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會寫這篇樂評純粹是因為看到Moby 在衛報上的訪問,裡面,Moby 提到了一些很個人的問題和看法,讓我覺得很驚奇。1999年,《Play》 剛發行的時候賣的還普普,後來因為把整張專輯授權作為廣告曲及電視電影配樂,頓時使他聲名大噪。接著發行的《18》 專輯也大受歡迎唱片大賣。講難聽點,他根本就是在撈錢。就算你不去找他的音樂來聽,我也保證你肯定聽過他的音樂。你不能比這更 sell-out 了。但是在同一篇訪問裡,他也提到了一點我覺得還挺有趣的觀點:所以他從汽車公司拿錢是不對的,但我們去買廣告裡的那些車子就是對的?這似乎有點雙重標準...?
也因此,我從來沒聽過有人說他們是 Moby 的粉絲。而這也是可以理解的,他的音樂就像網路上那寫看不完又拍得很美的照片,沒有主角,沒有故事,也沒有任何線索。你喜歡就拿去用吧,印出來貼在牆上,轉貼到自己的部落格,你愛怎麼用就怎麼用。這種有無名性質的現代電子沙發音樂特質也正是能這麼受廣告商的青睞的原因之一。而我,雖然我也不會說自己是他的粉絲,可是他的音樂有時還是會鑽入我的播放清單,在我生活的 soundtrack 中插入那些屬於廣告般的時段。而且往往是那些帶點傷感的慢板 ambient 曲子,我覺得 Moby 是做這類音樂的能手。可能因為他本身也是個非常抑鬱/焦慮的人吧。
從衛報上學到的新鮮事,就是他幾年前還是個重度酗酒的人。常常在酒吧裡喝到爛醉神智不清。訪問的人問他,為什麼我們都不知道?新聞怎麼都沒有注意到?Moby 說他只是想要買醉,最多在公共場合丟人現眼,也沒甚麼特別引人注目的舉動,像是酒後開車肇事之類的。剛看到這裡的時候我相當驚訝,因為在我印象中,他就是個吃素然後滴酒不沾的人(因為本來就對他興趣不大,所以也沒去了解那麼深入)。現實中的他,竟然是個藉酒消愁到嚴重酗酒的人!而這點讓我不得不想到他的「成功」。在他成為我們都知道的Moby前,他曾經加入龐克團,翻唱 Joy Division;在接觸電子音樂後,充其量就是另一個電子音樂人。而《Play》和《18》的意外成功,把他從一大群音樂人中抽出來,賜給他金錢和名氣。但他在幹嘛?在酗酒,在嗑藥,在眾人面前羞辱自己。是他在逃避成名後帶來的負擔嗎?還是他自己的個性使然?我想只有他自己跟他的心理醫生知道。不過,我覺得這種自我貶低的意識是挺可取的,我真的很不喜歡那些成功的人那副自以為是的嘴臉。當然我也知道藥物濫用並不是自我貶低最健康的方式... 而他現在也已經戒掉了。
在《Play》和《18》之後,大家像是約好似地開始忽視他的存在,除了他有發新專輯再提一下 。而他也幾乎每兩三年就會跳出來說他還存在,還在做音樂。新專輯《Innocents》 也不例外,甚至比前幾張還更像《Play》。即使這次,他找來很多歌手客串包括 Wayne Coyne,Mark Lanegan 等。這音樂還是很... Moby,那種帶有無名性質的現代電子沙發音樂。至於歌曲,我覺得沒有必要一一去介紹。如果你聽 Moby,那可以去找來聽,他又發一張還不錯的專輯,像是〈A Case For Shame〉和 〈Almost Home〉 都是經典的 Moby。推薦 〈Going Wrong〉和〈The Lonely Night〉,如果你喜歡他《Wait For Me》 那種靜謐沉睡的調調。而他以後的音樂生涯恐怕也只剩下這條路,千篇一律的做這些Moby的音樂。
by f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