡瞪鞋的理由大概就濃縮在這幾首歌裡面了,飄渺、美麗、太空感、寂寥... 〈When the Sun Hits〉那句 ”It matters where you are” 很簡單,但是就能打動我,馬上襲來的吉他音牆真是太讚了。

P: 我也很喜歡〈When the Sun Hits〉,然後還有〈Dagger〉、〈Catch The Breeze〉這些歌都很美,另外他們有一張《Blue Day》的EP也很好聽

D: 那20年後的現在,你們覺得Slowdive原班人馬繼續共同創作下去至今比較好,還是分成Mojave 3、Monster Movie、Televise等等比較好呢?

P: 我覺得他們的分支團也都很好聽,所以就算Slowdive沒有繼續創作也沒關係,當然有也是很好,有了這些分支團也證明他們沒有把自己侷限在一個框框裡,每一位團員其實都有自己的個性,所以各團的特色和風格相較起來也就很不一樣,總之我都喜歡。

D: 對呀,經過這麼多年,團員能再聚在一起也是很難得的事,期待他們下週的演出!先看他們上個月在荷蘭的現場感受一下。

回想我們曾做過的夢—回顧The Walkmen的音樂

by DOPM
slide_01.jpg

去年底的某個週末,收到夥伴的電子郵件,信上說,The Walkmen要無限期停止活動了,當下覺得難以置信。The Walkmen是兩千年後成立的樂團當中我最喜歡的,對於他們每兩年就推出一張新專輯的運作模式也感到很安心。之前傳來主唱Hamilton Leithauser要發行個人專輯的消息,心裡就有不祥的預感,但真正看到新聞報導時還是悲傷得難以言語。我一直覺得The Walkmen在以自己的方式和當今獨立樂界的主流價值對抗,如今他們遭遇了無法突破的困境。

如果說Pitchfork這類的樂評網站是建立樂團名氣的捷徑,The Walkmen這支團員來自華盛頓,被歸入紐約後龐克復興場景的樂團便是無可辯駁的反例。除了2006年的《A Hundred Miles Off》以外,他們每一張專輯都獲得樂評一致性的讚揚,然而他們的聲譽卻始終沒有達到相應的高度。或許因為主唱Hamilton Leithauser自然而然滄桑、飽受摧折的嗓音不容易立即讓人接受,或者他們一些沒有明顯副歌的曲子需要時間適應,這種細細品味的聆聽方式與當今的速食資訊吸收方式扞格不入。不過,一旦喜歡上The Walkmen,每次他們一發行新作,就會忍不住一聽再聽,那陣子除了該張專輯以外完對其他音樂完全提不起興趣。他們就像對你的想法瞭若指掌的知心朋友, 有些事情只能和他們討論,其他人無法理解;他們是說的比較多的一方,總是幫你梳理煩亂糾結的思緒。在The Walkmen推出專輯的這十年間,從音樂中可以聽到團員心境的變化,即使身為被動的聽眾,隨著自己生活經歷逐漸豐富,就彷彿和樂團一起成長一般。

 The Walkmen早期的專輯《Everyone Who Pretended to Like Me Is Gone》(2002) 和《Bows + Arrows》(2004) 非常焦躁不安,憤世嫉俗。《Everyone Who Pretended to Like Me Is Gone》捕捉到社會新鮮人的惶恐心情,工作上一些奇怪的要求經常令人困惑不解甚至嫌惡,卻不得不接受,看到朋友慢慢變成自己原先不熟悉的樣子,自己可能也在轉變中,原本適應的人際關係正在崩解,卻無能為力停止這一切,只能學著妥協。The Walkmen在第一張專輯就已經採用簡約的敘述方式,其實與日常生活相近,我們有多少辛酸是默默往肚裡吞的,沒辦法像戲劇中的主角一樣有痛快的暴怒時刻。像表達絕望的同名曲〈Everyone Who Pretended to Like Me Is Gone〉並沒有填滿鼓躁、誇張的聲響,而試圖用最簡要的方式傳達情緒。兩年後的《Bows + Arrows》經常被視為The Walkmen的經典之作,主要是因為收錄了他們最受歡迎的一首單曲〈The Rat〉。〈The Rat〉以The Walkmen的標準來看算是浮誇,吉他、貝斯、鼓聲、琴鍵聲、Leithauser的歌聲都趨近瘋狂,這首歌的成功讓一些聽眾以為樂團寫的歌以幸會淋漓的搖滾歌曲為主,實際上除了更加激昂的〈Little House of Savages〉以外,《Bows + Arrows》的其他歌曲仍然在實踐他們的極簡美學。

或許由於前兩張專輯都很壓抑,The Walkmen的第三張《A Hundred Miles Off》請來曾製作多張Fugazi專輯的製作人Don Zientara,因此聽起來狂放不羈,還有點過度了,許多歌曲聽起來都像在團員喝茫狀態下錄的,歌詞滿是囈語。不過生命中有可能出現那樣特殊的時刻,讓 人突然聽懂了《A Hundred Miles Off》,在慶祝的場合或者朋友聚會中,大家酒酣耳熱之際,你知道某些重要的東西很快就會逝去,你想瘋狂叫嚷、胡言亂語,以後不會再有這樣的機會。在推出 《A Hundred Miles Off》後不久,樂團又發了一張翻唱專輯《"Pussy Cats" Starring the Walkmen》,重新詮釋1974年由John Lennon製作,Harry Nilsson的專輯《Pussy Cats》,也是一張在酒精藥物迷霧中完成的作品。The Walkmen想錄下最後一絲閃耀的青春火焰,發完這兩張專輯後不久,樂團便結束同住一個城市的生活,吉他手Paul Maroon搬到紐奧良,鼓手Matt Barrick和貝斯手Pete Bauer搬到費城,只剩Hamilton Leithauser和貝斯手/鍵盤手Walter Martin留在紐約。主要創作者Leithauser、Maroon和Martin必須借助網路科技來共同創作。

團員間的實際距離反而造就他們接下來三張優異的專輯《You & Me》(2008)、《Lisbon》(2010)、《Heaven》(2012),在我心目中每一張都是經典。The Walkmen的音樂變得異常遼闊,聆聽時腦海中便開始播放公路電影的畫面,每一件樂器的聲音聽起來都相當精緻,Paul Maroon的吉他意境深遠、鍵盤聲晶瑩剔透、號角聲給人莊嚴的感受、Matt Barrick常常打在反拍上的鼓更顯獨特,Leithauser的歌唱技巧也進步不少。只要有過戀愛經驗,就很難不受《You & Me》感動, 開場曲〈Dónde está la playa〉即表明敘事者正在談一段註定失敗的戀情,可是他不由自主還是深深陷進去了。《You & Me》完整記錄了愛情萌芽時的不安、熱戀的甜蜜、無法割捨舊情而自我放逐、失戀的痛楚。每一次聽到Leithauser在〈On the Water〉當中唱的「You know I'd never leave you no matter how hard I try. You know I'd never leave you, and that's just how it is」,心都會揪在一起;而〈The Blue Route〉像是一個人在公路上一面開車一面痛哭,哀悼逝去的感情。雖然《You & Me》沒有超自然的元素出現,但聆聽這張專輯心靈總是能獲得滌淨。《Lisbon》則是非常乾淨,樂團去了一趟葡萄牙,最終在美國快速錄完的專輯完整保存 了南歐的空氣。〈Juveniles〉、〈Blue As Your Blood〉、〈While I Shovel the Snow〉、〈Lisbon〉等歌曲組成都很簡單,但卻那樣精巧讓人豎起耳朵去傾聽每個小細節。〈While I Shovel the Snow〉中有一句歌詞唱道「There's no life like slow life」,對每天生活步調都很快的我來說,這句話真是我永遠都達不到的境界。

The-Walkmen.jpg

《Heaven》剛推出時聽得有些不習慣,The Walkmen的音樂從未如此溫暖過,經過時光淬煉,團員已經達到可以與生命中的遺憾與挫敗和平共處的階段,而且身邊也有生命緊緊牽繫的家人,大家互相依存生活。記得我們當時欣喜討論The Walkmen的音樂變成熟後一樣迷人,他們並沒有放棄理想,一開始在〈We Can't Be Beat〉就唱道「Give me a life that needs correction」,但不再時時刻刻劍拔弩張。沒想到,這張美麗的專輯竟然是生涯終點。細讀同名曲〈Heaven〉的歌詞,作為告別的宣言餘韻久久不 絕。

Don't leave me now
You're my best friend
All of my life
You've always been

Remember, remember
All we fight for

The Walkmen確實反抗了很多,他們始終沒有走向電氣化的道路,留下許多質感極佳的作品,要是他們回頭看曾經完成的專輯,應該能夠感到心滿意足吧。這些專輯所記錄的人生軌跡我還需要好幾年來慢慢沈澱,我永遠都會記得曾和The Walkmen一起做過的夢。幸好樂團宣佈的是暫時停止活動而不是解散,也許他們幾年後會回心轉意,在那之前,他們絕對不會真正離開我的生命。

by Debby

落差草原WWWW專訪

by DOPM

落差草原WWWW這組來自台北的實驗民謠樂隊於去年十二月發行了他們第二張的EP《太陽升起》,藉此DOPM也榮幸邀請到落差草原WWWW來接受我們的專訪,請他們來跟大家聊聊樂團的成團過程、創作方式以及音樂主題等大小事,讓我們更深入認識這組受詩歌與大自然影響的獨特樂隊。

落差草原訪問封面.jpg

1. 落差草原雖然成立於2010年但現在已經有兩張製作完整的EP,現場演出的默契也相當好,可否跟大家聊聊成團的經過以及目前樂團裡有哪些成員,分別負責什麼樣的位置?   

唯祥:現在的團員有愛波,負責演唱、貝斯、笛子和一些小樂器,一之負責打擊樂器、電腦音源和和聲,啊龍負責吉他還有打擊樂器,我則負責演唱、吉他和鍵盤,預計今年中會再多一位從澳洲唸書畢業回來的鼓手。

我和一之在高中就認識了,常聚在一起交換喜歡的音樂,雖然當時也和另外兩位朋友組了樂團,但後來各自都沒有時間,沒多久就解散了。畢業後我們兩個唸不同大學,不過還是常在一起寫歌,我彈吉他,一之打鼓,亂唱亂叫的,覺得自己好像動物或植物在草原上被風吹著很自由的樣子,就取了個團名叫做草原,算是落差草原的起頭。差不多是在2008年的冬天,我在學校商店門口旁的白牆上,看見一張徵鼓手啟事,那時也好奇是甚麼樣子的樂團,就找一之一起去面試,那天幫我們面試的就是愛波(當時還有另一個吉他手維尼),交換聽了彼此在做的音樂也聊了許多喜歡的音樂類型,都覺得很合就加入了愛波的團,本來只徵鼓手,結果我也加入彈另一把吉他,後來還加入另位鼓手打雙鼓和一位操作電子聲響的朋友,編制算蠻大的,當時的團叫Deep Deer,不過只表演一場,吉他手就去當兵,另一位鼓手也到澳洲唸書,剩下我、一之和愛波,我們三個都覺得還有什麼東西在心裡面轉了好久不太甘心,不能不做,於是在2010年組了落差草原WWWW。啊龍加入差不多是在2011年,當時我們三個已經錄完通向烏有EP,也有些演出,表演過幾場後,覺得不管在吉他編制上或是節奏配合上都覺得層次還不夠,討論後想到可以找我在學校吉他社的學弟啊龍來幫我們彈吉他和配合一些節奏,一開始先請他一邊幫我們PA,一邊感覺我們想要的東西,不過幾乎沒花多少時間很快就融入大家,還加入了更多好玩的想法。

2. 落差草原的音樂給人一種在大氣移動的感覺,帶有大自然、部落音樂等元素,給人很強的環境氛圍、影像感,在製作這些音樂時主要是受到哪些音樂人或是電影的影響?

唯祥:我們共通喜歡的樂手和樂風蠻多的,像是林生祥、Bjork到一些世界音樂等等,各類型都有,但編曲上沒有太直接的受到哪位樂手影響,編曲時不會討論太多曲風、類型的問題,會拋開很多事情,先討論故事,然後一起想像,比如常常會說某段想要一大片流浪狗在哭泣的感覺之類的,大家就會用自己的樂器詮釋,再延伸出更多故事中的風景。我們覺得想像力還蠻重要的,有時候要一起做從零開始的歌,就更仰賴想像力,每個人像是隨機從地上選幾顆石頭和樹枝,再一起做成一條大家都喜歡的項鍊。

3. 除了音樂,歌詞的創作也相當具有詩意,在歌詞的部分主要是由誰來譜寫?你們有喜歡的詩人或書籍嗎,可否推薦給大家?

唯祥:歌詞的部份由我和愛波寫比較多,但也會有其他好玩的創作方式,像是由我先寫一個故事主軸,愛波再去延伸,或著一之先寫我再延伸。
最近讀了宛璇的《陌生的持有》,裡面還有她自己畫的小圖,詩和圖在任何時候都很適合閱讀,讀完很舒服。

愛波:第一張EP《通向烏有》裡第四首歌名〈通向烏有〉和第三首歌名〈小細節與事件〉靈感來源是辛波絲卡詩選中的〈旅行輓歌〉以及〈我們幸運極了〉詩句,原文為「小事件和細節」。推薦的書有:村上春樹《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1Q84》,夏宇《腹語術》、《Salsa》還有羅智成《寶寶之書》。

一之:林克孝的《找路》,一本關於人和台灣山林間的接觸和溝通,特別推薦給跟我一樣長久生活在都市裡的人們,這本浪漫的真實故事非常感人,能讓僵硬的心融化,讓我們更謙卑和敬畏的去對待大自然的ㄧ切。 雖然不是詩集,但是作者也是一個愛寫詩創作的人,這本書給我們很多創作的靈感。

啊龍:卡爾維諾的作品都很喜歡,最驚為天人的還是他的《宇宙連環圖》,但其實最喜歡也最常接觸科幻題材的作品,貳瓶勉《BLAME!》、木城幸人《銃夢》、林田球《異獸魔都》、太田桓康男《與月亮的距離》等(漫畫)都很推薦;而小說最近則是劉慈欣的《三體》系列讓我久久不能自己。直到目前最喜歡的電影是《The Fall》,Patti Smith和伍佰是我的詩人。

4. 第一張EP《通向烏有》的歌曲聽起來的節奏感較為分明,到了第二張EP《太陽升起》音樂變得更為迷幻飄渺,甚至更為溫暖,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轉變?跟我們聊聊這兩張EP在概念上的異同。

愛波:製作第一張EP時我們回到了三個人樂團,那時候樂器少少的,就鼓和木吉他貝斯直笛,大部分的情感都是以它們去表現,也剛接觸音樂軟體和環境錄音,嘗試用這樣的方式去點綴樂器演奏的部份。在製作第二張EP時,有電吉他的聲響加入,我們在音樂軟體的使用和聲音的想像也比上一張來的豐富。在創作上也漸漸更融入了我們對於身在其中的大地、社會的關心。

落差草原訪問內頁2.jpg

一之:我們到目前為止的經驗是,雖然在同時期所累積的其他歌曲也蠻多首,但並不會一定要從這些歌曲去組成一張作品,而常常是以其中一首的故事線為主,然後直接在整合成EP的過程中,延伸出這個故事的支線,然後把它編輯成一張概念完整的作品。 目前已經累積了很多首故事線,我們自己也很期待把它們一一的生出來!

唯祥:這兩張其實是一個故事,裡面住著同一個主角,算是二部曲吧。第一張《通向烏有》從黑夜開始,以「尋找」為整張的核心,前兩首歌中尋找「月亮」或「湖」都是自我虛幻的投射,對長時間陷入迷途的自己感到挫折而盲目的找尋(也許是快速城市帶來了各種層次的焦慮);但黑夜終將結束,最後主角以〈通向烏有〉釋放了內心所有的不安以及懷疑,結束第一篇章。到了第二張《太陽升起》主角帶著新的自己通過了〈月光隧道〉從黑夜到白天,〈他幾乎什麼都沒有感覺〉發著光的動物帶他跳了出來,教會他敞開心胸去包容更多事情,看事情的角度轉換成更加寬闊;在〈太陽升起〉中終於了解了世界共生的重要,這片美麗的花園、清澈的夜空,都是我們要一起守護的家;最後〈海孢子〉唱著「全身赤裸,面對海洋,不介意裸露;閉上眼、脫下皮,在黑暗中前進...」,勇於面對大海般未知的恐懼,在黑暗中前進,迎接希望之光。我們設定的故事概念大概是這樣,不過每個人聽了這兩張作品也許會有不同的想像,當然我們覺得那樣更好!

這兩張記錄的都是樂團當下的狀態,從月亮到太陽,從自我懷疑到關心社會,不好的或好的我們都會持續吸收學習,故事還會繼續進行下去。

5. 《太陽升起》中取樣了不少環境音,像在〈金色〉中取樣了反核遊行等抗議聲浪,對你們來說這樣的創作主要是做為一種紀錄,還是想表達你們對事件的立場以及看法?取名為〈金色〉有沒有什麼特別的意涵?

唯祥:確實是想表達我們的立場,我們反對核能,因為人類還沒有任何方法可以處理高階核廢料;更反對官商利益勾結,因為他們讓我們沒有選擇的權力,甚至欺騙、掩埋真相。〈金色〉是我們去反核遊行時錄下的,我們身在其中,不只是旁者的紀錄,希望能透過音樂關心並幫助許多事,還有很多議題都是必須一起去瞭解並找到正確解決方法的,我們會一邊持續的在學習和觀察,期望能帶給社會更多更不一樣的能量,無法把世界交給不關心世界死活的人。〈金色〉的曲名其實是「銫」這個字把他拆開變大,銫、鈽、鍶是最常出現的輻射物質,銫137是核彈、核武器或核反應堆內核裂的產物之一,會釋放伽瑪射線,毒性是氰氧化鉀兩千倍,半衰期達三十年。

6.  〈太陽升起〉這首歌讓我想到The Microphones的〈I Want Wind To Blow〉,你們喜歡The Microphones (Phil Elvrum) 的音樂嗎,因為Phil Elvrum同樣是擅長以自然景象為主題來創作,還是這一切只是巧合?
      
唯祥:哈哈,其實我們都沒聽過Phil Elvrum,剛聽了一下覺得很喜歡,謝謝你的介紹!不過我想不管是玩樂團的或是大企業家,每個人都是離不開大地母親的,我們喜歡大自然給予我們的一切,雖然住在城市,但因為這樣所以更需要被療癒,也因為這樣我們更需要保護它們,我們得從中取得平衡,大地母親只有一個,而且總是很無私。

7. 在錄製這張EP 時有沒有遇到什麼困難?
    
唯祥:我們上一張《通向烏有》和這一張《太陽升起》都是自己在家宅錄,用相當低規格的器材錄製的,混音也是自己混的,當然最大的阻力還是礙於經濟狀況囉,不過這也讓我們反而更不浪費各種嘗試的機會,許多聲音也是只有低階的器材才能做出來的,我們第一張的Vocal還是愛波家裡KTV麥克風錄的。回過頭來看錄音品質的話似乎還是有很多瑕疵,可是我想作品本身一定會一點一點的因每個人的聆聽狀態而有所變化,多少會從各種層面成長,不會一直躺在那不動吧。

8.  落差草原的現場聽起來與專輯有些許的差別,現場的聲音聽起來更為壯闊飽滿,吉他音牆與合成器的部分都相當厚實、銳利,人聲反而成為樂器的一部分,在現場與錄音室之間是否採用不同的演奏方式來呈現出不同的感覺?

愛波:其實演奏方式並沒有太大的不同,錄音當然會盡量讓許多聲響細節的東西可以呈現出來,現場演出時會加入比較多即興,每個人會回到歌曲裡面,讓自己完全被包在那,被故事牽動,看當時會有什麼感覺,互相傳達訊息,所以每一次表演都會有些東西不一樣,希望給觀眾的氛圍相較於CD會比較強烈一點。

落差草原訪問內頁1.jpg

一之:在節奏或音效的表現上,其實會希望現場以更直接的方式進行演奏,像是部分的效果會因每個人的編制去分配成自己負責的演奏方式,可能不盡然跟錄音時一模一樣,在節奏上雖然部分歌曲在現場還是會使用取樣或MIDI編輯的Loop,但還是很強調在打擊樂器上加強節奏的層次感,我們現階段非常重視編曲的現場感染力。

啊龍:因為編曲和表達方式不太一樣,所以在錄音的時候也是團員自己混音,也可以說除了最後Mastering以外,其實混音也算是創作的一部分;現場則是會遇到不同的器材、場地和PA的因素,外場聽起來來多少會有不同,不過我們每次表演歌單的排序都會考量時間、整體感、場地氣氛等,也會因為歌序安排一些Jam或者聲響來連接,所以每次現場演出的感受應該都會不太一樣;另外,這幾次表演都有找比較熟識的PA配合和討論,之後也會持續這種作法,希望每次表演都能讓觀眾能更清楚我們想要呈現的感覺。

9. 你們使用了不少特別的樂器,效果也相當豐富,可以透露一下團員們使用的樂器和編曲軟體嗎?

唯祥:我主要是演唱和彈木吉他和按鍵盤,還有幾顆小石頭可做現場即興。

愛波:我的部份是演唱和貝斯還有隨身都會攜帶的小樂器們:拇指琴、夾竹桃手搖鈴、Kazoo、鐵琴、口風琴、直笛。

一之:在一開始跟唯祥組團時我就是鼓手,現在我也負責一些和聲,我也會使用電腦來演出,做一些取樣或混音的音效,用電腦編輯節奏在現場演出時搭配真的鼓組,未來我們在國外唸書的另一個鼓手就要回國,我們會發展成有兩個打擊樂手的樂團。

啊龍:主要是電吉他,有時候是木吉他,另外也負責響棒、鈴鼓等一些小打擊樂。

10.  未來有製作完整專輯的計畫嗎?還是先繼續以EP的形式來發行作品?

唯祥:未來可能會計畫製作完整的專輯,但還會考量各種問題後再做決定。

愛波:希望之後能嘗試更多種可能的發行方式,也許會音樂結合詩集或畫冊。

啊龍:我們的歌其實都算長,而且故事其實都很完整,以概念單曲的形式發行也許會很有趣。

11.  那在網路上也會透過Bandcamp發行嗎?當初為什麼選擇Bandcamp作為發表平台呢?

愛波:Bandcamp的頁面是我們喜歡的,加上他可以放上喜歡的照片,像是個人的部落格或是網站那樣,一點進去的畫面至少是很強烈的第一印象,可以直接播放整張專輯和購買。

啊龍:Bandcamp沒有多餘的廣告,介面很中性,可信度、專業性高,是很好的平台。

12.  對於現在盛行的線上音樂串流服務 (如Spotify等..) 有什麼看法嗎?

啊龍:其實Youtube或P2P等各種型態出現之後,大環境早就變了,Spotify突然紅起來只是把廣告、通路和曝光什麼的都安排好了吧,像MSN、Skype變成LINE之類的,個人認為其實都是商業競爭的結果,就算Spotify倒了我想也會有其他各種形式的平台出現,音樂人和消費者的處境沒太大改變,作品內容仍然是最重要的。

13.  有沒有什麼話想跟樂迷們說?

唯祥:希望在你們生活中都能擁有一大片自由自在的草原可以奔跑,大家都要平安快樂!

愛波:每一次看見你們來聽現場演出都覺得很感動,好或不好至少你們都參與了我們的表演,很感謝!

一之:我們組團到現在三年,我覺得有慢慢的朝著我自己理想中的狀態越來越接近,感謝這一切都順利在前進,也希望能感染到更多的人,謝謝願意來聆聽和了解我們的每個聽者!

啊龍:謝謝你們;我每次看完演出都會有一種非常安靜且緩慢的狀態,希望聽完我們的音樂/演出後也能給你們這樣的寧靜時空。

【2013年終榜】DOPM今年最喜歡的專輯1到5名

by DOPM

這是年終系列的最後一篇了(21-3011-206-10名),祝大家新年快樂。新的一年我們還會在這邊為大家介紹音樂。

5. Unknown Mortal Orchestra - II

ii.jpg

D: 如果喜歡Lo-fi美學的話,Unknown Mortal Orchestra的專輯我覺得是今年最棒的作品,因為採用類比錄音,整張專輯聽起來聲音很溫暖。Ruban Nielsen寫的旋律有點奇怪,可是又很catchy,歌詞中暗示一些底層生活的混亂與困頓,但也沒有到自怨自艾的程度,很多地方Nielsen還表現出抗拒安穩感誘惑的姿態,讓我覺得很感動。

P: 嗯嗯,這張專輯的旋律真的都編的滿好聽的,有點披頭四但又不會太俗氣,低傳真的感覺聽起來真的很不一樣,還有暖陽一般的吉他音色。

D: Ruban在古老雋永的旋律中融入一些新的元素,像〈So Good At Being In Trouble〉的R&B唱腔、〈Dawn〉低傳真又有點惡搞感覺的電子音樂。然後這張專輯的快歌很神經質但有種很特殊的活力,像〈No Need For A Leader〉和〈Faded In The Morning〉莫名地嗨(但歌詞很黑暗),大概Ruban的唱腔真的很怪異吧。

P: 他在專輯中的唱法聽起來是用假音,但在Youtube用原來的聲音唱聽起來就很不習慣,所你覺得這張專輯跟上一張最大的不同在哪?

D: 第一張專輯算是初試啼聲,所以比較依賴hook,另外又是他一人在家裡錄的,人聲疊了很多層,在現場會更難表現出專輯的感覺,但我猜第一張專輯說不定更容易讓人接受喔。第二張專輯是在他在很糟糕的情況下巡迴後錄的,整體感覺比較悲傷,然後也納入更多曲風。

4. Nick Cave & The Bad Seeds - Push The Sky Away

nick_caves.jpg

P: 這張是我年中很喜歡的專輯,要把Nick Cave所有的專輯都細聽一遍要花不少時間,我也都還沒完全聽完,不過從《Push The Sky Away》開始入門也是不錯的選擇,他們已經是一組很老練的樂團了,所以音樂真的沒什麼好挑剔的,Nick Cave用歌詞說故事的能力還是一樣驚人。

F: 是阿,這張對我來說,是一張相當慢熱的專輯。可能我對他的音樂還談不上熟悉,不過我覺得他像是 Tom Waits 這類奇葩音樂人。音樂生涯一路走來,各種樣式的路都走過,但當你聽到他們的音樂,可以毫無疑問的確認這就是他們獨特的聲音,他們的音樂。而且幾乎可以保證,沒有濫竽充數的作品。

D: Nick叔還是寫著穨靡、寓意深遠的故事,但他已經不是當年的狂放少年,唱法較為沙啞而且有點抽離,譬如說在〈Water's Edge〉這首歌他成為一個旁觀者,讓Bad Seeds團員多樣化的演奏來展現出戲劇性。他也試圖適應這個新時代,在第一首歌〈We No Who U R〉使用網路世代愛用的縮寫,並在〈We Real Cool〉提到資訊的爆炸與無用,他已經疲累,但他不會停止「Push the sky away」。所以sky可能是什麼呢?

P: 他在演唱會說〈Push the Sky Away〉是一首關於牛的歌嗎?所以我還是搞不太懂,但整首歌看起來是在說要有能夠Push the sky away的那種力量吧,最後一句「And some people/ Say it's just rock'n roll / Oh, but it gets you / Right down to your soul」是在說搖滾樂不只是音樂更是可以穿透靈魂的東西嗎?

D: 嗯,看他們的現場影片真的可以感受到搖滾樂穿透靈魂的力量。他們今年還有出一張現場專輯《Live from KCRW》也是非常的讚!

3. Moonface - Julia With Blue Jeans On

dd8c6122.jpeg

D: 我第一次播放這張專輯的時候,聽到〈Barbarian〉就覺得,哇,這是什麼,也太好聽了吧,接著聽下去,每首都一樣讚。

P: 對啊,如果聽過Moonface (Spencer Krug) 之前的作品,會覺得這張專輯不太像他的音樂風格,畢竟他之前的音樂比較不正經,這張就顯得正常許多,而且只用鋼琴來編曲,鋼琴編曲也不稀奇重點還是他寫的歌都很好聽,是一張優雅、深情的作品。

D: 雖然算是Spencer Krug比較正經的作品,他還是使用了一些奇怪的譬喻。像深情款款的〈November 2011〉就有一句歌詞是「讓我引領你,像小羊領著屠夫到刀鋒一般」,意思是他自己會因此毀滅嗎?副歌又唱到「Baby we both know we are both crazy」,他真的很瘋,但他寫的鋼琴旋律好美。

P: 〈November 2011〉大概是今年最美的一首歌,如果一個人一輩子可以寫一首很美的歌那其實也不算白活了,所謂靈魂的證據就是這麼一回事吧,藝術家通常都是不朽的。

D: 嗯,聽完他今年的作品,我相信Spencer Krug會成為/已經是一位偉大的藝術家,他的作品一定會不朽。其他首歌也是非常美,像我非常愛的〈Dreamy Summer〉、〈Love the House You're In〉、〈First Violin〉,還有專輯同名歌曲〈Julia With Blue Jeans On〉,他的戀人也和他一起留名了,和許多偉大作家筆下的愛慕對象一樣。

2. Yo La Tengo - Fade

Yo-La-Tengo-Fade.jpg

F: 我真的很喜歡這張專輯,應該是今年最常聽的專輯吧!

P: 我年初的時候也是每天聽,他們的音樂有種其他樂團所沒有的溫暖,《Fade》也是一張很有溫度的作品。

F: 你說道重點了,就是那股特別的溫度!讓除了音樂好聽外,更多了那一份真實感、親切感。

D: Ira之前身體微恙,還能聽到他做出這麼溫暖的音樂,特別覺得要好好珍惜。

P: 但這張專輯不像以往在最後會有一首長度比較長的歌曲,這是我不習慣的地方,哈!

F: 哈哈,不過我好喜歡阿!(我就一直重複這句話就好了...)

D: 哈哈,我猜Tortoise的鼓手John McEntire也有把《Fade》變得更迷人,我好喜歡〈Stupid Things〉那躍動的感覺。

P: 在John McEntire的製作下有些歌曲的節奏聽起來會有Krautrock的感覺,我覺得是跟他們以前不太一樣的地方,整體聽起來的氛圍也精緻許多。

1. The Knife - Shaking The Habitual

The-Knife-Shaking-The-Habitual1.jpg

P: 這張專輯大概是他們實驗性最強的一張作品,當然我也很喜歡上一張《Silent Shout》,不過《Shaking The Habitual》聽起來更有野心,有些樂迷可能會不習慣這樣的改變,他們本來就很特別了,這次更是突破了自己的框架。

F: 這張的野心實在是太大了,很容易掉入artsy fartsy 的框框,不過,我覺得他們是很用心,也有魄力的。很多專輯裡的想法和概念是一般音樂人根本不會想要去碰的。

P: 而且這張專輯的包裝很有趣,裡面有附兩張漫畫海報,講的是如何終結巨富,方法都有點不可思議,但又好像有點道理,世界上所有的財富都聚集在1%的人身上,其它社會問題就變得更複雜,不過這跟他們音樂不是有那麼直接的關聯(至少他們在歌詞沒有積極的討論這件事),比較像是在宣導的手法。

D: The Knife在音樂形式上也在挑戰聽者的聆聽習慣,專輯的A面B面之間有一首長19分鐘的環境音效〈Old Dreams Waiting To Be Realized〉,其實我自己聽到那邊也會有點不知所措。他們還是非常特立獨行敢在這個追求速度的年代考驗聽眾的耐心。結果昨天去唱片行看到《Shaking the Habitual》有出簡短版,直接把那首歌抽到,或許少了它也不會影響專輯主題吧。

P: 說起來這不是一張可以一直讓人重覆聆聽的專輯,畢竟有很多長篇的環境聲效,就我來說也是會挑裡面的幾首歌來聽,對照我們去年的第一名專輯Swans的The Seer也同樣不是一張可以輕鬆聆聽的專輯,你們會覺得挑戰聽眾的耳朵是會給予專輯正面評價的因素之一嗎?

F: 這麼說好了,有挑戰的音樂作品,只能稍稍加點分吧。但不是決定性的原因,因為要挑一張很難聽很難接受的專輯也很簡單。我覺得主要在音樂人本身必須要很了解他們在做的音樂,並有充分的才能去運用他們手上所有的去表達他們所想要傳遞的。這樣講會不會很自以為是啊?

D: 不會啊,我覺得The Knife要傳遞的訊息是有意義、有力量的,背後有很深的內涵,如果只是怪異但沒有完整的概念,聽了之後會感到驚豔,但感動不會持續太久...

Top 30專輯純文字版:

  1. The Knife - Shaking The Habitual
  2. Yo La Tengo - Fade
  3. Moonface - Julia With Blue Jeans On
  4. Nick Cave & The Bad Seeds - Push The Sky Away
  5. Unknown Mortal Orchestra – II
  6. Anna von Hausswolff - Ceremony
  7. Primal Scream - More Light
  8. Jenny Hval - Innocence Is Kinky
  9. The National - Trouble Will Find Me
  10. Sebadoh - Defend Yourself
  11. My Bloody Valentine - m b v
  12. Kurt Vile - Wakin On A Pretty Daze
  13. David Bowie - The Next Day
  14. Bill Callahan - Dream River
  15. Jessy Lanza - Pull My Hair Back
  16. 林生祥 - 我庄
  17. Danny Brown - Old
  18. Johnny Marr - The Messenger
  19. Orchestral Manoeuvres in the Dark - English Electric
  20. Friendzone - DX
  21. 洪申豪 - Light Coral
  22. Dan Friel - Total Folklore
  23. Ty Segall – Sleeper
  24. Arcade Fire – Reflektor
  25. Weekend - Jinx
  26. Disclosure - Settle
  27. Kitchens of Distinction - Folly
  28. Colin Stetson - New History Warfare Vol. 3: To See More Light
  29. Melt-Banana – Fetch
  30. Nine Inch Nails - Hesitation Marks

Staff Lists:

F的Top 30:

  1. Yo La Tengo - Fade
  2. Danny Brown - Old
  3. The Knife - Shaking The Habitual
  4. Jenny Hval - Innocence Is Kinky
  5. Friendzone - DX/Kuchibiru Network 3
  6. The National - Trouble Will Find Me
  7. Disclosure - Settle
  8. Bill Callahan - Dream River
  9. Moonface - Julia With Blue Jeans On
  10. Anna von Hausswolff - Ceremony

以下不分名次:

  • A$AP Rocky - Long.Live.A$AP
  • CFCF - Music for Objects/Outside
  • Dan Friel - Total Folklore
  • DJ Koze - Amygdala
  • Drake - Nothing Was The Same
  • James Blake - Overgrown
  • Janelle Monae - The Electric Lady
  • Jessy Lanza - Pull My Hair Back
  • Kurt Vile - Wakin On A Pretty Daze
  • Majical Cloudz - Impersonator
  • Mount Kimbie - Cold Spring Fault Less Youth
  • My Bloody Valentine - m b v
  • Nick Cave & The Bad Seeds - Push The Sky Away
  • Postiljonen - Skyer
  • Prefab Sprout - Crimson/Red
  • Rhye - Woman
  • Shad - Flying Colours
  • The Embassy - Sweet Sensation
  • Young Galaxy - Ultramarine
  • 洪申豪 - Light Coral

P的Top 30:

  1. Primal Scream - More Light
  2. The Knife - Shaking the Habitual
  3. David Bowie – The Next Day
  4. Moonface - Julia With Blue Jeans On
  5. Yo La Tengo – Fade
  6. 林生祥 - 我庄
  7. Nick Cave and The Bad Seeds - Push the Sky Away
  8. My Bloody Valentine – m b v
  9. Unknown Mortal Orchestra – II
  10. Sebadoh - Defend Yourself
  11. Melt-Banana – Fetch
  12. Nine Inch Nails - Hesitation Marks
  13. The National - Trouble Will Find Me
  14. Kurt Vile - Wakin on a Pretty Daze
  15. Savages - Silence Yourself
  16. Fuck Buttons - Slow Focus
  17. Jesu - Every Day I Get Closer to the Light From Which I Came
  18. The House of Love - She Paints Words In Red
  19. Girls Names – The New Life
  20. Jessy Lanza - Pull My Hair Back
  21. Orchestral Manoeuvres in the Dark - English Electric
  22. Son Lux – Lanterns
  23. Deerhunter – Monomania
  24. Johnny Marr - The Messenger
  25. Arcade Fire – Reflektor
  26. Veronica Falls - Waiting For Something To Happen
  27. 洪申豪 - Light Coral
  28. Swearin' - Surfing Strange
  29. Ty Segall – Sleeper
  30. Weekend – Jinx

D的Top30:

  1. Unknown Mortal Orchestra - II
  2. Moonface - Julia With Blue Jeans On
  3. Yo La Tengo - Fade
  4. Nick Cave & the Bad Seeds - Push the Sky Away
  5. Kurt Vile - Wakin on a Pretty Daze
  6. Sebadoh - Defend Yourself
  7. Anna Von Hausswolff - Ceremony
  8. The Knife - Shaking the Habitual
  9. Kitchens of Distinction - Folly
  10. Colin Stetson - New History Warfare Vol. 3: To See More Light
  11. The National - Trouble Will Find Me
  12. Richard Buckner - Surrounded
  13. My Bloody Valentine - m b v
  14. Jenny Hval - Innocence Is Kinky
  15. Johnny Marr - The Messenger
  16. Primal Scream - More Light
  17. Bill Callahan - Dream River
  18. Jessy Lanza - Pull My Hair Back
  19. 洪申豪 - Light Coral
  20. Dumb Numbers - Dumb Numbers
  21. Orchestral Manoeuvres in the Dark - English Electric
  22. Retribution Gospel Choir - 3
  23. Jim James - Regions of Light and Sound of God
  24. Weekend - Jinx
  25. Ty Segall - Sleeper
  26. Grant Hart - The Argument
  27. The Besnard Lakes - Until in Excess, Imperceptible UFO
  28. 林生祥 - 我庄
  29. Dan Friel - Total Folklore
  30. Arcade Fire - Reflektor
Deep One Perfect Morning © 201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