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頂上的狗:南倫敦另類搖滾新世代的崛起

by DOPM
benroofdog1.jpg

今年有三張令人矚目的專輯讓整個英國南倫敦的另類搖滾場景在累積了數年的能量後一同浮上檯面,當然如果要細數跟這場景有關的作品的話可能也不只有這三張專輯,只是這三張專輯讓我個人覺得在音樂性的古怪上使得他們有更密切關聯,這三張專輯分別是年初Black Country, New Road所發行的《For the First Time》到五月Squid的《Bright Green Field》以及Black Midi的《Cavalcade》,他們將整個英國的另類搖滾能量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內隨著當地疫情逐漸解封後一次釋放出來,為接下來樂隊的巡演預做暖身。

maxresdefault.jpg

這三組樂隊近幾年時常在南倫敦Brixton區域的音樂場館The Windmill演出,The Windmill雖然從七零年代以酒吧型式開業,但直到兩千後將事業重心轉往現場演出才逐漸吸引獨立樂隊來演出,場館低矮方長的破舊建築造型以及屋頂上會出現的狗成為該處的特色,從介紹The Windmill的歷史書籍的名稱《Roof Dog: A Short History of The Windmill》就可以知道屋頂上的狗是他們相當重要的精神象徵,雖然Squid的團員曾說,狗狗在屋頂上撒尿在表演的時候會滴到他們。場館內狹擠的空間反而是吸引樂隊前去演出的原因,他們可以很近距離沒有隔閡的直接面對聽眾,也能讓聲音所帶來的能量更加集中在空間中,扭曲狹小的空間使得整體的氣氛讓人不會感到制式與拘束,他們可以大膽去製造出他們想要製造的聲音。

dan-carey-timothy-cochrane-161219-5.jpg

樂隊們除了聚集在The Windmill演出外,製作人Dan Carey和他的廠牌Speedy Wunderground也協助樂隊們錄製他們的第一張單曲,位於南倫敦的錄音室也成為這些另類音樂的搖籃,不過看似凌亂的錄音室也造成了一些小誤會,當愛爾蘭樂隊Fontaines D.C.邀請Dan Carey來幫他們製作首張專輯《Dogrel》時,樂隊因為在網路上看到錄音室照片覺得太過擁擠,而詢問可不可以去另一間更大的錄音室,Dan Carey很有個性的說「不用,來我的錄音室錄就好,先來看看就知道這邊空間還算大。」後來他們來之後才發現這空間其實還不錯。Speedy Wunderground名副其實的講求效率,錄音室規則當中就有規定說,所有錄音要求在一天內完成,然後混音在隔一天完成,並且都沒有午餐休息時間,這樣的規定是想要避免過度的製作更修改。規則裡又強調現場錄製時會既黑暗又充滿煙霧還有雷射光,甚至還有名為Swarmatron的合成器會不時出現在歌曲中,即使是這樣子的古怪似乎也不會讓樂隊們有所却步。

根據樂隊的特性來錄製歌曲也是Dan Carey受到音樂人青睞的原因之一,他說錄製Black Midi跟Fontaines D.C.的方式是完全不一樣的,他認為Fontaines D.C.的歌詞是需要被強調的,所以主唱的人聲需要分開被錄製再被放到相較其他音軌更中間前面的位置,Black Midi的人聲則比較像是樂器的一部分,所以可以同時被錄製,如果錄製方式相反可能沒辦法凸顯出樂隊的個性跟特質,為了避免過度製作,能在一開始就抓到樂隊聲響合適的呈現方式成為Dan Carey在製作歌曲上相當重要的一環。

194348721_203753624948425_7002299659414385336_n.png

這三組年輕樂隊的首張單曲連接續在Speedy Wunderground旗下發行,分別是Black Midi的〈bmbmbm〉、Squid的〈The Dial〉以及Black Country, New Road的〈Athens, France〉,這三首單曲也定義了樂隊們各自的風格。Black Midi帶有爵士即興的演奏方式、吉他噪音、神經質式呢喃給聽者帶來了前所位有的混亂。Squid的以泡菜搖滾為基底的Motorik節拍、放克的吉他與貝斯、外加上龐克的演唱方式,是這三組樂隊中跳舞節奏最強烈的。Black Country, New Road則令人想起後搖滾傳奇Slint的電吉他編曲方式,明亮詭譎的音色與噪音互相映襯,在靜與鬧之間輪迴,但他們爵士樂隊般的大編制又為聲響上帶來了更豐富的層次。

Squid - Bright Green Field

Squid - Bright Green Field

雖說Dan Carey幫這些樂隊製作單曲,但並不是他們的每張專輯都由他來操刀,Black Country, New Road的首發《For the First Time》跟Black Midi的第二張專輯《Cavalcade》都不再是讓他來製作,只有Squid的首張專輯《Bright Green Field》還是,但我自己並沒有那麼喜歡《Bright Green Field》,甚至比較喜歡他們先前的EP《Town Centre》,畢竟有些歌曲讓人感覺添加了不必要的元素可以再精簡一點,像是〈Narrator〉後段的女聲其實聽起來有些干擾,歌曲跟歌曲的相似度也滿高的,當然還是有些相當不錯的像是〈Paddling〉跟〈Pamphlets〉,但無法掩飾我對《Bright Green Field》的小失望。

《Bright Green Field》與《For the First Time》分別由以電子音樂偏重的廠牌Warp跟Ninja Tune發行還滿令人驚訝的,當英國近幾年吉他樂隊不再被重視,而電子音樂一直被視為更出色的情況下,這兩家廠牌還是選擇幫這兩組不是那麼容易聆聽的古怪樂隊來發行專輯,想必廠牌一定從他們的音樂中看到了什麼與眾不同的特質,而這兩張首發專輯發行後的確都受到媒體的讚賞,也證明了他們這次跨界發行的眼光並沒有錯。

Black Country, New Road - For the First Time

Black Country, New Road - For the First Time

Black Country, New Road在〈Track X〉唱道:「我在Black Midi前跟你說愛你。」也象徵了他們在The Windmill演出互相即興的時刻,這反倒是讓人感覺反而像是樂隊其實是在對Black Midi告白一樣,樂隊在《For the First Time》的視覺設計上使用了大量網路上的免費圖像,看起來像是在諷刺現代生活的美好片刻,歌曲〈Sunglasses〉的歌詞,主唱Isaac Wood唱著他自己變成了他女友的有錢父親,抱怨著周遭的人事物,最後戴上太陽眼鏡假裝自己是隱形人,觀察亦或是逃避這些人事物,他將內心焦慮轉換成這首由即興混亂的爵士樂音加上後搖滾編曲的曲子,亟欲擺脫他後現代的惡夢。《For the First Time》就像是後社群媒體時代的《Spiderland》,七位年輕人用聲響攀爬在後真相時代的峭壁上,不斷反抗著地心引力,不讓自己跌落現代生活的深淵。

Black Midi因為在2019就發行了第一張專輯《Schlagenheim》,相較其他兩組樂隊更早被大家認識,毫無妥協與特立獨行的風格得到媒體與樂迷們相當高的注目,他們也很有自信這次的第二張專輯《Cavalcade》會比前一張來得好,雖然吉他手Matt離團,但找來更多樂手來製作專輯,可以聽到薩克斯風、長號、小提琴等來讓人誤以為更有爵士感,但本質就像是David Bowie去King Crimson跟Swans合作的樂隊裡唱歌,然後再加上幾倍速來彈奏這些歌曲,《Cavalcade》在編曲上更加精準但也少了《Schlagenheim》的即興感。從第一首講述君主暴政的〈John L〉換到下一首像德國女演員致敬的〈Marlene Dietrich〉,從混亂急躁的噪音再到Bossa Nova會讓人懷疑自己的耳朵到底聽了什麼,主唱Geordie Greep在想什麼讓人完全摸不著頭緒,當我們在講Black Midi有多創新時,突然他又展現出非常老派的一面,他就像是一位操控時光機讓自己不斷活在過去跟未來的人。

Black Midi - Cavalcade

Black Midi - Cavalcade

在《Cavalcade》中Black Midi再度展現他們的演奏天份,鼓手Morgan Simpson在速度、力道、變拍上的展現可以說是完美,主唱Geordie Greep機關槍般高速的吉他噪音刷奏,讓他們成為現在地球上最具殺傷力的樂團,再聽聽〈Slow〉這首唱著緩慢死亡的歌曲,詭異的旋律線又讓人聽得上癮。這還是一張對聆聽者相當有挑戰性的專輯,不只夠吵、夠快、夠奇怪,但當你聽到最後一首〈Ascending Forth〉也讓你想起早期的Scott Walker,還真的怪的有點浪漫。

這三張專輯展現了今年英國另類搖滾的另一種全新樣貌,他們承襲了傳統又反抗了傳統,重組了所有的元素,打破規則又追求自我的極限,毫不妥協的持續探索並追尋著另一處前人還未到過的領土,這一路上想必艱辛,但The Windmill屋頂上兩隻已經過世的狗狗們的靈魂將會守護著他們。

by guan

【2019年終榜】DOPM最喜歡的專輯21到30名

by DOPM

30. イルカポリス 海豚刑警 - 豚愛特攻隊

Peter-Mann-海豚刑警《豚愛特攻隊》專輯封面.jpg

《豚愛特攻隊》整張專輯就像是兩個孤單靈魂終於遇到了彼此不再孤單,在〈大家都唾棄ㄉ低能婐爱ㄋ〉的兩人擦肩而過卻有命中注定的強烈感應,彷彿他們就是彼此遺失的另一半,講婐爱ㄋ很俗很低能,但他們並不在意,情感的誠摯並不會因此被打折扣。〈甜甜圈之亂〉的放克Bassline完全不會被很搶耳的Vocal給壓過,並且與鼓拍搭上線給與歌曲很強的韻律感,唱著在炎熱的台北有太多堆積腐爛的情感想讓人逃離,對人有很多很多失望,但就讓甜甜圈跟笑話來填滿這個被掏空的空洞吧。

(by G)

29. Squid - Town Centre

SQUID_Town-Centre_3000x3000-1-1563197681-compressed.jpg

Squid這支新興的英國樂隊在他們在2017年的首張EP《Lino》就展現出與眾不同的氣質,短短三首歌就將ambient、dream-pop、krautrock等樂風精隨掌握的透徹,而《Town Centre》這張四首歌的迷你專輯又是完全不一樣的風貌,由TOY、black midi、Fontaines D.C. 的專輯製作人Dan Carey來操刀,《Town Centre》的Intro使用爵士元素融入了他們所擅長的環境音景,但接下來的〈Match Bet〉則是顛覆想像的變為舞池中帶有爵士氛圍的泡菜搖滾後龐克。他們將搬到倫敦的心聲寫在〈The Cleaner〉,即便當清潔工也可以跳舞跳得很盡興,歌中主唱神經質的唱腔讓他們活脫成為當代的Talking Heads。

(by G)


28. Swans - leaving meaning.

swans-leaving-meaning.jpg

雖然Swans主腦Michael Gira在《The Glowing Man》發行後宣告這個兩千年後的新Swans樂隊組合到了一個段落,但《leaving meaning.》又再次證明了Gira是不會停止他創作的野心,除了依舊跟Swans的吉他手Christoph Hahn合作外也找來更多的客座樂手來打造《leaving meaning.》為這個十年劃下句點。這張長達九十分鐘的巨作,如同之前的作品一般並不能被聽眾在短時間內給吸收,要將時間跟心力放在專注聆聽在這張作品才能真正的進入專輯所要打造的脫俗境界,不只是環境聲響與不斷重複的節奏、也有不少暖心的前衛民謠。在這個資訊流通爆量什麼都令人失去耐心的年代,《leaving meaning.》對我們是一個考驗,考驗著我們對空無的認知。

(by G)


27. The Twilight Sad - It Won/t Be Like This All the Time

The-Twilight-Sad.jpeg

蘇格蘭樂團The Twilight Sad今年的專輯《It Won/t Be Like This All the Time》絕對是年初最令人期待的專輯,Drowned in Sound破天荒給到滿分更加讓人躍躍欲試,實際上聽到其實有點小失望,因為整張專輯的歌曲調性都很類似,從頭聽到尾有點煩膩,不過不可否認許多歌曲都寫得流行又充滿力量,像是〈[10 Good Reasons For Modern Drugs]〉、〈VTr〉、〈I/m Not Here [Missing Face]〉、〈Shooting Dennis Hopper Shooting〉等等,主唱James Graham發自胸臆的歌聲搭配深受八零年代後龐克和哥德影響的曲風,描繪出生活在蘇格蘭的絕望感和令人感到十分衝突的美麗地景,這張專輯有某些時刻必定會打動人。

(by D)


26. Ladytron - Ladytron

106044.gif

先釋出的兩支單曲〈The Animals〉和〈The Island〉傳達出強烈的末世感,Helen Marnie機械般的演唱方式和搶耳的旋律一向都是Ladytron受人喜愛的特點,而比起上一張專輯《Gravity the Seducer》的內斂,《Ladytron》中的歌曲受到世界情勢的啟發而變得更具攻擊性。〈The Animals〉的主副歌只要聽過幾遍就會縈繞在耳,歌詞裡幾個簡單的句子諷喻各國對於移民和弱勢族群的偏見,歌曲結束前的合成器重奏宛如電影配樂般壯麗。

(by D)


25. TOY - Happy in the Hollow

a2887464667_10.jpg

《Happy in the Hollow》或許是TOY成軍以來最好的專輯,以生存在末日後世界的心境來架構整張作品的主題,他們比以往更加著重在旋律性以及氛圍的營造上,從使用合成器與空間感的吉他聲響的〈Sequence One〉到〈Energy〉直線飆奏的新迷幻搖滾都讓人耳目一新,而〈Mechanism〉除了泡菜搖滾的節奏外也加上了夢幻民謠般的旋律有別於過往單調的旋律,雖說他們已經發行三張作品但《Happy in the Hollow》更能定義他們自己的聲音。

(by G)




24. Sebadoh - Act Surprised

CS723365-01A-BIG.jpg

《Act Surprised》的曲目品質穩定,每首歌曲都有一些亮點。Lou Barlow撰寫動人旋律的能力仍寶刀未老,關於抗憂鬱藥物成癮的〈Medicate〉和探討感情中權力拉扯的〈See-saw〉雖然主題黑暗但曲子卻很美麗,〈Sunshine〉描寫內向的人需要暫時躲避眾人來暫時找到內心的平靜(需要一間有厚厚窗簾、兩道鎖的房間),性格特質相似的人聽到都能感同身受。Jason Lowenstein則涉獵了emo、jangle pop和鄉村曲風。

(by D)




23. Flying Lotus - Flamagra

10113329.jpeg

電子音樂製作鬼才Flying Lotus以在山丘上的永恆之火來做為專輯《Flamagra》的主題,以電子節拍混入爵士、放克與嘻哈元素雖然不是他的第一次嘗試,甚至不能說在音樂組合上的創意有超越前作之舉,但從一些跟客座音樂人的合作上還是能找到一些亮點,這次找來David Lynch來在一曲〈Fire Is Coming〉中念詞雖然有點令人不知所云但還是專輯的一大噱頭,但與饒舌樂手Denzel Curry合作的〈Black Balloons Reprise〉倒是頗為出色,以黑氣球的意象來象徵一個人的痛苦與沮喪,當氣球不斷膨脹炸裂也使人因此崩潰。《Flamagra》令人感覺野心龐大,但歌曲間卻不太能找到一貫能串接主題的脈絡,不過專輯整體的灰暗風格確實是完美的架構出了他自己的想像世界。

(by G)


22. Deerhunter - Why Hasn't Everything Already Disappeared?

Deerhunter-WHEAD-Album-Packshot-1540838551-640x640.jpg

《Why Hasn't Everything Already Disappeared?》取名自哲學家Jean Baudrillard的書名,關於相片中事物的消亡,以及數位虛擬化所導致現實事物的消失。Deerhunter主唱Bradford Cox對於那些消失的無名氏感到婉惜,在〈Death in Midsummer〉唱著那些在工廠工作在生活中掙扎而死去以及因政治而流離失所的人們,並且表達他的感同身受,〈No One’s Sleeping〉則是對英國國會議員Jo Cox被殺害事件的感傷。〈What Happens to People?〉以輕快的琴鍵旋律與節奏來表達Cox思考那些逝去之人逝去的原因,而〈Futurism〉則是專輯的另一個亮點,溫暖明亮的吉他旋律與俏皮的貝斯線成為專輯中最引人注目的曲子。

(by G)

21. The Appleseed Cast - The Fleeting Light of Impermanence

appleseed-fleeting.jpg

從emo到後搖到indie rock,The Appleseed Cast在二十多年的生涯間嘗試了許多曲風,作為樂團的第九張專輯,《The Fleeting Light of Impermanence》聽起來比前幾張專輯來得強烈,響亮的吉他給人遼闊的感覺,〈Time the Destroyer〉、〈Collision〉、〈Reaching the Forest〉當中的合成器段落都非常巧妙,〈The Journey〉忽遠忽近的鼓聲彷彿在召喚人踏上冒險旅程。主腦Chris Crisci的歌聲比起過去清晰許多,讓人想起Band of Horses的Ben Bridwell。即便這是張探討人類渺小、生命微不足道的作品,樂團選擇在有生之年還是要奮力發聲,最後一首歌〈Last Words and Final Celebrations〉時的音樂承載了人生的許多故事,使人回味無窮。

(by D)

Deep One Perfect Morning © 201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