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有些人會在自己17歲時忘記自己16歲時的模樣」──《The Perks of Being a Wallflower》
漸漸地,回憶過往的自己成為件沒那麼容易的事情。努力思索,首先出現些許關鍵字,諸如:考試、社團、補習班、希望、打掃時間之類的;但要進一步勾勒出完整、有血有肉的輪廓,就益發困難了。只能感嘆,青春已渺然遠去。
於是,《我們的靈魂樂》變成很好的路標,幫助我回到十幾歲的心境。
那又是怎樣的元素所組合的呢?好動,雖然生活範圍離不開學校,但待在教室的每一刻都想出去走走,那怕是陽光或月光,什麼看起來都很美好,百分百值得體驗,一期一會,錯過可惜;永遠想像下一秒就有突發事件可以讓人離開桌椅,就像是〈ANORAK〉裏頭的躁動感。可惜的是,大部分的時間裡我還是得機械式的在學校來回,有時回家躺在床上,總覺得自己像是籠子裡的小鼠,只能在固定的路線上跑來跑去,為什麼不能出去玩呢?但抱怨過後,就算輾轉整夜,隔天還是要上學;這大概就是〈凌晨晚餐〉吧。到頭來,還是只能失神的在教室中,像〈九月教室〉一樣,惆悵的度過春夏秋冬。
〈時速160公里的吉他,貝斯和鼓〉讓我想起那時很容易全身發熱,動不動每個人都滿身大汗,洗再多的澡都沒用;生活中除了乖寶寶音樂外,出現了稱為「搖滾樂」的東西,就算現在回頭看,是非常粗淺的音樂,只要噪音能破壞既有的古典和諧,那確確實實達到搖滾的效果了。
除了外在環境,身體也在那段期間開始變化;彷彿「桃色和香味的夢」,有種腦袋無法控制的慾望碰然一聲忽然出現了,眼中世界再也不同。諷刺的是,這無法以理性控制卻真實存在的部分自我,在虛偽的台灣卻成為一個不能公開談論的秘密,於是這個陌生的我,只能帶著羞恥的印記在暗處滋長。雖然「大家」都期許胯下之間沒有什麼東西會影響你,但它就是存在,那就是〈性的地獄〉。走出世界渾然一體無所分別的伊甸園,除了慾望,還有種稱為「孤獨」的感覺伴隨而來。第一次感受到一個人在世界是如此的孤獨,身邊有一個專屬的位置非要有一個人坐滿不可,接著各自以各種方式,或微笑、或嘶吼來引起某個人的注意,希望他多看自己一眼,這就是〈我們的靈魂樂〉。
就算使盡渾身解數,自己不能改變或掌握的事情越來越多;曾經如晨曦般光輝無比的世界,烏雲開始緩緩飄來。既然凍結時空不可能,那不如在一面一面揭開醜陋面目前徹底粉碎吧。〈世界還是毀滅算了〉,三不五時,這句話總會出現在年輕時的嘴邊。
透明雜誌2010年發行的這張專輯,非常神奇的,彷彿時空膠囊般,保存了一段非常寫實的台灣青少年情緒:衝突、激情、惆悵、憤怒、放棄等等。每種心境都像被底片紀錄的影像般栩栩如生,它們是即時的、當下的、切片的──原汁原味的青澀。這些情緒每個人都經歷過,卻像夢境似的,當陽光升起,就被拋到黑夜了。對比之下,透明雜誌在下一張EP《透明雜誌Forever》裡,雖然還是高呼「We Stay Forever Young」,青澀的純度就不似《我們的靈魂樂》。同張EP中,〈萬華的宇宙〉是我很喜歡的一首歌,但我喜歡這首歌的原因卻是正如開頭的「記憶中」所帶來的鄉愁感:那已經過去了,所以緬懷。
《我們的靈魂樂》比較像是從孩童剛轉入成人世界的那段探索過程,到了《透明雜誌Forever》,看起來「 一切都沒改變,一切都已改變」(〈師大公園地下司令〉)。改變的地方,在於成長過程後,摸出自己無法棄守的理想底線,然後守住這方寸,讓自己在洪流中不變成面目模糊的一群。
總結說來,我還是很欣賞透雜的近期歌曲,都非常有風格而不落俗套,包括主唱個人出的《Light Coral》,那是張很精巧也真誠的專輯。而無疑的,《我們的靈魂樂》有著特別的地位。
by Derderbo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