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ouper - Ruins

by DOPM

因為之前太愛她的經典專輯《Dragging A Dead Deer Up A Hill》,又覺得對她的瞭解太少了,所以去找了她的訪談。意外的發現她也喜歡看塔可夫斯基的電影,但仔細想一想其實也沒那麼意外。就我看來,兩人雖屬不同的藝術領域,但都鑽研於抽象的metaphysics。我記得Chris Marker 曾這樣形容塔可夫斯基:「他的推拉鏡頭 (tracking shot) 已經不再只是純粹的藝術美感,而是一種形而上的表現意識 (metaphysical) 。」在他刻意放慢的鏡頭中,景中的人、事、物看似沒甚麼動靜,但卻讓人不自禁的開始思考畫面背後更遠更深的意涵。當然,對於不願意去想這麼多的人,它只是個很無聊的作品。我想同樣的道理也可以套用在Grouper所做的音樂上。

Grouper的音樂一貫地以氣氛為重。不斷地重複的使用同一段唯美旋律,配上些ambient/drone的音效,最後再加上Liz Harris暈沉沉卻又藉慰人心的歌聲,就這樣靜靜的刻劃出一大片朦朧如夢般的soundscape。我承認那些音樂上的特性可以算是Grouper的美學,但就我個人而言,我認為它同時也是一種音樂形而上的表現意識。那我就拿她的新專輯《Ruins》來做示範說明。

一改往常把吉他和drone音效作為主軸的習慣,這次她選擇了用純鋼琴的方式演奏她自己做的曲子。當然除了開場曲〈Made Of Metal〉和最後一首〈Made Of Air〉以外。〈Made Of Metal〉是長達近兩分鐘的毫無變化的擊鼓聲,拿這樣的曲子作為開頭,意義似乎無他,就是讓不想再聽下去的人趕快切掉。而在接近尾聲的時候,也可以聽到背景有類似換帶的聲音。而第二首歌〈Clearing〉的前奏就趕不及似地出現了。配上優美的鋼琴旋律,既使是在重複,我們可以比以往更清楚地聽懂她在唱些甚麼詞。但仍舊需要特別專心才能聽得明白。

如果說這樣簡約的音樂像是間空蕩蕩的廢墟屋子,那她的歌詞就像屋子裡猶存的破碎物品,牆上凋零的壁紙,相片被抽走的相框,散落一地與枯葉灰塵共處的紙張。雖然可能再也無法拼湊成一張完整的畫面,但也是唯一留下的線索。

也許我本身就很愛聽Erik Satie的曲子,我覺得這張專輯聽起來相當有他的感覺。那種可以把人投入一種沉思自省狀態的感覺。而Grouper在這張專輯做到了一個令人欣慰的變化,就是她能讓自己的歌聲不妨礙到音樂本身所營造出的那氛圍。她巧妙地把她纖弱的歌聲旋律依附在鋼琴鍵盤上,隨著琴聲的高低起伏而發聲。歌聲與音樂沒有把彼此蓋掉,反而相互依賴而合而為一。個人覺得這是件相當不簡單的事,可以在人聲與琴聲中做出這樣均勻的平衡與結合。

我還要特別說這張專輯裡許多的背景聲效,像是蟋蟀,青蛙的叫聲,雷雨聲,甚至是微波爐「嗶」的聲音,在這裡並不會顯得突兀。反而更有一種再自然不過的臨場感,我們像是在夜裡與她同在她三年前錄音的葡萄亞小鎮上,回顧著過往情事。對於逝去的愛情,與其離開現場,Liz Harris卻不斷的流連忘返於這愛情的廢墟上,審視自己過去曾經有過的那份希望,並親眼見它逐漸消失,化為烏有。

如果說Grouper她用中間的六首曲子描繪出她自己心中頹圮的廢墟,那最後一首〈Made Of Air〉十一多分鐘的ambient-drone曲子就像是帶我們走進廢墟的配樂。這首曲子異於專輯裡的其他作品,是將近十年前就已經做出來的音樂。放在新專輯當收尾,是因為她想要回顧她自己的過往,還是單純的因為這曲子充滿電影配樂的效果?我不得而知。我甚至也不知道過去的那段愛,那些希望是否也來自於烏有。

by fuse

Deep One Perfect Morning © 2012-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