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終榜】DOPM最喜歡的專輯11到20名

by DOPM

20. Possible Humans - Everybody Split

0018110536_16.jpg

來自澳洲墨爾本的樂團Possible Humans和近年來竄紅的樂團Rolling Blackouts Coastal Fever不但同鄉且熟識,兩團的音樂都能聽到R.E.M.和The Feelies等Jangle pop樂團的影響,且多位團員都有寫歌及擔任主唱。不過Rolling Blackouts Coastal Fever的音樂較陽光,Possible Humans的首張專輯《Everybody Split》則偏好捕捉陰影下的景象。開場曲〈Lung of the City〉的吉他及和聲的表現方式應該會受到R.E.M.團員認可,喜歡低傳真後龐克風格的樂迷也會享受氣氛詭異的〈Aspiring to Be a Bloke〉以及快節奏的〈The Thrump〉和〈Stinger〉。長達十一分鐘的〈Born Stoned〉雖然有點拖沓,但在這個吉他搖滾已經不時尚的年代真是讓老派樂迷感到寬慰。

(by D)

19. Michael Kiwanuka - KIWANUKA

61qaGa0aAKL._SS500_.jpg

當我在聽這張專輯的時候,心裡一直覺得好耳熟。多聽幾遍,其實可以聽得出來這張專輯的靈感來自何處。以整張專輯氛圍來說,濃濃的復古風很明顯的受到Motown和Stax的影響,有些音色則取經了迷幻搖滾的dreamy感覺,再鋪上一層壯闊的英式弦樂。在製作人Danger Mouse和Inflo聰明的安排下,讓Michael Kiwanuka這位現代卓越的靈魂歌手,輕鬆的穿越於各種曲風的歌曲。不論是funky的快歌,還是深情的ballad,你可以聽到他動人的歌聲。它可能是個人內心的掙扎困惑,可能是關心這個社會的不公,而他的歌聲就是有那種聽來有點悲傷,同時有撫慰人心的神奇力量。

(by F)

18. Danny Brown – uknowhatimsayin¿

Danny-Brown-uknowhatimsayin-1570196381-640x640.jpeg

今年的Danny Brown真的讓人耳目一新,剪掉了瘋狂的爆炸頭,補了漏個洞的大門牙,甚至還結婚了!然而這些變化也反應在他今年的新專輯,少了以前那小丑般的瘋狂惡搞或是濫用藥物酒精的躁鬱症狀,不變的是他充滿創意的比喻和對於押韻的熱愛。但是當我們提到Danny Brown,不得不提到他的幽默感,以前他可能是小丑,現在已經進化成stand-up comedian。另外還有堅強的班底,Q-Tip擔任製作人,有Run The Jewels、Blood Orange獻聲助陣,還有我相當喜歡的Flying Lotus和Thundercat。可能我的嘻哈口味真的跟Danny Brown 一樣old-school。

(by F)

17. Thom Yorke - ANIMA

thom.jpg

長年浸於電子樂薰陶的Thom Yorke,在新專輯中聽到真的漸漸走出搖滾樂的影子。特別是在樂音和拍子上面的使用,更趨向實驗電子的方向。雖然歌曲聽來覺得總是有點不完整,重複性高,但是我想他更追求的是一個氣氛的感覺,而他也完全做到了。單純的從音樂面向來看,我覺得你甚至不需要仔細聽他在唱甚麼,就可以想像那是一個迷失於高科技的反烏托邦世界。整張專輯拿去做「黑鏡」的配樂,一點也沒有違和感。然而除了令人幽閉恐懼的冰冷節拍,當然還有〈Dawn Chorus〉,只是簡單的keyboard合成器,Thom Yorke寫的這首歌像是在冷酷異境中的一絲暖陽。

(by F)

16. Hot Chip - A Bath Full of Ecstasy

HotChip_ABathFullOfEcstasy.jpg

回應近年來的局勢,探討政治議題的專輯又多了起來,但Hot Chip卻反其道而行,推出一張很不政治,聽了純然讓人心情愉悅的專輯。〈Hungry Child〉一曲的Disco節拍極為洗腦,只要看過該曲MV必定難以忘懷,〈Spell〉復古的合成器聲響和討喜的曲式相信會成為今年派對歌曲的首選。聆聽〈Positive〉的感受就如同其標題一樣,豐富的各式音效媲美他們過去受歡迎的歌曲。這張專輯最令人驚艷的歌曲可能是開頭和結尾,像〈Melody of Love〉這樣直截了當關懷他人的歌已不多見,或許就是當代的愛與和平宣言;終曲〈No God〉指出在信仰式微的時代如何倚靠人與人之間的愛度過每天的生活,使人暫時忘掉憤世嫉俗的態度而受到單純的愛打動。

(by D)


15. Leonard Cohen - Thanks for the Dance

10-Album-Artwork-1574708302-640x640.jpeg

在出了告別作後隨即撒手人寰的Leonard Cohen,今年又出了這張專輯,不免讓人以為是遺珠之作。但是,其實並不然。這些歌曲是他晚期所譜寫的曲子的demo,他兒子Adam花了兩三年的時間找來樂手為這些歌曲穿上衣服,而你知道那套衣服始終是全黑的。在這些歌曲裡,Leonard Cohen顯然還在清算他靈魂的帳,回顧過去,看看人生的虛無,寫下了自我解嘲的詩句。在這些詩歌中,這位大師依舊顯得如此的睿智,如此的優雅。我們可能都不會再有一個像他這樣的詩人了,因此即使這張專輯不甚完美,他的歌詞仍舊是那樣的獨一無二。

(by F)



14. The New Pornographers - In the Morse Code of Brake Lights

be2527a1b096456130132b6a0ba843a2.939x939x1.jpg

聆聽The New Pornographers這麼多年來,他們令我喜愛的一點就是不論主題多麼黑暗,他們的音樂始終聽起來很快樂,團員演奏每一首歌的時候彷彿都樂在其中,這份熱情讓歌曲深具感染力。像開場曲〈You'll Need a Backseat Driver〉描述駕駛和乘客正駛往危險的境地,但跳動的鍵琴與Neko Case、A.C. Newman、Kathryn Calder、Simi Stone等演唱者間的唱和使這首歌散發出耀眼的光芒,驅散了所有心中的恐懼。樂團這次也表現出企圖心,從第四首歌〈Colossus of Rhodes〉開始加入弦樂,與電子琴和吉他搭配將興奮之情更加放大。

(by D)

13. The Comet Is Coming - Trust in the Lifeforce of the Deep Mystery

500x500.jpg

薩克斯風手Shabaka Hutchings目前是英國爵士樂界的大師,不過他的計畫The Comet Is Coming的音樂其實聽起來常常不像爵士。《Trust in the Lifeforce of the Deep Mystery》納入Dubstep、Grime、迷幻搖滾等元素,創造出多元融合又特殊的聆聽經驗。專輯描繪星球毀滅後重建的過程,不論是較安靜、營造氣氛的曲目如〈The End Is the Beginning〉、〈Unity〉或充滿張力的〈Super Zodiac〉、〈Timewave Zero〉等都成功捉住聽眾的注意力。專輯中心思想所在的〈Blood of the Past〉請到詩人Kate Tempest唸出對資本主義的譴責,團員們天馬行空的演奏方式讓人彷彿經歷星球探索之旅,但最終的訊息還是指向自己內心,人類需要重新思考自己的生活方式,不再崇尚物質主義,我們的星球才能得到救贖。

(by D)

12. DIIV - Deceiver

diiv_deceiver.jpg

人類總是在自我毀滅前才意識到自己正走向毀滅一途,DIIV在專輯《Deceiver》的單曲〈Blankenship〉中控訴著由人類貪婪所鋪成的那條通往氣候變遷後的末日景象,他們將Krautrock的Motorik的節拍與Stoner Rock砂塵暴風般厚重的貝斯與吉他聲響完美的合而為一,將行走在沙漠的荒蕪感用器樂表現出來,歌詞直指美國煤礦大亨Don Blankenship對全球暖化的否認以及他的貪婪將人類以及地球上生物的未來都給賤賣掉了,揭露這樣欺騙世人之人的存在也不外乎專輯取名為《Deceiver》。

(by G)

11. (Sandy) Alex G - House of Sugar

sandy-alex-g-house-of-sugar-1568040141-640x640.jpg

《House of Sugar》再次證明Alexander Giannascoli是這個十年來最被低估的唱作人,他從宅錄走到錄音室也不改他創作實驗性低傳真民謠的本色,這次用賓州的賭場名稱也是格林童話的糖果屋來命名專輯,並在專輯中改寫了童話的結局,雖然殘酷卻也反映這個現實世界的自私樣貌,在〈Gretel〉用複雜扭曲的聲響堆疊將這個童話場景重新塑造出來,「好人總是會失去的比較多」他這樣唱著。除了虛構的敘事角度,也摻雜了他私人的情感,如〈Hope〉就是他向因藥物成癮而過世的朋友致敬的歌曲,而單曲〈Southern Sky〉成功的用小提琴與民謠吉他表達了他的夢境,將夢境帶到現實並把它寫成曲子,即便對聽眾來說歌曲的意義不明。「你說好的音樂讓你想做些壞壞的事情」他在〈In My Arms〉唱著同性之間的情感。每當聽到〈Cow〉時都覺得他或許是當今最有能力作為Elliot Smith傳人的唱作者,歌聲如此同樣傷感得能碰觸到人心。

(by G)

【2016年終榜】DOPM最喜歡的專輯21到30名

by DOPM

30. Radiohead - A Moon Shaped Pool

聽完《A Moon Shaped Pool》很難形容對這張專輯的感覺,身邊的Radiohead樂迷已經對他們的作品不再有太大的期待,但他們近期的作品一直都是屬於慢熟型的,如果不深入去聽Thom Yorke到底想唱什麼,很多時候也只能在霧裡看花。對於近年來右派陣營的聲勢大漲,〈Burn the Witch〉將社群與媒體對特定團體與對個人的獵殺投射在歌曲中,但或許對社群崛起的原因必須更加深入探究才能找到最根本的問題,歌曲隱晦的呈現方式,留給人給予除了善惡二分法外的解讀。

〈Glass Eyes〉與〈Identikit〉兩首意旨心碎的歌曲,讓人聯想起Thom Yorke的私人感情,或許是媒體對他結束了一段長久以來的關係大肆渲染的一番,但慘情的旋律實在叫人傷感,專輯最後一首曲子放了早已寫好的〈True Love Waits〉似乎也不是巧合。〈The Numbers〉則是對全球暖化的悲鳴,講述著未來掌握在我們手中而不是在數字上。在音樂上,他們以合成器、電吉他、木吉他以及貝斯來呈現出冷調的氛圍,其實並沒有太驚豔的地方,很多表現方式在之前就已嘗試過,但〈Ful Stop〉或許是第一次他們認真想做一首Krautrock的歌曲,畢竟我們之前都只能說他們受德式泡菜搖滾影響,並不是真的有玩過完全相似的風格,應該會是彩虹裡神曲〈Jigsaw Falling Into Place〉後我最喜歡的Radiohead曲子。

(by P)

29. V.A. - Kei Nishikori meets Nujabes

這不是張全新的專輯,僅只是日本網球選手錦織圭挑選了他所喜愛的Nujabes歌曲集結成輯的作品。初次聽到他的作品是在香港的White Noise Records,當時店裡正在放送中村遙的《Melodica》,那是我對Nujabes這個名字首次有了印象。而今年年中自東京購回《Modal Soul》、《Spiritual State》後,幾乎是無可抑制地跌入Jazzy HipHop的領域,整個2016下半年便在不斷翻找相關曲風的音樂中度過。然而到頭來還是Nujabes的作品最迷人,任何環境狀態下皆能適用,聽了不下百次仍不厭膩。

(by H)

 

 

28. The Brian Jonestown Massacre - Third World Pyramid

從九零年代以來The Brian Jonestown Massacre一直都是一個多產的新迷幻搖滾樂隊,不管樂團曾經有過多少的衝突,重組過多少次,也沒辦法阻止主腦Anton Newcombe的創作慾。雖然《Third World Pyramid》是一張中規中矩的迷幻搖滾作品,但整體的旋律性相當的多元,可以聽到夢幻民謠風格的〈Assignment Song〉,異國曲調的演奏曲〈Oh Bother〉,再到快節奏專輯同名曲〈Third World Pyramid〉等曲子都能滿足喜歡那種漫步在太空的迷幻樂迷。

(by P)

 

 

27. The Anchoress - Confessions of a Romance Novelist 

初聽The Anchoress,直覺會將她與PJ Harvey、Tori Amos、Kate Bush等創作人產生連結,Uncut雜誌則以唱著John Grant曲調的Karen Carpenter來形容這張debut album。專輯錄音的呈現上,將Catherine A.D.的聲線表現得極為清晰且定位靠前,喜好欣賞女聲演繹的樂迷或可從Catherine A.D.在各式風格下的華麗轉換間得到滿足。不過,與其說《Confessions Of A Romance Novelist》是indie sound,我反而認為其更偏向流行音樂,只是編曲結構較有90年代的風味,轉折與餘韻也較現今普遍的流行音樂來得更為豐富多樣。

 

 

26. Swans - The Glowing Man

Swans主腦Michael Gira宣稱《The Glowing Man》將會是他們繼2009年重組以來最後一張作品,對於Swans來說他們的作品一直都是很有野心的,那樣的企圖心也讓他們每一次都很難超越自己,即便不能超越自己,他們還是在《The Glowing Man》用盡全力想要挑戰樂迷的耳朵,或許是長達兩小時的專輯長度,一般人很難有時間能一次聽完,加上每一首歌的醞釀期比起前幾張專輯還要長,也提高了聆聽的難度,不過當你真的全心花時間轉大喇叭音量去聆聽就會是一種相當獨特的體驗。

 〈The World Looks Red / The World Looks Black〉是Michael Gira將他在八零年代曾在Sonic Youth歌曲〈The World Looks Red〉的作詞重新在這張專輯重新翻唱。〈When Will I Return?〉是寫給Gira的老婆Jennifer Gira並由她來獻唱,獻給她從傷痛中站重新起來的勇氣。〈Frankie M〉是獻給世界上每一個受傷的靈魂,而〈Finally, Peace〉則是以描述末日的景象向大家告別,當一切消逝殆盡,他們的榮耀將會是永恆。

(by P)

25. Michael Kiwanuka - Love & Hate

《Love and Hate》發行之初無特意關注,直至某日夜晚在Apple Music上點開了〈Cold Little Heart〉的MV,那一刻徹底地被震懾住(上一回有此相同感受的音樂,是坂本龍一於Avatar Studio現場演奏的影片)。長達五分鐘的前奏鋪陳,有著媲美〈While My Guitar Gently Whips〉的滑絃吉他獨奏,低迴幽美的氛圍更宛如Pink Floyd經典再現。爾後節拍漸起,Michael Kiwanuka厚實穩定的人聲湧入,拉開序幕後的場景彷彿Terry Callier搭上Wilco的旋律線,加上帶點Motown風格的顫抖琴弦,那毫無疑問是一觸及靈魂的聲音。

 

24. ANOHNI - HOPELESSNESS

如同專輯名稱《HOPELESSNESS》,Antony化名為ANOHNI將一些當今的議題以絕望的心情寫進這張專輯裡,有趣的是歌詞的視角並不是以批評的角度來書寫,而是以反諷的方式來呈現,或讓他自己成為每一個事件、環境中的受害者,他可以是在中東被無人機轟炸的小女孩、成為看著動物因全球暖化而死去的那個人,成為那個被政府以國家安全為名無時無刻監視的人、成為在世界各地被執行死刑的人等。即便音樂上以電子節拍為基底,Antony極具張力的歌聲始終能帶來將情緒渲染到每首歌,每個主題上。為什麼要這麼殘酷的將我與地球隔絕呢?化身為每一個受害者的Antony在《HOPELESSNESS》中用他的歌聲問著世上的每一個人。

(by P)

 

23. Exploded View - Exploded View

德裔英國唱作人與政治記者Annika Henderson過去以Anika的名義發行過獨具個人風格的翻唱專輯,她冷靜、超然中帶著一絲瘋狂的聲線令人想起Nico。在墨西哥表演時,她結識了製作人Martin Thulin、Hugo Quezada及Hector Melgarejo並組成了Exploded View,練團一陣子後,他們以極快的速度錄下首張專輯《Exploded View》。Anika政治報導的背景在這張專輯上得到有力的發揮,例如〈One Too Many〉提及許多過著自毀性生活的人,〈No More Parties In The Attic〉講述現在資本主義社會無法避免的疏離感、〈Lark Descending〉詰問不同人參與社運的投入程度。音樂上展現了來自後龐克、七零年代的前衛音樂等影響。單曲〈Orlando〉特別令人印象深刻,冷冽的鍵琴和律動的貝斯雖然衝突,描摹我們隨時接觸來自不同時空與情境的日常生活卻意外地貼切。

(by D)

22. M83 - Junk

相較於前兩張作品敏銳的潮流嗅覺,M83於今年發行的新輯《Junk》充斥復古氣味。藉由返還70、80年代的音樂風格,追悼那被人們拋棄遺忘的過時流行產物。即便作品樣貌與前作有著幅度不小的改變,但Anthony Gonzalez仍將一卡車的復古曲風玩得有聲有色。《Junk》構築的音樂堡壘觸及了模糊隱約的年幼記憶,令我想起那個還用著VHS倒帶機和磁頭清洗帶的緩慢時光,感官慾望曾經如此單純且容易滿足。

(by H)

 

 

 

 

21. Danny Brown - Atrocity Exhibition

我想Danny Brown應該是唯一一個會拿Joy Division的歌名〈Atrocity Exhibition〉來當專輯名稱的饒舌歌手。但是整張專輯就如其名一樣,Danny用歌詞描繪出現代社會以及他自己生活中的各種atrocities。像是看一部Danny 自導自演的超現實恐怖cult片,裡面的畫面充滿了酒精、毒品、性、槍枝、暴力,有時令人不敢直視,因為它既殘酷又寫實。但是會讓Danny與其他饒舌歌手與眾不同的是,雖然他活在這喧囂的墮落馬戲團當中,卻不曾忽視他自己真正的感受,也因此他能從內心挖出屬於他私密的脆弱的那一面,甚至是懷疑他的成功並正視他自己的惡魔。另外也許是加入Warp廠牌的關係,他在拍子的選擇上拋棄了主流的嘻哈節拍,反而挑了很多怪異又實驗的音效,讓整張專輯的氣氛與層次的堆疊更加豐富也更有挑戰性。

(by F)

【2013年終榜】DOPM今年最喜歡的專輯11到20名

by DOPM

接續21-30名,下面是我們今年最愛的專輯第11到20名。

20. Friendzone - DX

a3763606103_10.jpg

當初《DX》原本的計畫是要作為一整beats的選集給饒舌歌手用,像是 Kendrick Lamar。然而他們覺得這些拍子太實驗了,不適合他們的胃口。不過也是,這些拍子本身就是超級豐富熱鬧,根本不需要饒舌歌手來參一腳。對Aphex Twin致敬的〈RETAILXTAL〉,大展他們玩拍子的功力。〈Poly〉也同樣的融入了大量不同的音樂旋律和效果音。〈YR TOUCH YR BLISS〉中間一段電子弦樂聽起來像是取樣了 Air France 的〈No Excuses〉。而〈HISLO〉像是日本某個很夢幻又很swag的動漫遊戲配樂,感覺要開著飛機射哥吉拉,過關了可以飛外太空射幽浮。

19. Orchestral Manoeuvres in the Dark - English Electric

20130716-2219-0-english-electric.jpg

繼《History of Modern》這張睽違十四年的回歸作品後,OMD再次讓人感受到八零電子流行音樂還未死去,尤其今年的《English Electric》依舊讓人感到耳目一新,比起上張專輯的那份沉靜感,《English Electric》的節拍更為躍動,披上現代科技旋律,模擬著愉悅的假象,實際上也透露未來生活的悲哀以及核電所摧毀的美好一切,當中一曲〈Kissing the Machine〉也與Kraftwerk團員Karl Bartos合作,不禁讓人會想如果機械人的時代到來,連愛情都可以沒有破綻的程式化,你會願意親吻一台機器嗎。

18. Johnny Marr - The Messenger

Johnny_Marr_-_The_Messenger.jpg

《The Messenger》聽起來比較像是受到Johnny Marr之前待過樂隊的影響,偏向一點Modest Mouse和The Cribs,但又不失自己的風格,在粗曠的氣慨中包含著紳士風度,整張專輯的聽覺重點都放在他與吉他身上。這張專輯還有一個有意思的地方在於,Marr還找來了他的兒女一起合作,像是〈European Me〉、〈New Town Velocity〉的合聲就是她的女兒Sonny Marr,吉他的一部分則是他兒子Nile Marr所彈奏。Marr的歌聲或許不是那麼有特色,但他很清楚知道什麼樣的音樂才適合他的聲音,專輯發行後,看來又會聽到不少Morrissey和Marr缺一不可的論調,但Marr似乎根本不在乎那麼多,他只想做好自己的音樂。

17. Danny Brown - Old

danny-brown-old-tracklist1.jpg

自從上一張《XXX》認識他之後,就一直在期待他的新作品。《XXX》是我近幾年聽來最爽的饒舌專輯,讓饒舌樂多了一個更尖銳更諷刺更滑稽的聲音。雖然他有時笑料都很猥穢低級,但其實他是個有才有品味的語言藝術家。這張《Old》如黑膠唱片般的分成了 Side A 和 Side B。Side A 的 Danny Brown 聽起來很認真很私人。用第一人稱的方式,仔細地描繪著他一路走來身旁周遭所看到的底特律,描繪著低層階級和那些社會邊緣人的掙扎和悲劇。Side B 裡我們聽到的是另一個Danny,那個浸淫於嗑藥、派對和性的小丑。這樣極端的兩面在他身上並不是對立的特質,而是互造互補的,有了 Side A 的他才會造成 Side B 的他,反之亦然。這兩面都是同一個Danny,獨一無二的Danny。

16. 林生祥 - 我庄

wo_zhuang_feng_mian__ok.jpg

《我庄》是一張格局超越東西方音樂的作品,從編曲到歌詞幾乎很難讓人找到挑剔的地方,從樂器演奏就可以聽得出生祥以及其他團員深厚的音樂底子,在傳統音樂中找到非傳統的表現方式,而鍾永豐的詞則是生趣的描繪鄉土文化並且反思追求功名利祿而忘本的現代人,如果你是鄉下長大並且來到都市的孩子聽了會想起那塊你自小所深愛的各種熟悉的自然氣味。「有空回鄉下看一看吧」我想這張專輯不斷的呼喚著人們做這樣的事,也提醒著我們因為生活的便利性所失去的東西,當現代人失去自給自足的能力,生活只剩下無盡的買入賣出而不是真誠的交換分享。

15. Jessy Lanza - Pull My Hair Back

Jessy-Lanza-Pull-My-Hair-Back.jpg

Jessy Lanza在Hyperdub發行的第一張專輯《Pull My Hair Back》初聽給人的感覺彷彿產自英國,但後來查知她其實是來自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哈密爾頓。雖然她擁有爵士演奏與鋼琴的學位,不過對R&B (節奏藍調) 更是情有獨鍾,所以她在專輯裡依仿著節奏藍調的唱腔來表現歌曲,然而對電子音樂的興趣則是來自她曾在音響公司工作的父親,父親在她年輕時便去世,留下了一些合成器與鼓機,這份遺留下的禮物成為她探究電子音樂的起點。比起軟體的合成聲效,她更喜歡類比合成器由電壓震盪帶來的音色,於是在《Pull My Hair Back》聽到的聲音都是具有彈性和廣度的。

14. Bill Callahan - Dream River

ee265778.jpg

自從改用本名發行專輯後,Bill Callahan的每張專輯都在展現他用簡約的文字、深具磁性的男中音、精巧的編曲和鄉搖的草根氣息說故事的能力,而他今年的作品《Dream River》又更上一層樓。歌曲的主題悲喜交集,但他的文字多了一種平實的溫暖,減少一部分以前讓人難以親近的距離感。長期合作的吉他手Matt Kinsey的吉他非常細膩,在適當之處成為主線,引領聽者觀看他們幽深的內心世界,想起那些與人相聚以及一個人獨處的時刻。專輯中的歌曲橫跨一整年的時間,但Bill Callahan並沒有給他音樂中的季節下武斷的定義,留下許多空白,不論任何時節,都很適合聆聽《Dream River》並沉思他說出的和未說的生命片段。

13. David Bowie - The Next Day

david-bowies-the-next-day-001-1361815326.jpg

當消聲匿跡多年的David Bowie再度發行新作時,對許多樂迷來說是相當值得雀躍的事,尤其在聽完《The Next Day》後,你不得不對已經六十六歲高齡的他肅然起敬,整張專輯除了充滿不流俗的搖滾樂能量更多是David Bowie對自我以及各種不同角色的沉思。《The Next Day》的封面挪用一九七七年的經典專輯《Heroes》,突兀的將套有The Next Day字樣的白色正方框置放在《Heroes》的封面上,上方的Heroes字樣也被畫掉改為David Bowie,這樣的作法像是Bowie在與過去的經典印象做區隔,他想要顛覆自己,將自己從過去被解放出來。

12. Kurt Vile - Wakin On A Pretty Daze

Kurt-Vile-Waking-On-A-Pretty-Daze.jpg

《Wakin on a Pretty Daze》是張非常適合夏日早晨聽的專輯。第一首歌曲〈Wakin on a Pretty Day〉彷彿挾帶美麗的晨光,Kurt Vile以慣常的慢速度開始新的一天,一切都顯得那麼從容不迫。身為自學的音樂人,Kurt Vile追隨著自己所喜愛音樂人的步伐,像是美國搖滾巨擘Neil Young、工人皇帝Bruce Springsteen以及低傳真大將Pavement、Smog以及廠牌Drag City的其他樂團,在音樂的路上一路摸索前進。他對於音樂知識的廣泛涉獵在他的創作中一覽無疑,例如他的吉他聲響實在像極了《Nebraska》專輯中的Bruce Springsteen,而他不斷延展、蔓生的長篇歌曲彷彿得到Neil Young的真傳。

11. My Bloody Valentine - m b v

my-bloody-valentine-mbv-608x605.jpg

當樂隊主腦Kevin Shields公佈新專輯《m b v》發行的消息前,從沒想過他們會發行第三張專輯,與《Loveless》相隔二十二年,一向完美主義的Kevin Shields終於完成了這張九零年代中期未錄製完成的作品,真的很為他感到高興。《m b v》雖然有別於前兩張專輯所呈現出的感覺,但在吉他噪音的部份還是一貫的My Bloody Valentine,使用大量的搖桿顫音讓電吉他音牆變得彎曲、彈性,類比的錄音效果聽起來自然卻粗裂,像是一大面漆上藍色的牆面有著無數的細小裂縫。音樂上的情感也隨著專輯封面由紅色轉變為藍色調的憂鬱,如果說上一張是缺乏愛的表徵,那這一張就是渴望溝通的鬱鬱寡歡,聽起來淺薄的旋律實質上帶有很深的情緒。

Deep One Perfect Morning © 201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