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聽蘇格蘭樂團The Twilight Sad的新歌〈Last January〉。
Read MoreThe New Pornographers - Brill Bruisers
加拿大超級樂團The New Pornographers陣容囊括一票獨立音樂人,剛成軍的時候大家並沒有預期樂團會持續發行作品,但他們每過幾年就會重聚推出新作。即使團內的Neko Case和Dan Bejar都已經是獨立樂界的巨星,他們也願意歸隊在主腦A. C. Newman的歌曲上獻聲,可見團內的樂手必定能感受到The New Pornographers每次結合激盪出的燦爛火花。由於出片頻率不算高,每張專輯對於樂迷來說都是一份禮物。
走過早期的喧鬧風格,The New Pornographers的前兩張專輯《Challengers》和《Together》變得沉穩內斂,反而比較不受青睞。最新作品《Brill Bruisers》重新營造歡樂的氣氛,開唱曲也是第一支單曲〈Brill Bruisers〉的眾人合唱、明亮奮進的調子企圖找回經典專輯《Twin Cinema》的靈光,整張《Brill Bruisers》一直保持著趣味性和朝氣,從頭到尾聽下來讓人心情愉悅。
《Brill Bruisers》也修正了前兩張專輯整體性不佳的問題,除了一貫的活力,所有的歌曲都帶著七、八零年代的復古科技感,有點俗氣、笨拙,重現當時的人因為剛學會用機器編曲所以就得拼命使用的熱切。在〈Champions of Red Wine〉、〈Backstairs〉、〈Marching Orders〉、〈Wide Eyes〉和終曲〈You Tell Me Where〉上可以聽到各式各樣復古的合成器旋律。團內的主唱A. C. Newman、Neko Case、Dan Bejar和Kathryn Calder的歌聲刻意經過處理,在保有他們各自特色的情況下,又去模擬機器人般單調的聲音,因此歌姬Neko Case的歌聲不再那麼具殺傷力,和其他人聲與樂器融合在一起。她和Kathryn Calder在〈Backstairs〉、〈You Tell Me Where〉等歌曲結尾的合唱宛如六七零年代流行歌中的和音天使橋段,喚起我小時候聽懷舊英文老歌的美好回憶。
Destroyer的主腦Dan Bejar這次貢獻三首歌,難得The New Pornographers會選用他主唱的〈War on the East Coast〉作為單曲,除了Bejar扁平、讓人一聽就知是他的聲音以外,這首歌的吉他刷奏、華麗的鍵盤片段和其他The New Pornographers的歌曲之間毫無違和感。〈Born with a Sound〉背後有個有趣的故事,樂團有很大比例的歌曲都是眾人大合唱,但大夥卻不太敢動到Bejar的創作,當Bejar在錄音室抱怨為什麼他的歌都只有他一個人獨唱的時候,團內大部分的歌者都已經回家休息,所以只好找Black Mountain的女主唱Amber Webber來錄人聲;這兩位聲音都很獨特的音樂人一起合作正好產生了新鮮感。怪怪的電音小品〈Spidyr〉就比較像是Destroyer的歌,不時出現走調的口琴和後半段突然竄出的噪音讓專輯走出了不一樣的格局。
要The New Pornographers再寫出像《Twin Cinema》那麼棒的作品,應該有些難度,然而就像休團前的The Walkmen一樣,我欣賞他們隨著年紀增長在創作中展現出的智慧。雖然A. C. Newman的詞作沒有變得比較好懂,不過〈Fantasy Fools〉、〈You Tell Me Where〉等歌曲少了些年輕時單純無目的的歡愉,多了飽經世事後有意識選擇的樂觀態度。即使在成為大人後,感覺不停地失去很多東西,但還是會有正向的體悟,可以讓The New Pornographers寫出如此絢麗的音樂。
by Debby




試聽Gazelle Twin的新歌〈Human Touch〉
試聽英國女歌手Elizabeth Bernholz化名的計劃Gazelle Twin的新歌〈Human Touch〉
Read MoreZammuto – Anchor
Zammuto是由前The Books團員Nick Zammuto所組成的樂隊,找來他的兄弟Mikey Zammuto以及另外兩位樂手Sean Dixon、Nick Oddy加入樂隊。離開雙人實驗電子組合The Books之後,Nick從Zammuto完整的樂隊編制中找到一個新的方向,不光只是電子聲效與取樣,更在鼓、貝斯、吉他等傳統的搖滾樂器中截取到一種更迷人的韻律,在放客、爵士等樂風的融入下,音樂整體聽起來具有相當美妙的動態感。
這張《Anchor》封面上被雪蓋滿的小屋,是由Nick Zammuto親手蓋的錄音室,除了錄音室外,他連與家人居住的房子都是親手打造的,不要看它只是一間普通的小屋,裡面的器材可以說是一應具全,鍵盤、混音器、電腦、監聽喇叭一個都不少。Zammuto的音樂聽起來就像是高科技的手工藝品,當然他們的第二張專輯《Anchor》也不例外。
老實說《Anchor》給我的感覺沒有上一張同名專輯來得熱鬧,我是指在取樣以及演唱的部分,不過專輯裡的一首〈IO〉意外的突出,動感充沛的鼓擊與彈跳般的鍵盤聲效將整首歌的性格帶出來,Nick低傳真化的嗓音隨著整個節奏高空彈跳,中間還有小提琴的橋段,令人頭上冒出問號,只能說是一種不和諧的怪趣味。
除此之外,《Anchor》中其他歌曲所呈現的是較為冷冽、沉穩的氣氛。〈Hegemony〉如此綿密複雜的爵士鼓拍數,貝斯低音很有技巧的暗藏在拍子的叢林裡,合成器隨機的機機嘎嘎出來湊一腳,在冷靜之餘給人一些意想不到的驚喜。到了〈Henry Lee (Trad.)〉就是一首完全讓人放鬆的曲子,想像窗外大雪紛飛的景像,無垠的白色景像在眼前隨著丘嶺起伏。如果在冬季需要一些陽光,〈Need Some Sun〉完全回應了這樣的要求,扎實的低音線醞釀著即將升起的暖陽,Nick口中低吟的旋律與晶瑩透亮的合成聲響終於帶來了一些鵝黃色的溫度。
〈Electric Ant〉將工業電子帶入到曲子中,冷寂的嗓音與碎拍將空無的空間塑造出來,相較於帶入真實鼓擊的〈Sinker〉同樣也是落寞的氣氛,彷彿敲打湖面上的薄冰,抱著船錨跳入洞中深深沉入湖底。
如同專輯裡的異數〈IO〉,最後一首〈Code Breaker〉又重返訊號傳遞般的科技感,將冷寂的氣氛輸出到空氣中。《Anchor》就像是一張投射出冬季心情的專輯,你可以說它跟之前Zammuto的作品相比有點太過冷靜,之前怪奇的性格少了一大半,但如同專輯名稱,它開宗明義就是一個冰冷的船錨,不會是一支在跳床上彈跳的貓。
by pblue




Primal Scream前吉他手Robert Young逝世,享年49歲
Primal Scream吉他手Robert Young逝世,享年49歲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