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才子Spencer Krug即將以Moonface名義發行新的EP《City Wrecker》,試聽同名歌曲。
Read More[Mixtape] 鋼琴曲選輯
炎炎夏日,整天心浮氣躁,被網路不斷出現的片段訊息磨損的注意力變得更加渙散,沒辦法靜下心坐下來讀一篇長篇小說。雖然有些作者仍然嘗試寫長篇作品,市場反應也不錯,根據New York Review of Books的文章所述,網路時代的影響還是滲入了長篇創作,篇章間的重複橋段增加了,幫助讀者在一直被打斷的閱讀情況下,還能繼續順著故事線前進。不過有一些優秀的文學作品要是沒有專心投入,是沒辦法消化的,我們能不能抵抗各式的娛樂誘惑,專心閱讀冗長又艱澀的文字?
音樂的情況或許也類似,我們習慣了有很多聲音效果或搶耳片段的音樂,還能不能欣賞純粹、極簡的音樂?所以,選了些以鋼琴為主的演奏曲,讓自己能夠沉澱一下。這些歌可能來自不同領域,但我覺得放在一起聽並沒有甚麼問題。裡面有來自電影的配樂,像是Philip Glass幫《時時刻刻》所譜寫的音樂,或是《戰地琴人》裡由波蘭鋼琴家Janusz Olejniczak演繹蕭邦的夜曲,還有《艾蜜莉的異想世界》的配樂,讓法國的音樂人Yann Tiersen聲名大噪的作品。有些老古典的作品,也有新古典的作品,也有不屬於古典範圍的,總之呢... 我不想要太侷限於曲風,至於聽起來怎麼樣,應該是能夠讓人沉澱思考吧。
P.S. 如果喜歡新古典的鋼琴音樂,十月份有小白兔辦的鋼琴音樂節,找來了Nils Frahm 和Rachel Grimes (Rachel's 的鋼琴手),可以去聽聽現場。
曲目:
Maxence Cyrin - Where Is My Mind (Originally Performed By The Pixies)
Ruth Laredo - Preludes (10) for piano, Op. 23: No. 4 in D Major. Andante Cantabile (Rachmaninoff)
Rachel's - Frida Kahlo
Nils Frahm - Ambre
Janusz Olejniczak - Nocturne No.1 in C minor (Chopin)
David Shire - Theme From The Conversation
Aphex Twin - Kesson daslef
Paul Buchanan - Lost
Ivan Moravec - Nocturne in D-flat major Op. 27, No.2 (Chopin)
Yann Tiersen - Comptine d'un autre été : L'Après-Midi
Lyric Quartet/Michael Riesman - Morning Passages (Philip Glass for The Hours)
Vladimir Horowitz - Etude in cis-moll op.2 No.1: Andante (Scriabin)
Claudio Arrau - Piano Sonata 01. Nº 28 in A, Op. 101 - I. Allegretto, ma non troppo (Beethoven)
Bill Evans - Lucky To Be Me
Arvo Pärt - Spiegel Im Spiegel
Ólafur Arnalds - Hau Hafa Sloppiа Undan Hunga Myrkursins
by fuse
Manic Street Preachers – Futurology
自去年Manic Street Preachers同時錄製完兩張專輯後,我們先是聽到了《Rewind the Film》這張以家鄉情懷為基調的作品,之後才是這張以歐洲為主要影響的《Futurology》。這兩張專輯雖出自同樣的錄音室及製作人,但聽起來卻是截然不同的感受,不過個人對主唱James Dean Bradfield在《Rewind the Film》的唱腔沒有特別的喜愛,即便歌曲溫情動人,還是喜歡他早期渾厚有力道的聲音,並且沒有太多刻意的矯飾,比起他們給人陽光、力量的那一面,自己還是對他們自省、憤怒的那一面比較有興趣,而《Futurology》中對不同樂風的嘗試以及概念,除了JDB回到早期的唱法,在音樂上他們也從舊有的編曲規則中跳脫出來。
當然,《Futurology》還是一張相對樂觀的專輯,甚至帶有一點自傳性質,像是貝斯手Nicky Wire在〈Walk Me To The Bridge〉的歌詞上寫到他在行駛一條連接瑞典與丹麥的大橋上思索要不要離開樂團的事以及對成名之後的自我懷疑。另一首〈The Next Jet To Leave Moscow〉則是提到他們之前到古巴表演的事情,做為史上第二組到古巴表演的西方樂團並且跟卡斯楚握手之後,他們回國也飽受批評的聲浪,大家也清楚MSP的音樂與政治是密不可分的,但在追尋政治理念的同時多少會有更多的自我懷疑產生,所以你能在同名曲〈Futurology〉聽到他們決定從失敗、過錯與幻滅中的重新出發,且對事情持續抱持著懷疑的態度。
專輯名稱也表現出了他們對未來主義的喜好,在欣賞未來主義的藝術中思索未來,在不斷革新、勞動、速度的人事物中找發掘美的定義。在未來主義的影響下,MSP在他們的音樂中加入Krautrock的節奏、工業感的電子聲效、合成器,讓一切更有速度感,像〈The Next Jet To Leave Moscow〉、〈Europa Geht Durch Mich〉、〈Misguided Missile〉等歌曲都融入了這些元素。〈Europa Geht Durch Mich〉找來德裔女演員同時也是德國綠黨成員的Nina Hoss擔當合音,將對歐洲景像的景仰化作曲子,在德國沒有限速的高速公路上體悟未來還未被寫下,選擇的權利終究還是在自己的手上。
或許有人會回想起在二戰期間義大利的極端未來主義份子擁戴法西斯政府與左派未來主義者分道揚鑣的事,在MSP反法西斯主義的理念下,《Futurology》自然被染上的是左派的未來主義情懷,不過在〈Sex, Power, Love And Money〉曲中反倒嘲諷著,不論左右的政治光譜、不論人種,都離不開性、權力、愛和金錢,這些私欲才是驅動人們的主要原因。
以俄國至上主義藝術家作品Kazimir Malevich作品為名的曲子〈Black Square〉與〈Let's Go To War〉都提到了奮戰, Kazimir Malevich的作品因為史達林的掌權被禁止展覽以及停止繼續創作相關的抽象藝術,這也表現出共產主義對人權的剝奪,當消滅階級變為惡意的剝奪,我們必須思考另一種戰鬥的方式,到了當代,在我們面對無法消弭的階級時,我們從鬥爭轉變為對權利的爭取,這又是另外一場必須去奮戰的場域。我們該如何逃脫物質的主宰,超越所有的色彩,以抽象的思考方式解決問題,變成一個難解的課題。
沒有歌詞的演奏曲〈Dreaming A City (Hugheskova)〉讓人想起David Bowie在專輯《Low》中的〈Speed of Life〉,在受到德國文化的影響下,《Futurology》似乎也與《Low》搭起了一座相隔三十七年的橋梁。整體聽起來《Futurology》的曲風比起前兩張作品來得有新意,在概念上也跳脫了他們自己的框架,這是他們給舊樂迷的驚艷,也是給新樂迷接觸他們的機會。這會是繼《Journal For Plague Lovers》之後MSP最好的作品嗎?我想答案的確是肯定的。
by pblue




試聽Whirr的新歌〈Heavy〉
試聽舊金山瞪鞋樂團Whirr的新歌〈Heavy〉。
Read More【新聲】Adult Jazz的首張專輯《Gist Is》
試聽英國Leeds樂團Adult Jazz的首張專輯《Gist》。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