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終榜】DOPM最喜歡的專輯21到30名

by DOPM

30. Teleman - Family of Aliens

a1063190414_16.jpg

Teleman的第三張專輯《Family of Aliens》初聽時覺得與先前作品差異不大,一樣有略帶笨拙的跳動旋律和模仿Krautrock時期的合成器聲響。不過聽久了覺得這其實是一張很浪漫的專輯,獻給有社交障礙但仍然渴望與人交流的聽眾,樂團寫曲的功力也有所提升。〈Cactus〉的歌詞談到Bear in Heaven專輯中亦會描繪的情景:一個孤獨的人處在狂歡的眾人當中不知如何應對。〈Song for a Seagull〉的高潮迭起讓人想起Future Islands,美好的旋律一聽就難以忘懷。〈Always Dreaming〉、〈Somebody's Island〉、〈Sea of Wine〉都在講述寂寞的人偶然相遇卻不知不覺成為彼此的浮木,故事十分動人。〈Submarine Life〉、〈Twisted Heart〉、〈Fun Destruction〉等歌則提供專輯中最熱鬧歡快的時刻。

(by D)

29. Marissa Nadler - For My Crimes

a1762448735_10.jpg

在前兩張專輯《July》和《Strangers》開拓聲音版圖後,唱作人Marissa Nadler在新專輯《For My Crimes》又回復到簡約的曲風,除了偶爾有些細微的音效,整張專輯幾乎只有吉他伴奏和她的歌聲,歌曲探討婚姻或感情生活中衝突及傷感的片刻。她這次寫的歌旋律極為流暢,像〈I Can't Listen to Gene Clark Anymore〉、〈Lover Release Me〉、〈Dream Dream Big in the Sky〉等若是採用主流的製作方式幾乎可以作為流行唱片發行了。〈Blue Vapor〉是整張專輯編曲最繁複的歌,Nadler的表演方式跳脫出她一貫矜持的形象,緊緊抓住舊情人的形影不願放手。在終曲〈Said Goodbye to That Car〉中,Nadler用送走一台車子比喻結束一段感情,也與她主題傷感的創作暫別,也許下一次她會嘗試較為樂觀的主題。

(by D)

28. Cloud Nothings - Last Building Burning

a0146488465_10.jpg

Cloud Nothings找來Randall Dunn這位擅長製作drone metal的製作人來打造這張《Last Building Burning》,也為他們的音樂帶來前所不同的新氣象,專輯延續他們擅長的post-hardcore曲風外加上更黑暗的氛圍,高速的節奏也讓專輯更加的緊實流暢。單曲〈The Echo of the World〉融合shoegaze曲式的噪音音牆與俐落的節拍相當讓人耳目一新,〈Dissolution〉更是他們至今最長的一首歌曲,長達十分鐘的吉他噪音演繹也是他們音樂上的一大自我突破。

(by G)

27. Aidan Moffat & RM Hubbert - Here Lies the Body

Aidan_Moffat_and_RM_Hubbert_-_Here_Lies_the_Body_600_600.jpeg

前蘇格蘭樂團Arab Strap的主唱Aidan Moffat近年來發行的專輯已印上品質保證標記,這次他與吉他手RM Hubbert合作,在專輯《Here Lies the Body》中訴說一對昔日戀人偶然相遇並在森林裡交歡的故事。Aidan Moffat聰慧的詞作和獨具特色的歌聲令人欣喜,而RM Hubbert表情豐富的吉他彈奏讓這個故事變得極為生動。專輯中也找來不少頂級樂手跨刀,如在開場曲和Aidan Moffat對唱的Siobhan Wilson,John Burgess演奏薩克斯風,和Rachel Grimes (Rachel's) 的鋼琴,讓角色分離時的悵惘或是重聚時的欣喜及幻滅都躍然紙上。

(by D)

26. Robyn – Honey

Robyn-Honey-1537360152-640x640.jpg

瑞典流行歌后Robyn在上一張大作《Body Talk》後沉寂了八年。正在經歷人生低潮時,在夜店裡聽到DJ Koze 的〈XTC〉,想要把這種催眠式的house節拍帶到她的流行歌中,她也在這張新專輯把私人的悲傷情緒轉換成一首又一首舞池金曲。但是這個舞池並不是現在電音趴的舞池,而更像是一個夢境中的舞池,我們可以在那復古溫暖的電子節拍中沉醉。整張專輯聽起來非常流暢,幾乎沒有充數的歌曲,但是從Baby, Forgive Me到Honey這一段更是令人心醉神迷。

(by F)

25. DJ Koze - Knock Knock

fbf51914-a6fd-4d4f-8329-4be672727471.jpg

2018的電子音樂專輯,除了Jon Hopkins、Blood Orange的新作之外,DJ Koze的這張《Knock Knock》也是不容錯過的佳作。吸收眾多音樂養分後吐納而出的《Knock Knock》,其流行、獨立兼具的調性讓人直覺想到Jamie XX的《In Colour》。〈Bonfire〉中sample了Justin Vernon在〈Calgary〉中的歌聲,成為一另類合作的indie-electronic歌曲;而〈Music on My Teeth〉則由José González帶來一段溫潤暖心的老派吉他,滿溢春日暖陽的蓬勃生氣。〈Pick up〉、〈Moving in the Liquid〉、〈See Aliens〉皆是派對場上的必備曲目,而找來Róisín Murphy跨刀獻聲的〈Scratch That〉亦是首極佳的Trip hop作品。

(by H)

24. Deafheaven - Ordinary Corrupt Human Love

R-12238214-1531443938-8543.jpeg.jpg

Deafheaven的音樂一直令人有點摸不著頭緒,歌曲樂器演奏的部分是熟悉的後搖滾、後龐克或瞪鞋風歌,搭上主唱George Clarke的黑金腔顯得非常違和。不過在《Ordinary Corrupt Human》當中,樂團融合多種迥異樂風的能力已十分純熟,每首歌曲都很流暢。歌詞聚焦在扭曲的愛情及犯罪行為,配上不被曲風侷限的演奏和特殊的人聲表現,宛如在觀賞一部實驗電影。〈Honeycomb〉和〈Worthless Animal〉等歌曲奇幻又恢弘的起承轉合大大開拓了獨立音樂聽眾的視野。

(by D)

23. Unknown Mortal Orchestra - Sex & Food

a1670797621_10.jpg

Unknown Mortal Orchestra的第四張專輯《Sex & Food》比前作《Multi-love》更具實驗性且多元,雖然流暢度降低了一些,但〈Major League Chemicals〉、〈American Guilt〉融合了重搖滾和各式聲音取樣的風格還是只有UMO才能駕馭,〈Everyone Acts Crazy Nowadays〉則再次展現了Ruban Nielson寫洗腦泡泡糖音樂來諷喻社會現況的能力。〈Ministry of Alienation〉、〈The Internet of Love (That Way)〉、〈Not in Love We're Just High〉等歌曲聽起來很寂寞,適合在人聲鼎沸的場合戴上抗噪耳機,體會UMO的歌曲將自己與外界隔離的感受。《Sex & Food》並非全輯都易於入耳,不過樂迷一定可以從中找到自己珍愛的片段。

(by D)

22. Nils Frahm - All Melody

a0430751405_10.jpg

為了這張全新大碟,Nils Frahm在柏林施普雷河畔打造了個人專屬的全新錄音室,使得他更能專注於個人所需與喜好地建構理想的專輯。專輯一開端的〈Sunson〉即進入長篇鋪陳,電子音符彈跳的模樣恰與Jon Hopkins今年新作之一〈Neon Pattern Drum〉有著異曲同工之妙;〈My Friend the Forest〉無疑是今年最幽美的曲子之一,宛如走進湖畔仙境般的聲響足以帶走一切俗事煩囂。而早在2014年即以面世的〈All Melody〉、〈#2〉長篇無間隙的呈現方式,則給了這作品一場扎實的時空之旅。

(by H)

21. Grouper – Grid of Points

a0348538330_10.jpg

這張專輯相當短,僅只有22分鐘,聽起來卻感覺更長。因為在Grouper 的音樂世界裡,是與現實世界有點脫離的。樂器上也延續了上一張專輯《Ruins》,只有簡單的鋼琴與和一些音效處理。琴鍵間延伸出的距離穿插了Liz Harris特有空靈如呼吸般的歌聲,營造出她獨特的孤獨音樂場景。極簡的音樂安排反而容易讓人隨著音樂走向自我的內心深處。

(by F)

Cloud Nothings - Here and Nowhere Else

by DOPM

上張專輯《Attack On Memory》為 Cloud Nothings 迎來前所未有的人氣,也由於《Attack On Memory》受到諸多好評與廣大迴響,致使樂團主要創作者Dylan Baldi在創作《Here and Nowhere Else》時顯得格外自信。《Attack On Memory》的成功讓他理解到過去一直埋頭苦幹的作品不是垃圾,不是白費心力,加上專輯創作於《Attack On Memory》巡演期間,嶄新的人生經歷讓樂團成員陶醉在吸收新鮮事物的喜悅之中,因而《Here and Nowhere Else》雖然仍舊聚焦於對生命事物的悔恨、憤怒與不滿,但如〈Wasted Day〉所呈現出的昏暗消沉早已煙消雲散,整張專輯聽來格外明亮耀眼,宛如新生。

然而《Attack On Memory》的成功,自然也使得這張新出爐的專輯受到眾人的放大檢視。或許有人會認為《Here and Nowhere Else》的歌曲同質性太高[1],沒有預留情緒折衝的空間,一股腦地風馳電掣,聽起來就像高中校園裡的無腦龐克。但我認為它抓住了搖滾樂最初的元素,赤裸裸地呈現音樂最原初的情緒[2],毫無裝模作樣的假掰姿態,無數朗朗上口的小節,不但讓人確信Dylan Baldi是位才華洋溢的創作者,亦讓人想起過去每個被搖滾樂感動的片刻。

有些音樂是因為優美的旋律與演奏而讓人感到愉悅或倍感療癒,但對我而言《Here and Nowhere Else》並非如此,它之所以感人是因為其有著很直接的溫度,聲音的力道自然而然和交感神經發生作用。這感覺有點像第一次聽到四分衛的《起來》、透明雜誌的《我們的靈魂樂》或者爆轟的《生存的才能》,可能是某個刷弦的方式,或者某個橋段的和弦行進,抑或吉他音色的呈現,讓人很直覺地跟著某個節奏做出反射性動作,揮起雙手順著節拍舞動,一瞬間他們的音樂和你的靈魂、身體產生共鳴,為麻木乾涸的雙耳帶來久違的感動,《Here and Nowhere Else》毫無疑問是今年截至目前為止個人最喜愛的唱片。

聽著Dylan Baldi 聲嘶力竭的嘶吼,Jayson Gerycz 的硬蕊鼓擊,TJ Duke 速度感十足的貝斯破音,彷彿五臟六腑都要噴發而出,在專輯裡的某些片段,Cloud Nothings 真的會讓人以為那個傳奇性的三人樂團重出江湖,並不是音樂的呈現或編曲方式相近,而是那傳遞出的情感是如此雷同。你或許不清楚他們的人生經歷,不甚理解他們為何而吼、為何賣力彈奏,也無法參透其憤怒從何而來,但每個人肯定都有著想大聲吼出來的話語,尤其現在的台灣又處於這狗屁倒灶的現狀,憤怒仿若天性,音樂只是觸媒,臨門一腳、輕輕一碰便為情緒找到出路:Fuck the Government, Government is violence.

最後,很抱歉這次沒有寫出逐曲感想,因為我認為這張專輯的歌曲不適合單獨拆開來談,而且整張專輯也就只有先行單曲〈I'm Not Part Of Me〉稍弱,其餘作品皆頗具後勁,第一次聆聽跟多次聆聽後會有不同感受,或許會發現在這些暴躁歌曲的背後,其實有著類似民謠歌曲的旋律底韻,也希望上述的介紹能讓更多人喜歡這張把我感動得亂七八糟的專輯。

[1]
網站專訪問過主唱Dylan Baldi為何《Here and Nowhere Else》只收錄 8首歌,Dylan回答因為整張專輯皆是相同調性的歌曲,因此他認為8首歌的長度比較剛好,如果再放入第9首可能會畫蛇添足。

[2]

Dylan Baldi曾提及他個人很喜愛爵士樂,認為爵士樂手的演出是非常真誠的,樂器真誠地傳遞了演奏者當下的感受與想法,而我覺得在《Here and Nowhere Else》裡,Cloud Nothings三個人的演奏也做到了類似Dylan Baldi所說的真誠。

by Headphone Youth

評分:
Deep One Perfect Morning © 201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