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加拿大唱作人Carey Mercer領軍的音樂計畫Frog Eyes即將發行新專輯《Pickpocket's Locket》。
Read MoreBedhead – WhatFunLifeWas
或許是天氣過於炎熱,讓我感覺聽什麼音樂都不太對勁,想從櫃子上拿些塵封已久的專輯出來聽,剛好翻到了Bedhead的《WhatFunLifeWas》,看著專輯名稱,心想著,可不是嗎?過去生活的日子無論喜怒哀樂現在想起來都是有意思的,但這當然是以做什麼決定都不會感到後悔的個性為前提下才會有這種自我感覺良好的想法。「生活是多麼有趣啊。」這句話聽起來就像在嘲諷生活本身,反倒是提醒了我生活是多麼的無趣,只不過花了時間想辦法讓它看起來不要那麼的貧乏,那麼的沒有意義。
到底是什麼樣的人會喜歡聽Bedhead的音樂,這問題一直讓我感到好奇,他們吉他的聲音總是比歌聲大聲,有時候安靜的讓人調大音量,有時候又大聲的讓人把音量調小,在緩慢的節拍速度中醞釀著爆發的能量,喜歡他們的人會是那種表面看起來沉默,但心裡卻能倒背世界各地的歷史,具有靠著冥想就能穿梭古今的能力的人嗎,因為樂隊主腦Matt Kadane現在還真的是一位歷史系教授。
如果說回到專輯發行時的九零年代,Bedhead與其他流行音樂比較起來就顯得過於低調,但我們就是對這種低調又具有性格的音樂深感興趣,像是Low的第一張專輯《I Could Live in Hope》也與《WhatFunLifeWas》在九四年發行,等等,這一年發行的專輯還真的是非常的不尋常,還有我同樣摯愛的三張作品Portishead的《Dummy》、Pavement的《Crooked Rain, Crooked Rain》以及Bark Psychosis的《Hex》更不用說Oasis、Blur、Suede那些經典的英式搖滾作品,這叫Bedhead在強敵環伺下要怎麼樣脫穎而出。
論耐聽的程度,《WhatFunLifeWas》對我來說早已經超越了那些英式搖滾經典,Bedhead用吉他所疊砌出的韻味是相當獨特的,甚至比前輩Galaxie 500還多出了點力氣在吉他刷弦上,低調不一定是軟調這用在形容Bedhead的音樂上顯得相當貼切,Galaxie 500可以把Joy Division的〈Ceremony〉翻唱得軟飄飄的,而Bedhead則把〈Disorder〉翻得相當緩慢卻不失原本低沉的性格,這也證明了兩個樂隊對聲音表現方式的不同。
明亮的吉他音色不斷在歌曲〈Liferaft〉以迂迴的方式被展現,歌詞中角色的床被轉化為黑暗中的救生艇,從太多悲傷的夜晚中將他拯救出來。吉他音牆從〈Haywire〉開始直接被倒瀉出來,另一把吉他則將旋律線獨立出來再又合併回音牆中,在結尾將聲音的密集度加劇,卻收尾的相當俐落。
九零年代的後搖滾公式進入到Bedhead的音樂就變成了這首〈Bedside Table〉,先是暖色調的鋪陳讓旋律極小化,再又突如的加重吉他刷弦的力道讓旋律變得更加結實,同樣的公式他們不喜歡連續玩第二遍,所以〈The Unpredictable Landlord〉的吉它旋律變得異常逗趣,各把吉他的聲線交疊的異常完美,將各個聲音堆疊出層次感。
即便歌聲完全不是Bedhead的強項但〈Powder〉卻能把淒美的旋律表現出來,感情結束的當下,眼前一切皆化為粉末,而〈Foaming Love〉則是一首表達愛慕的情歌,聽似平凡無奇的旋律,卻極富情感。專輯最有趣的歌曲莫過於是〈To The Ground〉,歌詞描寫著死掉的蟑螂,哀悼著無助的他們以及腐敗的屍體,人與蟑螂的關係有時候讓人覺得很微妙,看到彼此的當下就得決定到底是要選擇敵隊還是共存。
〈Living Well〉是這張專輯中我最喜歡的一首,即便我始終不清楚歌詞到底是在講什麼,旋律的轉折起伏相當緊密且容易入耳,而吉他的表現方式也同樣扣人心弦,那樣的聲音聽起來就像是飛機正要起飛,宏觀的景像即將要在眼前展開。而結尾的〈Wind Down〉宣告的是隨風而逝去的記憶。
《WhatFunLifeWas》定義了屬於Bedhead自己的獨特吉他聲響,在鬱鬱寡歡的低嗓下,音樂的情感卻是非常深厚的,一下想要隱藏些什麼,一下卻又表現得太直接,在節奏行進的快與慢之間掌握的相當自然,這種搖擺不定的感覺,如同人生的步調,時快時慢,但它卻毫不刻意的把時間從你身邊帶走。
by pblue
The Weather Station - Loyalty
The Weather Station 是來自加拿大多倫多的唱作歌手Tamara Lindeman的化名,也是我這幾年來特別關注的女歌手。在慣例閱讀的部落格當中,看到介紹了這位歌手。從她的首張專輯《All Of It Was Mine》封面裡,我看到了一位很漂亮的女生,雙手交叉於背後(大概就是這張專輯封面的姿勢),目光凝視著鏡頭旁側的前方,若有所思。再加上封面復古的設計,頓時充滿了好感。在聽完了整張《All Of It Was Mine》之後,更是愛不釋手。
就音樂而言,算是純正的民謠帶點鄉村的味道,往往都是一把吉他撥彈出優美的旋律,偶爾加入斑鳩琴、鋼琴、鼓等其他樂器作為點綴。Tamara Lindeman似乎刻意地把音樂保留在極簡的編制下,好讓歌聲與歌詞本身引領著聽眾進入The Weather Station 遵循著經典民謠的精髓──旋律與意境,所創造出來那永不過時的好音樂。
在一路從第一張專輯聽到今年發行的第三張專輯《Loyalty》,Tamara Lindeman並沒有企圖心想要改變她的樂風,因為如果仔細去聽她的歌詞的話,你會發現她的企圖心不在音樂上的突破,而是想要寫出好歌,勾繪出那些如風拂面而過卻不曾鑽研的情感,寫出我們或許都想說都不會說出的話,寫出讓人真的深有感觸的歌詞。而隨著一張又一張的作品發行,對我而言,Tamara Lindeman幾乎不曾失手過,相反地,她詞曲創作的工藝卻是日益增進。因此,我想就依照歌詞來介紹歌曲與為何我如此著迷於The Weather Station所創作的音樂。
Tamara Lindeman的歌聲稱不上特別,但她的音域算廣,可以唱出比較低沉的聲調,也可以上升至近乎飄渺的歌聲。當你聽她唱歌絲毫感覺不到她在炫技,而是聽到一個很真誠的聲音透過歌唱的方式在和我們訴說著她的故事與她的想法。幾乎所有其他樂評都會把她與同樣來自加拿大的Joni Mitchell做為比較,其實也不難看出相似之處。而其中最主要的也是來自他們對於寫歌的執著與演唱時所注入的情感,讓聽者在聆聽她們的音樂時往往是深陷於那意境之中。
開頭曲〈Way It Is, Way It Could Be〉,她看似累贅地描述些瑣碎的生活細節,但在每一段描述的後面她唱到事物的目前情況和理應達成卻難以實現的方向.這個似是而非的問題總是遊走在我們的腦中不是嗎?現實與想像的落差,不得已身處的當下與那些流逝的機會中間的落差又是如何呢?這樣的反思近日常在我腦中徘徊,我不確定這是來自於好奇心或是對自己的過去過意不去,但這首歌切實傳達了這種對已逝可能性展開思索的心情。
相同在描述感情裡的困境可以在〈Floodplain〉裡聽到,她唱著「我不期望你的愛會像我的一樣,但我相信你了解你自己,就像我了解我的一樣。」同樣的,我們看到了兩個人在一起感受與愛的方式卻不一樣的落差,而這應該是在情侶中常常出現的窘境。比起埋怨與哀愁,她用接受與信任的氣度去克服彼此間的差異。因為太多時候我們不了解對方的想法,只是一味的在對方身上強加自己的主觀意識,帶來的後果往往與我們的初衷相違背。
另外一首我也很喜歡的歌〈Personal Eclipse〉。前面的鋪陳我們追隨著她的腳步走過Nebraska的草原、California的街景、美國大峽谷。最後她唱到「如果你不能離開,只是讓自己任人擺布 - 像個人月蝕。」對我而言,這是個絕妙的譬喻。當我們為了別人而活,原本屬於我們的光芒將會漸漸被包圍的黑暗所吞噬。接在後面的〈Life’s Work〉聽起來似乎就是上一首所提到的那最後一環光芒,雖然微弱,但仍舊閃爍的照著。無論怎麼嘗試怎麼投入,我們畢生的努力可能都不是令人稱羨的傑作。不過,如果我們退一步,接受這事實,那何嘗不是一種值得欣慰的想法。因為人生活著不是只為了成就,更多要學習的是如何去接受。
而在The Weather Station 的音樂中,這些溫柔靜謐的歌曲有著屬於他們的時空,如果仔細地聽,私人親密的情感與特別的叙事風格會慢慢的展現出它迷人的風采。
by fuse
The Radio Dept.發行新EP《Occupied》,試聽新單曲〈Occupied〉以及〈 It Looked Like Heaven (But Feels Like Hell)〉
The Radio Dept.發行新EP《Occupied》,試聽新單曲〈Occupied〉以及〈 It Looked Like Heaven (But Feels Like Hell)〉。
Read MoreLow即將發行新專輯《Ones and Sixes》
美國明尼蘇達州的樂團Low即將在九月發行新專輯《Ones and Sixes》。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