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ngo Deathstarr - Ringo Deathstarr

by DOPM
91070149_10158050372099800_2366924870161268736_o.jpg

在老牌瞪鞋樂團My Bloody Valentine、Ride、The Jesus & Mary Chain、Slowdive重組之前,來自美國德州的Ringo Deathstarr在2011年推出了他們的首張專輯《Colour Trip》,比起兩千年代眾多的Nugaze樂團,Ringo Deathstarr算是後期才開始加入瞪鞋復興行列的樂團,不過這也讓他們開始發揮創意,而不只是嘗試重現九零年代瞪鞋音樂的面貌。距離上一張專輯《Pure Mood》睽違五年,Ringo Deathstarr終於發行了新作《Ringo Deathstarr》,通常同名專輯都會是樂團展現野心之作,而《Ringo Deathstarr》整體而言的確囊括了他們成團以來最棒的作品集。

喜歡吉他噪音和夢幻女聲的人必定能在這張專輯中一飽耳福,單曲〈God Help the Ones You Love〉融合了Ride和Lush的風格,貝斯手Alex Gehring唱出人成長過程中難免經歷的失望與幻滅,主題內省但吉他音牆和貝斯製造出空間感,結尾的鼓擊逐漸加速,讓人重拾活力面對未來的挑戰。〈Disease〉像是Deerhunter與Kitchens of Distinction音樂的綜合體,Gehring的聲音細小脆弱,構築出瞪鞋樂迷們能陷溺其中、悲喜交集的世界。〈In Your Arms〉展示出一個複製Slowdive聲響的實驗,結果相當的成功,如果說這首歌出自《Souvlaki》也不會有任何違和感。

瞪鞋迷喜愛的男女對唱也在不少歌曲中出現,包括整張專輯聽完最讓人記憶深刻的〈Gazin’〉,如歌名所示,這首歌展現「瞪魔」們的身分認同,開頭充滿八零年代風情的合成器和中段Elliott Frazier的吉他獨奏讓人會心一笑,充滿關鍵字的歌詞 Sometimes I’m always sadYou swerve when you driveSoon we’ll leave it all behindSo I’m just gazin’ 有種樸拙的趣味。Ringo Deathstarr也在致敬經典樂團之餘加入自己的詮釋,〈Once Upon a Freak〉就像My Bloody Valentine的歌曲加上車庫搖滾風格,〈Just Like You〉則明顯受到The Jesus and Mary Chain的影響,但某種程度上還是可以聽出這是屬於這個世紀的新音樂。

專輯近尾聲時開始收錄一些風格較歧異的歌曲,〈Be There〉迷濛的電氣效果聽起來冰冷,流行的旋律又很討喜,像是在社群媒體上看套了濾鏡的照片,給人美麗又疏離的感受。〈I Don’t Want to Lose This〉混雜了多個樂團的影響,中段Alex Gehring層疊的歌聲極為浪漫,隨後轉折到Elliott Frazier宛如唸口白般的唱腔,令人意想不到。終曲〈Cotton Candy Clouds〉是主腦Elliott Frazier最喜愛的歌曲,吉他從靜謐到爆發的期間飽含戲劇張力,使整張專輯跳脫出瞪鞋復興的範疇並開創了新的境界。

在瞪鞋美學已經給人固定印象的情況下,Ringo Deathstarr做了一些嘗試要拓展它的疆界,我認為十分值得肯定。另外,瞪鞋音樂之所以吸引人之處正是它以難以形容的方式捕捉到某種特別的感受,Ringo Deathstarr能夠旁徵博引如此多的影響,也證明團員們確實真心喜愛這個樂風,《Ringo Deathstarr》成功讓人想起當初為什麼會愛上瞪鞋,且自己不是獨自一人。

by Debby

Bambara - Stray

by DOPM
a2336052892_10.jpg

聽Bambara的音樂很難不令人想起Nick Cave,不管是Nick Cave and the Bad Seeds還是The Birthday Party,主唱Reid的歌唱方式以及他們音樂中時而緩慢時而躁動的後龐克風格都能聽到Nick Cave的影響,你會想說既然如此我們何必還需要Bambara的音樂,除了樂風外,歌詞中故事性所帶來強烈的影像感卻是與眾不同的,也因為他們來自美國的喬治亞州,受到南方歌德文學的影響,讓他們只是假借了音樂風格來幫助敘事的推進,即便覺得音樂風格聽起來似曾相識,但歌詞的敘事方式卻依舊讓人感到新鮮,就像在看一部時間序錯置的南方歌德電影,如同電影《險路勿近》的殺手找上了每一個人,讓你對「死亡」的恐懼感到如影隨形,在道德喪失的世界裡險中求存。

身兼主唱及作詞者的Reid Bateh受到南方歌德作家Flannery O’Connor的《A Good Man Is Hard To Find》影響,讓歌曲擁有與書中故事般同樣黑暗詭譎的情節。你可以將每一首歌當作獨立的歌曲來聽,也可以將每一首歌所提到的人事物串聯起來,因為沒有按照曲序的敘事方式,你必須聽到最後一首才能將最後一塊拼圖拼湊起來。像是第一首〈Miracle〉所引介出的人物Miracle在五、六首〈Death Croons〉、〈Stay Cruel〉才會又再出現,而第三首〈Sing Me to the Street〉中被謀殺的Cole在最後的〈Machete〉才會出現,或許這些人事物聽起來像是虛構的情節,但的確是從Reid所聽到的真實故事所拼湊出來的故事。

整張專輯的主角Death作為死神的化身在第二首〈Heat Lightning〉首度出現,急促的鼓擊節奏與黑暗色調的吉他Riff營造出Death開車在滂沱大雨的黑暗中騁馳的景象,他討厭那些在草叢中會發光的蟲子,抱怨電台的天氣預報有多爛多不準,但即便大雨也阻止不了他「辦事」的計畫。

〈Sing Me to the Street〉聽來就像是Leonard Cohen加入了Nick Cave and the Bad Seeds所獻唱出的歌曲,Reid讓他的嗓音變得更加低沉緩慢,歌詞中第一人稱的他從別人口中聽到Cole被謀殺以及他的妻子Claire把他們小孩溺死在浴缸裡,說著:「Death (死神) 遲早會到我們」,而他並不想知道這些事,他只想當一個旁觀者,就像我們看著電視上的謀殺新聞一樣,麻痺的不為所動。

先跳到專輯最後的〈Machete〉。在家鄉的Cole和他女友Crystal被Death盯上,他必須隨時在身上帶著一把刀保持戒心,但Crystal還是會被殺害了,幾年後他離開家鄉遇到他的老婆Claire,卻一直讓他想到Crystal,他試著買醉來讓自己忘掉過去但卻始終無法逃離這個陰影,如今他又感受到Death再次地盯上他,當他看到窗外發光的蟲子時,這次他拿起槍準備要來對付這個「死神」,但我們早在專輯第二首〈Sing Me to the Street〉就知道他的抵抗並沒有成功。

〈Serafina〉比較能夠看作是一首可以被獨立聆聽的歌曲,唱著Sadie遇到一位從小就著迷玩火的女子Serafina,她對跟人一起做壞事感到著迷並且可以從中可以感到「愛」,於是她們便開始燃燒一些東西跳起舞來看著火焰燃燒熄滅,狂野的吉他噪音宛如烈焰四散在空中,最後Sadie說:「我們來在城裡買一棟房子,並且把它燒成灰燼。」,這首歌也將Bambara音樂中最瘋狂失序的一面表現出來 。

專輯中還有許多可以互相指涉的地方等著人去發掘,像是〈Ben & Lily〉是否就是Miracle的父母,Death是否殺了Miracle等等,這也是聆聽《Stray》有趣的地方,就如同在看一部David Lynch的電影一班,在黑暗詭譎與不規則的敘事中找到一些蛛絲馬跡來串起整個故事,即便是一場夢靨也能如此真實。比起他們過去的作品低純真噪音後龐克的風格,《Stray》的概念性讓專輯成為他們最成熟與最具創意的一張作品,也是屬於他們自己的《Murder Ballads》。

by guan

Deep One Perfect Morning © 201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