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看唱片封面和專輯名稱《Are We There》,就可以大概推測出這是一張公路電影的原聲帶,或是適合乘著車旅行時聽的音樂。但是聽了一輪下來,比較像是Sharon van Etten一個人開著車帶著回憶中的親人朋友們一起旅行去尋找自我。為什麼需要去尋找自我?是不是不小心在一路走來的途上弄丟迷失了?還是在未來陌生的路途上才會找到呢?我想答案是以上皆是。
自從認識Sharon van Etten以來,她就是個一直都以第一人稱自述的唱作人。這樣的寫歌方式,可以很快地拉近她與聽眾之間的距離。就我的個人經驗,就常常覺得她不是在唱我的心聲,而是在「對」我唱出「她」的心聲。我想像著這個她可以是任何我傷害過的人,或是愛過我的人。即使歌詞本身寫得沒有很高超,但是她歌聲裡那原始的情感總是可以很快地感動我。新專輯中的她,這個寫歌的習性似乎也沒有改變,聽起來仍舊是非常的私人,但是比起把目標設定於特定的「你」,這次她把目標漸漸地轉向自己。故事中還是有「你」,不過與其把「你」看成愛的象徵、生命的全部,她現在能以比較冷靜的態度從過去的痕跡中,去尋找甚麼才是屬於自己的部份。比起前幾張專輯把自己流放在回憶中痛苦的掙扎,把音樂作為發洩苦悶的管道, Sharon 現在試著在音樂中尋找類似復原,滋潤,救贖等的正面力量。
至少整張專輯聽下來的感覺是這樣,除了少數幾首歌之外。像是〈Your Love Is Killing Me〉這首歌還是正字標記的Sharon van Etten作品,半自哀自憐,半愛到發癡,但放在這張專輯裡,感覺就是有點不太對位。其他的歌像是〈Our Love〉,她就唱出:「我還是不知道我在我們的愛找到了甚麼。」在〈I Love You But I'm Lost〉,她反覆的唱道:「我愛你但是我已迷失,在痛苦的傷害中,我把持住自己撐下去。我愛你但是我已經迷失了。」同樣的迷惘的情緒,也可以在〈You Know Me Well〉 中聽到「再次轉向自己求救並試圖成為真正的自我。」一首又一首的歌,唱的不再是純粹的愛恨情愁,而是那愛和我們自身之間的距離。而要測量這距離,我們沒有值得信任的標準,只能檢視我們自己的過去,從中去推測這距離在未來需要用甚麼樣的方式克服。
撇開思考過去與未來,自我存在意識等沉重的議題。這張專輯要是和過去的作品比起來,聽起來真的不太算沉重。像是Sharon決定不管樂評注目的眼光,和歌迷引頸期待的心,決定就這樣任性一次地去旅行了。而這張她自己製作出來的作品也真的適合坐著車,看著周圍的風景迅速的從眼角閃過編織成的公路電影。就連曲風上,都不再只是單純的四件式獨立搖滾或是民謠。加入低音單簧管,風琴,甚至少量的合成樂編曲聽起來更像是舒服放鬆的流行音樂,像是Beth Orton,或是Everything But the Girl。做偏流行容易入耳的音樂沒甚麼問題,可是整張專輯風格和情緒的注意力有點散亂。〈I Love You But I'm Lost〉和〈I Know〉這兩首像是要做成抒情的慢歌,不僅聽起來沒有那麼抒情,反而不斷重複鋼琴和弦聽起來更讓人覺得有些單調無味。最後一首歌〈Every Time the Sun Comes Up〉,唱的每個字還拉長音,聽起來更讓人覺得它是首寫/唱壞了的歌。這些我覺得都算是弱點的地方,但是又怎樣?Sharon 從來又不怕暴露出自己的弱點和脆弱的地方。在現在音樂過度包裝的年代,像這樣坦然誠實的作品既使不能算是上乘之作,但也是值得欣慰的。
by f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