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rkside - Spiral

by DOPM
spiral.jpg

相隔八年Darkside終於發行了他們眾所注目的第二張專輯《Spiral》,兩位成員Nicolás Jaar以及Dave Harrington於2018再度聚首於美國紐澤西,就像許久未見的好友一般,沒有任何製作專輯的內在或外在壓力,一同閒聊、煮飯,自然而然的看這次的重逢會帶領他們走向何方。他們決定採用與跟上張專輯不同的製作方式,運用比較老派的手法來製作這張專輯,用了一些原音樂器,像是木吉他、鋼琴等來讓聲響的組合上聽起來更加有溫度,跳脫Nicolás Jaar製作電子音樂的框架以及Dave Harrington以往擅長的爵士電貝斯與電吉他的範疇,他們想要推翻過往但又想要讓他們的迷幻音樂是能讓人很容易接受的,讓人可以很輕易的進入到他們的世界的。

《Spiral》的主旨在於事物隨著螺旋不斷轉化與變化,在同名曲當中的人物視角也是專輯的核心,主角在住處不斷收到其他人寄給一位死者的信,這些信堆積在房子的角落,死者留下來的電子蠟燭象徵著曾經燃燒的生命如今轉化成一封封的信件,Nicolás Jaar覺得「哀悼」就像是螺旋一般讓我們觀察到事物裡外的面向與變化,就如同從人的死亡轉變成生者對死者以「信件」物質的敬意,能接受這樣子「螺旋」不斷流動以及轉化的概念對這張專輯來說是很重要的主題,這樣的概念對照他在個人作品處理政治等議題的時候相比更為抽象、形而上,但當你看到封面的水晶球映照出違反我們所認知的影像時,好像又能夠體會他所說的「螺旋」是什麼樣的概念。

首曲〈Narrow Road〉聽起來多少還是有一些Nicolás Jaar個人作品《Cenizas》的影子,一樣的帶有神秘感,讓IDM碎拍讓歌曲流動,而Dave Harrington即興的藍調電吉他則開拓出歌曲另一個維度,一種焦躁的苦澀感不斷隨著音階上升。〈The Limit〉則是放克感十足的曲子,節奏在hi-hat的強調上與活躍的Bassline相輔相成製造出完美的律動,塑造出Darkside一首低調的黑暗舞曲。

〈The Question Is to See It All〉在木吉他、合成器、電貝斯以及環境聲響上的運用上讓人想起Pink Floyd在聲音的處理方式,運用緩慢的節奏、深邃的合成器音牆、清脆的吉他和弦製造出迷幻感。〈Lawmaker〉也是另一首節奏感強烈的歌曲,甚至帶有點非洲鼓節拍,讓曲子帶有濃濃的部落感,像是在舉行某種神秘的儀式,但又不完全使用單一重複的節奏一路到底,而讓副歌來轉換節奏使歌曲帶有情緒張力的起伏,聽到那間歇的鐘響彷彿要把你從最深層的夢境呼喚起來。

聽〈I'm the Echo〉的Bassline可以說是上乘的享受,即便這組合只有兩人卻能把三件式樂器搭配的如此完美,而〈Spiral〉聽起來依舊如同來自《Cenizas》的哀愁,Nicolás Jaar用低沉的歌聲來闡述曲中的人事物,單純的用木吉他的分解和弦與人聲來傳達情緒,當中的搖鈴響就像是在招魂般的將亡者呼喚過來。單曲〈Liberty Bell〉除了表現出Nicolás Jaar的電子節奏基本功外還讓你聽見Dave Harrington的電與木吉他同時火力全開。

〈Inside Is Out There〉應該是他們最Krautrock的一首歌曲,在節拍與貝斯的編排上都緊實的沒話說,長達八分鐘的泡菜迷幻史詩,節奏的加速變化讓歌曲像是一段永無止境的心靈旅程,Nicolás Jaar的人聲運用以及整體聲響甚至會讓人想起後期的Radiohead。

《Spiral》除了再次展現兩人完美跨界的搭配外,更讓人聽到他們從《Psychic》到這張專輯在聲響的轉變與進化,少了些《Psychic》的輕盈感,《Spiral》變得更加深層有重量、並且在聲響帶有更多的層次,他們成功的製作出了一張融合了傳統仍具有現代感的電子迷幻搖滾專輯,讓喜歡他們的樂迷在等待八年後覺得這樣子的等待是相當值得的。

by guan

For Those I Love - For Those I Love

by DOPM
For-Those-I-Love.jpg

人們總會懷疑每年當下所聽過的專輯有多少我們在幾年後還會再想起,再讓人想重頭播放一遍,但對我來說當下得到的感動相較起來更為重要,即使它無法名流千史被放到滾石五百大上,我願意花僅有的時間在上百張專輯中找到這張能觸動內心的專輯,而《For Those I Love》就是這樣的作品。

For Those I Love是愛爾蘭創作人David Balfe的一項音樂計畫,而這張同名專輯其實是獻給他已自殺過世的好友Paul Curran的作品,除了對好友的致敬,專輯所描繪的場景圍繞在他們所生長的地方都柏林北區的Coolock,當地惡劣的環境使他們被犯罪率、藥物、失業等問題圍繞,他們只能透過藝術來逃離青少年所遭逢的挫敗,David Balfe除了在專輯表現出他對友人、家人的情感外,也透過說唱來表達他青少年時期至今的憤怒,試圖在看不到未來的前方找到能繼續前進的勇氣。

David在Paul過世前組過一些龐克樂隊,其中的樂隊Burnt Out也透過音樂影像聚焦在當地青少年失業的問題,但David Balfe在For Those I Love中卻從龐克音樂轉向電子舞曲、取樣即時通訊軟體上傳遞的真實人聲對話、讓他的友人猶如活在他所創作出的聲景裡,首首歌曲都直接指涉他們所遇到的人事物,聽過的音樂、讀過的書。

〈I Have a Love〉很直接的表達他對好友的愛並不會因為時間而消失,即使他對Paul還有很多的疑惑以及不解,憂傷的琴鍵聲響與David Balfe堅毅的說唱腔調形成了強烈的對比,他回憶與Paul Curran當初認識的場景,他們在高中時因老師在午休舉辦的即興吉他活動而對音樂產生興趣,直到畢業後兩人還繼續音樂創作,曲末的舞曲節奏彷彿透過回憶讓他走出原本的憂傷。

〈You Stayed / To Live〉延續對好友的回憶,唱道他們去廢棄的郵局偷了沙發,打算把它載到別處燒掉拍成藝術影片,又講到Mount Kimbie的音樂影片,他們組過的樂團Plagues、David Lynch的電影《Twin Peaks: Fire Walk with Me》,David再次用愛如同燃燒的烈焰象徵他強烈的情感,如同他回憶中那些燃燒的火焰一般。

專輯中最憤怒的歌曲莫過於是〈Top Scheme〉,David唱著:「我不想要我們的問題跟埋怨在這世界被合理化,對你們來說這只是數字跟統計圖表,直到它要了你的命。」憤怒的原由指向當地因貧窮而上升的犯罪率、藥物成癮。如同歌曲開頭人聲所說的1979年後龐克已死,光有愛在這些歌曲還不夠,因為這個世界還是一樣爛透了。

〈The Shape of You〉描述了David因病接受治療的過程以及它如何透過創作音樂來度過難熬的創傷,當他唱腔一轉唱著:「耐心跟自由將會治癒我內心的痛苦,這是真的。」我想是整張專輯最催淚的時刻。而〈Birthday / The Pain〉違和的用愉悅的舞曲來講述他在六歲的時候在街上看到人是如何被小刀刺殺致死,鮮血就這樣流向街頭,致使他從小就學習如何冷眼看待周遭環境,如何學習勇敢.他這麼唱:「這世界沒有愛就只是一個殘酷的地方,所以我們餘生都會學習如何勇敢,然後希望事情會有改變的一天。」

〈You Live / No One Like You〉提到了跟Paul生長環境有關的許多愛爾蘭樂隊、詩人、作家,還有不斷重撥Joy Division的〈Disorder〉,他們一同支持當地的足球隊Shelbourne FC,看過的足球賽,在Paul過世後,David跟他的朋友在Shelbourne FC的一場球賽上,將他的骨灰撒在球場上慶祝球隊的勝利,猶如Paul跟他們一同在場慶祝贏球。

For Those I Love的這些歌曲原本只打算分享給一些朋友以及Bandcamp上並沒有打算正式發行,直到被愛爾蘭的部落格發現並且得到好評才被音樂廠牌September Recordings的經理聯絡上,雖然David猶豫將這些私人的作品讓更多人聽到,但友人覺得這些歌曲能夠幫助經歷同樣傷痛的人便鼓勵他將專輯發行,於是我們現在才能聽到這張誠摯的作品。David Balfe以帶有詩意韻腳又直白的作詞,透過強烈的節奏傳達出他對友人與家鄉的情感,當你戴上耳機便能被他真誠不加修飾的創作給觸動,在專輯結束後,宛如你已經經歷過他所經歷的一切。

by guan

Depeche Mode by Anton Corbijn

by DOPM
P6161748.JPG

談到Depeche Mode,除了討論他們的音樂,著名荷蘭攝影師Anton Corbijn與樂團的長期合作關係也為人津津樂道,許多人將他視為Depeche Mode的非正式團員。Anton Corbijn從1986年以來為Depeche Mode設計專輯封面、拍攝宣傳照和演唱會的影像,有時也擔任MV導演和舞台設計,對於Depeche Mode的形象塑造可說是一手包辦。這次推出的攝影集《Depeche Mode by Anton Corbijn》收錄Anton Corbijn從1981年到2018年拍攝的Depeche Mode樂團照片,他親筆書寫了對團員的近身觀察和相片的拍攝趣聞,另外本書也集結許多從未曝光過的相片,可以從視覺上重溫Depeche Mode的音樂成就。

1981年的Depeche Mode:Martin Gore、Vince Clarke、Dave Gahan、Andy Fletcher

1981年的Depeche Mode:Martin Gore、Vince Clarke、Dave Gahan、Andy Fletcher

即便這次購入的是平裝版,拿在手上還是份量十足。封面是淡紫色的背景配上DMAC字樣、Depeche Mode目前團員的黑白照片以及年份81-18,很像一本將會流傳久遠的寶典。以1981年作為開端也是很特別,我原先以為Anton Corbijn和Depeche Mode的合作開始於1986年的〈A Question of Time〉MV,結果早在1981年Anton Corbijn就曾經幫Depeche Mode拍照過兩次;第一次連Anton Corbijn自己都是翻到舊照片才想起來,他去拍與DM同屬Mute廠牌的電音歌手Fad Gadget的現場照片,當時Depeche Mode擔任暖場團,不過他覺得DM的音樂太「流行」,對這個團並無好感。第二次是替NME雜誌拍攝封面人物Depeche Mode,拍攝工作分兩天進行,第二天創始團員Vince Clarke無故缺席,Anton Corbijn無意間觀察到Vince Clarke將在不久後離團的跡象。

1982年的《A Broken Frame》,由Brian Griffin拍攝封面

1982年的《A Broken Frame》,由Brian Griffin拍攝封面

在固定與Anton Corbijn合作前,Depeche Mode認為樂團有形象上的問題,因為團員與製作團隊對於自身和作品的視覺呈現還沒有定論,而實驗了許多不同風格,也嘗試與不同的導演合作拍攝MV,但像〈Leave In Silence〉、〈Love, In Itself〉等看起來惡搞成分太多,讓人難以信服這是認真的作品。專輯封面的情況比起團員造型和MV則好上許多,DM前四張專輯的封面都由知名攝影師Brian Griffin操刀, 帶著社會主義的神秘氛圍,Anton Corbijn在書中認為這些封面好看、概念優異但缺乏靈魂。個人其實覺得這樣的評價有點不公平,在DM瘋狂粉絲Vaughn George的YouTube頻道上可以常看到Brian Griffin上節目,並為當時的作品辯護。然而Brian Griffin掌握的層面有限,那些團員沒有現身的照片無法跟他們的音樂創作一起邁向頂峰。

1986年時Anton Corbijn尚未到美國拍過MV,正好Depeche Mode的〈A Question of Time〉提供了到美國取景的機會,Corbijn發現DM的音樂開始變得嚴肅,他個人也喜歡這樣的音樂走向,雙方自然而然地持續合作了三十多年。另一個Corbijn也長期負責視覺設計和攝影的樂團是U2,但U2和他們的團隊對於樂團形象已有既定的想法,Depeche Mode幾乎是完全讓Corbijn自由發揮,相信他能為樂團的音樂找到呼應的視覺面向。

1988年的Depeche Mode:Andy Fletcher、Dave Gahan、Alan Wilder、Martin Gore

1988年的Depeche Mode:Andy Fletcher、Dave Gahan、Alan Wilder、Martin Gore

從《Music for the Masses》開始,Depeche Mode逐漸在世界各地累積知名度,團員的樣貌脫離了早年的青澀蛻變成大人,Corbijn高對比的黑白影像為當時的四位團員增添了成熟世故感,特別是主唱Dave Gahan成為魅力四射的搖滾明星。這張專輯由Corbijn執導的MV〈Strangelove〉、〈Never Let Me Down Again〉、〈Behind the Wheel〉情節互有連貫,是我最喜歡的DM音樂錄影帶。《Music for the Masses》專輯的最後一場巡迴演唱會收錄在《101》現場專輯與紀錄片,拍出了Depeche Mode在樂迷的心中是多麽特別的存在。

1990年的《Violator》是Depeche Mode的生涯代表作,Anton Corbijn構想及導演的〈Enjoy the Silence〉的MV成為跨時代的經典之作,Corbijn在書中透露MV的各個拍攝地點和Dave Gahan當時的心情。《Violator》的受歡迎程度也催生出許多的影像,Corbijn和團員到世界各地拍攝宣傳照,部分曾收錄在《Strangers》攝影集中。

休息兩年後,團員再聚首準備錄製《Songs of Faith and Devotion》時,Anton Corbijn的照片直接讓讀者看到Dave Gahan是如何從內到外都變了一個人,他的長髮蓄鬍造型與之前判若兩人,似乎想活出耶穌的形象。《Songs of Faith and Devotion》的錄音過程困難重重,除了Dave的藥癮以外,創作主腦Martin Gore和善於音效製作的Alan Wilder彼此關係緊張,Andy Fletcher因為憂鬱症而未參與部分的宣傳照拍攝,在Anton Corbijn的影像和直言不諱的文字中,讀者能知曉這張專輯實在得來不易。在《Songs of Faith and Devotion》的現場巡迴中,Anton Corbijn不但拍攝現場歌曲的背景影片,還擔綱舞台設計,上下兩層的舞台建造困難也成本高昂,所達到的效果可以在《Devotional》紀錄片看到,是我所看過最令人激動的現場影像之ㄧ。美妙的舞台效果背後團員卻身心俱疲,一張Dave渾身傷痕的照片看來怵目驚心,部分是自殘來的,部分是現場觀眾抓出來的,這痛苦的兩三年使得Depeche Mode失去了團員Alan Wilder。特別的是,Corbijn在這段黑暗時期還是放入一些溫馨的影像,有張團員和他們兒女的照片就讓人會心一笑。

〈Suffer Well〉的MV場景:Martin Gore和Andy Fletcher

〈Suffer Well〉的MV場景:Martin Gore和Andy Fletcher

Dave Gahan差點吸毒過量離世的事件已經被大幅討論,或許Corbijn和樂團的情誼深厚,能夠在恐怖的事件中找到幽默,〈Barrel of a Gun〉的MV詭異又帶著戲謔,〈It's No Good〉直接嘲弄了Dave的搖滾夢,把他拍成一個過氣的搖滾明星。八年後,《Playing the Angel》專輯的單曲〈Suffer Well〉中,Andy Fletcher和Martin Gore扮成新郎新娘,幽年輕時喜歡穿女裝的Martin一默,Corbijn的創意令人折服。

不得不承認,Depeche Mode從《Ultra》之後的專輯就逐漸失去亮點,Anton Corbijn所設計的封面也令人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雖然Martin抱怨說專輯封面太常用黑色調,但《Exciter》的龍舌蘭和專輯主題連結薄弱,後來Corbijn手繪的專輯封面也是每況愈下,不過他的攝影還是非常值得一看。即便樂團已經是音樂界的成功典範,Corbijn鏡頭下的他們還是看起來反骨,受到不安於現況的樂迷喜愛。從文字描述中可以得知近幾年的照片常在大城市取景,但Corbijn還是能找到荒涼的地點來拍攝,讓團員看起來飽經風霜。他也凸顯出團員們的不同之處,Dave渾身散發雄性荷爾蒙,Martin外表羞赧但內心充滿創作能量,多年過去始終沒太大改變、看起來像上班族的Fletch。

2018年的Depeche Mode:Martin Gore、Dave Gahan、Andy Fletcher

2018年的Depeche Mode:Martin Gore、Dave Gahan、Andy Fletcher

身為Depeche Mode樂迷,這本攝影集《Depeche Mode by Anton Corbijn》非常值得收藏。雖然目前僅收錄到2018年的照片,只要Depeche Mode不停止創作,Anton Corbijn也會繼續以團員為對象製作出更多有趣的影像。

by Debby

[Mixtape] 2021年上半年精選歌單

by DOPM
2021 Half-time.jpg

2021年從開始到現在充滿戲劇性,當台灣以外的地區受Covid-19疫情肆虐時,我們過著還能看表演、看展覽的生活。接著疫苗逐漸普及,許多國家似乎成功控制疫情時,台灣的疫情才突然爆發;如今全球也正面對Delta病毒的不確定性。無論如何,音樂人在疫情期間受到嚴重衝擊,透過聆聽他們的作品、購買唱片、參與線上或實體的表演活動,我們才能一起度過這段艱難的時光。

上半年的音樂非常精彩,除了我們已撰文介紹的專輯之外,The Antlers的主唱Peter Silbermann即使經歷短暫聽力傷害和聲帶手術後,仍決定繼續作音樂創作,特別令人動容。解散多年後重新出輯的蘇格蘭雙人組Arab Strap寫出曾經的浪蕩子步入中年的悲哀,希望之後可以寫專文。Iceage的新專輯和Sonic Boom合作,音樂讓人想起九零年代的Britpop。南倫敦場景另有Dry Cleaning和Goat Girl這兩個女性主導的樂團,音樂都很有意思。Nick Cave & Warren Ellis、Sons of Kemet、Mogwai、The Notwist、Lambchop和The Mountain Goats等令人敬佩的音樂計劃今年新作都值得一聽。最後特別一提,在解封前DOPM成員參加了風籟坊《Demo 丙》專輯首賣會以及在The Wall的專場演唱會,是今年最美好的回憶之一。

歌單:

  1. Black Country, New Road - Athens, France
  2. Shame - Snow Day
  3. Arab Strap - Here Comes Comus!
  4. Goat Girl - Sad Cowboy
  5. 拍謝少年 feat. 陳惠婷 - 百百人生
  6. The Notwist (feat. Angel Bat Dawid) - Into the Ice Again
  7. Floating Points, Pharoah Sanders, and the 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 - Movement 6
  8. Sons of Kemet - To Never Forget the Source
  9. Nick Cave & Warren Ellis - Carnage
  10. The Antlers - Green to Gold
  11. The Weather Station - Tried to Tell You
  12. Julien Baker - Ringside
  13. Celeste - Tell Me Something I Don't Know
  14. Spencer Krug - Winter Sings to Fall
  15. black midi - Slow
  16. The Besnard Lakes - Feuds with Guns
  17. Iceage - Gold City
  18. Mogwai - Ceiling Granny
  19. 風籟坊 - 船帆露水
  20. Squid - Pamphlets
  21. Dry Cleaning - Scratchcard Lanyard
  22. The Coral - Faceless Angel
  23. The Mountain Goats - Dark in Here
  24. Lou Barlow - Reason to Live
  25. Lambchop - The Last Benedict
  26. Erika de Casier - Drama

屋頂上的狗:南倫敦另類搖滾新世代的崛起

by DOPM
benroofdog1.jpg

今年有三張令人矚目的專輯讓整個英國南倫敦的另類搖滾場景在累積了數年的能量後一同浮上檯面,當然如果要細數跟這場景有關的作品的話可能也不只有這三張專輯,只是這三張專輯讓我個人覺得在音樂性的古怪上使得他們有更密切關聯,這三張專輯分別是年初Black Country, New Road所發行的《For the First Time》到五月Squid的《Bright Green Field》以及Black Midi的《Cavalcade》,他們將整個英國的另類搖滾能量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內隨著當地疫情逐漸解封後一次釋放出來,為接下來樂隊的巡演預做暖身。

maxresdefault.jpg

這三組樂隊近幾年時常在南倫敦Brixton區域的音樂場館The Windmill演出,The Windmill雖然從七零年代以酒吧型式開業,但直到兩千後將事業重心轉往現場演出才逐漸吸引獨立樂隊來演出,場館低矮方長的破舊建築造型以及屋頂上會出現的狗成為該處的特色,從介紹The Windmill的歷史書籍的名稱《Roof Dog: A Short History of The Windmill》就可以知道屋頂上的狗是他們相當重要的精神象徵,雖然Squid的團員曾說,狗狗在屋頂上撒尿在表演的時候會滴到他們。場館內狹擠的空間反而是吸引樂隊前去演出的原因,他們可以很近距離沒有隔閡的直接面對聽眾,也能讓聲音所帶來的能量更加集中在空間中,扭曲狹小的空間使得整體的氣氛讓人不會感到制式與拘束,他們可以大膽去製造出他們想要製造的聲音。

dan-carey-timothy-cochrane-161219-5.jpg

樂隊們除了聚集在The Windmill演出外,製作人Dan Carey和他的廠牌Speedy Wunderground也協助樂隊們錄製他們的第一張單曲,位於南倫敦的錄音室也成為這些另類音樂的搖籃,不過看似凌亂的錄音室也造成了一些小誤會,當愛爾蘭樂隊Fontaines D.C.邀請Dan Carey來幫他們製作首張專輯《Dogrel》時,樂隊因為在網路上看到錄音室照片覺得太過擁擠,而詢問可不可以去另一間更大的錄音室,Dan Carey很有個性的說「不用,來我的錄音室錄就好,先來看看就知道這邊空間還算大。」後來他們來之後才發現這空間其實還不錯。Speedy Wunderground名副其實的講求效率,錄音室規則當中就有規定說,所有錄音要求在一天內完成,然後混音在隔一天完成,並且都沒有午餐休息時間,這樣的規定是想要避免過度的製作更修改。規則裡又強調現場錄製時會既黑暗又充滿煙霧還有雷射光,甚至還有名為Swarmatron的合成器會不時出現在歌曲中,即使是這樣子的古怪似乎也不會讓樂隊們有所却步。

根據樂隊的特性來錄製歌曲也是Dan Carey受到音樂人青睞的原因之一,他說錄製Black Midi跟Fontaines D.C.的方式是完全不一樣的,他認為Fontaines D.C.的歌詞是需要被強調的,所以主唱的人聲需要分開被錄製再被放到相較其他音軌更中間前面的位置,Black Midi的人聲則比較像是樂器的一部分,所以可以同時被錄製,如果錄製方式相反可能沒辦法凸顯出樂隊的個性跟特質,為了避免過度製作,能在一開始就抓到樂隊聲響合適的呈現方式成為Dan Carey在製作歌曲上相當重要的一環。

194348721_203753624948425_7002299659414385336_n.png

這三組年輕樂隊的首張單曲連接續在Speedy Wunderground旗下發行,分別是Black Midi的〈bmbmbm〉、Squid的〈The Dial〉以及Black Country, New Road的〈Athens, France〉,這三首單曲也定義了樂隊們各自的風格。Black Midi帶有爵士即興的演奏方式、吉他噪音、神經質式呢喃給聽者帶來了前所位有的混亂。Squid的以泡菜搖滾為基底的Motorik節拍、放克的吉他與貝斯、外加上龐克的演唱方式,是這三組樂隊中跳舞節奏最強烈的。Black Country, New Road則令人想起後搖滾傳奇Slint的電吉他編曲方式,明亮詭譎的音色與噪音互相映襯,在靜與鬧之間輪迴,但他們爵士樂隊般的大編制又為聲響上帶來了更豐富的層次。

Squid - Bright Green Field

Squid - Bright Green Field

雖說Dan Carey幫這些樂隊製作單曲,但並不是他們的每張專輯都由他來操刀,Black Country, New Road的首發《For the First Time》跟Black Midi的第二張專輯《Cavalcade》都不再是讓他來製作,只有Squid的首張專輯《Bright Green Field》還是,但我自己並沒有那麼喜歡《Bright Green Field》,甚至比較喜歡他們先前的EP《Town Centre》,畢竟有些歌曲讓人感覺添加了不必要的元素可以再精簡一點,像是〈Narrator〉後段的女聲其實聽起來有些干擾,歌曲跟歌曲的相似度也滿高的,當然還是有些相當不錯的像是〈Paddling〉跟〈Pamphlets〉,但無法掩飾我對《Bright Green Field》的小失望。

《Bright Green Field》與《For the First Time》分別由以電子音樂偏重的廠牌Warp跟Ninja Tune發行還滿令人驚訝的,當英國近幾年吉他樂隊不再被重視,而電子音樂一直被視為更出色的情況下,這兩家廠牌還是選擇幫這兩組不是那麼容易聆聽的古怪樂隊來發行專輯,想必廠牌一定從他們的音樂中看到了什麼與眾不同的特質,而這兩張首發專輯發行後的確都受到媒體的讚賞,也證明了他們這次跨界發行的眼光並沒有錯。

Black Country, New Road - For the First Time

Black Country, New Road - For the First Time

Black Country, New Road在〈Track X〉唱道:「我在Black Midi前跟你說愛你。」也象徵了他們在The Windmill演出互相即興的時刻,這反倒是讓人感覺反而像是樂隊其實是在對Black Midi告白一樣,樂隊在《For the First Time》的視覺設計上使用了大量網路上的免費圖像,看起來像是在諷刺現代生活的美好片刻,歌曲〈Sunglasses〉的歌詞,主唱Isaac Wood唱著他自己變成了他女友的有錢父親,抱怨著周遭的人事物,最後戴上太陽眼鏡假裝自己是隱形人,觀察亦或是逃避這些人事物,他將內心焦慮轉換成這首由即興混亂的爵士樂音加上後搖滾編曲的曲子,亟欲擺脫他後現代的惡夢。《For the First Time》就像是後社群媒體時代的《Spiderland》,七位年輕人用聲響攀爬在後真相時代的峭壁上,不斷反抗著地心引力,不讓自己跌落現代生活的深淵。

Black Midi因為在2019就發行了第一張專輯《Schlagenheim》,相較其他兩組樂隊更早被大家認識,毫無妥協與特立獨行的風格得到媒體與樂迷們相當高的注目,他們也很有自信這次的第二張專輯《Cavalcade》會比前一張來得好,雖然吉他手Matt離團,但找來更多樂手來製作專輯,可以聽到薩克斯風、長號、小提琴等來讓人誤以為更有爵士感,但本質就像是David Bowie去King Crimson跟Swans合作的樂隊裡唱歌,然後再加上幾倍速來彈奏這些歌曲,《Cavalcade》在編曲上更加精準但也少了《Schlagenheim》的即興感。從第一首講述君主暴政的〈John L〉換到下一首像德國女演員致敬的〈Marlene Dietrich〉,從混亂急躁的噪音再到Bossa Nova會讓人懷疑自己的耳朵到底聽了什麼,主唱Geordie Greep在想什麼讓人完全摸不著頭緒,當我們在講Black Midi有多創新時,突然他又展現出非常老派的一面,他就像是一位操控時光機讓自己不斷活在過去跟未來的人。

Black Midi - Cavalcade

Black Midi - Cavalcade

在《Cavalcade》中Black Midi再度展現他們的演奏天份,鼓手Morgan Simpson在速度、力道、變拍上的展現可以說是完美,主唱Geordie Greep機關槍般高速的吉他噪音刷奏,讓他們成為現在地球上最具殺傷力的樂團,再聽聽〈Slow〉這首唱著緩慢死亡的歌曲,詭異的旋律線又讓人聽得上癮。這還是一張對聆聽者相當有挑戰性的專輯,不只夠吵、夠快、夠奇怪,但當你聽到最後一首〈Ascending Forth〉也讓你想起早期的Scott Walker,還真的怪的有點浪漫。

這三張專輯展現了今年英國另類搖滾的另一種全新樣貌,他們承襲了傳統又反抗了傳統,重組了所有的元素,打破規則又追求自我的極限,毫不妥協的持續探索並追尋著另一處前人還未到過的領土,這一路上想必艱辛,但The Windmill屋頂上兩隻已經過世的狗狗們的靈魂將會守護著他們。

by guan

Deep One Perfect Morning © 201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