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Nine Inch Nails - Hesitation Marks
29. Melt-Banana - Fetch
28. Colin Stetson - New History Warfare Vol. 3: To See More Light
Colin Stetson本身擔任Arcade Fire和Bon Iver的伴奏薩克斯風樂手,不過他自己也獨當一面推出個人專輯,這張《New History Warfare Vol. 3: To See More Light》是他戰爭三部曲的最終章。以往薩克斯風出現在搖滾歌曲中通常給人一種(不見得不好的)俗氣感,但Colin Stetson打壞傳統歌曲結構,把薩克斯風當成吉他在drone,譜出的音樂就像無法預測的瘋狗浪一樣不知道會把你帶向何處,不變的是某種無可抗拒的強大力量。Justin Vernon在多首歌曲中獻唱,他的聲音有時如幽魂般詭異,有時又像暴風雨當中安定人心的燈塔。聆聽這張專輯的時候令人喘不過氣,但結束後又會覺得相當過癮。
27. Kitchens of Distinction - Folly
26. Disclosure - Settle
這張專輯聽得越多,我更確信這根本不是甚麼電子浩室音樂,而是非常歡樂的流行舞曲。然而這些流行舞曲並不是只為了服務那些去夜店玩的人,他們用行雲流水的華麗製作搭上琅琅上口的流行曲,征服了像我這樣喜歡好的流行音樂,但不愛腦殘排行榜音樂的人。《Settle》除了有三首金榜單曲,我還特別喜歡〈Defeated No More〉和〈Help Me Lose My Mind〉,雖然節奏慢了點,但絕對是強大的流行歌。反倒是我喜歡的Jamie Woon和 Jessie Ware 客串的曲子表現平平。反正呢,他們的音樂就是這樣,往往會不自覺地放來聽,不用大腦思考就會跟著唱,一種心情好的感覺就會包圍著我,像興奮劑那樣。這其實沒甚麼不好,我聽 Pet Shop Boys 和 The Tough Alliance 的道理也是一樣的,好的舞曲音樂都是這樣的,只是曲風稍微不同罷了。
25. Weekend - Jinx
24. Arcade Fire - Reflektor
主唱Win Butler陪同妻子Régine Chassagne回到她的故鄉海地,受到當地的音樂以及巴西電影《Black Orpheus》的影響,專輯封面為電影所參考的兩位希臘神話人物;奧菲斯和尤麗狄絲的雕像,你可以在網路上找到這則關於他們的悲劇故事。原本以為整張專輯的主題會圍繞在這個悲劇上,但好像又不是這麼一回事,專輯名稱取作《Reflektor》是受到哲學家齊克果在《The Present Age》中對現代提出的概念所影響,同名歌曲〈Reflektor〉中的歌詞 "In the reflective age" 對應《The Present Age》中的一則寓言,說明現代人熱情的喪失以及擅於冷嘲熱諷。《Reflektor》是需要花一點時間才能慢慢進入的專輯。
23. Ty Segall – Sleeper
這幾年Ty Segall幾乎成了最會出專輯的獨立音樂人,有每一年至少兩張專輯發行的驚人產量,會唱歌、打鼓、彈吉他、年輕又充滿幹勁,對迷幻音樂、車庫搖滾有相當敏銳的創作力,不過這張《Sleeper》與他的其他作品不太一樣,他用空心木吉它取代了電吉他躁動,聽起來有種自錄的低傳真感,專輯的歌曲是在他父親罹癌去世後所寫的,除了感傷也宣洩對母親的不滿,這或許是Ty Segall最深沉、黑暗的作品,如果全世界都跟他作對,他會用驚人的創作能量來反抗,無論發生什麼事,搖滾樂都是他通往出口的最佳方式。
22. Dan Friel - Total Folklore
21. 洪申豪 - Light Coral
透明雜誌的主唱洪申豪完全自費出版個人專輯《Light Coral》,所有樂器都自己包辦,帶著低傳真的樸拙感。洪申豪可愛的個性完全展露在他的創作中,在中板搖滾歌曲〈Night Cruising〉中邀請友伴一起探索神秘的夜晚、在〈Light Coral〉和〈生活的答案〉中尋找生命的意義與慰藉,在〈一起吃鍋的朋友〉中呼朋引友一起聚會。歌曲〈在山中〉的編曲特別巧妙,中後段的電吉他逐漸揭露出山林之美,終曲〈睡眠的品質〉電氣化的處理很飄渺迷離,但美麗的旋律又像溫暖的被窩般包覆聽者的心。洪申豪證明了只要有決心,很多人都能做創作符合自己心意又引人入勝的作品,而不必受到出資者的牽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