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終榜】DOPM最喜歡的專輯21到30名

by DOPM

30. イルカポリス 海豚刑警 - 豚愛特攻隊

Peter-Mann-海豚刑警《豚愛特攻隊》專輯封面.jpg

《豚愛特攻隊》整張專輯就像是兩個孤單靈魂終於遇到了彼此不再孤單,在〈大家都唾棄ㄉ低能婐爱ㄋ〉的兩人擦肩而過卻有命中注定的強烈感應,彷彿他們就是彼此遺失的另一半,講婐爱ㄋ很俗很低能,但他們並不在意,情感的誠摯並不會因此被打折扣。〈甜甜圈之亂〉的放克Bassline完全不會被很搶耳的Vocal給壓過,並且與鼓拍搭上線給與歌曲很強的韻律感,唱著在炎熱的台北有太多堆積腐爛的情感想讓人逃離,對人有很多很多失望,但就讓甜甜圈跟笑話來填滿這個被掏空的空洞吧。

(by G)

29. Squid - Town Centre

SQUID_Town-Centre_3000x3000-1-1563197681-compressed.jpg

Squid這支新興的英國樂隊在他們在2017年的首張EP《Lino》就展現出與眾不同的氣質,短短三首歌就將ambient、dream-pop、krautrock等樂風精隨掌握的透徹,而《Town Centre》這張四首歌的迷你專輯又是完全不一樣的風貌,由TOY、black midi、Fontaines D.C. 的專輯製作人Dan Carey來操刀,《Town Centre》的Intro使用爵士元素融入了他們所擅長的環境音景,但接下來的〈Match Bet〉則是顛覆想像的變為舞池中帶有爵士氛圍的泡菜搖滾後龐克。他們將搬到倫敦的心聲寫在〈The Cleaner〉,即便當清潔工也可以跳舞跳得很盡興,歌中主唱神經質的唱腔讓他們活脫成為當代的Talking Heads。

(by G)


28. Swans - leaving meaning.

swans-leaving-meaning.jpg

雖然Swans主腦Michael Gira在《The Glowing Man》發行後宣告這個兩千年後的新Swans樂隊組合到了一個段落,但《leaving meaning.》又再次證明了Gira是不會停止他創作的野心,除了依舊跟Swans的吉他手Christoph Hahn合作外也找來更多的客座樂手來打造《leaving meaning.》為這個十年劃下句點。這張長達九十分鐘的巨作,如同之前的作品一般並不能被聽眾在短時間內給吸收,要將時間跟心力放在專注聆聽在這張作品才能真正的進入專輯所要打造的脫俗境界,不只是環境聲響與不斷重複的節奏、也有不少暖心的前衛民謠。在這個資訊流通爆量什麼都令人失去耐心的年代,《leaving meaning.》對我們是一個考驗,考驗著我們對空無的認知。

(by G)


27. The Twilight Sad - It Won/t Be Like This All the Time

The-Twilight-Sad.jpeg

蘇格蘭樂團The Twilight Sad今年的專輯《It Won/t Be Like This All the Time》絕對是年初最令人期待的專輯,Drowned in Sound破天荒給到滿分更加讓人躍躍欲試,實際上聽到其實有點小失望,因為整張專輯的歌曲調性都很類似,從頭聽到尾有點煩膩,不過不可否認許多歌曲都寫得流行又充滿力量,像是〈[10 Good Reasons For Modern Drugs]〉、〈VTr〉、〈I/m Not Here [Missing Face]〉、〈Shooting Dennis Hopper Shooting〉等等,主唱James Graham發自胸臆的歌聲搭配深受八零年代後龐克和哥德影響的曲風,描繪出生活在蘇格蘭的絕望感和令人感到十分衝突的美麗地景,這張專輯有某些時刻必定會打動人。

(by D)


26. Ladytron - Ladytron

106044.gif

先釋出的兩支單曲〈The Animals〉和〈The Island〉傳達出強烈的末世感,Helen Marnie機械般的演唱方式和搶耳的旋律一向都是Ladytron受人喜愛的特點,而比起上一張專輯《Gravity the Seducer》的內斂,《Ladytron》中的歌曲受到世界情勢的啟發而變得更具攻擊性。〈The Animals〉的主副歌只要聽過幾遍就會縈繞在耳,歌詞裡幾個簡單的句子諷喻各國對於移民和弱勢族群的偏見,歌曲結束前的合成器重奏宛如電影配樂般壯麗。

(by D)


25. TOY - Happy in the Hollow

a2887464667_10.jpg

《Happy in the Hollow》或許是TOY成軍以來最好的專輯,以生存在末日後世界的心境來架構整張作品的主題,他們比以往更加著重在旋律性以及氛圍的營造上,從使用合成器與空間感的吉他聲響的〈Sequence One〉到〈Energy〉直線飆奏的新迷幻搖滾都讓人耳目一新,而〈Mechanism〉除了泡菜搖滾的節奏外也加上了夢幻民謠般的旋律有別於過往單調的旋律,雖說他們已經發行三張作品但《Happy in the Hollow》更能定義他們自己的聲音。

(by G)




24. Sebadoh - Act Surprised

CS723365-01A-BIG.jpg

《Act Surprised》的曲目品質穩定,每首歌曲都有一些亮點。Lou Barlow撰寫動人旋律的能力仍寶刀未老,關於抗憂鬱藥物成癮的〈Medicate〉和探討感情中權力拉扯的〈See-saw〉雖然主題黑暗但曲子卻很美麗,〈Sunshine〉描寫內向的人需要暫時躲避眾人來暫時找到內心的平靜(需要一間有厚厚窗簾、兩道鎖的房間),性格特質相似的人聽到都能感同身受。Jason Lowenstein則涉獵了emo、jangle pop和鄉村曲風。

(by D)




23. Flying Lotus - Flamagra

10113329.jpeg

電子音樂製作鬼才Flying Lotus以在山丘上的永恆之火來做為專輯《Flamagra》的主題,以電子節拍混入爵士、放克與嘻哈元素雖然不是他的第一次嘗試,甚至不能說在音樂組合上的創意有超越前作之舉,但從一些跟客座音樂人的合作上還是能找到一些亮點,這次找來David Lynch來在一曲〈Fire Is Coming〉中念詞雖然有點令人不知所云但還是專輯的一大噱頭,但與饒舌樂手Denzel Curry合作的〈Black Balloons Reprise〉倒是頗為出色,以黑氣球的意象來象徵一個人的痛苦與沮喪,當氣球不斷膨脹炸裂也使人因此崩潰。《Flamagra》令人感覺野心龐大,但歌曲間卻不太能找到一貫能串接主題的脈絡,不過專輯整體的灰暗風格確實是完美的架構出了他自己的想像世界。

(by G)


22. Deerhunter - Why Hasn't Everything Already Disappeared?

Deerhunter-WHEAD-Album-Packshot-1540838551-640x640.jpg

《Why Hasn't Everything Already Disappeared?》取名自哲學家Jean Baudrillard的書名,關於相片中事物的消亡,以及數位虛擬化所導致現實事物的消失。Deerhunter主唱Bradford Cox對於那些消失的無名氏感到婉惜,在〈Death in Midsummer〉唱著那些在工廠工作在生活中掙扎而死去以及因政治而流離失所的人們,並且表達他的感同身受,〈No One’s Sleeping〉則是對英國國會議員Jo Cox被殺害事件的感傷。〈What Happens to People?〉以輕快的琴鍵旋律與節奏來表達Cox思考那些逝去之人逝去的原因,而〈Futurism〉則是專輯的另一個亮點,溫暖明亮的吉他旋律與俏皮的貝斯線成為專輯中最引人注目的曲子。

(by G)

21. The Appleseed Cast - The Fleeting Light of Impermanence

appleseed-fleeting.jpg

從emo到後搖到indie rock,The Appleseed Cast在二十多年的生涯間嘗試了許多曲風,作為樂團的第九張專輯,《The Fleeting Light of Impermanence》聽起來比前幾張專輯來得強烈,響亮的吉他給人遼闊的感覺,〈Time the Destroyer〉、〈Collision〉、〈Reaching the Forest〉當中的合成器段落都非常巧妙,〈The Journey〉忽遠忽近的鼓聲彷彿在召喚人踏上冒險旅程。主腦Chris Crisci的歌聲比起過去清晰許多,讓人想起Band of Horses的Ben Bridwell。即便這是張探討人類渺小、生命微不足道的作品,樂團選擇在有生之年還是要奮力發聲,最後一首歌〈Last Words and Final Celebrations〉時的音樂承載了人生的許多故事,使人回味無窮。

(by D)

【2013年終榜】DOPM今年最喜歡的專輯6到10名

by DOPM

公佈完21-3011-20名後,前10名照往例以聊天方式介紹。

10. Sebadoh - Defend Yourself

sebadoh-defend-yourself-album.jpg

D: Sebadoh終於在14年後又出新專輯了,雖然兩年前看過表演,推出新作品是意料中的事,不過Lou當初組Sebadoh算是有點和Dinosaur Jr.對打的態勢,現在兩團竟然可以並存甚至還開心合照),人生真的很奇妙。創作主題方面,Lou還是一樣過於誠實,他也因此吃了些苦頭,不少音樂大站的樂評都聚焦在他的私人生活。不過我想他應該不會這樣就卻步,還是會真誠地寫出自己當下的感受。〈I Will〉、〈State of Mine〉(聽完現場之後有比較喜歡了)都是率真的indie rock歌曲,〈Let It Out〉則深情款款。Jason寫的歌出乎意料之外都很棒,甚至好過Lou寫的。

P: Jason的歌還是一樣的奇怪,他的音樂比Lou還要Hardcore有力量很多,但Lou寫的歌旋律還比較好的,現代的獨立搖滾都不流行這種直率的風格了是相當可惜的一件事。

D: 對呀,Sebadoh的團員就是三個不修邊幅的大叔,用三件樂器表達出內心最真實的情感,要用最簡單的方式展現出力量真的很不容易。可惜他們現在不用類比錄音了,Lou說他原本的卡帶錄音機壞了,他自己不會修理,而且成本太高。

P: 現在數位錄音反而省成本啊,當然也可以刻意製作成假Lo-Fi的效果,總之不管高低傳真,好音樂依舊還是好音樂,那這張跟《Bakesale》、《Harmacy》比較呢,會是他們從《Bakesale》之後最好的作品嗎?

D: 我覺得《Bakesale》之後的專輯各有優缺點。《Harmacy》當中Lou寫的歌是他的創作高峰,但整張專輯被鼓拖累;《The Sebadoh》製作規格比較好,但缺少一首一擊必殺的經典歌曲;《Defend Yourself》風格銜接很順,不過Lou聽起來有點累?我不知道耶,或許這些專輯都沒辦法超越《Bakesale》。但我記得Lou說過,他相信他自己最棒的作品還沒寫出來,他只要抱著這樣的信念一直創作下去就夠了。

9. The National - Trouble Will Find Me

The-National-Trouble-Will-Find-Me-608x608.jpg

D: 雖然《Trouble Will Find Me》剛發行的時候,覺得各家網站的評價有點過譽,但整年下來其實還蠻常聽的,也有一些相當不錯的歌。

P: 初聽的時候並沒有太多的感覺,沒有特別吸引人的單曲,可能會對〈Sea of Love〉比較有印象,不過整體聽起來並不會太糟,走的是相當平穩的路線。

F: 或許就是因為剛出的時候,都被大家捧在手心,但以我以前還算是他們的死忠歌迷聽來,實在覺得吹捧的有點過了。所以才寫出那篇貶多於褒的樂評...  但是,我想說其實因為這張是The National的專輯,才會有這樣的失落感。他們過去的專輯,把樂迷對他們的水平標準提高了許多。今天如果是一個新團,發了這樣一張專輯,我或許就會格外的刮目相看。

就像Spencer Krug提到他最近喜歡的音樂,就提到 The National 的這張專輯。說他是在朋友家幫忙油漆,無意間把整張專輯從頭到尾仔細地聽了一遍,事先並不知道是The National的專輯。聽完之後,他覺得這音樂非常簡單直接,但是歌詞卻非常能帶入情境,有時候音樂能做到這樣就已經很棒了。後來問了朋友才知道原來是The National的新專輯。有時候,要真正不帶著成見去體驗音樂帶來的感受是不太現實的,特別像我們這些時時都在注意新音樂的人。

D: 是啊,平心而論我覺得這張專輯的前半段很好聽,大概〈Graceless〉之後就有點在拖延的感覺,歌曲的型態也在重複。不過前面有幾首幾乎可以排到The National所寫過最棒歌曲的前幾名,我非常喜歡〈Demons〉和〈Fireproof〉。

P: 這張專輯還是給我一種說不出是什麼的悶,還是比較喜歡一些他們比較放得開的歌。

D: 對呀,他們的混音不知道為什麼很混濁,可能是要做出大都會的擁擠、壓迫感?應該是我想太多... 還是比較喜歡《Boxer》和更早之前比較乾淨的聲音。

8. Jenny Hval - Innocence Is Kinky

Jenny_Hval_-_Innocence_Is_Kinky.jpg

F: 這張聽下來有點像是在看禁片的感覺,如果有警告的話,上面應該要寫上:本專輯內有驚悚聲音效果和限制級內容,部分片段可能造成聽者精神不適,請聆聽者自行承擔風險。

D: Jenny應該涉獵了多樣的音樂,用獨樹一格的方式把搖滾樂、民謠、電子樂結合,再用她表情多樣的歌聲唱出內心最深處被壓抑的慾望,好像在看張力十足的劇場表演。

F: 是阿,聽起來非常有挑戰性。她自己也說了,上一張專輯偏向於民謠的風格,讓她感覺在表演的時候好像不太能放得開。所以,在創作這張專輯時,選擇了用更極端更猛烈的表現意識。所以聽起來也像是一場近似avant-garde的歌舞劇。

D: 她也說,她並不想描寫一個像套用了Instagram濾鏡的世界,而想呈現真實、扭曲的一面。我不確定她是不是有批判的意味,不過讓聽眾長大是件好事,我常常覺得現在的歌曲都在幼齡化,但社會不是那樣運作的。不管喜不喜歡,情色文化都是社會上難以忽視的一塊。

F: 是阿,像是 Miley Cyrus 或是 Lady Gaga 穿著內衣和一群裸著上身的男舞者共舞,這不就是情色文化和流行音樂文化的融合嗎?這些影片不就是要挑逗男性的慾望,並告訴女生這樣的打扮和行為才是美麗性感的?多麼幼稚天真的方式!但卻他媽的很有用!還是一堆人聽著這些音樂,因為也是一樣幼稚天真。就像專輯名稱一樣,Innocence Is Kinky (天真卻挺變態)!

D: 對呀,我想Jenny可能是希望我們對這些事情都要有自己的立場,不要盲從流行文化。然後她應該是Swans迷喔,最後一首歌叫做〈The Seer〉。

F: 是阿,不過這張專輯和《The Seer》和《Shaking The Habitual》一樣都不是一張會讓人想要重複聆聽的專輯。

D: 哈哈,我們專喜歡選這種的,但也是一聽就不會忘記的。

7. Primal Scream - More Light

primalcov-1.jpg

P: 會選這張專輯進來的原因其實就在專輯的第一首歌〈2013〉,它提醒了我們即使到了〈2013〉還是有許多未解的問題,龐克音樂了又去,什麼都沒改變,到了2013年,對於那些覺得搖滾樂可以改變世界的人們來說,是不是該認清些什麼,Bobby提到了那些退位、逝世的政治人物的政策依舊影響著整個國家,所以他從今年回顧過去,發現一些根本不會改變的事實,雖然他的結論是年輕人的革命,但我覺得就算沒辦法做到那樣的程度,現在的年輕人也必須去思考能為這個地方做些什麼,無論行動、評論、參與與社會聯結的藝術創作都好,最重要就是表現你的想法是什麼,並且與反對你的人溝通。好像有點扯遠了。

D: 很多人說搖滾樂手老了,反骨精神一定會消逝,Bobby就是這種說法最棒的反證。他以過來人的身份指導這一代的我們該怎麼做,很多場合都缺少這樣的傳承。

P: 薑還是老的辣,他們自從《XTRMNTR》之後的專輯都沒有太驚人的表現,不過《More Light》就不太一樣,爵士、藍調、另類搖滾全部兜在一塊,可聽性或許還比《XTRMNTR》來得高,地位肯定不會比《Screamadelica》來得高,但也相當接近了。Primal Scream是一組可變性相當高的樂團,大概除了重金屬之外的搖滾類型都會玩,有海綿一般超強的吸收力,聽這張專輯就可以感受到Bobby的野心(我都忘了他是玩Indie-pop出身的了)。

D: 《More Light》的曲風多變,不過聽的時候並不會覺得負擔很重,專輯很長,從頭到尾大體上都維持一致的水準,用第一支單曲〈It's Alright, It's OK〉收尾真的好勵志,Bobby永遠要當個誠實面對自我並樂於幫助他人的人。

6. Anna Von Hausswolff - Ceremony

anna-von-hausswolff-ceremony.jpg

D: Anna的專輯非常莊嚴、隆重,從第一首歌開始,就感覺自己好像走進了教堂,注視著正在上演的神聖儀式。最近創作哥德風音樂的女伶又多了起來 (Julia Holter、Chelsea Wolfe),不過Anna的作品我覺得是當中最成熟、最完整的。

F: 我也這麼覺得,哥德式的音樂有時候聽起來好像就是要讓人覺得毛骨悚然,可是Anna走的是完全不同的套路。似乎把整個重心放在音樂上,為的不是做出甚麼嚇人的效果,而是利用傳統的教堂管風琴營造出令人敬畏的神祕感和莊重感。

D: 整張專輯都是非常用心創作的音樂,不知道北歐的音樂人為什麼常常能傳達特別深刻的情感。除了莊重以外,〈Liturgy of Light〉和〈Harmonica〉等歌曲也是很淒美,聽的時候腦海中浮現許多畫面。順便一提,〈Sova〉的音樂旋律和Shearwater的〈Hidden Lakes〉結尾非常相似,應該是巧合。

F: 挖塞,真的很像!感覺就像是拿了他們的旋律然後用 Philip Glass 式的大量重複演奏方式,作為曲子前半段的 build-up,然後我很喜歡她用高音唱些聽不懂的詞 (咒語?) 後面的那段吉他鏗鏘的激情演奏,感覺很澎湃。她用教堂管風琴和歌聲施法,讓達到高潮的情感洪流淹沒了聽眾,並帶他們進入到心靈深處那超乎想像的黑暗森林。

D: 形容得真好!每個人生命中都一定會遇到無邊的黑暗,Anna先為我們召喚了黑暗,讓我們的心靈得到洗禮。

F: 我還真想去教堂裡聽她的現場表演,應該會很特別吧!之前在瑞典的教堂,意外地聽到他們在演奏古典歌曲,那管風琴的聲音更是幾百米外就能聽到了。坐在裡面聽應該更加震撼吧!

Elliott Smith的樂團朋友(下)

by DOPM
Elliott+Smith.jpg

表面上看起來,Elliott Smith的音樂生涯在他離開波特蘭後達到高峰,他在電影《心靈捕手》中的配樂〈Miss Misery〉獲得奧斯卡提名,歌曲大部分在紐約寫成的專輯《XO》是他第一張在主流廠牌DreamWorks發行的作品(雖然是因為樂團Heatmiser無法履約的關係),也獲得樂評肯定及商業上的成功,然而他的生理與情緒狀態卻日趨惡化。〈Miss Misery〉一曲所帶來的功成名就令他不知所措,從此以後再也不在現場表演這首歌。原本離開波特蘭是想改善生活受到酒精與藥物制約的情形,但是到了紐約情況反而更糟。

1999年,Elliott Smith搬到美國西岸大城洛杉磯,在居民組成多樣的Echo Park地區落腳,他在這邊結識了許多音樂人,像是Grandaddy的Jason Lytle和Earlimart的Aaron Espinoza等等,並成為當地音樂場景名義上的領袖。這些朋友曾經看到Elliott Smith受到藥物牽制,遭受兒時的創傷記憶折磨,在沉淪和康復的階段之間不斷來回擺盪,但他們也為Elliott Smith的才華驚嘆,欽佩他做音樂的認真態度,並因為他的溫暖與真誠而感動。雖然Elliott Smith離開了我們,但他的音樂人朋友延續他的精神,繼續寫著內省、私密且動人的歌曲。

下面我會介紹幾位Elliott Smith生命最後幾年中的音樂人朋友。

Lou-Barlow-6.jpg

Lou Barlow、Sebadoh、The Folk Implosion

Sebadoh和The Folk Implosion的主腦Lou Barlow在九零年代中期聽到Elliott Smith的同名專輯,並在生日那天去看了Elliott Smith的現場,表演結束後,Lou Barlow到後台跟Elliott Smith聊天,發現兩人都很喜歡對方的創作,他們惺惺相惜並結為好友,Elliott Smith也在Sebadoh為專輯《Harmacy》巡迴時擔任暖場。當時Lou Barlow和Elliott Smith正好都面臨生涯的轉捩點,Elliott Smith的樂團Heatmiser解散,Sebadoh被廠牌要求必須撤換鼓手,他們聊到改變所需要的心理調適、過程中可能傷害的人,並給對方鼓勵。在Lou Barlow要搬離家鄉波士頓到洛杉磯發展時,Elliott Smith還從紐約搭車到波士頓,在他的告別派對上表演,留下這段珍貴的影片。不久之後,Elliott Smith也搬到洛杉磯並與Lou Barlow住得很近。

Lou Barlow和Elliott Smith沒有直接音樂上的合作,不過他們曾經一起上過MTV的節目,在上面嘲諷音樂記者的不用功。目前網路上流通的Lou Barlow翻唱Elliott Smith歌曲的影像,竟然是在Elliott Smith過世之後的場合,令人不勝唏噓。Elliott Smith原本預計在2003年的All Tomorrow's Parties音樂祭上表演,沒想到他在表演日期前三週不幸去世,Lou Barlow臨時上陣,和伴奏樂團The Minders為好友完成這場生前最後一次應允的表演。

現在在Lou Barlow的網站上,還可以找到他為Elliott Smith特別留下的頁面,描寫兩人的深厚的情誼。2005年專輯《Emoh》專輯上的歌曲〈Legendary〉濃縮了他想對Elliott Smith說的話,聽起來很難讓人不感到心碎。

我知道你已經給了我你所能表達的一切
我知道終有一天我能理解已經發生的事
但在那天來臨之前,我一直嘗試解開謎團
反覆思考為什麼我沒能把你留下
url.jpg

Jason Lytle、Grandaddy

Grandaddy是一支活躍於九零年代中期到兩千年代中期的洛杉磯獨立搖滾樂團,他們的風格融合低傳真、迷幻和實驗,簡單的編曲、迷離的鍵盤聲、音樂中豐富的想像力都深受大家喜愛。2000年的專輯《The Sophtware Slump》描寫科技進步下人性的疏離,被比擬為Radiohead專輯《OK Computer》的姐妹作,不過2006年,樂團因為一直無法取得商業成功以及團員間的理念差距而解散。解散後,團員各自忙著自己的音樂計畫,主腦Jason Lytle和吉他手Jim Fairchild各推出了個人專輯,Jason Lytle和鼓手Aaron Burtch以及Earlimart的團員組成樂團Admiral Radley。去年和今年Grandaddy有以樂團名義復出表演,但目前還沒有新作推出。

閱讀主腦Jason Lytle的訪問,會發現他和好友Elliott Smith有許多相似的地方,他們都推崇DIY精神,對於商業成功都感到困惑不解,甚至相當排斥,他們在某種程度上都很孤獨,不過Jason Lytle說道,Elliott Smith其實是個很幽默的人,總是帶給朋友歡笑,在一些歡樂的場合中沒有Elliott Smith,失落感特別強烈。Grandaddy在推出《The Sophtware Slump》時曾幫Elliott Smith暖場,Elliott Smith會先上台和Jason Lytle一起合唱歌曲〈He's Simple, He's Dumb, He's The Pilot〉,Elliott Smith離開後,有一次Jason Lytle在現場表演這首歌時,不由得崩潰哭泣。今年他和Jim Fairchild也在幾場Elliott Smith的致敬演唱會上表演。

earlimart_comp.jpg

Aaron Espinoza、Earlimart

Earlimart是一支和Grandaddy同期的加州獨立搖滾樂團,當時他們和Grandaddy還有Lou Barlow的The Folk Implosion都被歸類在洛杉磯的音樂場景「The Ship Collective」。Earlimart的主腦Aaron Espinoza原本是Elliott Smith的粉絲,某一次Earlimart在波特蘭表演時,終於見到Elliott Smith本人,兩人也成為好友。Elliott Smith給了Aaron Espinoza很多音樂上的指導,Elliott Smith對Aaron Espinoza的影響在2004年的專輯《Treble & Tremble》上特別明顯。

《Treble & Tremble》在Elliott Smith的《From a Basement on the Hill》發行日的前三週問世,整張專輯充斥著憂傷的氣氛,而像〈Hold on Slow Down〉、〈Heaven Adores You〉和〈It's Okay to Think About Ending〉都是關於Elliott Smith的,〈Hold on Slow Down〉歌名由來自某一天Elliott Smith到Aaron Espinoza家看看一些他遇到瓶頸的歌曲,而Elliott Smith的建議說得太快,讓Aaron Espinoza來不及抄下。Aaron Espinoza在《Treble & Tremble》低語般的歌聲、編曲中搖擺的鋼琴、層疊的吉他都非常有Elliott Smith的影子,但也讓人憶起Elliott Smith是多麼優秀的音樂人。

Earlimart仍在做音樂,Aaron Espinoza也慢慢建立了自己的風格,寫出更成熟的曲子,相信Elliott Smith如果知道應該會為他感到高興。

JonBrion2.jpg

Jon Brion

Jon Brion是一位知名的唱作人、作曲家和製作人。他和導演Paul Thomas Anderson長期合作,為電影《不羈夜》、《心靈角落》配樂,電影《王牌冤家》的配樂讓他得到葛萊美獎提名。除此之外。他製作了許多主流及非主流的專輯,例如Kanye West的《Late Registration》、Sean Lennon的《Friendly Fire》、of Montreal的《False Priest》和Best Coast的《The Only Place》等等。他持續好幾年在星期五晚上都會到洛杉磯一間叫作Largo的酒吧駐唱,經常沒有準備歌單,而是即興演唱,Aimee Mann、Michael Penn、Fiona Apple和Elliott Smith都曾現身和他一起表演。

Jon Brion在1998到2001年間曾是Elliott Smith一位重要的朋友及合作對象。他參與Elliott Smith《XO》專輯多首歌曲的製作,並在《Figure 8》專輯的〈Happiness〉上唱合音。1999年時,Jon Brion打算在MTV開一個音樂節目「The Jon Brion Show」,並請Elliott Smith擔任第一集的來賓,由導演Paul Thomas Anderson負責拍攝,可惜節目最後沒有被MTV採納,影像也從未播出。幾年前Paul Thomas Anderson終於把第一集節目放上YouTube,讓大家可以欣賞Elliott Smith和Jon Brion一起演繹歌曲〈Son of Sam〉、〈Independence Day〉、翻唱John Lennon的歌曲〈Jealous Guy〉、The Kinks的〈Waterloo Sunset〉、Big Star的〈Nighttime〉等等。

Elliott Smith原本打算請Jon Brion製作他的專輯《From a Basement on the Hill》,但在專輯製作期間,兩人卻因為Elliott Smith的毒癮發生爭執,終致完全決裂。聆聽他和Jon Brion完成的《From a Basement on the Hill》部份只會勾起令人難過的回憶,因此Elliott Smith在朋友介紹下找了下一段要介紹的David McConnell合作。

Pic source: https://secure.flickr.com/photos/smailtronic/1350993017/sizes/m/in/photostream/

Pic source: https://secure.flickr.com/photos/smailtronic/1350993017/sizes/m/in/photostream/

David McConnell, Goldenboy

和Jon Brion的合作失敗後,朋友介紹David McConnell經營的錄音室「Sattellite Park Studio」給Elliott Smith,該錄音室位於山坡上一間房子的地下室,專輯《From a Basement on the Hill》也因此得名,接下來的兩年間,Elliott Smith陸陸續續在這邊和David McConnell完成了《From a Basement on the Hill》的片段,David McConnell也成為他生命最後階段生活的重要支柱。

David McConnell當時是洛杉磯樂團Goldenboy的團員,私下也開設錄音室。他不輕易評斷別人,冷靜地聽Elliott Smith談起他的惡夢與恐懼。他也說服Elliott Smith應該投資自己的錄音室而不是把錢都花在藥物上,因此Elliott Smith買下New Monkey Studio並添購了許多器材,Heatmiser的前團員Neil Gust、前Sebadoh鼓手Russ Pollard的樂團Everest都曾到這邊錄音。

根據Elliott Smith的構想,《From a Basement on the Hill》原本可能是雙CD的專輯,收錄30首歌,風格粗糙、原始,David McConnell表示,Elliott Smith想做出他生涯中的《The White Album》。Elliott Smith過世後,他的家人決定讓《From a Basement on the Hill》問世,原本David McConnell也有參與製作,但因為Elliott Smith的家人對他的老製作人Rob Schnapf和前女友Joanna Bolme比較熟悉,David McConnell只好知難而退。《From a Basement on the Hill》發行時,他經常感嘆專輯最終沒有以Elliott Smith想要的方式呈現。不過Elliott Smith和David McConnell畢竟沒能夠完成《From a Basement on the Hill》,所以我們可能永遠無法確知Elliott Smith決定發行怎麼樣的專輯。

除了《From a Basement on the Hill》以外,David McConnell曾製作The Folk Implosion的最後一張專輯,目前他轉向從事聲音藝術的創作。

Elliott Smith的音樂人好友還包括民謠歌手Mary Lou Lord、低傳真唱作人Beck、洛杉磯獨立搖滾樂團Rilo Kiley等。然而,在Elliott Smith的傳記《Elliott Smith and the Big Nothing》作者Benjamin Nugent揭露了一些Ellliott Smith的私人問題和死亡疑雲後,他的朋友不約而同打算不再對媒體討論Elliott Smith的私事。Elliott Smith經歷了太多的悲傷痛苦,但他曾經創作許多美麗的音樂,也影響了許多音樂人。好音樂不需要媒體吹捧、商業包裝,最重要的是真實表達自己並堅持自己想要的方向。

by Debby

【2012年終榜】DOPM今年最喜歡的10張EP

by DOPM

不知不覺就年底了,今年的音樂非常精彩,我們將陸續公佈年終榜單。首先貼出我們今年最喜歡的EP,以下依英文字母順序排列,不分名次。

Airiel - Kid Games

tumblr_meujoyqI1b1rvrupu_1355195699_cover.jpg

慢工出細活的Airiel終於在推出首張專輯的五年後發行新EP,他們譜寫的Shoegaze/Dream pop音樂美麗得令人心碎,即使已經對這類音樂冷感的人也一定會愛上它。

Black Tambourine - OneTwoThreeFour

artworks-000018364455-natf40-original.jpeg

好久不見的Black Tambourine為了籌募巡迴經費而錄的The Ramones翻唱曲EP,即使是玩票性質的作品,他們還是把噪音與清甜流行樂的小情小愛結合得那麼好。

Burial - Kindred

95959.jpg

Burial的曲子取樣了不少的R&B、Hip-Hop音樂的段落,甚至是電影配樂、遊戲《特攻神諜》中的彈殼聲響,將它們混入不斷重覆的拍子和獨特沉厚、難以捉摸的貝斯聲線,形成一首首風格黑暗的曲子。

Foxygen - Take The Kids Off Broadway

2996023956-1.jpg

熟悉老搖滾的樂迷或許能從他們的音樂中找到許多熟悉的脈絡,但Foxygen的拼貼性又將那樣的脈絡重新打亂,組合成自己想表達的東西,簡而言之就是「怪」。

完整樂評

JJ - High Summer

jj-high-summer.jpg

JJ在新EP依舊做著純真、清新的電子indie pop,他們對Rap和R&B歌曲的取樣與重新詮釋還是獨樹一幟,而且這張EP是可以免費下載的。

The Mary Onettes - Love Forever

56a1723661bb3818d2b17a584d3e17eb.jpg

在瑞典製作人Dan Lissvik的操刀下,原本頗為沉重的音樂頓時輕鬆了一點,卻又不失屬於他們有著歌德優美旋律的特質。

A Place To Bury Strangers - Onwards To The Wall

eb51326e.jpg

如果你喜歡2009年的《Exploding Head》,《Onwards to the Wall》是最棒的聆聽延伸,旋律性佳而且有兇猛卻不嚇人的工業噪音。

A Place To Bury Strangers - "So Far Away" from the EP Onwards To the Wall. A Place To Bury Strangers: http://www.deadoceans.com/artist.php?name=aplacetoburystrangers SC Distribution: http://www.scdistribution.com/music-shop.html?class=artist&artist=a%20place%20to%20bury%20strangers Amazon: http://www.amazon.com/A-Place-to-Bury-Strangers/e/B00197GPZ2 iTunes: http://itunes.apple.com/us/artist/a-place-to-bury-strangers/id264350175

Sebadoh - Secret EP

2190781765-1.jpg

找到新鼓手,又開始巡迴之後,Sebadoh終於有新作品了,Lou Barlow和Jason Loewenstein分頭寫出的怪異低傳真歌曲都再次展現出他們的無可取代。

Shlohmo - Vacation

170988173-1.jpg

聲音融入旋律的緩拍,音樂瀰漫了含蓄的情感和潛在的黑暗神秘。三首歌實在是不夠聽,非常期待他有更多這樣深夜作品。

透明雜誌 - 透明雜誌 Forever

1081622534-1.jpg

聽透明雜誌新發行的EP《透明雜誌Forever》與聽《我們的靈魂樂》的心境又是有所不同,帶來的感覺就像是以愉悅無比的心情要去與世界對抗。

Deep One Perfect Morning © 201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