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當初Vince Clarke沒有聽到Dave Gahan翻唱David Bowie的〈Heroes〉,邀請他加入樂團組成後來的Depeche Mode,我們今天將不會在這看到他們的演出,Dave也不會從平凡人變成一位搖滾巨星,成為樂迷心目中的英雄人物,音樂拯救了他,他的舞台魅力和團員Martin Gore的創作天賦又讓人從中找到救贖。回頭看搖滾樂的歷史就是由那麼多的陰錯陽差所組成,命定亦或巧合,或許連上天都說不準。
在看Depeche Mode的現場之前,我覺得搖滾樂中那種讓人的崇拜的神性魅力已經消失很久,但在看這場演出時卻讓我感覺搖滾樂的魅力又重新回來了,而且是前所未有的感覺,看著幾萬人的觀眾隨著音樂起舞、歡呼,自己的情緒也相當容易被渲染,雖然遠坐在看臺的位子,大家還是站起來不由自主的擺動身體。
Dave是天生的表演型歌手,擅長隨著音樂使用肢體語言,看他在舞台上旋轉、吆喝、搖動(鋼管舞?)就足以讓臺下觀眾為之瘋狂。主要彈奏吉他的Martin雖然看起來內斂許多,但我們都沒有忘記多數Depeche Mode都是由他所創作的,那些關於信仰、情欲等狂放的黑色情感都是他們音樂中的核心。
Depeche Mode雖然是以合成器為重的電子流行樂隊,但他們的現場比我想像的還要搖滾,即使已經看過不少他們現場的影像,現場的魅力還是超乎想像的棒,連表現平平的新專輯曲目在現場聽起來都相當不錯,後方客座的鼓手和鍵盤手都表現得稱職,讓曲子聽起來沒有任何遺漏。
這次在倫敦連續兩天的演出,歌單有些微的差異,因為比較喜歡《Black Celebration》裡的歌,所以沒有聽到〈Black Celebration〉、〈A Question of Time〉有些遺憾,但換來了〈In Your Room〉、〈Behind the Wheel〉也算值得,畢竟這次巡迴鮮少唱到這兩首。
大家聽到以前的金曲還是激動萬分,像是〈Behind The Wheel〉、〈Enjoy the Silence〉、〈Personal Jesus〉等都讓人情緒沸騰,金曲的現場版本都會有些特別的橋段,讓觀眾進入意猶未盡的大合唱狀態,很難用文字去形容那種身處現場的感動,當你隨著Dave唱著「Reach out and touch faith!」你才知道音樂是你唯一的信仰。
安可時段共演出了五首曲子,先是Martin獨唱感人的〈Home〉,再來是感情強烈的〈Halo〉,還有歡樂的〈Just Can't Get Enough〉,最後接著〈I Feel You〉後面的〈Never Let Me Down Again〉氣勢更是驚人,臺下觀眾瘋狂的揮著雙手、吶喊,你這一輩子也不會忘記眼前發生的事。
這會是我這輩子看過最棒的搖滾現場嗎?我想可能是吧,並不是說以後沒有被超越的可能,但就當下來說的確是這樣沒錯。「Let’s have a black celebration, tonight」這是場專屬信徒們的黑色祭典,每個人都找到了屬於自己的信仰。
by pblue
在英國的倒數第二天,持續的低溫和單調的食物已經開始令人煩躁,現在回想起來,在旅程的最後一夜去看Depeche Mode真是再好不過的選擇,因為如此一來,我對英倫之旅的印象將永遠停留在最美好的一刻。Depeche Mode也沒有讓我失望,親身體驗一次他們的現場使我確信過去近十年的追逐都沒有白費。即使已經看過無數場演唱會,Depeche Mode的現場依舊充滿了搖滾樂撼動人心的原始驅力,讓人想起當初愛上搖滾樂的理由,並且會繼續愛著。
要以一般管道買到Depeche Mode的演唱會票券並不是件容易的事,相信不少一線大團的樂迷都經歷過透過國外網路搶票的挫折經驗。買Depeche Mode的票也是件累人的苦差事,原本打算購買5月28日的場次,計算好開賣時間,時間一到網站並未如預期般開放售票,又開始當機,等到網站終於正常顯示的時候,票券已經售罄。若是Depeche Mode沒有加開5月29日倫敦的場次,而我也幸運買到票,此次旅途將會無法成行。
只不過,買到的位置一開始令我有點擔心,是O2體育場頂樓的坐席,雖然在頂樓算是接近舞台的位置,但離表演者還是十分遙遠,不確定能不能聽得清楚。入場後大約過半小時,暖場的丹麥電子音樂製作人Trentemøller便登場,音樂聲音有點薄弱,我心裡暗叫不妙。Trentemøller表演的曲子類似Depeche Mode在八零年代初期做的合成器舞曲,但更具現代感以及一種冷冽的氣氛,Trentemøller及團員的純演奏曲都算耐聽,後幾首歌曲女歌手Marie Fisker加入她的歌唱部份,可能因為她的聲音沒有明顯的特色,我反倒覺得沒有人聲的部份比較好。暖場團結束後,我偷偷觀察周圍的觀眾,現場以白人居多,應該有不少外地來看表演的人,但觀眾的年齡層分佈相當廣,還有一些父母帶著小孩來觀賞,不知道小朋友看到Dave Gahan在舞台上挑逗觀眾時,心裡會有什麼想法呢?
到了接近晚上九點,主角Depeche Mode終於出現,全場立刻陷入瘋狂。當開場曲〈Welcome to My World〉的音樂響起,我就瞭解到之前的疑慮是多餘的,在頂樓還是能聽到相當不錯的音場。聽Depeche Mode八零及九零年代的現場專輯和靴腿,我都認為他們的現場要比錄音室作品生動許多,兩千年後我就無法這麼肯定了,然而在現場聽到新專輯的歌曲,那些了無新意的音效與曲調完全鮮活了起來,聽覺與視覺神經開始貪婪地接收傳入的每道聲音和每個影像。
不得不稱讚主唱Dave Gahan的個人魅力,除了唱出他情感(情慾?)豐沛的厚實中音,他無法在舞台上靜止不動,不斷扭動著年過半百仍舊結實的身軀,四處奔跑與觀眾或團員互動,又不時發出他個人獨有的呼喊及鼓動的話語,他唱完第一首歌就脫了外套,黑色背心身後耀眼的金色(最終也會脫去)讓人很難將目光從他身上移開。創作主腦Martin Gore稱職地演奏樂器,不論是吉他或鍵盤,以及擔任合音,他沉穩的存在證明了要是沒有他的才華,全場觀眾正在見證的一切都不會發生。至於常被調侃的團員Andy Fletcher,時而意思性地彈彈鍵盤、拍手或默默站在原地,似乎沒有意願表現得積極些,扭轉人們對他的刻板印象,殘酷的是,過了兩首歌,我幾乎已經忘記他在場,巡迴的鼓手Christian Eigner和鍵盤手Peter Gordeno都比較有存在感。
新專輯中我最喜歡的歌曲〈Angel〉結束後,單曲版〈In Your Room〉的吉他旋律便錚錚響起,這是他們此次巡迴第一次表演這首歌,所以覺得自己十分幸運可以聽到。接續的是2005年《Playing the Angel》的首發單曲〈Precious〉,舞台上開始投影可愛的小狗照片,他們長期合作的攝影師/導演Anton Corbijn一向都能營造出古怪異色的氛圍,我很喜歡這首歌的現場版本,尤其是段落間的器樂齊發在現場聽起來更加絢麗多姿,從〈Precious〉開始,我周圍的坐席觀眾再也無法靜坐聆賞,紛紛起身隨著音樂舞動。
之前並沒有預期能聽到〈Behind the Wheel〉和〈World in My Eyes〉,都在我最愛的Depeche Mode歌曲之列,當〈Behind the Wheel〉急促的敲擊聲響傳入耳際,我不禁忘情尖叫,這首歌的編曲從九零年代至今都沒有太大的改動,理應令人失望,畢竟重新編曲是Depeche Mode現場最引人入勝的特點之一,但我願意為〈Behind the Wheel〉開個先例,它原本就寫得極好,不管聽幾次都不會膩,〈World in My Eyes〉也是一樣。
唱完新歌〈Should Be Higher〉和Martin描寫Dave戒毒心境的歌曲〈Barrel of a Gun〉之後,便進入每場演唱會的「Martin獨唱時間」。這次他唱了〈Only When I Lose Myself〉和〈When the Body Speaks〉,原本都是Dave主唱的歌,這些抒情慢歌由Martin詮釋特別溫柔動人,但我更想聽到其他場宛如交響樂的〈Higher Love〉。
Dave再次現身,下半場的表演正式開始,下半場新歌唱比較多,雖然聽起來比專輯版優秀,可是觀眾的反應明顯不如舊歌熱烈。原本令我頗有微詞的〈Soothe My Soul〉成功扮演了炒熱氣氛的曲目,Dave和Martin在舞台上都表現得十分投入,即使演奏的不是自己最愛的歌,依然感到很開心。直到〈Enjoy the Silence〉和〈Personal Jesus〉出現前,我以為已經看到了對我來說近乎完美的演唱會,但最好的部份還沒來...
我對〈Enjoy the Silence〉和〈Personal Jesus〉的感情有點複雜,一方面認同這兩首歌是Depeche Mode無可否認的經典之作,一方面又害怕人們只透過它們認識樂團,由於是演唱會的必唱曲目,這些年來看現場影片,都感覺樂團只是在進行例行公事,Dave也許久不唱副歌,直接把麥克風轉向觀眾。但是當我聽到〈Enjoy the Silence〉的前奏,生平極少數幾次在演唱會中間有想要落淚的衝動,這首歌在我腦海中不知道播送過多少遍,多到近乎厭膩,只是在現場聽到,好像和眾多 一起合唱的觀眾一樣,找到眾聲喧嘩中一份專屬於自己的感動。Dave也難得在A段親口唱了副歌,到了間奏部份,Martin彈著新設計的吉他橋段,令我感到驚奇。這次的〈Personal Jesus〉一開始速度偏慢,Martin的吉他riff與過去略有不同,等到熟悉的節奏響起,前面醞釀的情緒飽漲成劇烈的狂喜。之前聽一些樂迷說,崇拜 Depeche Mode就像信奉某個宗教,我已經脫離那種盲目崇拜很久了,不過跟著現場觀眾一起合唱「Reach out and touch faith!」的一瞬間,大家的心都是相連的,連對他們一向尖酸的英國人也能完全融入,或許這就是稍縱即逝的奇蹟。如果還能再看一次Depeche Mode,我應該還會期待聽到這兩首歌。
樂團以〈Goodbye〉結尾,對照前面兩首金曲有點反高潮,但觀眾需要一點平復情緒的時刻,Martin、Dave和Fletch在投影的影片中互相交換帽子,看起來很逗趣,副歌的「Goo-good-bye」遠比專輯版本震撼。
經過幾分鐘的現場鼓譟後,Martin先出場表演第一首安可曲——不插電版本的〈Home〉,就算和過去的版本類似,那美麗的旋律依舊溫暖了我的心,最後的哼唱部份Martin交給觀眾,大家不斷重複哼了許多遍,讓隨後出現的Dave相當滿意,稱讚當晚的觀眾是「真正的樂迷」。樂團還唱了《Violator》專輯裡的金曲〈Halo〉、第一張專輯裡純真無邪的synth-pop舞曲〈Just Can't Get Enough〉、氣勢懾人的〈I Feel You〉,然後照慣例以〈Never Let Me Down Again〉收束。
〈Never Let Me Down Again〉,我心目中的「終極」Depeche Mode歌曲,吉他破音、怪異的半音旋律、Dave和Martin聲音的融合、現場「Aggro」混音版間奏,以及Dave在《101》時期發明而延續至今的觀眾揮舞手臂動作,眼前的景象擴散成一波波的浪潮,在心中沖刷出無法磨滅的痕跡。如同Dave與Martin唱的,登時完全不想放開這種飄飄欲仙的感覺。
當然夢會醒,表演會結束。一離開O2,刺骨的冷風襲來,大批觀眾急著搭車返家,在隊伍中大聲咒罵。現實生活令人失望、Depeche Mode的新專輯《Delta Machine》令人失望,但是他們的現場表演永遠不會令人失望,至少第一次看的時候絕對不可能。
by Deb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