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NPR試聽美國老牌實驗樂團Swans的新專輯《To Be Kind》。
Read MoreMy Sad Captains - Best Of Times
取名自英國詩人Thom Gunn筆下詩名的倫敦樂隊My Sad Captains在今年所發行的第三張專輯《Best Of Times》中的表現,給第一次聽到他們音樂的我留下了一些深刻的印象,即便說主唱Ed Wallis以相當平穩低迴的唱歌方式來詮釋每一首歌曲,但整體樂器演奏所呈現出的氛圍則是具有獨特的美感,立體感的鼓擊與貝斯平行於耳際,合成器使用得不會過於華美,節奏吉他與主奏吉他所勾勒出的音景也撐起了歌曲的空間感。
《Best Of Times》中首先讓我印象深刻的是〈Hardly There〉,因為這首實在太像Yo La Tengo的曲子了,你當然可以說這只不過就是拷貝了他們的風格而已,但在這張專輯的簡介中早先透露是要向八零年代的獨立音樂致敬,所以對於這樣的拷貝也不會以太嚴厲的眼光去看待,而且對我來說有其他樂團能夠嘗試這樣的風格並不是什麼壞事。雖說是Yo La Tengo的緩飆風格,但這首歌並沒有Ira Kaplan狂放即興的噪音吉他,整體都在控制之下,這樣保守的演奏方式也得宜讓整張專輯保持在一種平穩的波幅,像是一顆顆流星無聲的在暗夜天際劃過,如同Thom Gunn在My Sad Captains這首詩中所寫道的閃耀之星,無聲卻是優雅的存在,從〈Keeping On, Keeping On〉此首演奏曲也能體會到相似的感覺。
一開始誤以為專輯第一首歌〈Goodbye〉中朦朧合成器樂響與明亮的電吉他撥絃就是整張《Best Of Times》的基調,直到〈Wide Open〉跟〈In Time〉兩首美好旋律轉瞬過往雲煙後,才發現還有驚喜在後面,沒錯,我說的是〈All Times Into One〉,貝斯線跳躍在規律的鼓拍上,吉他逐漸開闊的聲景如同薄霧中的微光不斷的增幅亮度,當眾獨立樂團在泡菜搖滾上追尋新的道路時,My Sad Captains找到屬於他們自己的美感,讓人感受在城市中隨著各種載具的移動方式,莫名孤獨的哀愁。
即使說好要向八零年代致敬,但在〈Extra Curricular〉這首歌當中居然聽到The Strokes在〈Hard to Explain〉所使用的吉他樂句,再換上小號聲的此起彼落,整首歌像是凌亂的房間,床上散落沒讀完的書籍,然後一位體虛的憂鬱男子在書本上頭踩跳。而〈All In Your Mind〉則是在書本上跳累的男子開始拿起木吉他,用單純美好的和絃自嘆著悲歌。
或許《Best Of Times》的歌詞過於片段,無法統整出一個主題,但整體聽起來是一張控制得相當好的專輯,給人一致性的氣氛,並強調鼓的節奏與其他樂器所呈現的空間感,猶如從藝術學院的論述中所產出的精品,可惜曲子的美感始終大於內裡的精神,話雖如此,能使人回想起那些美好音樂的段落便已足夠。
by pblue




[Mixtape] Sci-Fi Music
文學上有一個詞「崇高」(sublime),意指某種雄渾又危險的美,出現在超乎尋常的情況中。浪漫主義的詩人常把這個概念與自然界連結,當我們看到自然界不可思議的景物,例如高山或深谷,或者看到天災的強大力量,頓時感到自己微不足道、力量渺小,心中混雜了敬畏與恐懼。
然而隨著科技進步,自然界成為人類企圖征服的對象,我們現在反而在科技中體會到 "sublime"。科技無所不在,我們已經無法選擇不使用科技。探索太空這樣未知的領域讓我們看到神奇、廣袤的美,而生物科技或機器人等尖端科技令人既好奇又心生畏懼,擔心人類受到反撲。在電影藝術裡,科幻電影已經成為專門類型,討論科技與人之間既相生又相剋的關係。
這捲混音帶前半段選了一些具有科技感且美麗的曲子,後半段的歌曲則較為黑暗,表現出倚賴科技的危機感,希望能帶給大家像欣賞科幻電影般的體驗。
曲目:
- Colourbox - Just Give 'em Whiskey -
- A Flock of Seagulls - Space Age Love Song -
- Goldfrapp - Pilots
- The Daysleepers - Space Whale Migration
- Scott Walker - The Electrician
- Grouper - Heavy Water / I'd Rather Be Sleeping
- Janelle Monáe - Neon Valley Street -
- The Apples in Stereo - Floating In Space -
- Team Ghost - It's Been A Long Way, But We Are Free
- Dominik Eulberg - Islandmuschel 400
- Tim Hecker - The Piano Drop
- Portishead - We Carry On
- Brian Eno - Deep Blue Day
- Air - Ce Matin La
- Karen O - The Moon Song
by fuse
Introduction by Debby
Woods - With Light and With Love
布魯克林的低傳真民謠樂團Woods已經成立多年,雖然名氣不高,他們已經推出了七張專輯,從2009年到2012年間馬不停蹄每年都發行一張作品。除此之外,主腦Jeremy Earl還經營廠牌Woodsist,發行自己樂團以及The Babies、Crystal Stilts、Wavves等樂團的專輯,在講求時髦的紐約音樂場景中開拓一處質樸園地。Woods和廠牌Woodsist在精神上可說是繼承了傳奇廠牌Elephant 6,當然怪異、隨興所至的程度無法相比,但是兩者都是低傳真樂風的重要推手。
Woods的音樂其實也夠奇怪了,主腦Jeremy Earl完全用假音唱歌,他的歌藝並非唱匠等級,常在走音邊緣擺盪,前幾張專輯的吉他彈法也相當生澀。Woods的創作曲有的是兩分鐘的小品,有的則是十分鐘以上、Krautrock風格的純演奏曲,這些歌曲以不按牌理出牌的方式在專輯中並列,打破大家熟悉的聆聽習慣。不過只要聽過他們任何一張專輯,大概就能感受到Woods的樸拙魅力,Jeremy Earl的聲音猶如Unknown Mortal Orchestra的Ruban Nielson一般像是硬ㄍㄧㄥ出來的,聽時有種惡搞的趣味性,他寫琅琅上口旋律的能力也是一流,接觸後便難以忘懷。Woods的發片模式或許像Lo-fi前輩Sebadoh,歌曲品質良莠不齊,但樂迷瞭解其中獨到之處而願意等待樂團成熟。
2013年Woods休息一年,決定認真對待他們的最新創作《With Light and With Love》。隨著每一張專輯的推出,聽者應該能感覺到他們的音樂慢慢脫離粗糙質地,製作變得精良。另外,即使音樂聽起來古怪詼諧,Jeremy Earl的歌詞反而偏向黑暗晦澀,受到死亡陰影籠罩。如專輯名稱所述,Woods這次用了更為光明、正面的態度來處理存在焦慮的問題,他們付出很多努力呈現一張易於消化的專輯。
首先調整的就是歌曲長度,除了同名曲長度較長,其他歌曲都截長補短到剛好的狀態。此外,錄音品質比過去作品提升許多,可以聽到一些細心的樂器編排,例如〈Leaves Like Glass〉的吉他與鍵盤重奏就很溫暖,單曲〈Moving To The Left〉本身旋律已經很流行悅耳,中間隱約出現的吉他效果增添了驚喜,〈Twin Steps〉一開始還採用俏皮的Wah Wah效果。之前Woods的錄音室作品的目的似乎只在錄下構想,到現場再鋪陳潤飾,他們現場的魔力這次在同名歌曲〈With Light And With Love〉中捕捉到了,恣意又不失流暢的間奏對我來說是他們表演最有意思的特點之一,〈With Light And With Love〉主副歌、間奏到結尾一氣呵成,感受像在野外踏青那般的自在。
Jeremy Earl稍微跳出他模糊的敘事方式,娓娓道出他的疑惑與恐懼。〈Moving to the Left〉唱道:「我們在陽光下度過所有的日子,是不是非得一直前進?是不是非得跟其他人一起?」,〈With Light And With Love〉也發問:「逞強行事,其實我不知所措!如果出錯了,我該怎麼辦?」Earl筆下猶疑不決的情緒是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經歷到的,聽到內心的難題付諸音符,彷彿獲得一個溫柔的擁抱,頓時不再那麼害怕。
大致來說,Woods成功在提高製作水平的情況下保留純樸、古靈精怪的特色,然而〈Full Moon〉、〈Only The Lonely〉和一般民謠樂團又太相似了些,讓人懷念幾年前稚澀的風格。要如何拿捏改變的幅度是每個樂團都必須面對的難題,而Woods已經表現得算是可圈可點。
《With Light and With Love》會是Woods的《Bakesale》專輯嗎?或許吧。因為他們經營自己的廠牌,沒有有唱片公司壓力要求他們變得更商業化,所以他們不會遭遇到Sebadoh曾遇過的《Harmacy》危機,而且他們的音樂目前對大眾口味而言仍舊太怪異。不過只要他們多獲得一點肯定,Woodsist這個嬉皮集散地就能更順利經營,對此我獻上最誠摯的祝福與期盼。
by Debby




前Hüsker Dü主唱Bob Mould即將發行新專輯《Beauty & Ruin》
前Hüsker Dü及Sugar的主唱Bob Mould即將在六月初發行新專輯《Beauty & Ruin》,試聽新歌〈Hey Mr. Grey〉和〈I Don't Know You Anymore〉。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