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National - I'm Easy to Find

by DOPM
5c7d596bcc6a9.jpg

在聽了兩個月後The National的新專輯《I’m Easy To Find》,我可以理解樂評的無感和樂迷的些許失望。簡單說,就是樂風沒有甚麼顯著的突破,歌曲上也沒有過往專輯必備的獨立搖滾金曲。但是,我並不想討論這些,因為這些都是客觀的事實。我想主觀的聊聊看了人生第一次現場的The National後,他們的音樂陪我一起走過了這十年,2019年推出的新專輯,對我來說又代表了甚麼。

在討論音樂前,我想先提到關於這張專輯的孿生作品,那就是導演Mike Mills所拍的同名短片。影片剛出隔天,我吃完中餐就在外面點開來看,看得淚流滿面。瑞典女星Alicia Vikander,在影片中演出了一個女孩的一生,從平淡無奇的成長,成熟邁入老年故事,在這宏觀縮時的簡潔鏡頭下,看起來卻是令人感動。而打動我的絕對不是這個故事有多動人,而是他能勾起我在人生歷程中屬於我的回憶,其實不難看出創作者讚頌的正是平凡人的生活。我想他們也是用這樣的出發點去創作這張專輯,因此必須內化這些作品,我才能真正把它變成屬於「我」的The National專輯。

熟悉The Nationa的樂迷都知道他們的聲音,它或許是過去十多年來最一貫也一直維持在水準之上的獨立搖滾樂團。無論是強勁的後龐克快節奏歌曲,或是憂鬱至極的慢拍抒情歌曲,在主唱Matt Berninger的低沉歌聲中,總能把我們心裡不安焦慮的情緒唱出來。或許在成長過程中,我一直有這樣的不安情緒,也使我更常拿出他們的專輯來聽,導致他們的音樂也早就成為我音樂DNA的一部分。

一開始聽這張新專輯,有很多地方讓我覺得很陌生。像是幾乎每首歌都能聽得到女聲,編曲來說也鬆了許多,鋼琴與弦樂部分遠遠比上一張還要吃重。這些改變,我想每個人的看法不同,但是既然這張專輯和影片本是相互影響的作品,影片既然是以女性為主角,其實這些安排都是很合理的。而找來的女聲,也都幫音樂加分了不少,也呈現出他們比較脆弱的一面,而這往往是比較接近真實的。如〈Oblivions〉,不斷重複地唱出 “You won’t walk away, won’t you? I still got my eyes for you.” 另外在〈The Pull of You〉,甚至還找來其他兩個女生Lisa Hannigan和Sharon van Etten在助唱這首關於戀人在離開後,仍然能感受到對方所帶來的影響。

另外一點我覺得很有意思的是,歌詞中偷渡了不少影片中的台詞和場景,在他們一貫抽象的歌詞中有了更具象的呈現,我似乎更能體會Matt Berninger 和他老婆Carin Besser 所譜寫的人生場景。在〈Hairpin Turns〉中,當他們唱到 “What are we going through? We’re always arguing about the same thing.” 腦袋立刻就想到了影片中夫妻爭吵的畫面,我想經歷過的戀人們都能體會那種無力挫折感。我也很喜歡〈I’m Easy to Find〉與〈So Far So Fast〉 這兩首抒情慢歌,輕輕的鋼琴彈奏聽起來就像是Alicia 躺在房間,躺在草地上,回憶著自己的人生是如何上演。

除了讓人沉澱的慢歌外,也有他們的招牌快歌,如〈You Had Your Soul With You〉,〈Rylan〉,〈Where Is Her Head〉 都是令人情緒激昂的作品。必須得特別提一下鼓手Bryan Devendorf在這張新專輯出色的表現,無論歌曲速度快慢,他總是能打出絕佳的節奏。除此之外,他們也做了過去不曾嘗試的實驗,如在〈Dust Swirls In Strange Light〉,直接用Choir唱出影片裡的台詞。〈Not In Kansas〉,另外一首耐人尋味的作品,除了歌詞使用了大量的文化符碼,副歌更是讓女合唱團唱出Thinking Fellers Union Local的歌曲〈Noble Experiment〉。這絕對是專輯中最令人驚豔也讓人感到撫慰的時刻。

〈Light Years〉 則是我個人今年的最佳單曲之一。這首由Aaron Dessner 所譜寫的鋼琴曲本身的旋律就極美,再加上歌詞中唱出情侶間的鴻溝彷彿是無法挽回的距離。而這也是他們最會寫的主題之一,人與人之前的距離,自我疏離與他人所造成的隔閡。在編曲較為輕鬆的〈Quiet Light〉,字句間都在對著已經離開自己的對象傾訴著,然而原來焦躁不安的情緒似乎不再令人那麼難受。The National從原本的中年危機的大叔變的更老熟了,也變得更溫柔了。而我覺得用溫柔的方式表現出他們的成熟,也算是一種優雅的浪漫。對於聽著他們的音樂一起變老的我,他們相對比較沉靜的音樂,完全符合我現在的心境。

by fuse

The National - Sleep Well Beast

by DOPM
IMG_0041.JPG

The National 在《Sleep Well Beast》專輯前先行發布的4首單曲(註1),在我看來都是相當不錯的歌曲。加上團員在《Trouble Will Find Me》巡迴宣傳結束後各自投入音樂計畫,因此我還蠻期待《Sleep Well Beast》能否破繭而出,畢竟樂團在上張專輯其實遇到了撞牆期。

在《Sleep Well Beast》尚未發行上架之前,網路上已流傳一版疑似黑膠唱片轉錄的mp3音檔。檔案音質相對混濁,Matt 的嗓音幾乎佔據了大半時刻。因此我在初聽《Sleep Well Beast》時,感受到The National 做了不少有別以往的嘗試,但Matt 的歌聲卻強勢地將歌曲導回熟悉的The National 樣貌型態。直到聽完CD之後,這些疑惑才都一一消除。

即使Matt的歌唱和Bryan的招牌鼓擊在新專輯中依舊強勢,仍不難察覺Dessner兄弟檔才是這回主導新編曲走向的幕後推手。即便只是點綴式的聲響效果,但戴上耳機聆聽能讓聲音細節逐步放大,更能欣賞他們在這些細節上的用心巧思。倘若對他們先前的Side-Project有點印象,不難猜出那些電子音效是出自已轉型為製作人的Aaron之手,而後現代感濃厚的古典鋼琴與弦樂編制則主要由Bryce主導。

《Sleep Well Beast》整張專輯乍聽之下與過往的作品並無二致,然而身為眾人的愛團,所能擁有的特權不外乎是重複聆聽的機會。我想只要是The National 樂迷,或多或少知道《Sleep Well Beast》這張專輯的創作理念源頭是來自 Matt Berninger 與  Carin Besser 之間的婚姻問題。

早在〈Afraid of Everyone〉我們就聽過 Matt 對於女兒即將出生的焦慮慌亂;如今他於〈I'll Still Destroy You〉書寫初為人父的不適應與自責愧疚,這多少讓我們想起《Paris, Texas》裡的Travis。曲子前半段像是一個輕聲細語、極具耐心的慈父,然而尾聲倏忽變調為風暴式的飆奏,讓人隱約感受到他試圖努力彌補修復的情感,卻又再度徒勞。

雖然樂團宣稱他們並不試圖重現《Boxer》時期的輝煌,但〈Day I Die〉開端的鼓擊僅僅一瞬即將時光倒回「骯髒的維多利亞」時代。〈The System Only Dreams In Total Darkness〉2分鐘左右激昂的吉他獨奏,伴隨背景細微的類福音和聲,再於2分45秒左右倏然切換分鏡。個人極度喜愛如此編排,幾乎可以想像現場演出時樂團會多麼投入於這個片段。

而〈Turtleneck〉短促急切、不拖泥帶水的樣貌,則重現〈Abel〉、〈Available〉裡歇斯底里的激昂。這也是繼〈Fake Empire〉隱喻批判George W. Bush後,再次將箭茅指向另一位共和黨總統Donald Trump。Matt更直白地唱到“This must be the genius we’ve been waiting years for, oh no!”,憤怒諷刺的口氣清楚表達了他們的政治立場。

大量的電子節拍loop與氛圍效果,也是《Sleep Well Beast》的風格。在〈Walk It Back〉、〈Empire Line〉都得以瞥見此一創作上的改變,這使得專輯面貌出現The National 過往少有的鬆弛輕盈。〈Walk It Back〉則取自小布希文膽Karl Rove於2004年美國總統大選前夕的一段談話,藉以批判政府顛倒是非、混淆群眾意識。這取樣的運用不禁讓人想到深諳此道的Public Service Broadcasting。

而在〈Empire Line〉裡,副歌不斷反覆唱著 “Can’t you find a way? You’re in this too.”。一句簡單的探問,可以廣泛套用在政治與婚姻感情,這兩者也正是此張專輯的核心(或者說是The National 的核心)。相互敵視的分化社會如同缺乏信任基礎的感情,Matt 唱出的或許是他個人在極度焦慮與偏執下的自卑與罪惡感,然而另一方面卻也透過審視自我的不足,才得以用更寬容的態度去接受他者的缺點,而這也正是我們一直以來喜愛The National 的原因之一。

專輯後半部的幾首歌則以相對抒情的方式唱出感情生活的迷惘與無助。在〈Carin At The Liquor Store〉迎來同樣熟悉的鋼琴演奏,它們一如過往的〈About Today〉、〈Start A War〉、〈Lucky You〉,讓人們得以在忙碌窒息、雜沓無章的生活軌道裡找到一絲換氣的空隙。〈Dark Side of The Gym〉的歌名更是毫不避嫌地向Leonard Cohen致敬,取自Cohen的〈Memories〉歌詞“Just dance me to the dark side of the gym”。老派浪漫的節奏再加上芭樂歌詞,聽起來像是婚禮上會放的歌,當然更像是Cohen後期專輯裡的作品。

尾聲的〈Guilty Party〉與〈Sleep Well Beast〉則是另一個相對有趣的安排,多聽幾次不難發覺這兩首歌用的是一模一樣的拍子,差的只是重拍落點的差異。〈Guilty Party〉重拍在後,較接近傳統的4/4拍,給人一種較為沉重的反饋。即便拍子的節奏總搶在旋律之前,然而當緩慢的鋼琴與弦樂介入樂句,配上充滿懊悔情緒的歌詞,是首十足The National 風格的心碎歌曲。

而尾曲〈Sleep Well Beast〉的拍子則顯得較為輕盈,配上各種古靈精怪的音效在背景襯托,讓曲子聽來更為抽象、更加難以定義。Matt 在早前的專訪中 (註2),直接將這兩首歌比喻為一對雙胞胎。前者是人人愛的好學生,後者則是坐在教室角落,活在自已世界的人。雖然這結尾曲實驗並非具挑戰性的突破,卻像是人們進入噩夢前的催眠曲,不受既有邏輯限制的編曲充滿了想像空間。跳躍式的歌詞則像是支離破碎的線索,或是夢醒後的殘遺記憶。至於這個噩夢代表了什麼,這個「Beast」所指涉的究竟為何? 或許只有一聽再聽,我們才能慢慢解讀。這回The National 交出的作品雖未必是生涯最佳,但依舊是相當耐人尋味且後勁十足的。

[註1]
〈The System Only Dreams In Total Darkness〉、〈Day I Die〉、〈Guilty Party〉、〈Carin At The Liquor Store〉

[註2]

by Headphone Youth & fuse

評分:

The National - Trouble Will Find Me

by DOPM
url.jpg

關於 The National 的這張新專輯《Trouble Will Find Me》,主唱 Matt Berninger在一次接受訪問中,說到在經歷十幾年浮沉的音樂生涯,終於換得前兩張專輯的成功後,現在的他們可以舒服地做自己 (live comfortably under one's own skin),已經不再需要嘗試去向人證明他們的身分。但是,身為他們多年的歌迷,我知道這句話和 The National 這個樂團的本質上是相當矛盾。

焦躁不安、悲愴的懊悔、慢熱的內斂、神經質的抑鬱,不管是從音樂或是歌詞都濃濃的散發出這些他們的特質;換句話說,他們就是沒辦法舒服地活在自己的皮膚裡。即使洗了澡,穿上體面的藍色西裝外套,在派對上和朋友談笑風生,似乎永遠無法藏住自己的不安和脆弱的心靈。像是在他們的意識中,永遠都面臨著各種心理問題、身分危機、強迫症、妄想症等。

如果我們可以認同這些就是 The National 的特質,那我們可以接下去討論為什麼說他們現在終於可以舒服地活在自己的皮膚裡。就我從新專輯聽了幾次下來,前面提到那些不安的特質都還在,但就像他們自己說的,他們不需要再去試著告訴聽眾他們的種種不安。所謂的身分危機已經變成了他們的身分,焦躁抑鬱的精神狀態已經成了他們的正常狀態。我想他們自己本身很清楚他們樂團生涯的變化,和這之間的弔詭。所以他們才會說自己終於可以不用去向人證明甚麼,而或許就是少了這個東西,讓整張專輯雖然擁有 The National 的聲音和樣子,但是靈魂卻不在家。

就像我和朋友開玩笑地說,他們這張聽起來像是他們在音樂生涯起飛後,進入了自動飛行模式。雖然他們可能不會認同這樣的說法,畢竟他們也花了時間和心思去做這張專輯,但是他們也有可能低著頭尷尬的默認:現在的我們已經失去了去追求的慾望,我們就只是希望利用我們十幾年磨合下來的默契和對彼此的了解,繼續做我們的音樂,如果觀眾仍舊喜歡,那很好;如果沒感覺了,那也無所謂,我們已經混得比我們想像的還要久了(笑)。(註:這是我假想的訪問對談,純屬虛構)

專輯的第一首歌 〈I Should Live In Salt〉,並不是一首情歌,而是Matt Berninger 對自己弟弟Tom (也就是《Mistaken For Strangers》紀錄片的導演) 唱的一首坦誠又黯然的歌曲,不像團裡的其他兩對兄弟檔,他們倆是完全不一樣的兩個人,情感中充滿了無奈、感嘆和自責。接下來的 〈Demons〉 和 〈Don’t Swallow The Cap〉 我們聽到的是修飾美化過的招牌「國際牌」聲音;Bryan的鼓點雖然仍有點焦慮,但已經內斂並沉穩許多;身為製作人的兩位吉他手Aaron與Bryce 稀釋了他們的吉他聲卻加入了不少的弦樂,讓歌曲聽起來更加優雅;甚至連主唱 Matt 填的詞,似乎都不需要努力,只要他開口咕噥,就是一首歌了。(自動飛行模式?)

老實說,初次聽這張專輯,我有點聽不下去。因為裡面有不少熟悉的音樂片段,讓我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而這重複感使我感到不太好,就像 Depeche Mode 的新專輯一樣。我不知道是不是只有我才有這種感覺,但重複的聲音並沒有帶來熟悉的安慰,反而帶來點小小的排斥感。這張專輯的 〈Graceless〉 讓我想起了前兩張叫受歡迎的兩首快節奏單曲 〈Apartment Story〉和〈Bloodbuzz Ohio〉。〈Fireproof〉像是重複了 〈Racing Like A Pro〉的結構。而且,我發現 Matt 的詞彙和情感也開始有點重複了,但是他的詞仍舊是這張專輯的一大亮點。

並不是說這張專輯不好聽,相反地,這是張相當完整,並且製作上也別有用心的專輯。而我也不討厭這張專輯,只是比起他們之前的作品,這張的有效期限可能會更短,至少對我而言。不過,我想我還是會繼續喜歡 The National 的。除了喜歡他們好聽的音樂,我更喜歡的是他們在精神上和情感上的坦白,特別是針對這種連活在自己皮膚底下都不舒服的人。

by fuse

 

The first video from the album Trouble Will Find Me, out now: http://bit.ly/10NQPA1 Zvuki Mu: http://www.youtube.com/watch?v=FyCsJAj69sc.

The National_0.jpeg

也許是草創時期受盡娛樂圈的冷淡與忽視,The National 一直企圖向人們證明他們的能力足以擁佔一席之地,創作的能量從《Sad Songs for Dirty Lovers》開始迸發,在《Alligator》帶上油門、加足馬力,於《Boxer》達到巔峰,而上一張專輯《High Violet》則延續成功氣勢,一舉將他們拱上一流樂團行列。《Trouble Will Find Me》幾乎在發片訊息公布的同時,就被全世界音樂媒體視為年度專輯的候選作品,對於一支連續繳出三張漂亮成績單的樂團來說,發片前人人倍感期待,發片後人人備受感動,似乎也是件理所應當的事。

然而對我而言,《Trouble Will Find Me》並未達到原先應有的期待,也許是不再需要對這個世界證明什麼,The National 來到一個安穩自在的位置,焦躁難安依舊在專輯中隱約出現,但已經不似過往那般強烈,不似過往激動熱烈地拉扯內心,張力積累、緊繃欲裂的片段亦大幅減少,那聲音已不再從陰暗潮濕的地下室傳出。吉他聲響大幅退場,Bryan 震懾人心的鼓擊回歸本初、不再搶眼,單純做為穩定歌曲節奏之用,Matt 的男中音成為《Trouble Will Find Me》的主旋律,彷彿就在面前低沉鳴唱,好似親眼看見其聲帶經過威士忌液體潤滑過後的細微共振變化。
 
《Trouble Will Find Me》大部分的作品都像是《High Violet》最終曲目〈Vanderlyle Crybaby Geeks〉的延續,如〈Pink Rabbits〉、〈I Should Live In Salt〉、〈Hard to Find〉。而歌詞所寫的,則像是為漫畫《20世紀少年》特地譜寫的配樂歌曲,是Matt 大叔對於年少歲月的回憶與反思。〈Don't Swallow The Cap〉 是首激似Arcade Fire的歌曲,弦樂編曲、鼓機節奏與女和聲配置都是十足地 Arcade Fire;Bryan Devendorf 在〈Graceless〉、〈Sea of Love〉上演師兄歸位戲碼,重回 The National 最膾炙人口的曲風;〈I Need My girl〉有種自我懷疑的晃動不安,讓人以為是〈Think You Can Wait〉的巒生作品。

反覆地聽著《Trouble Will Find Me》,有個主要問題慢慢浮現,那便是對於這組已經帶給我們如此豐富感動的樂團,究竟我們還期待從他們身上獲得什麼、挖掘到什麼?城市孤寂的靈魂早已在《Boxer》、《High Violet》中獲得慰藉,而對現狀的憤怒與不滿也早在《Alligator》中得到釋放。我們身上到底還有什麼,是非得依靠 The National 才能找到解答與舒坦的呢?或許該認份地告訴自己,The National 不是另一組Radiohead,他們手中有組慣用的寫歌公式 (*),並未企圖發現太多的未知領域。而你血液中需要疏濬的部份,如果覺得《Trouble Will Find Me》無法滿足,那就動手挑張 The National 歷屆自選合輯,在沒開燈的深夜出租公寓裡,轉開音響喇叭,開一場屬於自己的 The National 演唱會,然後好好地大哭一場,睡個好覺。隔天起床,你就會發現這個世界已經煥然一新(才怪)、異常美好(個屁)。

by Headphone Youth

* Pitchfork
"Instantly memorable melodies and minimal chord progressions become familiar after one listen, and then there’s a pivot, usually undetectable the first time around, that takes the National towards one of their proprietary grand finales."

From the album Trouble Will Find Me, out now: http://bit.ly/10NQPA1 Illustration and video by Azar Kazimir / Michelberger Hotel http://www.americanmary.com/ http://www.4ad.com/ Purchase Trouble Will Find Me from Amazon: http://bit.ly/16IRhoo Purchase Trouble Will Find Me from 4AD: http://bit.ly/1504PO1 Purchase Trouble Will Find Me Deluxe Vinyl Box Set: http://bit.ly/10I7OoA

Deep One Perfect Morning © 201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