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endzone - DX

by DOPM
a3763606103_2.jpg

當初怎麼發現 Friendzone 的?因為我在CMG 對《Collection 1》Mixtape 的樂評看到了這幾句話,「〈Chuch〉聽起來有點像是漂游在灌滿鎮定劑的游泳池裡,而〈Zombies on the Turf Pt. 2〉聽起來像是一群小孩子在和天使踢足球的樣子。」這些比喻實在太妙了,我不得不去找來聽。意外的是,CMG形容的一點都沒錯,就是那種感覺!就這樣,我也陷入了 Friendzone。

兩個加州的嘻哈製作人 James Laurence 和 Dylan Reznick 組合的 Friendzone 在最近這兩年在網路上竄紅,當然,僅僅侷限在嘻哈樂裡中的次文化 - Cloud Rap。這種嘻哈樂最大的特徵就是拍子慢而強勁有力,背景被巨大的合成音效一層又一層的疊蓋,宛如身置於雲層中那般,其中 Main Attrakionz、Lil B 和 A$AP Rocky 都是 Cloud Beats 的愛用者,又或者能說是因為他們這些人的推廣才有所謂的 Cloud Rap。但我並不想要談 Cloud Rap,我不是專家,也談不上是死忠的饒舌迷,我只想談 Friendzone。

即使 Friendzone 也貢獻 beats 給其他饒舌歌手用,包括今年 A$AP Rocky 發行的專輯裡頭的〈Fashion Killa〉,但是他們用今年發行的這張《DX》,他們的首張專輯來告訴我們,他們不只是幫嘻哈歌手做拍子的製作人。這樣子說好了,他們用《DX》來證明他們的音樂是不需要語言的,純粹用音樂來表達情感和想法。就好比其他任何純演奏的音樂,後搖也好,爵士、甚至是古典,如果能用其特定的音樂形式去表達比語言更多東西,那代表他成功地轉達了原創者的意圖。或者,用另一種傳播理論來說好了,所謂的「編碼」(encoding) 和「解碼」(decoding),創作人就像是編碼人,而我們聽眾就是解碼人。在純音樂中,沒有文字的協助,往往靠的是我們對特定音樂意識上的了解而體會其中「密碼」的意涵。而在沒有去了解其系統的「編碼規則」,這音樂對我們來說可以算是無從解讀,是毫無意義可言的。就像到現在,我還是沒有辦法全身投入古典音樂的世界裡頭。同樣的,我也可以想像很多人對於嘻哈樂依然搖頭不解。缺少的只是系統性的「規則」或是「語言」。而也是因為這樣,為了顛覆佔主導地位的意識形態,次文化不斷地延伸出屬於他們自己的特性和語言,所以次文化還會有次次文化,甚至是次次次文化,層出不窮。音樂就是最好的例子了,Cloud Rap!?

而我喜歡 Friendzone 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們即使屬於嘻哈樂這個圈子裡,但他們非常清楚現在的音樂和他們的位置。在一則訪問中,Dylan 提到很多音樂人找到了屬於自己的聲音就把自己侷限於那個角落,對於他們來說,這是一個錯誤的觀念,因為這些音樂人把他們的音樂貼上了有效期限。當某個次文化過了流行,他們的音樂也將跟著過期。而他們雖然是由這個 Cloud Rap 次文化帶出來的產物,但同時他們也在關注著大局。對於他們來說,現在這個網路的時代正是音樂面臨著衝擊性發展的時代。更多的資源、更多的方式,能讓音樂帶來更多的可能性。他們自認只是巨大變化中的一小小部分,仍在摸索實驗中。他們以隨你愛付多少就付多少的方式自我發行,把他們第一張專輯放在 Bandcamp 上供人下載。而我相當認同他們的看法和作法,想想看未來 (甚至是現在) 這張圖可能就是你聽到會想哭的曲子的原貌。諷刺嗎?不可思議嗎?其實一點也不會,當我聽到〈8AM〉這曲子,心痛的感覺就從那幾個簡單的鋼琴聲不由自主的浮上心頭。接著搭上去一層又一層的合成音效,像是場難忘卻不堪的回憶,又像是一場多愁善感的夢。

《DX》裡的其他曲子就沒有像〈8AM〉那麼的直接。潛在Friendzone 音樂的一個基因應該就是 glitch。這個被 Aphex Twin 美學化的電子噪音樂手法,在這張裡的其他曲子裡甚至算是更加以放大,不管是聲音扭曲、跳針、當機、類格、重疊,甚至把採樣的人聲循環當作拍子中的一部分來使用。甚至在〈RETAILXTAL〉中直接取樣了 Aphex Twin,算是一種致敬吧。而在〈LUV YOU MORE THAN ANYTHING〉裡,聽起來像是取樣了瑪麗亞凱莉的歌,卻將不同元素拆開來再重新整合成另一個樣子的 R&B 曲子。當你跳過了他是一種惱人噪音的障礙後,你會慢慢的體會其實這壯大混亂的音效中,其實隱藏了不少很美的旋律和拍子,而更多的是語言無從表達的感受?情緒?願景?想像?

而他們的確踏出了他們所說的傳統既定的概念,剩下來的就靠我們自己的解讀了。

by fuse

Deep One Perfect Morning © 201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