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rkside - Spiral

by DOPM
spiral.jpg

相隔八年Darkside終於發行了他們眾所注目的第二張專輯《Spiral》,兩位成員Nicolás Jaar以及Dave Harrington於2018再度聚首於美國紐澤西,就像許久未見的好友一般,沒有任何製作專輯的內在或外在壓力,一同閒聊、煮飯,自然而然的看這次的重逢會帶領他們走向何方。他們決定採用與跟上張專輯不同的製作方式,運用比較老派的手法來製作這張專輯,用了一些原音樂器,像是木吉他、鋼琴等來讓聲響的組合上聽起來更加有溫度,跳脫Nicolás Jaar製作電子音樂的框架以及Dave Harrington以往擅長的爵士電貝斯與電吉他的範疇,他們想要推翻過往但又想要讓他們的迷幻音樂是能讓人很容易接受的,讓人可以很輕易的進入到他們的世界的。

《Spiral》的主旨在於事物隨著螺旋不斷轉化與變化,在同名曲當中的人物視角也是專輯的核心,主角在住處不斷收到其他人寄給一位死者的信,這些信堆積在房子的角落,死者留下來的電子蠟燭象徵著曾經燃燒的生命如今轉化成一封封的信件,Nicolás Jaar覺得「哀悼」就像是螺旋一般讓我們觀察到事物裡外的面向與變化,就如同從人的死亡轉變成生者對死者以「信件」物質的敬意,能接受這樣子「螺旋」不斷流動以及轉化的概念對這張專輯來說是很重要的主題,這樣的概念對照他在個人作品處理政治等議題的時候相比更為抽象、形而上,但當你看到封面的水晶球映照出違反我們所認知的影像時,好像又能夠體會他所說的「螺旋」是什麼樣的概念。

首曲〈Narrow Road〉聽起來多少還是有一些Nicolás Jaar個人作品《Cenizas》的影子,一樣的帶有神秘感,讓IDM碎拍讓歌曲流動,而Dave Harrington即興的藍調電吉他則開拓出歌曲另一個維度,一種焦躁的苦澀感不斷隨著音階上升。〈The Limit〉則是放克感十足的曲子,節奏在hi-hat的強調上與活躍的Bassline相輔相成製造出完美的律動,塑造出Darkside一首低調的黑暗舞曲。

〈The Question Is to See It All〉在木吉他、合成器、電貝斯以及環境聲響上的運用上讓人想起Pink Floyd在聲音的處理方式,運用緩慢的節奏、深邃的合成器音牆、清脆的吉他和弦製造出迷幻感。〈Lawmaker〉也是另一首節奏感強烈的歌曲,甚至帶有點非洲鼓節拍,讓曲子帶有濃濃的部落感,像是在舉行某種神秘的儀式,但又不完全使用單一重複的節奏一路到底,而讓副歌來轉換節奏使歌曲帶有情緒張力的起伏,聽到那間歇的鐘響彷彿要把你從最深層的夢境呼喚起來。

聽〈I'm the Echo〉的Bassline可以說是上乘的享受,即便這組合只有兩人卻能把三件式樂器搭配的如此完美,而〈Spiral〉聽起來依舊如同來自《Cenizas》的哀愁,Nicolás Jaar用低沉的歌聲來闡述曲中的人事物,單純的用木吉他的分解和弦與人聲來傳達情緒,當中的搖鈴響就像是在招魂般的將亡者呼喚過來。單曲〈Liberty Bell〉除了表現出Nicolás Jaar的電子節奏基本功外還讓你聽見Dave Harrington的電與木吉他同時火力全開。

〈Inside Is Out There〉應該是他們最Krautrock的一首歌曲,在節拍與貝斯的編排上都緊實的沒話說,長達八分鐘的泡菜迷幻史詩,節奏的加速變化讓歌曲像是一段永無止境的心靈旅程,Nicolás Jaar的人聲運用以及整體聲響甚至會讓人想起後期的Radiohead。

《Spiral》除了再次展現兩人完美跨界的搭配外,更讓人聽到他們從《Psychic》到這張專輯在聲響的轉變與進化,少了些《Psychic》的輕盈感,《Spiral》變得更加深層有重量、並且在聲響帶有更多的層次,他們成功的製作出了一張融合了傳統仍具有現代感的電子迷幻搖滾專輯,讓喜歡他們的樂迷在等待八年後覺得這樣子的等待是相當值得的。

by guan

Nicolas Jaar - Cenizas

by DOPM
Cenizas-1584995935-640x639.jpg

先前沒有聽過美國電子音樂製作人Nicolas Jaar的個人作品,只對他和吉他手Dave Harrington共組的Darkside有印象,藉由《Cenizas》的發行才又回過頭去聽他過去的作品才發覺這張專輯與過往有所不同,專輯名稱"Cenizas"是「灰燼」的西班牙文,如同其名,整張作品給人一種末世的寂寥感,僅存一人留這只剩下塵土的世界,其餘生物都已不復存在。

不像前一張《Sirens》,身為智利裔的他以電子音樂來回顧智利的政治與歷史,以節奏強烈的拍子與民俗音樂元素來製作出激進的聲響,《Cenizas》聽來更為黑暗深沉,猶如一部以末世為場景的電影所做的配樂。即便像〈Menysid〉這首曲子只有幽暗的合音、深沉的低音以及雨水般不斷落下的碎拍都能營造出精巧微妙的音景。同名歌曲〈Cenizas〉他以西班牙文唱著詞句,重度的回音感,給人一種一個人在諾大的空間自語著的景象,後段的拍打聲與低重的鼓拍甚至會讓你覺得他是一位後龐克音樂的隱性信徒,運用低傳真的錄製方式來製作出鬼魅般的黑暗氛圍。

你甚至很難說出他在〈Agosto〉或〈Gocce〉中到底用了什麼民俗樂器,又或者說那根本不是樂器只是數位模擬出來的聲音,只是單純受到宗教音樂影響即興所拼湊出來的聲音。專輯另一個重點應該是〈Mud〉,一開始如宗教音樂中的鐵琴敲打再加入低音合成器,一股暗流持續的在你的耳朵流竄,Nicolas Jaar在這首歌的唱法令人想起Wolf Parade團員Spencer Krug的音樂,最後鋼琴與鼓拍的合流可以說是完美的結尾。

Nicolas Jaar在〈Sunder〉回歸極簡主義的樂風,重複的樂句跟他唸唱的字句如同電腦中不斷回放的錄音檔案,在無人的世界中沒有人能按下暫停鍵,只能任由它不停的播放,抗議著無聲與寂靜。以鋼琴演奏為主的〈Garden〉讓聆聽者的心情完全沉澱下來,就像走在雨後由綠葉所編織出的兩面矮牆中間,腳下的石頭因踩踏的腳步而喀喀發響。

〈Xerox〉的嗡鳴與民俗樂器的結合給人一股禪意,但隨後電子雜訊般的聲響又把人帶回充滿電子訊號干擾的現實。終曲〈Faith Made of Silk〉讓人想起Beak>結合極簡電子的泡菜搖滾,他鬼魂般的歌聲、IDM碎拍以及合成器將陰暗低沉的末世景像投射在當下。

今年或許是Nicolas Jaar最多產的一年,除了《Cenizas》他還會有另一張個人作品《Telas》,在這之前他的另一項個人計畫Against All Logic也發行了專輯《2017–2019》。無論如何,《Cenizas》已經成功證明了他還能夠超越他自己,把更深沉的樂風納入他的聲音版圖,追尋一種隔離於當下這個混亂世界之外的存在,並把他所創造的預言般的世界帶回到現實給人一種警示。

by guan

Deep One Perfect Morning © 201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