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occupations - Arrangements

by DOPM

如同許多人一樣,Preoccupations的專輯發行計畫受到疫情打亂, 比預計問世的時間整整晚了兩三年。他們的作品一向充滿末日景象,經過這幾年的動盪不安,原本也許略嫌誇大的絕望敘述現在都顯得無比真實,這些悲愴的呼喊正是目前的世界所需要的。不過比起首張專輯的橫衝直撞,《Arrangements》的激昂程度介於他們二三張專輯之間,新嘗試的一些實驗元素也指出樂團日後可能發展的新方向。

開場曲〈Fix Bayonets!〉延遲的鼓擊讓人聯想到第一張專輯的〈March of Progress〉,不過整體聲響比較乾淨,歌詞描述環境問題與戰爭使得人類存活的期間宛如進入了倒數計時,但鮮活的合成器讓整首歌的氣氛幾乎是歡欣鼓舞的,直到最後吉他的殘響消逝,到了無可挽回的境地。〈Ricochet〉低微的貝斯有Joy Division的神韻,配上Preoccupations招牌的迴盪吉他,副歌雖然怪異卻莫名地琅琅上口。〈Death of Melody〉警鈴般的吉他讓人感到危機四伏,歌詞主題與The Chameleons的〈Second Skin〉遙相呼應,描述人在彌留時回顧自己的一生,對於未能達成的事物不免感到悔恨,但已經沒有機會改變任何事。

〈Slowly〉瞪鞋風的開頭乍聽之下有點像上一張專輯的〈Disarray〉,但循序堆疊的壯麗合成器馬上展現出新氣象,原本以為它會有個史詩般的結尾,結果卻是破碎噪音與殘響。〈Advisor〉是專輯中最長的曲子,聆聽時彷彿走在充滿工業廢墟的地景上,一開始歌曲緩慢行進,Matt Flegel的歌聲聽起來無精打采,唱著毫無希望的詞句「肉身倒下 / 在地圖上找不到的地方被擊垮 / 告訴我這是哪裡 / 我可以斷言 / 又在自身的地獄 / 虛擲了一天」,在一串虛無的環境聲響後,跳躍的貝斯凝聚了團員玉石俱焚的決心,Flegel最後淒厲的呼喊 「朝石頭砸去」 令人難以忘懷。

〈Recalibrate〉紀錄下人為了在這混亂世界尋找意義的徒勞嘗試,歌詞先描述一個所有意義都已失效的世界,當我們每天面對部分真實的資訊轟炸,虛擬與真實的分界越來越模糊不清,確實會感到迷失,歌曲前半段先以工業化噪音來傳達出這樣的意向。當樂團決定向「永恆的未知」屈服,背景隨即迸發出多層次、燦爛的合成器旋律,結尾的餘音就像在太空中漫遊,無目標地漂浮。〈Tearing up the Grass〉風格上沿襲了《Low》時期的David Bowie,先前的歌曲已經描述了當下人類生活的種種困頓,Preoccupations這群愛報憂的人拒絕偏安苟活,會勇敢迎接末日的到來。

《Arrangements》這麼一張頹喪的專輯,可以想見大眾接受度不會太高,然而喜歡後龐克音樂的朋友,還是推薦去聆聽。就我個人而言,不論聽了《Arrangements》多少次,許多歌曲還是讓我感到晦澀,難以對其下定論,Preoccupations不確定是有意或無意,都創造出一張可以一直從中發現新東西的作品。

by Debby

Bill Callahan - YTI⅃AƎЯ

by DOPM

去年Bill Callahan與另一位位美國獨立民謠創作人Bonnie "Prince" Billy在合作的翻唱合輯《Blind Date Party》中紀念了不少已逝的創作者,像是Leonard Cohen、Lou Reed以及David Berman等人,這也成了Callahan他自身創作的轉捩點,這次《YTI⅃AƎЯ》有別於前兩張個人作品《Shepherd in a Sheepskin Vest》以及《Gold Record》遠離塵囂的恬淡民謠,整體的調性轉變的更為暗沉,節奏更為分明、強烈,以多人合作的樂隊編制讓聲音的層次變得更加豐富,回歸搖滾的曲向來呈現末世的光景。

疫情改變了Callahan對這世界的現實、人與政治的看法,他認為社群媒體喚起了人們的憤怒,這樣的憤怒把人從群體孤立出來而不是透過這樣的憤怒激勵人們相互合作,當他想要在Twiiter這樣的社群媒體上找到可以信賴的人,才發現他根本找不到,因為上面太多不同的聲音,這樣的混亂讓他只想聆聽他自己的聲音。透過《YTI⅃AƎЯ》他想透過這張專輯喚起人們的良善與「更好」的憤怒,將人從疫情期間猶如深陷夢境裡的混亂狀態召喚回現實。他說,大家總是期待疫情期間各個民主國家的領袖能有什麼作為,但有時候他們不過是一個個集團的代表,甚至沒有實權,所以這樣的期待總是事與願違,還是回歸現實吧,我們只能靠彼此度過難關了。

〈First Bird〉描繪了早晨初醒聽見鳥鳴從夢中回歸現實的狀態,以中音單簧管的低鳴營造出如日出前的微光感,木吉他清脆的低頻弦音與電吉他的高頻完美呼應,Callahan以:「等待許久的第一隻鳥鳴,或許是地球上的最後一隻鳥。」來將隨時都有可能是末日的感覺表現出來。在〈Everyway〉中他感知到什麼即將要發生,不管是疾病、樂音還是其他事物,當我們呼喚領袖時他都不會在那裡,天冷時,我們只能用死去的馬匹來溫暖自己的雙手,讓馬的血從手心流到手肘,但慶幸的是我們能夠一起聚在這馬旁,Callahan以鄉村曲調以及單純的詞彙來呈現這世界的異象。

以刷奏木吉他所產生的強勁低音作為〈Bowevil〉的主節奏,歌名取自造成破壞美國棉花種植的害蟲棉籽象鼻蟲,以這樣的農業災害與經濟損失譬喻現今的情況,但這災害卻也改變了農人種植的品項反而為他們帶來更大的收益,或許Callahan想透過這首子來表現災害後所帶來的轉機,在一無所有後還能有其他希望。很少聽到Callahan有實驗性比較強烈的曲子,而〈Partition〉就是這樣特別的曲目,不斷反覆單調的木吉他弦音與節拍,與大量即興的風琴、中音單簧管彈吹奏,這樣反覆節奏的混亂總是會讓人想起The Velvet Underground的〈Sister Ray〉。

我想〈Naked Souls〉或許可以解讀Callahan使用社群媒體的心境,彷彿在平台上的每個靈魂都變得赤裸毫無保留,不管是虛假還是真實,它就是一把雙面刃,反映出人性的良善與醜惡,最後他選擇逃離這些赤裸的靈魂,曲中靜謐的聲響轉變為巨響,像是在宣示他已經下定決心。

專輯下半部開始的〈Natural Information〉猶如David Berman所寫出的鄉村藍調,曲調有別於上半部的暗沉,節奏與旋律變得雀躍了起來,甚至還有小孩的聲音與合音,表示他的心境從災害與網路逃離出來,轉向更為貼近自然的生活。終曲〈Last One At The Party〉描寫派對上的最後一人,也許是他自己,形容他的觀察能力就像是打字機一般,銳利的記下場景裡的所有細節,他的眼神就如同擁有你所知道的所有詩集,他總是說他要走了,但他從來不曾離開,如果他在的房子失火了,你只會想回去房子救貓,這種在派對上格格不入的感覺,以這樣戲謔的詞句流露出來。

Bill Callahan透過《YTI⅃AƎЯ》的詩歌闡述出他特別地觀點,透過樂音的堆疊與節奏的力度將末世的詭譎氣氛架構出來,並以幽默的詞句來重新連接自然找回自己內在的聲音,讓人隨著聲響與意境轉變心境,長達六十分鐘的專輯將人暫時從混亂夢境與現實中抽離出來,專輯的格局比起以往還要來得大一些也更有實驗性,我認為《YTI⅃AƎЯ》是他繼《Dream River》以來最好的作品,更證明了他是當今最出色的唱作者之一。

by guan

Spencer Krug - Twenty Twenty Twenty Twenty One

by DOPM

繼去年透過Patreon籌措經費發行專輯《Fading Grattifi》後,加拿大唱作人Spencer Krug今年又將2020到2021之間曾發表在Patreon的歌曲集結成新專輯《Twenty Twenty Twenty Twenty One》。雖然我訂閱了Krug的Patreon,但每個月的新曲發表並沒有追得很勤,以專輯呈現還是我比較習慣的吸收方式。

2020到2021年期間正好是Krug剛成為父親,全球多地又因疫情必須封城的期間,因此歌曲的主題不外乎這些事物,但Krug總能以他的譬喻給人耳目一新的感受。如在〈Slipping In and Out of the Pool〉中,Krug把封城期間無限迴圈的每一天形容成進出泳池、伸縮橡皮筋,雖然當下的景況看似無望,但未來其實像沙漏,流失掉的事物仍有被承接住,能夠轉圜;音樂上這首歌與上一張專輯《Fading Graffiti》中的〈Having Discovered Ayahuasca〉有些類似,都是以吉他伴奏的民謠歌曲,配上餘韻不絕的結尾。

封城期間令人不安恐懼,Krug過去計畫Moonface和Sunset Rubdown的音樂元素很自然地滲入了《Twenty Twenty Twenty Twenty One》。〈Cut the Eyeholes Out So I Can See〉像是他會和Siinai合作的歌曲,合成器與風琴的聲響聽起來淒冷,歌詞描寫隔離在家讓人近乎發狂。

我們應該在房子周圍築起護城河
裡頭放滿鯊魚和四葉幸運草
當戰爭結束的消息一到
我們就可以拉起衣服歡呼

〈Overcast Afternoon〉與〈New Kind of Summer of Love〉延續了Moonface最後一張專輯《This One's for the Dancer & This One's for the Dancer's Bouquet》的風格,該專輯當時並未獲得應有的關注。〈Overcast Afternoon〉的吉他和合成器音色充滿哀愁,歌詞提到各色媒體不斷傳播災難將至的新聞,而困在家中的我們只能憂心,看著白晝不斷縮短、冬日迫近,此情景與當下的季節特別吻合。而〈New Kind of Summer of Love〉我覺得也是Krug擅長的歌曲形式之一,即帶點爵士風、憂鬱且深情的情歌。

〈My Muscles Are Fine〉低微的開頭有點像Sunset Rubdown前期的歌曲,雖然只有木吉他伴奏,但旋律的流動和Krug真誠的歌聲讓這首歌成為專輯的亮點。自從他以Wolf Parade獲得成功以來,最常討論的主題就是如何優雅地老去,隨著歲月流逝,他在這首歌中安慰自己目前還不至於變得太差。

《Twenty Twenty Twenty Twenty One》除了有樂迷熟悉的舊有元素,也有實驗性的歌曲,最明顯的是〈Bone Grey〉,在詭異的電子背景音樂間,用陰柔的機械音朗讀末日訊息,坦白說有點為了實驗而實驗,不過也為專輯增添趣味。

在結尾曲〈Chisel Chisel Stone Stone〉,Krug用他原本的聲音來半唱半唸一些神秘的句子,像是「2020年/你可以恣意地傷害我/但2021年/你就拿我沒轍」,據他所述是受到Leonard Cohen啟發;到了歌曲後半段,更多的鍵琴橋段和合成器聲響持續加入,歌詞描述一頭野獸逐漸掌握人類的特徵,或許他是在指涉他的群眾募資出專輯的模式慢慢獲得成功。既然他已經發下豪語,音樂界趕不走他,那我們應該可以安心期待明年他會再推出新作。

by Debby

Daniel Rossen - You Belong There

by DOPM

Grizzly Bear在2010年代初期可說是紐約獨立搖滾界最具代表性的樂團之一,在2017年推出專輯《Painted Ruins》之後,樂團逐漸淡出鎂光燈焦點,在主腦Ed Droste轉而從事心理治療相關領域後,2020年樂團低調宣佈停止活動。自己特別喜歡Grizzly Bear的某幾張專輯,所以對於樂團日後前途未卜不免覺得遺憾。年初得知另一位主腦Daniel Rossen將發行首張個人專輯《You Belong There》,公佈的兩支單曲〈Shadow in the Frame〉和〈Unpeopled Space〉都很優異,便期待聽到專輯全貌。

Daniel Rossen綿密的吉他在〈Shadow in the Frame〉一曲非常動聽,雖然除了鼓以外的樂器都由Rossen自己操刀,但整首歌的樂器編排十分純熟,起承轉合做得很完整,搭配Rossen描述自然界循環、生命無常的歌詞,彷彿將人生各種複雜的體驗濃縮進這首歌之中,而充滿故事性的鼓點則可以聽出來自Grizzly Bear前鼓手Christoper Bear之手。另一支單曲〈Unpeopled Space〉由充滿不安氣氛的吉他和Rossen朦朧的呢喃啟始,逐漸加入更多樂器組合,將聽眾帶往黑暗寂靜之處;歌詞描述Daniel Rossen自身和妻子拋開紐約州的生活型態,遷徙到人煙罕至的新墨西哥州,感受到真正的孤獨。即使這兩首歌曲已經是《You Belong There》中最平易近人的歌曲,但依然比Grizzly Bear的前幾張專輯中大多數的歌有挑戰性,在脫離Grizzly Bear後,Rossen這次似乎不必再顧及商業性,專注在抽象、繁複的曲式中。

〈Tangle〉可說是《You Belong There》中最具實驗性的歌,沒有真正的主副歌,彷彿隨意而來的人聲、鋼琴片段和銅管樂器宛如即興爵士,後半段則轉變成偏向民謠歌曲的形式,整首歌傳達出自然不可預測又殘酷的美麗。作為專輯中最長的歌,〈I’ll Wait For Your Visit〉氣勢恢宏,Rossen有點詭異的自我和音及複雜的吉他旋律探索了一段關係(Grizzly Bear本身?)所遭遇的種種波折,隨著放聲大作的鼓和轟鳴的吉他,歌曲進入高潮,Rossen用他高頻部分的歌聲唱道 I could call out for you / But I know my place / I’ll wait for your visit,這幾句話總結了《You Belong There》貫穿全輯的不安、自我貶抑、期待轉機的情緒。

經過〈Tangle〉和〈You Belong There〉戲劇化的洗禮,《You Belong There》後半段較為簡約平靜。〈Keeper and Kin〉可能是專輯中我最喜歡的歌,美麗的旋律和鄉野氣息如果說是Fleet Foxes的歌也毫無違和感。〈The Last One〉和〈Repeat the Pattern〉為這張陰鬱的專輯帶來一點陽光,前者展現出Rossen歌聲溫暖的一面,後者的歌詞彷彿在自嘲,自己靠著幻想和對美好經歷的回憶過活,但也因此度過了接連不斷的磨難。

聽《You Belong There》會讓人覺得Daniel Rossen似乎缺乏自信,連受訪時都自謙說音樂生涯不會成功,不過《You Belong There》中的歌曲即使缺乏流行性,在許多方面超越了他過去的作品。期待他能堅持創作,繼續推出獨特又深刻的作品。

by Debby

Toro y Moi - Mahal

by DOPM

菲律賓他加祿語Mahal意旨「摯愛」,而化名Toro y Moi的Chaz Bundick會選擇這個字作為專輯名稱似乎藉著音樂向影響他的文化致敬,Chaz的母親來自菲律賓,而在他小時候母親從菲律賓帶來的吉普尼玩具車也成為了這張專輯的啟發,他後來也真的在網拍上買了一台真的吉普尼行駛在加州,車子不只出現在專輯封面,更出現在他的音樂影像上,甚至在《Mahal》的曲子間也常聽到車子發動或車上收音機打開的環境音。

雖然Chaz早期在《Underneath the Pine》以chillwave風格出名,但《Mahal》聽起來比較像是他在《What For?》嘗試以樂隊編制創作迷幻搖滾的延伸,開場的〈The Medium〉找來Unknown Mortal Orchestra一同合作出一首吉他破音炸裂的迷幻曲,他在自己專輯偽Listening Party的影片中嘲諷自己這次的音樂聽起來像Tame Impala,但個人覺得比Tame Impala好聽太多,無論是在節奏或是在人聲的表現上都更加的溫暖有人味。可能這次是以節奏優先的創作方式,貝斯相當的Groove外掛上放克的電吉他彈奏讓整張專輯的律動感十足但在節拍上又絲毫不急促,讓人也可以動也不動在沙發上聽完整張專輯。

與化名Salami Rose Joe Louis的加州女唱作人Lindsay Olsen合作的〈Magazine〉以lo-fi的鼓點與貝斯為要角唱著因為製造特斯拉所砍光的樹木,也有點矛盾的感嘆實體雜誌的消亡,歌曲提到的環境議題可能跟Lindsay自己也是環境科學家有關。疫情期間也讓Chaz覺得美國的郵政的系統很重要,〈Postman〉也是他寫給美國郵政人員的情書,整首歌重複著厚重的貝斯線搭上後製的人聲效聽起來非常有趣,律動感滿分。〈The Loop〉實在是太適合在周末時聆聽,慵懶的聲線與貝斯線試著讓星期一不要這麼快到來,歌曲徹底展現出想要脫離這一周七天的循環但又不能太過脫軌讓生活失去平衡的矛盾感。

〈Foreplay〉聽起來非常有趣,反向音軌的聲響,亂七八糟的取樣效果搭上即興的吉他分解和弦彈奏,即使沒有什麼重點但也展現出Chaz在聲響上的創意。〈Déjà Vu〉應該是專輯裡最流行的歌曲,音樂上同樣學習披頭四的反向錄音,但歌曲旋律與唱法非常的Lou Reed,但副歌又讓我想起Elliott Smith,如果披頭四跟The Velvet Underground合作出來的音樂大概就是會長這個樣子吧。

《Mahal》毫無疑問是Toro y Moi最出色的專輯之一,不管在概念、旋律、創意上都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可以說是把他過去使用過的音樂元素中最精華的部分都施展到這張專輯裡,再聽聽最後的〈Days in Love〉更加證明了Chaz可以把搖滾樂玩得很好,玩得比Tame Impala還要好。

by guan


Deep One Perfect Morning © 201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