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洪申豪(下)

by DOPM
993594_210139829142456_10955756_n.png

 接續(上)篇的訪問。

14. 透明雜誌的《我們的靈魂樂》是我們覺得這幾年台灣搖滾專輯裡的經典作品,然而現在回過頭看《我們的靈魂樂》這張專輯對你而言有什麼樣的意義?

我覺得這張專輯就代表透明雜誌這個樂團的基本的個性,我們的個性在這張專輯中很鮮明,我們有像是〈九月教室〉那樣的歌曲,可是我們也有〈有時候真想往你臉上灌一拳〉。一直以來我的哲學就是每個人都有七情六慾,當然你可以用同一種樂風去表現這樣的七情六慾,譬如說你玩後搖團可以在專輯裡面表現喜怒哀樂、失落或者希望、失望,這些都可以表現,但我很貪心。我喜歡各式各樣的樂風,如果你今天給我一隊管弦樂隊,我也會想盡辦法想要利用管弦樂團,那如果今天只有吉他、貝斯跟鼓,就用吉他、貝斯跟鼓去表現你想要表現的,我可以用Ska來表現,我可以用雷鬼來表現,我可以用龐克來表現,我可以用電子、後搖滾,都可以,這些都是我們喜歡的音樂。如果我可以彈爵士,我也會彈爵士。

就像透明雜誌的成員,我們會在一起也是因為我們的個性彼此之間有相像的地方,其實可以看得出來我們在《我們的靈魂樂》那個時期,我們的樂器的演奏技術都不是那樣的好,我相信即便到了三年後的今天,我們的樂器技術也不見得有多大的進步,但是我覺得,我們想要表達的就是,音樂的門檻沒有那麼的高,我們只是很用力的很真實的那一面表現出來。在我的觀念裡面,最酷的東西一向都是這樣,像是龐克音樂、Hip Hop,你就是很誠懇的表現出來,當然前提是你的音樂是很好的。我不是說音樂只要有誠懇就夠,當然你的東西要有趣,但我們一直以來都提供大家那樣子的方向。

那到了今天我回頭看這張作品,我還是只會給你三個字就是「不滿意」,《我們的靈魂樂》不滿意,《透明雜誌Forever》也是不滿意,即便到了我這張個人專輯我還是不滿意,因為我覺得你一但對自己的音樂感到滿意,那你可能就已經停留在一個狀態。對我來講一直都還有更多想要做的事情,因為很多音樂的前輩對我們來講像是巨人一樣,沒辦法追逐到,我們能做的只有一直在努力,可是我覺得這樣是好事,音樂對我們來講一直還是那麼好玩,還是會想一直在玩下去。我希望大家聽到我們的音樂,可以有這樣子的共鳴。

我覺得很兩極,因為我聽過一些日本人的評價,他們會覺得透明雜誌就是會讓他們感到,日本人會說是「初期衝動」,就是一個藝人、一個樂團早期的作品的那種生澀但是很有幹勁很有企圖心的感覺,有些人可能到了第二、第三、第四張專輯會變得成熟,可以舉個例子,你看像Nirvana第一張是《Bleach》第二張是《Nevermind》,可是兩張中間的風格其實也是有很大的變動,但是你不會這樣就去否認說第一張《Bleach》是不好的。我的目標還是一直想維持《我們的靈魂樂》那樣的衝勁,但是不管是技術啊,音樂的細節、技巧上面,都可以繼續進步這樣。

 

Directed by 手塚一紀 (Kazunori Tetsuka)

15. 從透明雜誌的音樂到你的個人專輯,包含了各式各樣的曲風、歌曲中也向許多樂團致敬,你聽搖滾樂的過程是怎樣的,如何去吸收這麼多的音樂,再將他們內化成自己的創作靈感?

我從小就很喜歡音樂,那時候還沒接觸到真正的搖滾樂,可是我就很喜歡音樂,不管是小時候看迪士尼卡通的配樂或是流行音樂,所以我受流行音樂影響非常大。開始接觸音樂的時候,我是進入了那個時代比較憤怒的Grunge音樂,因為受到那樣子的形象影響,就有點想要屏除一切流行音樂,但是後來發現我本身的個性並不是那樣子的,後來我是有點從那樣子的邏輯跳脫出來,但是我還是很喜歡Grunge跟Punk。我從Grunge進到龐克音樂之後,我發現龐克音樂跟Grunge音樂在憤怒的這一點是相似,但是我覺得龐克它更聰明、更多元一點,我就覺得,聽了很多龐克的專輯,其實它旋律的好聽程度並不會輸給流行音樂。大概從十八九歲的時候,我就一直抱持著龐克音樂的哲學,然後去聆聽各式各樣的音樂。其實龐克音樂很重要的一點就是Open Minded,心胸要開闊去看待音樂。

怎麼樣去吸收內化,我沒有想很多,因為我就是覺得有趣的音樂,讓我聽到,就是想要很直接的反映出來,譬如說,我聽到某個團的新歌,它的旋律一直留在我腦袋裡面,那陣子我彈吉他就會一直在彈這樣子的聲音。對我來講很自然,我從來也沒有想過什麼策略。如果我要流水帳一點講的話,從小聽流行音樂,大概到我十六歲的時候開始聽Nirvana,同時我也聽Blur、Oasis比較主流的搖滾,後來我開始接觸到Indie Rock,Yo La Tengo、Pavement、Neutral Milk Hotel、Flaming Lips大概那個時期,接下來就是龐克音樂,就是比較有政治意識,比較講哲學理論的東西,後來經過這一整輪到了二十二、二十三歲的時候,我又想通很多事情,我就開始更開放去吸收各種各樣的音樂,就變成現在。

我不知道這樣講對不對,不過我覺得其實台灣的流行音樂一直都有種類太單一的問題,而且我覺得我們即便到了2013還是為了很多很不重要的事在爭執,譬如說,搖滾精神,拜託都2013年你還在講什麼搖滾精神?就是不要再講這樣的事情,想太多,又看得太短程,就是我們把自己侷限住,我們給自己太多的設限。可是我覺得也是因為台灣的資源少的關係,可能對於香港的歌迷來講The Flaming Lips表演並不是太不尋常,他們會很開心的去,只是不是那麼驚人的事,他們可能幾年前就去過了,對日本更是這麼一回事,對台灣來講就會… 哇。我覺得一切都會慢慢在進步,只是進步腳步會比較慢,我覺得大家應該要越來越聰明在看待全部的事情。

16. 透明雜誌經常在日本巡迴,你覺得透明雜誌的音樂為什麼在日本特別受到歡迎?他們對透明雜誌音樂的看法是什麼?

url.jpg

我們一開始在日本會有名氣,是因為我們很喜歡一個日本樂團叫Number Girl,他們在我們的音樂也直接感受到那樣的元素存在,這是一開始的話題。《我們的靈魂樂》在日本得到很大的迴響,因為我們吸引到他們另類、獨立音樂的樂迷,也吸引到了龐克音樂的樂迷,甚至我們還吸引到他們有部份喜歡華語流行樂的人。他們那群人甚至會把我們當作台灣的藝人來看待,因為我們身份是台灣人,所以我覺得當「外國人」的確是有好處的。主要的重點還是在Indie、另類樂迷這塊和龐克樂迷,他們對我們的興趣真的很深,他們沒有想到在台灣有這樣子的音樂,跟他們喜歡的音樂這麼相像。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化學變化,其實我也沒辦法很詳細的說明,我覺得大概就是剛剛說的,喜歡的音樂有連結到,對音樂、對他們的品味產生了共鳴,就這樣子。

 

17. 日本的獨立音樂和台灣的有什麼不同?有沒有什麼可以互相學習的地方?

日本的獨立音樂已經是獨立音樂的產業了,發展得太圓熟了,他們幾乎是同步跟歐美在做同樣的事情。他們在九零年代的時候,音樂蓬勃發展成為一塊產值非常大的產業,當然他們現在已經開始式微,他們自己也非常明白這一點,但是過去的經驗、過去的成果都還是留著,所以他們的規模完全跟台灣不能同日而語。我覺得是有值得參考的地方,但是… 說真的,他們九零年代會發展的這麼好,也是因為他們景氣好,然後台灣現在景氣並沒有那麼好,所以我覺得我們不能百分之百去參考他們發展的方向。他們跟我們是完全不一樣的東西。我知道有很多台灣人會想要參考日本的規模、日本的規格,來經營我們的音樂場景,但是我覺得我們應該要有自己的方向。他們可以參考,有些事可以學習,但如果拿現在的日本跟台灣去做對照,我覺得是沒有道理的。

對我來說,日本最明顯的特色就是他們音樂人對音樂的集中力,台灣人不一樣。台灣大家看待音樂還是用比較chill、輕鬆的態度,甚至連在玩音樂的人也是一樣。我以我自己為例子好了,我對音樂的努力,我不敢說會跟日本人一樣。日本人在音樂上花的精神、精力都是我們的好幾十倍,但我不會說他們那樣就是對的,我們這樣就是錯的,沒有一定絕對正確或絕對錯誤的事。我很佩服他們那樣子,但是個性可能真的是不一樣。

他們值得我們參考的地方,我覺得是音樂圈間的交流。大家可能都以為台灣人很友善,但台灣其實有對外國人來說想像不到的極端封閉的一面。譬如說,文人相輕這種事情在台灣非常非常嚴重,每個圈子都是一樣。你寫樂評,別的樂評會瞧不起你,你玩樂團,別的樂團會瞧不起你。我覺得我們都有點太自我意識過盛,我們根本就什麼東西都還不是,我們沒有資格在那邊瞧不起來瞧不起去的。如果我們今天是在美國,你要自己玩自己的,OK啊,但我們是在一個資源缺乏的地方。那些瞧不起人的人,被你瞧不起的對象擁有的並不會比你更多,大家的情況都差不了多少,我覺得現在是一個我們需要互助、走出一條路的時代,而不是在那邊你酸我、我酸你的。如果要這樣,我們就繼續走回頭路吧。

18. 透明雜誌的下一張專輯大概什麼時候會發呢?

今年原本有計劃,但目前看來應該是不可能,明年看看吧。我們目前有一些還不錯的作品,台灣還沒有發表。之後的計畫我們還在想,要是先出EP的話,就表示專輯又要再延後了,還是我們應該要集到專輯的量,再一次發行,我們還在討論這件事,但新歌已經有幾首我自己還蠻喜歡的。

先講一下,我們目前要做的事就是要減少表演,我們的確是一支很散漫、很不專心的樂團,可能是我們自己個性的關係,如果一直接表演,我們就會覺得很累,不想做事,連樂器也不想碰,所以我們現在就是練團,表演就暫時不接那麼多。

19. 你在臉書上提到,你不想拿政府的補助,可以聊一下原因嗎?

因為… 我覺得我們政府完全不知道他們自己在幹嘛。我其實知道一些事情,現在名義上掛音樂產業的那些公司,他們想要積極地去分食這塊餅,可是那些資金、資源都沒有真正流到樂團的手上。當然,直接樂團補助這點我覺得OK,因為有直接撥錢給樂團,這是可能樂團直接有受惠的,但是像出國表演,我覺得那本身受惠的都不是樂團。我舉個例子好了,像每年夏天都有補助樂團去參加日本的音樂祭,但是你可以看到出國前他們可能辦一個記者會,之後就沒有消息了。為什麼?因為那現場慘不忍睹,他們沒辦法公佈那些相片,譬如說他們在台上表演,但台下可能只有五個人、十個人,可是這中間的經費是八百萬。錢是這樣花的嗎?這就很令人質疑…

然後為什麼是補助樂團?有些樂團甚至專輯都已經錄好了。他可能拿補助的錢,不是做音樂,而是去拍MV,這樣對嗎?那些真的需要錢去錄音的樂團怎麼辦?這一切都很值得人去懷疑。我本身是反對這樣的事情,我不贊成現在這種制度的補助,但是如果制度調整到一種好的狀態,譬如說,可能跟錄音室合作,類似幫助青年創業的模式,讓音樂產業的人能申請到這樣的錢去擴充他的器材,讓他們可以暫時不用煩惱生計,就可以讓樂團去錄製專輯。或者是,補助廠牌,但是那些廠牌不應該是已經在線上,有在運作而且有在辦大活動的廠牌,像相信音樂,他們已經賺了那麼多錢,然後每年還跟政府申請那五百萬、八百萬的資金,有必要嗎?我對整件事都是抱持問號的。

再講個人的理由好了,我很不喜歡這個政府,之前的政府我也不喜歡,你要我拿他的錢,然後在專輯後面打上「行政院新聞局補助」,我寧願不要那幾十萬,我寧願用一萬塊做,然後後面沒有那幾行字,這樣我自己看起來比較開心。

20. 覺得台灣的獨立音樂圈有什麼需要改進的地方?

太封閉了,樂團跟樂團之間交流太少,這樣講其實很客氣,樂團跟樂團之間對立太多,單位跟單位間也是,其實這東西不只在樂團圈,做電影的人會說,電影也一樣,做出版的人也會這樣說。我覺得很沒意思。

20.1 透明雜誌不是也會跟一些樂團一起表演?

那是我們的朋友,但是我覺得這樣有好有壞,可能現在大家會覺得我們是一個小圈子,但是我們真的沒有要形成一個小圈子的意圖,我們其實是開放的。如果今天有人很友善地來找我們,純粹就是對音樂上的交流,我覺得這沒有什麼不好。

21. 可否跟我們推薦一下你喜愛的音樂廠牌?常在關注的音樂網站?

merge_label_aug2010.jpg

太多了,超多的,Merge、Matador、K、Sarah Records、新幹線、Dischord、Grand Royal(已經倒了),好多喔,大概先這些吧。

網站的話,有一個網站之前很喜歡,一陣子沒有看了,叫Hipster Runoff,反正就是一個嘴巴很賤的一個美國網站,我不喜歡Pitchfork

 

22. 對台灣音樂評論的大大現象有沒有什麼看法?

現在網路上資訊已經很流通了,如果要去崇拜單一一個樂迷的品味的話,我覺得是你本身對音樂的熱愛可能不夠,才會需要像是產品型錄這樣的東西去指導你怎麼聽音樂,但是我覺得這是錯誤的進入方式,應該去相信自己的耳朵而不是相信別人的。應該是說,世界上沒有一個人的品味是絕對的,我們必須要破除那樣的習慣。你可以憑藉某些人的音樂品味作參考,但是他跟你不可能百分之百相像,也就是說,他說的話不一定全部都是對的。

22.1 單純就音樂評論這件事情呢?

台灣的嗎?我覺得還不夠成熟,我還是喜歡音樂評論這件事情,我還是會看國外的,國內的我也會看,我還是支持,但是… 我覺得台灣的音樂評論根本就還沒有發展,因為大家都處於在互相攻擊的階段。或許悲觀一點看,我覺得我們已經錯過發展音樂評論的大好時機了,而且在台灣大家一直是各自為政。

我好像沒有一個特別喜歡的樂評,國內國外都是,但是還是會喜歡看。你有看《Vice》嗎?他們的樂評很好笑,我很喜歡,那對我來說也僅供看看參考而已。我喜歡看,但我不一定會買他推薦的專輯,因為我已經過了那個年紀,而且現在資訊那麼流通,但我還是鼓勵寫,書寫還是重要的。

23. 最近是有沒有聽到什麼不錯的專輯、電影、書籍,新舊都可以,在這邊推薦給大家?

有一部電影想要推薦,九月有一部要上映的電影叫《噢!柏林男孩》,主題曲是我的〈Light Coral〉,我沒有要打廣告,他們有寄試片給我看,我覺得真的很好看。

專輯,最近好像都在聽自己的、沒有在聽別人的作品,不是因為真的喜歡,只是因為一直在專心反覆檢查。

最近在看一本書,叫《國家為什麼會失敗》。

Petit Alp Records First Release "Light Coral" By Hom Shenhao 洪申豪 Night Cruising全曲試聽 Album Will Be Out On End Of July, 2013

24. 國外現在很流行像Spotify這類的串流服務,你有在使用嗎?對串流音樂有什麼看法呢?

Soundcloud算嗎?沒有什麼特別原因耶,純粹因為它介面簡單,登入帳號就可以使用了。它的介面我還蠻喜歡的,是一個波形,還有Bandcamp,它的付費機制還不錯。

24.1 你的專輯會放上去嗎?

還沒,之後有在想,但目前我想還是先以實體販售為主,之後才會想通路跟網路。我覺得應該要先醞釀一段時間再上通路比較好。

24.2 那你對MP3下載的看法呢?

我其實是支持MP3下載,但是我希望下載的音源可以是比較好的。現在有一種是iTunes 84位元的音源,它並不是很好的音源。你指的是免費下載還是隨你付嗎?

24.3 都可以,對樂團會有什麼衝擊嗎?

我不知道。對我自己是沒什麼衝擊,因為我還是習慣買實體唱片,而且我的銷售量也不到會對我產生衝擊的程度。這跟之前講全球化的情況我覺得有點類似,事情如果一定要被改變的話,它一定會循序漸進去改變,沒有辦法去阻擋那個洪流,但是某些事如果是好的,它就一定有被留下來的理由。目前我還看不到徹底改變的面向,我覺得實體CD現在還是在流通,甚至黑膠也回來了,雖然沒有像九零年代動不動就上十萬張、甚至百萬張,但這些東西都還是存在。所以我覺得應該取決於音樂人或樂團本身販售的策略,現在這種情況下變成現場才是音樂真正決勝負的地方也不一定。像Beatles那個時代,他們到後期甚至已經完全放棄現場演出,一直在做Studio Album,或許那樣子的想法已經改變了。不過因為我只是站在這整個時代的一個小點,我沒辦法看到全面,所以我目前還是在照我的方法做,我不覺得數位下載有影響到我。

24.4 那你覺得數位下載能不能幫音樂人宣傳他們的作品?

我其實不太在乎這個,因為像我喜歡的音樂人… 老實講我沒有數位下載過,我都還是在買實體的CD跟黑膠。你說免費下載嗎?我自己也會做這樣的事,但我喜歡我就是會花錢去買。而且現在越來越多樂團,他們選擇的方式是整張專輯放在某個地方給人試聽,所以我覺得沒有什麼不好,如果你對於你的東西有信心,或者你對你的銷售、宣傳模式有信心的話。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道理,那我選擇的是這樣。關於這個問題我沒辦法回答得太全面,因為我真的覺得我沒有看到面,我只是處於其中一個點。

25. 如果有歌迷聽了你的歌,也想發一張這樣自行製作的專輯,大概需要經過哪些步驟呢?

起頭的方式,不管是我自己還是透明雜誌樂團都是一樣,就是開始做音樂,集結到一定的數量後,把它錄製起來。接下來發行的事情,都有點像是去找怎麼樣繳電費水費那樣的步驟,那都不是重點。我覺得很多東西都比你想像的要簡單太多了,你可能還沒有組裝過電腦,就會覺得組電腦好像很難,可是你懂了,就會覺得也不過這樣,然後如果你沒有申報過所得稅,就會覺得好像很複雜,其實不難,我覺得一切的事情都是這樣子。

具體一點講,真的很簡單。組團、做個錄音,然後你Google「壓CD」,我真的是這樣做的,就是上網Google「壓CD」,然後打電話詢問壓CD要多少錢,對方會說:「那你要壓幾張?」我說:「五百張。」對方就說,一定要以一千張為單位。詢問了三四家之後,發現回答都一樣,你就知道規格就是這樣子。決定壓一千張後,這家可能報三萬八,另一家報三萬六,別家還有報三萬五跟三萬,你可能覺得三萬會不會品質比較差,所以選擇了三萬五。一切都是這樣做,都很簡單。結束之後,找你會作圖的朋友,或者你自己就會做,做封面、封底。規格怎麼看?上Google搜尋「CD size」,然後你就會得到這一切的資訊了。

所謂的DIY,現在真的已經沒有以前那麼複雜了,以前可能還要跑去書店買一本書,看怎麼錄專輯,可是現在一切只要坐在電腦前面就做得來。我覺得現在欠缺的只是,查到那些資訊以後,要走出門做這些事,對現代人是最難的,那些Know-how都不是難事,難的是行動力。大家會覺得某些事很難,不是因為它真的困難,而是沒有行動力。

25.1 有行動力,可能還是要有資金才有辦法?

397171_136582699831503_813736358_n.jpg

那我可以跟各位講,只要有大概六萬,你就可以出,我不能說質感會很好,但六萬出單曲出EP我覺得綽綽有餘。專輯的話提高一點,十萬吧。說真的十萬不是太貴的錢,一堆人出國玩一趟可能就差不多這個錢,他們回來可能就覺得沒辦法做一些事,但他們能力其實早就辦得到了。

26. 要怎麼樣才能在你的廠牌下發專輯?

只要是我喜歡的音樂,你就可以在我的廠牌下發專輯。我歡迎大家寄Demo給我,如果是我喜歡的音樂,我就會幫你發作品。

 

Deep One Perfect Morning © 2012-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