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liott Smith的樂團朋友(下)

by DOPM
Elliott+Smith.jpg

表面上看起來,Elliott Smith的音樂生涯在他離開波特蘭後達到高峰,他在電影《心靈捕手》中的配樂〈Miss Misery〉獲得奧斯卡提名,歌曲大部分在紐約寫成的專輯《XO》是他第一張在主流廠牌DreamWorks發行的作品(雖然是因為樂團Heatmiser無法履約的關係),也獲得樂評肯定及商業上的成功,然而他的生理與情緒狀態卻日趨惡化。〈Miss Misery〉一曲所帶來的功成名就令他不知所措,從此以後再也不在現場表演這首歌。原本離開波特蘭是想改善生活受到酒精與藥物制約的情形,但是到了紐約情況反而更糟。

1999年,Elliott Smith搬到美國西岸大城洛杉磯,在居民組成多樣的Echo Park地區落腳,他在這邊結識了許多音樂人,像是Grandaddy的Jason Lytle和Earlimart的Aaron Espinoza等等,並成為當地音樂場景名義上的領袖。這些朋友曾經看到Elliott Smith受到藥物牽制,遭受兒時的創傷記憶折磨,在沉淪和康復的階段之間不斷來回擺盪,但他們也為Elliott Smith的才華驚嘆,欽佩他做音樂的認真態度,並因為他的溫暖與真誠而感動。雖然Elliott Smith離開了我們,但他的音樂人朋友延續他的精神,繼續寫著內省、私密且動人的歌曲。

下面我會介紹幾位Elliott Smith生命最後幾年中的音樂人朋友。

Lou-Barlow-6.jpg

Lou Barlow、Sebadoh、The Folk Implosion

Sebadoh和The Folk Implosion的主腦Lou Barlow在九零年代中期聽到Elliott Smith的同名專輯,並在生日那天去看了Elliott Smith的現場,表演結束後,Lou Barlow到後台跟Elliott Smith聊天,發現兩人都很喜歡對方的創作,他們惺惺相惜並結為好友,Elliott Smith也在Sebadoh為專輯《Harmacy》巡迴時擔任暖場。當時Lou Barlow和Elliott Smith正好都面臨生涯的轉捩點,Elliott Smith的樂團Heatmiser解散,Sebadoh被廠牌要求必須撤換鼓手,他們聊到改變所需要的心理調適、過程中可能傷害的人,並給對方鼓勵。在Lou Barlow要搬離家鄉波士頓到洛杉磯發展時,Elliott Smith還從紐約搭車到波士頓,在他的告別派對上表演,留下這段珍貴的影片。不久之後,Elliott Smith也搬到洛杉磯並與Lou Barlow住得很近。

Lou Barlow和Elliott Smith沒有直接音樂上的合作,不過他們曾經一起上過MTV的節目,在上面嘲諷音樂記者的不用功。目前網路上流通的Lou Barlow翻唱Elliott Smith歌曲的影像,竟然是在Elliott Smith過世之後的場合,令人不勝唏噓。Elliott Smith原本預計在2003年的All Tomorrow's Parties音樂祭上表演,沒想到他在表演日期前三週不幸去世,Lou Barlow臨時上陣,和伴奏樂團The Minders為好友完成這場生前最後一次應允的表演。

現在在Lou Barlow的網站上,還可以找到他為Elliott Smith特別留下的頁面,描寫兩人的深厚的情誼。2005年專輯《Emoh》專輯上的歌曲〈Legendary〉濃縮了他想對Elliott Smith說的話,聽起來很難讓人不感到心碎。

我知道你已經給了我你所能表達的一切
我知道終有一天我能理解已經發生的事
但在那天來臨之前,我一直嘗試解開謎團
反覆思考為什麼我沒能把你留下
url.jpg

Jason Lytle、Grandaddy

Grandaddy是一支活躍於九零年代中期到兩千年代中期的洛杉磯獨立搖滾樂團,他們的風格融合低傳真、迷幻和實驗,簡單的編曲、迷離的鍵盤聲、音樂中豐富的想像力都深受大家喜愛。2000年的專輯《The Sophtware Slump》描寫科技進步下人性的疏離,被比擬為Radiohead專輯《OK Computer》的姐妹作,不過2006年,樂團因為一直無法取得商業成功以及團員間的理念差距而解散。解散後,團員各自忙著自己的音樂計畫,主腦Jason Lytle和吉他手Jim Fairchild各推出了個人專輯,Jason Lytle和鼓手Aaron Burtch以及Earlimart的團員組成樂團Admiral Radley。去年和今年Grandaddy有以樂團名義復出表演,但目前還沒有新作推出。

閱讀主腦Jason Lytle的訪問,會發現他和好友Elliott Smith有許多相似的地方,他們都推崇DIY精神,對於商業成功都感到困惑不解,甚至相當排斥,他們在某種程度上都很孤獨,不過Jason Lytle說道,Elliott Smith其實是個很幽默的人,總是帶給朋友歡笑,在一些歡樂的場合中沒有Elliott Smith,失落感特別強烈。Grandaddy在推出《The Sophtware Slump》時曾幫Elliott Smith暖場,Elliott Smith會先上台和Jason Lytle一起合唱歌曲〈He's Simple, He's Dumb, He's The Pilot〉,Elliott Smith離開後,有一次Jason Lytle在現場表演這首歌時,不由得崩潰哭泣。今年他和Jim Fairchild也在幾場Elliott Smith的致敬演唱會上表演。

earlimart_comp.jpg

Aaron Espinoza、Earlimart

Earlimart是一支和Grandaddy同期的加州獨立搖滾樂團,當時他們和Grandaddy還有Lou Barlow的The Folk Implosion都被歸類在洛杉磯的音樂場景「The Ship Collective」。Earlimart的主腦Aaron Espinoza原本是Elliott Smith的粉絲,某一次Earlimart在波特蘭表演時,終於見到Elliott Smith本人,兩人也成為好友。Elliott Smith給了Aaron Espinoza很多音樂上的指導,Elliott Smith對Aaron Espinoza的影響在2004年的專輯《Treble & Tremble》上特別明顯。

《Treble & Tremble》在Elliott Smith的《From a Basement on the Hill》發行日的前三週問世,整張專輯充斥著憂傷的氣氛,而像〈Hold on Slow Down〉、〈Heaven Adores You〉和〈It's Okay to Think About Ending〉都是關於Elliott Smith的,〈Hold on Slow Down〉歌名由來自某一天Elliott Smith到Aaron Espinoza家看看一些他遇到瓶頸的歌曲,而Elliott Smith的建議說得太快,讓Aaron Espinoza來不及抄下。Aaron Espinoza在《Treble & Tremble》低語般的歌聲、編曲中搖擺的鋼琴、層疊的吉他都非常有Elliott Smith的影子,但也讓人憶起Elliott Smith是多麼優秀的音樂人。

Earlimart仍在做音樂,Aaron Espinoza也慢慢建立了自己的風格,寫出更成熟的曲子,相信Elliott Smith如果知道應該會為他感到高興。

JonBrion2.jpg

Jon Brion

Jon Brion是一位知名的唱作人、作曲家和製作人。他和導演Paul Thomas Anderson長期合作,為電影《不羈夜》、《心靈角落》配樂,電影《王牌冤家》的配樂讓他得到葛萊美獎提名。除此之外。他製作了許多主流及非主流的專輯,例如Kanye West的《Late Registration》、Sean Lennon的《Friendly Fire》、of Montreal的《False Priest》和Best Coast的《The Only Place》等等。他持續好幾年在星期五晚上都會到洛杉磯一間叫作Largo的酒吧駐唱,經常沒有準備歌單,而是即興演唱,Aimee Mann、Michael Penn、Fiona Apple和Elliott Smith都曾現身和他一起表演。

Jon Brion在1998到2001年間曾是Elliott Smith一位重要的朋友及合作對象。他參與Elliott Smith《XO》專輯多首歌曲的製作,並在《Figure 8》專輯的〈Happiness〉上唱合音。1999年時,Jon Brion打算在MTV開一個音樂節目「The Jon Brion Show」,並請Elliott Smith擔任第一集的來賓,由導演Paul Thomas Anderson負責拍攝,可惜節目最後沒有被MTV採納,影像也從未播出。幾年前Paul Thomas Anderson終於把第一集節目放上YouTube,讓大家可以欣賞Elliott Smith和Jon Brion一起演繹歌曲〈Son of Sam〉、〈Independence Day〉、翻唱John Lennon的歌曲〈Jealous Guy〉、The Kinks的〈Waterloo Sunset〉、Big Star的〈Nighttime〉等等。

Elliott Smith原本打算請Jon Brion製作他的專輯《From a Basement on the Hill》,但在專輯製作期間,兩人卻因為Elliott Smith的毒癮發生爭執,終致完全決裂。聆聽他和Jon Brion完成的《From a Basement on the Hill》部份只會勾起令人難過的回憶,因此Elliott Smith在朋友介紹下找了下一段要介紹的David McConnell合作。

Pic source: https://secure.flickr.com/photos/smailtronic/1350993017/sizes/m/in/photostream/

Pic source: https://secure.flickr.com/photos/smailtronic/1350993017/sizes/m/in/photostream/

David McConnell, Goldenboy

和Jon Brion的合作失敗後,朋友介紹David McConnell經營的錄音室「Sattellite Park Studio」給Elliott Smith,該錄音室位於山坡上一間房子的地下室,專輯《From a Basement on the Hill》也因此得名,接下來的兩年間,Elliott Smith陸陸續續在這邊和David McConnell完成了《From a Basement on the Hill》的片段,David McConnell也成為他生命最後階段生活的重要支柱。

David McConnell當時是洛杉磯樂團Goldenboy的團員,私下也開設錄音室。他不輕易評斷別人,冷靜地聽Elliott Smith談起他的惡夢與恐懼。他也說服Elliott Smith應該投資自己的錄音室而不是把錢都花在藥物上,因此Elliott Smith買下New Monkey Studio並添購了許多器材,Heatmiser的前團員Neil Gust、前Sebadoh鼓手Russ Pollard的樂團Everest都曾到這邊錄音。

根據Elliott Smith的構想,《From a Basement on the Hill》原本可能是雙CD的專輯,收錄30首歌,風格粗糙、原始,David McConnell表示,Elliott Smith想做出他生涯中的《The White Album》。Elliott Smith過世後,他的家人決定讓《From a Basement on the Hill》問世,原本David McConnell也有參與製作,但因為Elliott Smith的家人對他的老製作人Rob Schnapf和前女友Joanna Bolme比較熟悉,David McConnell只好知難而退。《From a Basement on the Hill》發行時,他經常感嘆專輯最終沒有以Elliott Smith想要的方式呈現。不過Elliott Smith和David McConnell畢竟沒能夠完成《From a Basement on the Hill》,所以我們可能永遠無法確知Elliott Smith決定發行怎麼樣的專輯。

除了《From a Basement on the Hill》以外,David McConnell曾製作The Folk Implosion的最後一張專輯,目前他轉向從事聲音藝術的創作。

Elliott Smith的音樂人好友還包括民謠歌手Mary Lou Lord、低傳真唱作人Beck、洛杉磯獨立搖滾樂團Rilo Kiley等。然而,在Elliott Smith的傳記《Elliott Smith and the Big Nothing》作者Benjamin Nugent揭露了一些Ellliott Smith的私人問題和死亡疑雲後,他的朋友不約而同打算不再對媒體討論Elliott Smith的私事。Elliott Smith經歷了太多的悲傷痛苦,但他曾經創作許多美麗的音樂,也影響了許多音樂人。好音樂不需要媒體吹捧、商業包裝,最重要的是真實表達自己並堅持自己想要的方向。

by Debby

[Mixtape] Elliott Smith歌曲精選

by DOPM
IMG_3286.JPG

我完全不懷疑 Elliott Smith 是個非常優秀的唱作人,我也很喜歡他的音樂,但我現在很少會長時間一直聽他的音樂。或許和我很容易陷入情節的個性有關,當我聽了他的音樂,生活中的顏色會開始漸漸退去,無邊的烏雲會壟罩我的天空,我的心會搭著電梯緩緩地下降。有點像導演 Lars von Trier,我知道他的電影很棒,但我不會想要像跑馬拉松似的看他的電影。但,這只是我... 事實上,我算是很容易被悲傷的音樂所吸引的,可是我的天啊, Elliott Smith 寫悲歌的能力真是完全跳脫到了另一個層次。把那慘白的一把吉他配樂擺在一邊不談,他寫的詞像是瞄準心臟的刀一樣,句句見血(這個比喻和現實其實差的並不遠... 在這裡就不多提了)。

在這裡,我挑了些歌再簡短的介紹一下,或是聊聊我的看法。這些歌,相信對熟悉Elliott Smith的人都不陌生。你或許會問怎麼才這幾首?是的,我知道還有多很棒的歌曲,但在我聽過這麼多音樂後,這幾首歌的情境還是特別讓我感到有共鳴。 

 

 

01. Elliott Smith - Figure 8
這首與專輯同名的歌曲,最後卻沒有收入專輯。帶有點歌德氣氛的鋼琴伴奏,我覺得挺適合進入Elliott Smith悲慘歌曲狀態的前奏。

02. Elliott Smith - Needle In The Hay
從歌詞故事的角度,沒錯,這是一首關於一個墮落癮蟲的歌曲。但這只是一種看法,不一定要用毒品來解讀。我覺得敘事者就像任何其他的社會邊緣者,表達的是那種被(自己或是社會)放棄的心情。換句話說,就像是掉到雜草堆中的一根針,他不一樣,但他也不顯眼,就這樣消失沉淪在人海中。

03. Elliott Smith - Between the Bars
選這首歌是不是太明顯了?但沒辦法,我就是喜歡。對我而言,這聽起來最像是 impossible love 的 love song。唉,詞況且不談,光聽 Elliott Smith 那脆弱的歌聲就實在夠心碎了。

04. Elliott Smith - Say Yes
我覺得這首歌像是他寫來回應 Big Star 的〈I'm In Love With a Girl〉。如果 Alex Chilton 寫下的是戀愛中那種甜蜜美好,那 Elliott Smith 寫的就是現實生活版的愛情。歌曲中不斷地重複唱到 the morning after,象徵的是一個新的開始。可能是好,可能是壞,但你還愛著她,所以你還是希望她對你說 Yes!,算是他寫的歌曲中少數真的還算有愛的歌。

05. Elliott Smith - Twlight
沒記錯的話,這應該是我認識 Elliott Smith 的第一首歌。我馬上就愛上了這首關於絕望的愛情歌曲。在後面弦樂的襯托下,真的是一首很淒美的歌。

06. Elliott Smith - Waltz #2 (XO)
這是一首婚禮歌手愛上新娘的故事嗎?我不知道... 可能吧?不過,我知道 Elliott Smith 創作寫詞能力的高超,而這首歌就是個例子。他給你角色,破碎的情節,和一個特定的情感(I'm never going to know you now/But I'm going to love you anyhow),而讓聽者自己去填剩下空白的片段,然後詮釋屬於他們不同的想法。或許,就是這些歌曲裡所保留的開放空間,讓聽眾更容易感染他的情緒,和各種不同對歌曲的理解。

07. Elliott Smith - Happiness (Acoustic)
對於喜歡看齊克果(Kierkegaard) 和杜斯妥也夫斯基 (Dostoevsky) 的 Elliott Smith,歌裡總少不了些帶點哲學/生存的偏向,而這就是其中之一。或許你不想聽哲學的胡扯,但我還是想說說。第一句歌詞 Activity's killing the actor,可以解釋成任何人,我們都是演員,我們都有演戲的工作;但這開頭直截的挑出那些受不了演戲工作的演員,受不了對那偽善的上司微笑,受不了總是在別人面前表現的中規中矩,踏踏實實。而這樣的戲碼,每天都在每個人身上上演,只要演好你的角色,人家就會認同你,即使他們根本不知道你在想甚麼。甚至,很多時候人們更希望你只要演好你的角色就好。你放肆地把內心的悲傷和痛苦傾倒出來,不僅沒有幫助,反而還波及了身邊的人。而這曲名〈Happiness〉在這裡正好是兩種完全對比的意思;一個是活在謊言裡,說服自己過的和追求是所有人都認同的幸福生活;另一種則是他在歌曲最後面唱到的,他想要拋棄活在謊言裡的過去,讓彼此都能坦誠相見,對他來說,這才是真正的 Happiness。

當然你知道,以上所述的只是個人解讀。而選 Acoustic 版的因為我覺得比《Figure 8》裡的還要好聽,而且我真的不需要後面還加上的那段 Instrumental。

08. Elliott Smith - Somebody That I Used to Know
我有好一段時間常聽這首歌和〈See You Later〉,那時剛分手,還沒完全恢復過來。跟著他一起唱這首歌有復原的作用,有點像是對我們的 ex 比著中指說 "fuck you!" 。

09. Elliott Smith - No Name #3
不知道這算不算是個奇怪的選擇,不過我很喜歡他的吉他 riff 。他寫的像是詩般抽象的歌詞。這首歌有點像是搖籃曲那般簡單,到完全不會给人深刻的印象,但可能就是這樣特別吸引我。

10. Elliott Smith - King's Crossing
從開頭的的對話口白(?) 穿插了遊蕩的吉他 feedback,到鋼琴的加入和後面 rock band 的音樂,我喜歡這首歌裡不同階段的演化和蛻變,就音樂製作而言,我覺得挺 epic 的。這可能是 Elliott Smith 最消沉抑鬱的時刻,因為他無望的陳述著他的人生故事。從成名、到毒品、到酗酒、到自殺,到最後... 他似乎只能屈服於他自己的 demon,他唯一的SOS求救就是寫歌把他們唱出來。Don't let me get carried away... 說到這裡,我忽然想到齊克果在《Either/Or》裡的開頭寫的:(註一

詩人是這樣一些人,歷經滄桑卻緊閉雙唇,以致於當哀嘆通過唇舌,聽起來卻宛如音樂。人們聞之讚嘆,大叫「再唱一曲」,詩人黯然,孤獨更甚。模仿者則根據評論家的分析,找到音符的所謂美學規律,於是也吟唱起詩歌來。齊克果說,縱然外觀相似,但後者難以成詩,因為少了內在悲愴。尼采說:「真正的作家是那些羞於成為作家的人」;因為他並非樂於吟唱,而是當語言到了盡頭,哀嘆便成詩歌。

11. Elliott Smith - Miss Misery (Piano version)
這首歌就是證明剛剛齊克果所說的最好的證明...

12. Elliott Smith - The Biggest Lie
這是《Elliott Smith》裡的最後一首歌,我覺得是一個很棒的 closer。這首歌對我來說,很私人很貼近。我總是在說完了一些話之後,才發覺我說的話並不是我真的想說的...

 

13. Elliott Smith - Oh Well, Okay
Oh, well, Okay. Enough said.

14. Elliott Smith - Going Nowhere
其實最後這幾首歌都有點像是告別曲,選了這一首因為我很喜歡他的概念,我們其實哪也沒去。這種類似虛無主義/存在主義的調調。然而,他唱副歌的優美旋律總是能讓我的心口隱隱作痛。Going nowhere...

 

by fuse

Deep One Perfect Morning © 201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