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Radio Dept.發行新EP《Occupied》,試聽新單曲〈Occupied〉以及〈 It Looked Like Heaven (But Feels Like Hell)〉。
Read MoreLow即將發行新專輯《Ones and Sixes》
美國明尼蘇達州的樂團Low即將在九月發行新專輯《Ones and Sixes》。
Read More試聽Neil Young的新專輯《The Monsanto Years》
試聽Neil Young和Promise of the Real合作推出的新專輯《The Monsanto Years》。
Read MoreUnknown Mortal Orchestra - Multi-Love
由Ruban Nielson領軍的樂團Unknown Mortal Orchestra是這幾年數一數二怪異的低傳真樂團,他們的專輯融入六七零年代的迷幻元素,採用類比錄音讓聲音聽起來有種溫暖質地,但現場與錄音室作品聽起來則是天差地遠,Nielson表演時調的吉他聲響非常特別,不時擺出種種異於常人的姿勢,不變的是他神經質的假音還有對聲音效果的嘗試把玩。在出完《II》並結束巡迴後,樂團有一年多的假期,Nielson便在家中組裝各式復古合成器,還在錄音室上方裝了巨大的粉紅色燈泡──他認為能帶來靈感,新專輯《Multi-Love》的封面讓我們能一窺他的創作環境。
Ruban Nielson在這段製作專輯的時光中其實過得並不平靜。剛從紐西蘭搬到美國時,他因為貧困而和妻子兒女住在帳棚,如今他有了自己的房子,但之前因為長期在外巡迴而和家人有些疏離,還在日本遇到另一個女孩;Nielson的妻子聽聞此事竟和那個女孩成為莫逆,並邀她到家中長住,原本的家庭組合因而變得複雜且危機四伏。樂團一向不避諱在專輯中探討爭議性主題(例如《II》當中的〈From the Sun〉提到的自戕),《Multi-Love》記錄了Nielson處理多元關係時的感受和遇到的難處,開場曲〈Multi-Love〉的副歌 "Multi-Love has got me on my knee/We were one, then become three" 就展現出他內心的糾結,不過歌曲寫得很搶耳,只要聽過幾遍就忍不住想跟著哼。
復古合成器的聲音在許多歌曲中都可以聽到,像〈Like Acid Rain〉和〈Ur Life One Night〉,前者Nielson精神分裂的胡言亂語 "Ya ya la la yeah" 和奇異的音效像是實驗電影的配樂,〈Ur Life One Night〉鮮明的節奏反而宛如刀片,把原本完整的敘事切成令人費解的片段。另外,歌曲〈Stage or Screen〉結尾有一段迷濛的電子樂橋段,讓人想起上一張專輯的純演奏曲〈Dawn〉。
Unknown Mortal Orchestra每張專輯都定會有一首(以上)的洗腦歌,《Multi-Love》上最令人無法抵抗的歌非〈Can't Keep Checking My Phone〉莫屬;雖然旋律寫得流行,這首討論社交網路戒斷症狀的歌依然充滿巧思,開頭的喇叭聲應該是由Ruban Nielson的爵士樂手老爸Chris吹奏的,"Could you call back again"為了模仿電話的忙線音,特別將人聲扭曲壓低,整首歌的迪斯可節拍都很討喜。
專輯中我最喜歡的歌曲是〈Extreme Wealth and Casual Cruelty〉,先來一段合成器奏鳴,主歌氣氛低微焦躁,Nielson的聲音多部出現,中段突然插入一段乾淨的薩克斯風獨奏,彷彿瞬間感受到人間至福,結尾的吉他與各式音效再度挑起聽眾的焦慮恐懼。同樣加入爵士樂器的是歌曲〈Necessary Evil〉,鼓的碎拍、吉他和隱隱的低沉貝斯製造出慵懶的夜晚情調,偶爾加入的喇叭聲則撫慰著迷失的人,帶人走出抱憾自責的無限迴圈。
終曲〈Puzzles〉是全輯批判力道最強的歌,批評美國國內對移民的差別待遇,身為亞洲人的我們聽了心有戚戚焉,如果懷念Unknown Mortal Orchestra之前偏向搖滾曲式的歌,〈Puzzles〉可以聽到放大的吉他聲和Nielson比較激情的聲音表現。和《II》的結尾類似,〈Puzzles〉尾聲的吉他獨奏顯得猶疑不確定,留了許多空白讓聽者去回想Nielson已經傳達和並未說出的面向。
《Multi-Love》比起Unknown Mortal Orchestra的前兩張專輯實驗性較強,琅琅上口的歌曲數量也減少一些,但給這張專輯一點時間,應該就能慢慢抓到他們種種精心安排的元素。他們又再次挑戰大家對習以為常的事物的既定印象,即使不一定認同他的立場,完成這樣的作品需要極大的勇氣,Nielson透過他的個人經歷帶領大家進行關於親密關係的想像。
by Debby




橙草 - 烏鴉
歷經團員重組,橙草終於推出了新專輯《烏鴉》。沉寂多年,正如一片黑壓壓的封面,橙草的音樂也產生了微妙的蛻變。但伴隨歲月洗鍊,就是成熟、圓融或樂天知命嗎?
同名曲〈烏鴉〉,這長達八分鐘的作品以熟悉的音牆拉開磅礡的開場,隨後鼓聲與吉他暫時退到了幕後,主唱進場,用了比以前更加有力度的聲音說道「於是我們所相信的真諦,全部散落在絕妙的陷阱裡」,所以就放棄抵抗,磨去所有稜角嗎?再次響起的急促鼓音似乎不是這個意思,而隨即堆疊上去越加高亢的弦律也不停呼喊自己原生的目標與渴求。在ABAB段落結束後,飽滿的音牆剎那一收,僅餘效果音回響淡出,進入一個和緩與流動的間奏,換過氣的聲音在溫和的帶出下一段主題,巡迴模糊的臉孔與淡忘的名字;接著音樂再次推高,強健上升的旋律映襯黑色的翅膀,依然追逐遙遠的光點,再沒有回頭。強弱收放自如,大開大闔充滿戲劇性的編曲向來是橙草的強項,在烏鴉這首更是淋漓盡致,緊緊抓住焦點的八分鐘。
同樣開場是音浪襲來,中斷醞釀又一路音效器猛催推上高潮的還有〈赤空〉。在〈無名歌〉中,貝斯手改操作電子合成樂器,搭配主唱的迷離聲線交織出迷幻氛圍,令人聯想起EP中的〈沒說的話〉;儘管大量留白又沒有音效器全開,橙草也很能掌握氣氛。〈年華〉是另一首編排頗有巧思的作品,前半段不停重複的節拍表達日復一日的作息中,許多改變在無意識中悄悄滲入,直到某個時間點才驚覺已經是另一個人了。
整張專輯中,〈逆流〉算是唯一一首延續《積雨雲》那股青春掙扎況味。相對於其他曲目的張力、急促與吶喊,逆流節奏舒緩許多,不插電的吉他聲雋永帶出種淡然惆悵,在眾多選擇與改變之前,只想找個角落閉上眼。曲末沒有恢弘的音浪,只有幾個單音曳長淡出,彷彿夏末的向晚天光。〈逆流〉是青春遠逝的最後一撇跫音。
當大部分作品都宛若暗語似營造各式情境,〈島嶼天明〉從曲目就直白無比。在福島災變後,同為板塊交界不穩定地帶的台灣再度熱議核安議題。台灣海岸綿長生態豐富,卻也成為人們眼中待開發的處女地,除了核電廠,還有各種重工業廠區與渡假村虎視眈眈。雖然橙草的音樂並不是以社會運動或政治理念為特色,這首熱血期盼大家醒來與站起來的島嶼天明多少也表達了他們社會關心吧。
整體說來,相對積雨雲的主題:拒絕通盤接受大人的命題、長大前一個迴轉的秘密房間、選與不選的困境等等,烏鴉裡頭出現的質疑、否定與信念都更加銳利與直接。反映在專輯名稱,就是從斑斕浪漫的積雨雲意象轉換為凝聚與主動的烏鴉意象。雖然還是有抑鬱與困惑,但想說的東西增加了;或許這些即是橙草離開年少時代歷經歲月洗鍊後的心得。
by Derderbo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