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古屋唱片行速刷

by DOPM

原本以為名古屋跟東京比起來應該不會有太多的二手唱片行,想說既然時間有限可以就此略過,但仔細研究一下才發現,不對,從榮到大須一帶居然有為數不少的唱片行,特此安排幾個小時來速刷一下幾間唱片行,所以這次挑了六間唱片行要來挑戰在四個小時內逛完,因為個人主攻八零年代二手的獨立搖滾唱片,所以應該是可以順利達成完成挑戰。

disk union

日本〒460-0008 Aichi, Nagoya, Naka Ward, Sakae, 4 Chome−2−7, Sakae East Bld., 2F

主要安排的速刷路線會從榮為起點一直逛到大須商店街一帶的唱片行,第一間可以從disk union名古屋店開始,離榮地鐵站不遠的disk union可以說是盛夏避暑的好去處,因為它夠冷的空調讓人能夠馬上從熱暈爆汗的狀態馬上冷卻速乾讓頭腦可以專心進入到挑選唱片的模式,唱片風格從搖滾、前衛、爵士、龐克、藍調、嘻哈等曲風應有盡有,算是雜食系的disk union風格來者不拒,這樣的態度從店外牆上的專輯封面牆上就能略知一二。一進店門,看到八零年代專區,很快的就鎖定目標,挑了兩張非重發的八零唱片,The Smiths的《Meat is Murder》以及Depech Mode的《Some Great Reward》,比起其他地方看到的The Smiths非重發盤那個難以入手的價格,這次雖然也不算便宜但好像還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就先入手看看。

Face Records

日本〒460-0008 Aichi, Nagoya, Naka Ward, Sakae, 4 Chome−1−1 中日ビル 2F

隨即前往下一個目標,位於disk union不遠處的Face Records,唱片行位於中日大廈二樓,一上電扶梯就能找到一個充滿黑膠唱片在架上的開放式空間,跟disk union一樣也是充滿各種音樂風格的唱片,但品項沒有disk union這麼豐富,但感覺也是經過精心挑選,整間店木質調性的現代裝潢整個融入到百貨商場內,在獨立搖滾二手黑膠專區,發現The Wake的《Here Comes Everybody》而且是英國Factory唱片在八零年代的發行品,當然先緊緊抱在懷中,然後是Hüsker Dü在八零年代由SST唱片發行的《Flip Your Wig》又包緊在懷中一次,一次發現兩張稀有唱片心滿意足,而且神奇的是,他們沒有標註唱片片況的等級,實際內容物也都維持著相當好的片況,而且唱片清潔的程度比disk union好很多。

Banana Record

3 Chome-22-32 Osu, Naka Ward, Nagoya, Aichi 460-0011 日本

逛完Face Records後前往大須一代的Banana Record,搭名城線地鐵到上前津站,穿越過大須商店街廣場就能找到Banana Record,店外有非常顯眼的黃色裝潢,外牆上掛著The Velvet Underground的黃色大香蕉,店內一樓以二手老搖滾黑膠唱片以及二手西洋CD為主,想要找二手西洋CD的朋友推薦可以來這裡逛逛,因為價格非常的便宜,大概都在幾百元日幣,二手黑膠唱片個人覺得品項沒有到非常多,二樓主要是電子、嘻哈、實驗曲風的二手黑膠唱片。

RECORDSHOP ZOO

日本〒460-0011 Aichi, Nagoya, Naka Ward, Osu, 2 Chome−30−19 ミズノ第2ビル2F

接著沿著本町通往南方走前往RECORDSHOP ZOO,唱片行位在本町通的巷子內一棟看起來像是停車場的建築大樓二樓,有一點不好找,但本町通上會有一個立標指示店是在哪一個巷子,店內有大量的新舊黑膠唱片以及CD,也有販售一些日本獨立樂團的唱片,個人覺得它的分類上並沒有那麼好找,如果想要找到想要的東西會花上不少時間,所以對我來說最快的方式是直接詢問店員,店員會幫你把唱片一張一張找出來,但你會發現它擺放方式似乎沒有什麼邏輯,所以尋求專業人員的協助會比較有效率一點。

File Under

2 Chome-28-14 Osu, Naka Ward, Nagoya, Aichi 460-0011日本

離RECORDSHOP ZOO不遠的File Under是一間小唱片行,大部份專賣全新的日本、西洋獨立搖滾唱片,牆上擺放了不少Numero Group唱片重發的品項,像是我很喜歡的Karate跟Codeine這兩團的重發盤,但如果是找二手唱片可能就比較沒有那麼好尋寶,總之很適合只想要找全新獨立搖滾唱片的朋友來逛,雖然逛一逛什麼都沒買,但覺得老闆的品味非常好。

Greatest Hits

2 Chome-27-26 Osu, Naka Ward, Nagoya, Aichi 460-0011日本

再往大須通的路上有一間Greatest Hits,這間店藏有大量的二手黑膠,不管是日本或西洋的搖滾、爵士、藍調、靈魂等樂風都有,店內也一再強調他們有裝電子防盜系統,所以不要做壞事哦。因為已經快到四小時的時間限制了,所以就沒有太仔細的在這邊繼續挖掘唱片,這次的名古屋唱片行速刷就在Greatest Hits劃下句點,當然在這兩區域還有一些遺珠之憾,期待下次有更充裕的時間能夠一探究竟。

by guan

屋頂上的狗:南倫敦另類搖滾新世代的崛起

by DOPM
benroofdog1.jpg

今年有三張令人矚目的專輯讓整個英國南倫敦的另類搖滾場景在累積了數年的能量後一同浮上檯面,當然如果要細數跟這場景有關的作品的話可能也不只有這三張專輯,只是這三張專輯讓我個人覺得在音樂性的古怪上使得他們有更密切關聯,這三張專輯分別是年初Black Country, New Road所發行的《For the First Time》到五月Squid的《Bright Green Field》以及Black Midi的《Cavalcade》,他們將整個英國的另類搖滾能量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內隨著當地疫情逐漸解封後一次釋放出來,為接下來樂隊的巡演預做暖身。

maxresdefault.jpg

這三組樂隊近幾年時常在南倫敦Brixton區域的音樂場館The Windmill演出,The Windmill雖然從七零年代以酒吧型式開業,但直到兩千後將事業重心轉往現場演出才逐漸吸引獨立樂隊來演出,場館低矮方長的破舊建築造型以及屋頂上會出現的狗成為該處的特色,從介紹The Windmill的歷史書籍的名稱《Roof Dog: A Short History of The Windmill》就可以知道屋頂上的狗是他們相當重要的精神象徵,雖然Squid的團員曾說,狗狗在屋頂上撒尿在表演的時候會滴到他們。場館內狹擠的空間反而是吸引樂隊前去演出的原因,他們可以很近距離沒有隔閡的直接面對聽眾,也能讓聲音所帶來的能量更加集中在空間中,扭曲狹小的空間使得整體的氣氛讓人不會感到制式與拘束,他們可以大膽去製造出他們想要製造的聲音。

dan-carey-timothy-cochrane-161219-5.jpg

樂隊們除了聚集在The Windmill演出外,製作人Dan Carey和他的廠牌Speedy Wunderground也協助樂隊們錄製他們的第一張單曲,位於南倫敦的錄音室也成為這些另類音樂的搖籃,不過看似凌亂的錄音室也造成了一些小誤會,當愛爾蘭樂隊Fontaines D.C.邀請Dan Carey來幫他們製作首張專輯《Dogrel》時,樂隊因為在網路上看到錄音室照片覺得太過擁擠,而詢問可不可以去另一間更大的錄音室,Dan Carey很有個性的說「不用,來我的錄音室錄就好,先來看看就知道這邊空間還算大。」後來他們來之後才發現這空間其實還不錯。Speedy Wunderground名副其實的講求效率,錄音室規則當中就有規定說,所有錄音要求在一天內完成,然後混音在隔一天完成,並且都沒有午餐休息時間,這樣的規定是想要避免過度的製作更修改。規則裡又強調現場錄製時會既黑暗又充滿煙霧還有雷射光,甚至還有名為Swarmatron的合成器會不時出現在歌曲中,即使是這樣子的古怪似乎也不會讓樂隊們有所却步。

根據樂隊的特性來錄製歌曲也是Dan Carey受到音樂人青睞的原因之一,他說錄製Black Midi跟Fontaines D.C.的方式是完全不一樣的,他認為Fontaines D.C.的歌詞是需要被強調的,所以主唱的人聲需要分開被錄製再被放到相較其他音軌更中間前面的位置,Black Midi的人聲則比較像是樂器的一部分,所以可以同時被錄製,如果錄製方式相反可能沒辦法凸顯出樂隊的個性跟特質,為了避免過度製作,能在一開始就抓到樂隊聲響合適的呈現方式成為Dan Carey在製作歌曲上相當重要的一環。

194348721_203753624948425_7002299659414385336_n.png

這三組年輕樂隊的首張單曲連接續在Speedy Wunderground旗下發行,分別是Black Midi的〈bmbmbm〉、Squid的〈The Dial〉以及Black Country, New Road的〈Athens, France〉,這三首單曲也定義了樂隊們各自的風格。Black Midi帶有爵士即興的演奏方式、吉他噪音、神經質式呢喃給聽者帶來了前所位有的混亂。Squid的以泡菜搖滾為基底的Motorik節拍、放克的吉他與貝斯、外加上龐克的演唱方式,是這三組樂隊中跳舞節奏最強烈的。Black Country, New Road則令人想起後搖滾傳奇Slint的電吉他編曲方式,明亮詭譎的音色與噪音互相映襯,在靜與鬧之間輪迴,但他們爵士樂隊般的大編制又為聲響上帶來了更豐富的層次。

Squid - Bright Green Field

Squid - Bright Green Field

雖說Dan Carey幫這些樂隊製作單曲,但並不是他們的每張專輯都由他來操刀,Black Country, New Road的首發《For the First Time》跟Black Midi的第二張專輯《Cavalcade》都不再是讓他來製作,只有Squid的首張專輯《Bright Green Field》還是,但我自己並沒有那麼喜歡《Bright Green Field》,甚至比較喜歡他們先前的EP《Town Centre》,畢竟有些歌曲讓人感覺添加了不必要的元素可以再精簡一點,像是〈Narrator〉後段的女聲其實聽起來有些干擾,歌曲跟歌曲的相似度也滿高的,當然還是有些相當不錯的像是〈Paddling〉跟〈Pamphlets〉,但無法掩飾我對《Bright Green Field》的小失望。

《Bright Green Field》與《For the First Time》分別由以電子音樂偏重的廠牌Warp跟Ninja Tune發行還滿令人驚訝的,當英國近幾年吉他樂隊不再被重視,而電子音樂一直被視為更出色的情況下,這兩家廠牌還是選擇幫這兩組不是那麼容易聆聽的古怪樂隊來發行專輯,想必廠牌一定從他們的音樂中看到了什麼與眾不同的特質,而這兩張首發專輯發行後的確都受到媒體的讚賞,也證明了他們這次跨界發行的眼光並沒有錯。

Black Country, New Road - For the First Time

Black Country, New Road - For the First Time

Black Country, New Road在〈Track X〉唱道:「我在Black Midi前跟你說愛你。」也象徵了他們在The Windmill演出互相即興的時刻,這反倒是讓人感覺反而像是樂隊其實是在對Black Midi告白一樣,樂隊在《For the First Time》的視覺設計上使用了大量網路上的免費圖像,看起來像是在諷刺現代生活的美好片刻,歌曲〈Sunglasses〉的歌詞,主唱Isaac Wood唱著他自己變成了他女友的有錢父親,抱怨著周遭的人事物,最後戴上太陽眼鏡假裝自己是隱形人,觀察亦或是逃避這些人事物,他將內心焦慮轉換成這首由即興混亂的爵士樂音加上後搖滾編曲的曲子,亟欲擺脫他後現代的惡夢。《For the First Time》就像是後社群媒體時代的《Spiderland》,七位年輕人用聲響攀爬在後真相時代的峭壁上,不斷反抗著地心引力,不讓自己跌落現代生活的深淵。

Black Midi因為在2019就發行了第一張專輯《Schlagenheim》,相較其他兩組樂隊更早被大家認識,毫無妥協與特立獨行的風格得到媒體與樂迷們相當高的注目,他們也很有自信這次的第二張專輯《Cavalcade》會比前一張來得好,雖然吉他手Matt離團,但找來更多樂手來製作專輯,可以聽到薩克斯風、長號、小提琴等來讓人誤以為更有爵士感,但本質就像是David Bowie去King Crimson跟Swans合作的樂隊裡唱歌,然後再加上幾倍速來彈奏這些歌曲,《Cavalcade》在編曲上更加精準但也少了《Schlagenheim》的即興感。從第一首講述君主暴政的〈John L〉換到下一首像德國女演員致敬的〈Marlene Dietrich〉,從混亂急躁的噪音再到Bossa Nova會讓人懷疑自己的耳朵到底聽了什麼,主唱Geordie Greep在想什麼讓人完全摸不著頭緒,當我們在講Black Midi有多創新時,突然他又展現出非常老派的一面,他就像是一位操控時光機讓自己不斷活在過去跟未來的人。

Black Midi - Cavalcade

Black Midi - Cavalcade

在《Cavalcade》中Black Midi再度展現他們的演奏天份,鼓手Morgan Simpson在速度、力道、變拍上的展現可以說是完美,主唱Geordie Greep機關槍般高速的吉他噪音刷奏,讓他們成為現在地球上最具殺傷力的樂團,再聽聽〈Slow〉這首唱著緩慢死亡的歌曲,詭異的旋律線又讓人聽得上癮。這還是一張對聆聽者相當有挑戰性的專輯,不只夠吵、夠快、夠奇怪,但當你聽到最後一首〈Ascending Forth〉也讓你想起早期的Scott Walker,還真的怪的有點浪漫。

這三張專輯展現了今年英國另類搖滾的另一種全新樣貌,他們承襲了傳統又反抗了傳統,重組了所有的元素,打破規則又追求自我的極限,毫不妥協的持續探索並追尋著另一處前人還未到過的領土,這一路上想必艱辛,但The Windmill屋頂上兩隻已經過世的狗狗們的靈魂將會守護著他們。

by guan

Trent Reznor在2019年引介The Cure入主搖滾名人堂的演說

by DOPM
trent_cure.PNG

在今年2020的搖滾名人堂頒獎典禮之前,我們先來回顧去年Nine Inch Nails主唱Trent Reznor在典禮上引介入主名人堂的The Cure時所做的演講。Trent Reznor在這次的演說讓我們看到一位音樂人化身為樂迷來闡述音樂對他的重要性以及他對音樂的熱愛,當中他對The Cure音樂的誠懇與敬意也是最令我們動容的地方,以下是我們的翻譯:

各位晚安。我是Trent Reznor。今晚我們在這裡給予這些二十世紀最具辨識度且聲響獨特的搖滾樂隊們讚賞和尊敬。今晚The Cure入主了搖滾名人堂。

我是在小鎮長大的,確切來說,是在美國賓州的小鎮Mercer,那裡除了玉米田以外什麼也沒有。當時科技尚不發達,還沒到網際網路橫掃一切,使得其他藝術形式失去價值的年代。甚至連MTV都還沒出現,電台並沒有什麼好聽的,我們除了幻想跟逃避之外也沒有什麼事可做。

當我離家時,覺得前往大城市的時機已經到來,我選擇的是Cleveland這個大城。接著一切都改變了。那時正值八零年代中期,收聽大學電台讓我腦中萌生無限的創作想法。我經歷了另類以及地下音樂的洗禮,那些聲音促成了Nine Inch Nails日後的音樂。

這波音樂朝我席捲而來,而其中最關鍵的時刻正是我第一次聽到The Cure的時候,一瞬間,這組樂隊深深地扣住了我的心弦。我第一張聽的專輯是《The Head on the Door》,先前我從沒有聽過任何像這樣的音樂。聆聽時,我心中曾蔓延過的黑暗念頭彷彿透過喇叭播送出來,讓我驚訝不已,就好像那樣的音樂是特地寫給我的。我這一生都為了無法融入這個世界、不屬於任何群體痛苦掙扎,就像我現在站在這裡一樣。聽著他們的音樂,我立刻就產生共鳴,覺得自己活在這個世界不再如此孤獨,這也讓我認知到音樂的力量是如此獨特跟特別。

這張專輯的絕妙之處不僅僅是聲音、歌詞或演出,貫穿這一切的是一件精美無比的樂器,就是Robert Smith嗓音。他的嗓音能夠表現出各種不同的情緒,從憤怒到悲傷、再從絕望到美麗、脆弱到歡樂。我這樣想或許聽來天真,但在我聽到《The Head on the Door》之前,我簡直無法想像如何將這麼困難又深刻的想法寫出來,但又能夠包裝成受歡迎的歌曲給電台播放,直接從產業內部挑戰規範。

無論如何,我不停地聽著這張唱片,一直聽到黑膠都壞軌了。然後我又回去聽他們更早的作品,發現他們過去的作品集真是豐富又重要寶庫等著我去探索。

這個將成為The Cure的團體成立於1976年英國的郊區Crawley,一個讓所有團員都想逃離的小鎮。Robert Smith、Lol Tolhurst、Michael Dempsey及Pearl Thompson這四個愛幻想的男孩同時喜愛數十英里以外倫敦正爆發的龐克樂,也受到從小聽到大的美國重度迷幻搖滾所啟發。

在經歷幾次陣容的變動,並創造出幾張Post-punk和New Wave的經典專輯後,樂隊進入八零年代,成為在八零年代時成功定義這個十年的音樂風格、態度和樣貌的樂團之一。身兼主唱、吉他手及詞曲創作人的 Robert Smith、貝斯手Simon Gallup和鼓手Lol Tolhurst創作了經典三部曲專輯《Seventeen Seconds》、《Faith》和《Pornography》,開拓了我們日後稱作哥德或另類搖滾的樂風。

正當所有人準備好進入The Cure所引介的新聲音時,他們早已準備好進入新的領域了。Robert Smith渴望向世界展現他所能做的不僅是單一的風格。他錄製一系列的歌曲,後來在全球成為了暢銷單曲,且如今也依舊被視為經典。他們在四十年生涯內所錄製的十三張專輯在在證明了他們不可忽視的能量以及藝術的創造力。

儘管他們創作的音樂充滿挑戰性,並探討各種沉重無比的主題,他們仍能擁有巨大的影響力。在世界的唱片銷量中,The Cure賣出數以百萬計的專輯是最棒的一部份,也成為了Post-punk、New Wave、Goth、 Alternative、Shoegaze和Post-rock樂風的試金石。他們於過去四十年內在流行與落伍之間擺盪了無數次,直到他們的存在已經超越了流行這個概念。雖然在2019年提到The Cure好像很厲害,情況可不是一直都如此。他們對於打破聲音與藝術界限的堅持,且在數十年間都堅持音樂創作的態度,並未長期受到媒體的歡迎。然而他們始終能吸引到一群熱情、充滿智慧又死忠的歌迷,能夠洞悉事實,理解The Cure的與眾不同、才華洋溢,是世界上最令人醉心的優異搖滾樂團之一。

可以理解,大多數的音樂人本人與自己精心經營的形象都有一定程度的差異。就我的理解而言,Robert Smith在音樂人當中是相當稀有的,Robert Smith是百分之百真實的一個人,他就過著Robert Smith百分之百真實的生活。他利用這點特質創造出一個完全自我隔絕的世界,有著自己的聲音、自己的樣子、自己的氛圍以及自己的美學,讓樂迷隨時隨地能夠尋訪和沉浸在其中,這是一個為每個夢想要逃離的人所特別打造出的世界。

我應該開誠布公。我現在應該可以坦白說,對於某些頒獎典禮存在這件事我一直感到心理不平衡。或許我還習慣抱持著憤世嫉俗的態度,質疑頒獎典禮的動機。事實上,我記得我曾對自己喊話,如果這個頒獎典禮只讓X團、Y團和Z團進門,但沒有The Cure,我該如何認真看待它呢?然後不久之前,我接到了一通意料之外的電話,然後,好吧,我們就來到這邊了。就這樣說吧,我從來沒有像今天晚上一樣,對於承認自己判斷錯誤感到這麼開心過。

翻譯 by debby and guan

Trent recently had the honor of inducting his heroes The Cure into the Rock & Roll Hall of Fame; this is his unedited speech. Watch the full ceremony streami...

福岡唱片行之旅

by DOPM
DSC_8127.JPG

福岡市區的唱片行雖然沒有像日本主要大城市東京、大阪來得多,但還是有幾間值得在遊覽市區的時候順路進去挖挖寶。

Tower Records

  1. 日本〒812-0012 Fukuoka-ken, Fukuoka-shi, Hakata-ku, Hakataekichūōgai, 1−1 7F

  2. 日本〒810-0001 Fukuoka-ken, Fukuoka-shi, Chūō-ku, Tenjin, 2 Chome−11−1 福岡パルコ6F

市區內有兩間Tower Records一間位於天神站的PARCO百貨,另一間位於博多站,天神的分店規模大概是博多站分店的兩倍,天神分店有較多的西洋CD跟Vinyl與他們自己出的周邊商品,但在Tower Records的品項都是全新的所以價格並沒有特別的親民,看到價格都會有點讓人卻步。

圖片來自Tower Records官網

HMV & BOOKS

日本〒812-0004 Fukuoka Prefecture, Fukuoka, Hakata Ward, Hakataekichuogai, 9−1 6F

在博多站還有另一個買唱片的選擇,就是去博多Marui百貨的HMV & BOOKS,雖然是結合音樂跟書店的店家,唱片品項也沒有Tower Records來得多,但有可以試聽當地獨立音樂廠牌所發專輯的專櫃,可以讓你專心挖掘當地音樂人的作品,每張專輯也都有小小的簡介,真的是相當的用心,把架上的專輯都大概聽一輪後就會發現他們的音樂製作都有一定的水準而且曲風相當多元,這邊相當適合想嘗試當地獨立音樂的人,一切自己來,試聽不求人。

DSC_7969.JPG
DSC_7970.JPG

Groovin’ Records

〒810-0042 福岡県福岡市中央区赤坂1丁目1−19

天神站周遭有不少專賣二手唱片的唱片行,可以讓你在當地血拼其他物品的時候順道逛逛,像Groovin’這間唱片行就有販售相當多的二手CD,價格也相當親民,因為店內空間不大藏量又多所以跟人擦身而過在所難免,但相較於CD的藏量,Vinyl的品項就沒有那麼豐富。

DSC_8126.JPG
DSC_8128.JPG
DSC_8129.JPG

Border Line Records

〒810-0041 福岡県福岡市中央区大名1丁目14 大名1丁目14−14 立花ビル 2階

如果想找Vinyl,去同樣在天神周遭的Border Line Records跟Ticro Market是比較好的選擇,位在二樓的Border Line Records店面就寬敞很多,而且唱片也相當有組織的被分類,一切按照曲風跟藝人來分類,所以可以讓人更快速的找到想要的唱片,在這邊你可以買到不一樣版本的披頭四唱片當然價格也落差相當大,但並不會誇張到不合理的程度。

DSC_8136.JPG
DSC_8132.JPG
DSC_8133.JPG

Ticro Market

〒810-0041 福岡県福岡市中央区大名1丁目15−30

Ticro Market的所在位置會比較難找一點,跟Border Line Records在同一條路上,不過要走進建築MIEZ BLD的中庭再搭電梯到三樓才能找到店面,Ticro Market是一間不折不扣的二手黑膠專賣店,收藏的曲風從嘻哈、電子、搖滾到爵士都囊括在內,店內裝潢非常有現代感,採用亮白的櫃架與銀色的字體來陳設唱片,我們在這邊也找到一些八零的唱片,像是Talk Talk經典的《The Colour of Spring》、Orchestral Manoeuvres in the Dark的同名專輯還有Sting的第一張個人專輯《The Dream of the Blue Turtles》。

DSC_8138.JPG
DSC_8137.JPG

70s Records

〒810-0041 福岡県福岡市中央区大名1丁目1 大名1-1-16 宮田ビル 3F

而對喜愛七零年代搖滾樂的人來說,不遠處的70s Records可以說是必訪的唱片行,它位在上述兩間唱片行的不遠處的國道202號上,與Ticro Market同樣是要走進大廈再搭電梯到三樓,這間店比較酷的是感覺是由爺爺奶奶所經營的,因為結帳的是一對爺奶。店內有相當多的龐克唱片,也有一整櫃的搖滾相關書籍還有T-shirt等周邊商品,在這邊找到Talking Heads首張專輯的黑膠唱片就把它帶回家了。

DSC_8139.JPG
DSC_8140.JPG
DSC_8141.JPG
DSC_8142.JPG

礙於行程的關係還有一些店家還沒有造訪,在日本逛唱片行總是讓人覺得時間永遠不夠,只好期待下次再訪福岡以及其他九州地區的唱片行。

by Guan

西雅圖音樂巡禮

by DOPM
R0016450.JPG

如果你問我這世界上有沒有一座城市是獨立搖滾樂迷此生必去一次的,我的答案不會是紐約、倫敦、柏林,而會是西雅圖這座位於美國東北部的城市。有人說西雅圖整年被雨水填滿、空氣冷冽,但對短暫在十月初待了五天的我們而言,這裡感覺是相當適合人居的城市,沒有了紐約的繁忙與燥熱,寬廣的道路與路兩旁的高聳葉林讓人覺得心曠神怡,時有陽光,時有陣雨,海港的風光盡收眼底。

當然我們不只是想當的普通的遊客逛逛派克市場,在星巴克創始店買買紀念馬克杯就結束,去探索這裡的搖滾樂場景才是最讓人興奮的部分。只要走在市中心就能看到不少街頭音樂家,他們一把吉他走天下,唱著你熟悉的熱門單曲,當耳邊傳來一首R.E.M的旋律就能讓你一整天保持好心情。

西雅圖是一座為自己的流行音樂文化感到驕傲的城市,從EMP (Experience Music Project) 博物館(現在又名Museum of POP Culture)就能感覺得到他們想要將流行、獨立音樂的概念以及體驗帶給大眾,也並不只是將一些相關文物、照片陳列在裡頭給人遠觀而已,裡面有一層樓層就是給大眾的體驗玩音樂的感覺究竟是什麼,一個一個的小隔間放著吉他、鼓、貝斯、鍵盤甚至是效果器,從來沒有碰過這些樂器也無所謂,因為你可以一邊看教學影片一邊摸索手上的樂器,而且還有團練室讓你跟朋友們當場即興演奏一番,一整套現學現組團的概念馬上就能讓毫無概念的人進入狀況中,你也不用花大錢買樂器找老師最後才發現自己根本不想玩這樣樂器。

他們相信每個人不分貧富種族都可以組樂團玩音樂,並且能用音樂表達自己潛藏在內心最深處的想法。

館內還有Jimi Hendrix常設展,陳列了一些他的服飾、唱片、吉他以及照片,簡述了他一路來的音樂歷程。他的音樂在紐約、倫敦得到了相當大的迴響,但他在音樂生涯的巔峰時期也只在西雅圖演出過四次,不知是否是因為他早年在西雅圖的生活過得並不開心的緣故,即便如此他的家鄉西雅圖依舊為他感到驕傲。

而Nirvana的常設展對搖滾樂迷來說應該是相當興奮的,但我覺得這個展的主題比較像是Beyond Nirvana,所要講的不只是Nirvana,而是從西雅圖的獨立音樂場景進而講到整個美國的獨立音樂史,比較像是拿Nirvana的名氣來吸引大眾來一窺這一整個場景。Nirvana早期所隸屬的獨立音樂廠牌Sub Pop已經成為西雅圖音樂界中一個重要的標誌,Sub Pop在八零年代後定義了所謂的西雅圖之聲,從早期的龐克、油漬搖滾、另類搖滾再到現在多元曲風融合的獨立搖滾,他們隨著時間而演變,在串流音樂當道的時代仍然能夠發行質量佳的實體唱片,也在西雅圖的塔科馬機場內開設了一家實體店面,但我們這次很不幸運的在要從機場離開西雅圖的時候錯過了店面的營業時間,只能在外頭看著裡頭的唱片乾瞪眼。

那西雅圖有沒有什麼好逛的二手唱片行呢?雖然這邊的唱片行真的不少,但我覺得最好逛的當屬Everyday Music這間二手唱片行,一進店裡就被店內寬敞的空間給震懾,店裡CD以及Vinyl的藏量都非常多,每張二手CD 都有塑膠殼做保護,片況也相當的好,價格也相當的合理,如果要來西雅圖挖寶,Everyday Music只能說是必經之地,能讓我們連續兩天都造訪此處,就可以知道這地方真的讓人充滿驚奇,只要五美金就能買到一張你未擁有過的經典。而位於Everyday Music對面的獨立書店The Elliott Bay Book Company對愛書人可以說是必逛之地,即使不愛書,也可以看看店內精巧挑高的木製裝潢及設計。

與Everyday Music同屬一個區塊的唱片行還有Zions Gate Records以及Wall of Sound,Zions Gate Records的藏量也是不少但價格稍貴,所以預算不夠可能會較難下手,然而Wall of Sound比較著重於實驗、環境、爵士以及後搖滾等曲風,品項較少但比較專注在特定的曲風,對於喜歡這類曲風的樂迷來說可以找到一些比較稀有的品項。

位於華盛頓大學附近的二手唱片行Neptune Music也是相當推薦的,此店藏於一處地下室內,即使店內空間已算寬大但唱片還是多到無法全部放到架上,尤其是CD就只能一箱箱疊在紙箱內,雖然不好翻找,但品項只能說非常地齊全,店員也會相當的熱心幫你查找你想買的唱片。店員看到我們買R.E.M的《Fables of the Reconstruction》就跟我們小聊一會,說這是張很好的唱片,他那時候還有去看他們跟Minutemen的巡迴演出,但Minutemen的主唱在巡迴後就因車禍去世了,樂團也因此而解散,這件事似乎對他來說一直記憶猶新,畢竟也是他很喜歡的樂團吧。

走過The Showbox這處西雅圖著名的表演場地,上頭列著Dinosaur Jr.,剛好他們即將在這邊演出,雖然在這邊看的感覺應該很不一樣,但因為之前在台北已經看過了,又加上預算的緣故就沒前往,只是感覺即使Nirvana早已不在,但另類搖滾的大叔們依然繼續玩著音樂,繼續在西雅圖的音樂電台KEXP上演出給全世界的人聽。既然講到KEXP,如果想去參觀這世界最酷的音樂電台之一,你可以在參加KEXP的導覽,但我們這次去的時間剛好錯過,建議先查一下導覽的時間,不過就算錯過還是可以在他們外面的咖啡店品嘗一下,順便看看電台直播。

去遍這世界上幾個著名的搖滾城市,沒有一座城市像西雅圖如此在乎音樂,那對他們來說不只是呈列架上的商品,而是生活中再自然不過的一部分。他們不用刻意去宣示什麼,他們的生活方式以及音樂就足夠證明了一切。

by pblue

Deep One Perfect Morning © 201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