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來令我驚艷的樂團常常都來自加拿大,很希望有機會到Montreal、Vancouver等城市一探到底什麼樣的環境可以孕育出人意表的音樂創作。發跡自Calgary的獨立樂團Women是2000年代後期其中一支優秀樂隊,他們吸納了後龐克與迷幻音樂的影響,歌曲時而搶耳時而模糊如幽魂,而他們分崩時的戲劇化情節也在獨立樂壇投下震撼彈:最後一場表演時Patrick Flegel和Matthew Flegel上演兄弟鬩牆的戲碼,在台上互相叫囂並砸樂器;樂團停止活動一年多後,吉他手Christopher Reimer不幸以26歲的年齡猝死,令人十分惋惜。
作為Women節奏組的貝斯手兼主唱Matthew Flegel和鼓手Michael Wallace從前一個樂團的灰燼中重生,找了在其他樂團合作過的吉他手Scott Munro和Daniel Christiansen組成新團Viet Cong——團員嘻鬧時隨意取的名字,沒想到「越共」這個團名又為他們引來紛擾。因為「越共」這個名字,樂團收到不少抗議信,某次在美國的演出還被迫取消,樂團因此必須發表聲明,強調當初把樂團命名為Viet Cong只是覺得聽起來很酷,並沒有特別的政治目的。其實選了這個名字,Viet Cong已經無意間加入了Joy Division、Gang of Four等後龐克樂團的傳統,為引起爭議的名詞或概念賦予新的形象;或許美國人以及在美國的越南社群對越戰的傷痛記憶猶新,加上資訊傳播速度的演進,才造成這些論戰,在此先不細談,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閱讀cokemachineglow刊登的文章和留言,其中許多發人深省的討論。
不過實際去聽Viet Cong的音樂,就會發現他們是在虛無世代成長的青年,非常深刻認知到凡事都已失去意義,親眼目睹同樣的錯誤不斷重複,如同活在尼采描述的永劫回歸中。他們用尼采式的狂熱激情去擁抱虛無,在音樂的神聖早已喪失的年代奮力延續音樂生涯,《Viet Cong》是在巡迴的惡夢間錄成,記錄了樂團的斑斑血淚。
〈Newspaper Spoons〉一開始聽到的聲音是似乎從遠處傳來的鼓聲和雜訊,Matthew Flegel的歌聲淡漠無情,冷冷敘述這個世界在人身上造成的無力感,隨後出現的吉他聲嚴重扭曲,像鋸子般劈開我們原本對世界的美好想像。Flegel所指的「折彎報紙做的湯匙」讓我想起電影《駭客任務》的場景,男孩能夠折彎湯匙,也讓救世主尼歐相信自己的能力,用不一樣的角度看待湯匙就能將它折彎,但Viet Cong這邊指的湯匙既然是紙製的,就算折彎也沒有什麼影響力,歌曲最後以一連串詭異的合成器聲響結束,聽起來疏離又寂寥。〈Pointless Experience〉以碎拍開始,接著強勁的貝斯出場,扮演推進歌曲與人聲的主要角色,Flegel在副歌唱「我們的能力嚴重弱化,如果幸運的話,我們就能老去死亡」時,已經分不清他究竟感到絕望或者正在歡慶,樂團面對悲劇的態勢正是如此,毫不退縮並傲然瞪視命運的安排。
〈March of Progress〉一如其名,鼓擊採用行軍般的節奏,怪異的合成器、從左右喇叭分別傳出的吉他噪音嘲弄人們對進步思想的執迷,或者對Viet Cong抱持錯誤的期待,歌曲中段結構突然轉變,吉他聲響變得乾淨不少,節奏加快,樂團似乎看透了一切並迎接他們自行定義的勝利。〈Bunker Buster〉少見的節奏、稜角尖銳的吉他、Flegel多層相疊的歌聲都令人耳目一新,這首歌也能聽出Viet Cong對流暢度的掌握甚佳,歌曲結構即使改變多次,總是有地方能夠吸引人,例如吉他音色的變換就值得一聽再聽。
〈Continental Shelf〉和〈Silhouettes〉都是專輯中比較易於接受的歌曲,類似常見的後龐克音樂。Flegel在這兩首歌中高聲激情的呼喊令人想起另一位加拿大創作才子Spencer Krug,剛好這些歌曲也都有Wolf Parade的味道,音樂中狂放恣意的氛圍反映出男性玩團可能待的不太舒適的環境,還有巡迴期間可能做出的瘋狂行為。〈Continental Shelf〉速度較慢但非常具實體感,彷彿錄下了團員在通風不良的場地表演所流下的汗水,〈Silhouettes〉則有點像Interpol精華時期的作品。
結尾曲〈Death〉幾乎占專輯三分之一的分量,開頭像一般的後龐克歌曲一樣以吉他、貝斯和鼓挑動觀眾心中的黑暗面,歌曲中間突然出現Krautrock的節拍,以為歌曲要結束時,音樂又繼續下去而且變得更猛烈。死亡代表結束,但Viet Cong好像就是硬著頭皮要跟死神繼續耗下去,就算只是短暫的對抗,結果勝負已定,他們也不願意不戰而降。
雖然《Viet Cong》長度只有37分鐘,樂團在其中用力吐露出生存的焦慮以及害怕消失的恐懼,但他們的音樂帶給聽眾的衝擊非常強烈,或許已經成為一股讓人無法忽視的力量,奮力搖撼原本已經疲乏麻木的眾人。
by Deb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