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台二手唱片行尋訪

by DOPM
20180401_141356.jpg

Paradise Records

店址原先座落於仙台市,但七年前遷移至Nikka宮城峽威士忌酒廠附近。(不確定與311海嘯是否有關) 或許是因其地處深山之處,其藏量之豐、質量之足,皆是我們前所未見的高水準。而具體實例,可由The Beatles的唱片是用專輯名稱分類看出,同一張專輯平均就有10-20張左右的藏量。Rolling Stones、Bob Dylan、Elvis、The Beach Boys等經典樂團都有類似情形。

整家店唱片分類邏輯清晰明確,搜找唱片輕鬆寫意,但同時也會讓你翻找到厭世。因為只要是八零年代前的唱片,你所能想得到,這裡幾乎都有。除了基本的搖滾流行樂外,爵士、古典、黑人音樂、日本音樂、原聲帶、世界音樂、藍調、鄉村一應俱全。此外,還有大量的七吋單曲與一整排78轉的唱片,整櫃整排地等著你慢慢挑。很難想像這滿坑滿谷的唱片,幾乎只由一位年逾六十的老闆整理而來。光是想到這點,就不得不佩服他對於唱片的熱愛與執念。此外,店內也滿佈各式七、八零年代的流行文化商品,若是個古物粉絲,或也可在此找到歸屬感。

而 Paradise Records更令人難以置信的部分是,該店珍藏許多品況皆為「全新未拆」的原版唱片,例如我們就在此搜刮到《The Last Emperor》、《I’m Your Man》、《The Best of Leonard Cohen》等,三張發行當年度的「全新未拆」黑膠唱片,價格皆不到3000日圓。在這家店總共買了三十餘張唱片,從每張唱片的外觀與清潔程度,皆可看出店主愛物之情。唯有兩張大貫妙子的唱片內圈失真嚴重,但這在二手唱片市場幾乎是無可避免的機遇性,絲毫無損我們對於Paradise Records的喜愛。

身為實體唱片迷,若有機會到日本東北一趟,千萬別錯過這家 Paradise Records。這兒能帶給你的驚奇體驗,絕對不亞於東京的Recofan和Disk Union。

Store15Nov

仙台的獨立唱片行,大多隱身於尋常的住宅區內,Store15Nov即是如此,需要走進公寓式建築的內部通廊才能尋得它。走入店內時,店內正播放著實驗電子才女Zinovia Arvanitidi甫發行的《Ivory》,藉由一對Electro Voice Sentry 500監聽號角喇叭,我們當場就被那臨場感十足的鋼琴樂音給迷住。

Store15Nov的藏品相當多元,但是一看架上的唱片便知,這些都是經過店長精挑細選而進的貨。內容包羅萬象,但就是沒有主流音樂。若音樂嗑的不夠廣,可能還會看得一頭霧水。但若你是深度收藏家,來到這裡可就能挖到很多寶。

黑膠與CD的收藏有新有舊,但基本上會依曲風類型或唱片廠牌做區分,風格遍及Ambient、實驗電子、實驗techno、噪音迷幻等等。此外,也有像Mats Gustafsson這類的實驗爵士,七零年代那難找難買的Krautrock樂團,以及徘徊於實驗與新古典之間的avant-garde音樂。偶爾穿插些低傳真音樂,像是Half Japanese或日本地下實驗樂團等,鮮為人知卻充滿挑戰性的作品。

廠牌方面,有Kitchen Label、Kranky、Modern Love、Sonic Pieces、Drag City、Fat Possum、Scared Bones、Warp等等來自世界各地的精品獨立小廠牌。不過正因為是店長的一時之選,唱片價位皆以原價出售、甚至偏高。最後離開前,除了把《Ivory》與 Goldmund日版剛重發的CD結帳帶回家外,只買了Theo Parrish跟The Knife的黑膠。

Store15Nov店藏雖然不多,但每張新唱片、每個音樂人,可能都是樂迷的新一趟旅程。店主的耳朵,彷彿是一個能蒐集世界上最酷、最獨立的音樂的雷達,身為獨立樂迷很難不熱愛這種場域。若有來到仙台,極力推薦到Store15Nov走一趟,感受一下店內頂級的音響設備,搭配店主嚴選的獨特音樂品味,絕對會是一印象深刻的在地體驗。如果以上的介紹有吸引到你的話,也可以到他們的官網看一下收藏,相信一定能從中發掘不少新音樂。

Disknote

同樣隱身於公寓大樓的3F,店面約十坪左右的大小。相較於Store15Nov濃厚的前衛氣息,Disknote的藏貨充滿懷舊之情。以Jazz為大宗,輔以60、70s的Rock/Pop,CD與LP的藏量各半,比較接近一般印象中的二手唱片行模樣。

從當天入店客人的來去數量眾多,可以猜出Disknote是仙台市區相當具份量的二手唱片行,但也因此少了些驚喜。畢竟顧客來往頻繁,也就間接造成貨品流通快速,缺乏稀世好物。但 Disknote平易近人的售價,依舊讓我們在此流連忘返,是個適合蒐集各個爵士大師的「非主流」專輯的店家。

此外,店家非常用心地以不同顏色的標籤介紹,將新片與舊片做出區隔。片況、價位甚至是唱片版本的代碼,也在標籤上寫得一清二楚,讓顧客在翻找唱片時省下不少工夫。這點Paradise Records也同樣做得相當好。結帳時,老闆會告知你這張比較便宜,是因為內圈刮傷、或是已有霉斑。像這樣細膩費心之事,可能只有日本人才做得來。當然也有可能是仙台生活步調慢,可以慢慢整理吧?至少,我們不記得在東京有整理得像仙台這幾家,如此鉅細靡遺的二手唱片行。


by Headphone Youth & fuse

Tohoku Youth Orchestra Concert 2018 @ Sendai with Ryuichi Sakamoto

by DOPM
IMG_0118.JPG

2013年的夏天,漫步在酷暑下的京都四條巷弄,不經意走進一家位於四條河原町的二手CD唱片行,Take-J。那是間隱身於商店街三樓的狹小店鋪,有點類似台南惟因唱碟的風格。過沒多久,她興奮地拿著張坂本龍一的精選輯《Gruppo Musicale》跑到我跟前炫耀展示,我一臉狐疑地問

「妳有聽他的音樂?」

「只知道幾首曲子而已。但學校教授曾說,別管人生當下喜不喜愛坂本龍一的音樂,看到他的專輯先買再說,未來遲早會愛上的。」

後來常常想起那段對話,因為我真的親身驗證,徹頭徹尾地成了「教授」信徒。而真正將「教授」音樂嵌進大腦皮層,要算是從〈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開始的。

那是還在新竹生活著的日子。

某天夜晚一如往常地晚餐約會後,驅車返回住處。下車前她用那招牌式的古靈精怪,笑著說宇多田光如何藉由翻唱毀掉一首經典曼妙的曲子。她接著用手機稀薄的喇叭,播放鋼琴獨奏版本的〈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自那當下開始,個人音樂收藏櫃裡便逐步繁殖、堆累,坂本龍一各個時期的作品。

2014年7月,「教授」被診斷出罹患咽喉癌,所有工作計畫全面停擺。幸而最終他痊癒回歸,我並未因太晚接觸、認識、著迷他的作品,而錯過太多。原先在生病前策畫的音樂活動:東北青年交響樂團 (Tohoku Youth Orchestra) 共演計畫,也在去年底宣告復辦。坂本「教授」擔當演奏會的執行總監與鋼琴演奏,帶領這群歷經311東北震災的青年樂手,於東京、仙台兩地展開募款巡演。看到此演出訊息後的第一時間,立馬拜託日本友人幫忙抽票。最後幸運地,兩地皆有抽中。

3月31日當日下午,演奏會場地「Tokyo Electron Hall 宮城」外排滿長長的人龍。此場演出一如預期地完售,觀眾清一色以60歲以上的年長群眾為主,這讓我們身處其中顯得有些特出。演出準時在下午3點左右拉開序幕,依序介紹各個樂器部組的參與學員。Tohoku Youth Orchestra的成員年紀分布遍及國小到大學區段,是個多達六、七十人的大型交響樂團。不難想像要匯集這一群學員排練演出,是件多麼大費周章的事。紀錄片《坂本龍一の700日》與《Tsunami Piano》,皆有收錄到相關片段,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上網搜尋觀看。

IMG_0119.JPG

一如記憶中的模樣,「教授」穿著一身優雅俐落的西裝登場。極其幸運地抽到前十排的位子,且座位正巧直面「教授」彈奏鋼琴的位置。直到演出開始前,仍然難以置信竟然真的親臨了「教授」的演奏會。

首登場的曲目是YMO的名曲-〈Behind The Mask〉。有別於原版合成器音符跳躍的輕盈感,在大型樂隊的演奏下,〈Behind The Mask〉呈現出聞所未聞的磅礡氣勢,十足令人上癮。

然則,也因現場演出是以器樂原音為主,未經由喇叭重新放音。「教授」在此曲子的鋼琴彈奏聲響,全然被協奏的絃樂組力壓而過。而這似乎也為此場演奏會定了調:即便我們是為「教授」而來,但這演奏會無疑是以Tohoku Youth Orchestra為主軸。某種層面而言,這亦存有一股世代傳承的意味。

緊接在〈Behind The Mask〉後的,即是眾所期盼的〈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 〉。即便這首曲子在他的生涯已彈奏了無數次,但這當下他依舊帶著初心,謹慎、全神貫注地敲開曲勢大門。聽著在生命中迴盪多年的清脆琴鍵聲響緩緩流瀉而出,看著「教授」優雅地流轉於琴鍵之間,即便置身其中,仍難以置信這一切已是真實。小心翼翼地調整呼吸節奏,深怕一不留意即讓情緒潰堤。

在那些身心俱疲的夜晚與焦慮失眠的薄晨,總是儀式性地讓身體陷入喇叭間的縫隙,將曲目跳轉到《1996》的第六軌,經歷那近五分鐘的旅程。即便反覆聆聽上百遍,依舊如處子般,屏息以待那優雅從容的轉場。而它,從未令人失望。

三部曲的尾聲是〈The Last Emperor〉。交響樂團的full band 演奏,將此曲的恢弘氣度展露無遺。每回聆聽此曲,都猶如重新看了遍《末代皇帝》。感受溥儀那無知剛愎的年少時代、眷戀權力的滿州國日子,以及受盡風霜、折落羽翼的晚年。現場演奏的感染力度,自是遠勝唱碟重放。曲畢後久久不能自己,掌聲不絕於耳,彷彿我們都再度經歷溥儀起落無常的命運交響曲,同時也重新爬梳了自個兒的人生。

演奏會的上半場,最後以三首東北地方民謠作結。這是整場曲目中除了教授作品外,最讓我感到驚艷的部分。我記不得樂手們如何運用其他器樂,模擬出類似三味線的聲響,但那段演出充滿日本傳統風采與西方器樂的撞擊性,彷彿能感受到他們沾染了一絲海潮與泥土的氣味,演奏著屬於大地的聲響。

演唱會尾聲,全體Tohoku Youth Orchestra成員在舞台前接受群眾掌聲。依稀看得出,他們的眼眶裡,有淚在打轉。七年前的此時,那場地震與海嘯重創了家園,徹底改變了許多人的人生,卻也因此意外地與「教授」相遇。這段人生的奇幻之旅,在這天過後,要暫時告個段落。或許身上的音樂才華不足以使他們在現實社會中發光發熱,甚而讓生命陷入迷惘。但願這青年時期的旅程,能在未來成為一種救贖。至少在人生旅途的某一段落章節裡,他們曾經如此靠近人類生命最純粹無瑕的美好。

by Headphone Youth

再訪東京二手唱片行

by DOPM
37804190314_c46f29c214_o.jpg

個人前往東京買牒的經歷,最早始於08年的Radiohead演唱會之旅。而真正認識Recofan、Disc Union這些大型二手唱片行則是09年開始,當時還是以CD為主要收藏軟體,在Recofan和Disco Union大肆收刮了Mansun的專輯與EP。這幾年因為已建立起黑膠音響系統,個人音樂蒐藏的重心逐步轉往黑膠唱片,也因此會以不同的角度去看待,Disco Union在東京都內各家分店的收藏。

眾所皆知,Disco Union是東京最大的二手唱片連鎖店,光是東京都內就有將近30家分店,幾乎可以滿足各式樂迷的需求。但要在短短數天的旅遊行程中,搜刮到自己心儀、夢寐以求的唱片,自然得更有效率地選擇合適自己樂風、蒐藏重心的店家。以下就依序簡介這次東京唱片行之旅的心得,並且表列各家唱片行購買的專輯:

Recofan Shibuya

這家堪稱全東京藏量最豐的二手唱片行,應當無須我們多做介紹。無論你是何種曲風的愛好者,應當都能在此耗上一整個晚上的時間。店家例行性地有著「購買五張二手專輯以上,每張折抵¥200」的優惠。

Vinyl Risque The Chic ¥1250
Vinyl Chic's Greatest Hits The Chic ¥1250
Vinyl Naughty Boys -Instrumental YMO 550
Vinyl Thriller Michael Jackson 550
Vinyl Media Bahn Live 坂本龍一 2250
Vinyl With the Beatles The Beatles ¥1250
Vinyl A Hard Day's Night The Beatles ¥1750
Vinyl × Multiplies Y.M.O. ¥1250
Vinyl The Platters' Best Album The Platters ¥1250
Vinyl This Is Elvis Elvis Presley ¥1250
CD Metahalf METAFIVE ¥1280
CD METAFIVE METAFIVE 2520
CD Once a Fool 高橋幸宏 520
CD A Ray of Hope 高橋幸宏 300
CD At Mount Zoomer  Wolf Parade ¥1080
CD BTTB 坂本龍一 700
CD Little Buddha 坂本龍一 550

Disc Union 御茶ノ水

御茶ノ水本店位於車站正對面,它大概是Disc Union除了新宿之外的另一重要據點。店內收藏CD/Vinyl比例約3:1,因此較適合以CD為主要收藏對象的樂迷來訪。但畢竟是主要分店之一,黑膠收藏輪替快速,偶爾會有Indie Rock唱片的驚喜。不過整體二手價格在Disc Union各家分店之間,算是與新宿店並列較為高昂的分店,若購買目的只是要補齊收藏庫(例如湊滿披頭全輯之類的),我會建議前往其他分店搜寶較為經濟。

Vinyl Transformmer Lou Reed ¥1550
Vinyl Let it be The Beatles 250
Vinyl Hug of Thunder Broken Social Scene ¥1800
Vinyl A Boy  森田童子 2400
Vinyl Gruppo Musicale 坂本龍一 800
Vinyl Song of Love and Hate Leonard Cohen 950
Vinyl Transformmer Lou Reed ¥1550
Vinyl Let it be The Beatles 250
Vinyl Hug of Thunder Broken Social Scene ¥1800
Vinyl A Boy  森田童子 2400
Vinyl Gruppo Musicale 坂本龍一 800
Vinyl Song of Love and Hate Leonard Cohen 950

Disc Union 神保町

距離御茶ノ水本店不遠,是可以安排同時步行前往的位置。店內空間不大,約只有御茶ノ水本店的1/4。收藏則主要以Vinyl為主,CD/Vinyl比約為1:4。這次在神保町店購買的唱片,幾乎都是於「新到貨」區翻出來的,如此的挖寶模式格外讓人驚喜。最滿意的是買到二手的METAFIVE EP黑膠《METAHALF》,其45rpm的錄音品質,個人認為可以作為數位錄音的黑膠示範之作,立體飽滿、聲音鮮活有力,完全打破個人對於「新發行黑膠大多數皆為衰聲」的刻板印象。另外值得一提的是,David Bowie的《Ziggy Stardust》,其黑膠音質一掃CD乾澀尖薄陰霾,Mick Ronson的電吉他錄製得極為生猛有力,我過往從來不知〈Moonage Daydream〉能如此銷魂。

Vinyl Mr. Tambourine Man Byrds 750
Vinyl METAHALF METAFIVE ¥1800
Vinyl Ziggy Stardust David Bowie ¥1750
Vinyl Time Out Dave Brubeck ¥1250
Vinyl WHAT, ME WORRY? 高橋幸宏 750

Disc Union 池袋

池袋店的藏量與店內空間完全不輸御茶ノ水本店,CD/LP比例也來到幾近完美的1:1,價位遠遠低於水平。最驚人的是這兒的Y.M.O. 專輯黑膠全是破盤價,每張專輯幾乎都低於¥750。對於這兩三年才成為「教授」坂本龍一樂迷的我而言,池袋店簡直是天堂般的存在,是一個得以好好補齊收藏的地方。強烈建議若時間允許,東京唱片行行程絕對要將 Disc Union池袋排入必逛名單。

Vinyl Rock n Roll Animal Lou Reed 750
Vinyl Tommy The Who 550
Vinyl Abbey Road The Beatles ¥1050
Vinyl Congregation Johnny Griffin ¥1250
CD Playin the Orchestra 坂本龍一 475

Disc Union 新宿

Disc Union的分店共有七間之多,多數人會將高達七層樓的本店作為主要目標,但實際上本店雖樓層眾多,但空間狹小,藏量整體而言並不豐富。周遊新宿各家分店的最佳方式,應當是依照個人收藏的軟體媒介來選擇分店:

若想搜刮黑膠部分,那本店旁的「Disk Union新宿Used Rock」四五兩層樓有完整的二手黑膠庫存,分類以80年代作為分水嶺,可依喜好各取所需。喜好若以R&B、Hip Hop、House為主,那就要到對面的「Club Music Shop」選購,而二手CD則主要集中在新宿通り上的Disc Union中古CD分店。

Vinyl Substance Joy Division 3780
CD In YA Mellow Tone 5 V.A. 450
CD In YA Mellow Tone V.A. 350
CD Falliccia Kenmochi Hidefumi 450
CD In YA Mellow Tone 10th anniversary V.A. 1150

Tower Shibuya

基本上到Tower Shibuya的朝聖意義遠高於實質,但因為Mellow Beats/Jazzy Hip Hop的二手唱片太不好找,加上有些待購的「教授」專輯是近幾年的新專輯,幾乎沒有二手貨源的可能性。只能忍痛砸下重金在Tower唱片購買,單單五張專輯就失血1萬2千日幣。而相較於Mellow Beats在台灣鮮少被提及,Tower Shibuya則直接替Nujabes設了一個專櫃(神壇),由此可見日本人對於其音樂的喜愛與珍惜程度。

CD UTAU 坂本龍一
CD Jazz Carnival Think Twice
CD Sincerely Kenichiro Nishihara
CD Compass DJ Okawari
CD A Son of the Sun Uyama Hiroto

by Headphone Youth

The National - Sleep Well Beast

by DOPM
IMG_0041.JPG

The National 在《Sleep Well Beast》專輯前先行發布的4首單曲(註1),在我看來都是相當不錯的歌曲。加上團員在《Trouble Will Find Me》巡迴宣傳結束後各自投入音樂計畫,因此我還蠻期待《Sleep Well Beast》能否破繭而出,畢竟樂團在上張專輯其實遇到了撞牆期。

在《Sleep Well Beast》尚未發行上架之前,網路上已流傳一版疑似黑膠唱片轉錄的mp3音檔。檔案音質相對混濁,Matt 的嗓音幾乎佔據了大半時刻。因此我在初聽《Sleep Well Beast》時,感受到The National 做了不少有別以往的嘗試,但Matt 的歌聲卻強勢地將歌曲導回熟悉的The National 樣貌型態。直到聽完CD之後,這些疑惑才都一一消除。

即使Matt的歌唱和Bryan的招牌鼓擊在新專輯中依舊強勢,仍不難察覺Dessner兄弟檔才是這回主導新編曲走向的幕後推手。即便只是點綴式的聲響效果,但戴上耳機聆聽能讓聲音細節逐步放大,更能欣賞他們在這些細節上的用心巧思。倘若對他們先前的Side-Project有點印象,不難猜出那些電子音效是出自已轉型為製作人的Aaron之手,而後現代感濃厚的古典鋼琴與弦樂編制則主要由Bryce主導。

《Sleep Well Beast》整張專輯乍聽之下與過往的作品並無二致,然而身為眾人的愛團,所能擁有的特權不外乎是重複聆聽的機會。我想只要是The National 樂迷,或多或少知道《Sleep Well Beast》這張專輯的創作理念源頭是來自 Matt Berninger 與  Carin Besser 之間的婚姻問題。

早在〈Afraid of Everyone〉我們就聽過 Matt 對於女兒即將出生的焦慮慌亂;如今他於〈I'll Still Destroy You〉書寫初為人父的不適應與自責愧疚,這多少讓我們想起《Paris, Texas》裡的Travis。曲子前半段像是一個輕聲細語、極具耐心的慈父,然而尾聲倏忽變調為風暴式的飆奏,讓人隱約感受到他試圖努力彌補修復的情感,卻又再度徒勞。

雖然樂團宣稱他們並不試圖重現《Boxer》時期的輝煌,但〈Day I Die〉開端的鼓擊僅僅一瞬即將時光倒回「骯髒的維多利亞」時代。〈The System Only Dreams In Total Darkness〉2分鐘左右激昂的吉他獨奏,伴隨背景細微的類福音和聲,再於2分45秒左右倏然切換分鏡。個人極度喜愛如此編排,幾乎可以想像現場演出時樂團會多麼投入於這個片段。

而〈Turtleneck〉短促急切、不拖泥帶水的樣貌,則重現〈Abel〉、〈Available〉裡歇斯底里的激昂。這也是繼〈Fake Empire〉隱喻批判George W. Bush後,再次將箭茅指向另一位共和黨總統Donald Trump。Matt更直白地唱到“This must be the genius we’ve been waiting years for, oh no!”,憤怒諷刺的口氣清楚表達了他們的政治立場。

大量的電子節拍loop與氛圍效果,也是《Sleep Well Beast》的風格。在〈Walk It Back〉、〈Empire Line〉都得以瞥見此一創作上的改變,這使得專輯面貌出現The National 過往少有的鬆弛輕盈。〈Walk It Back〉則取自小布希文膽Karl Rove於2004年美國總統大選前夕的一段談話,藉以批判政府顛倒是非、混淆群眾意識。這取樣的運用不禁讓人想到深諳此道的Public Service Broadcasting。

而在〈Empire Line〉裡,副歌不斷反覆唱著 “Can’t you find a way? You’re in this too.”。一句簡單的探問,可以廣泛套用在政治與婚姻感情,這兩者也正是此張專輯的核心(或者說是The National 的核心)。相互敵視的分化社會如同缺乏信任基礎的感情,Matt 唱出的或許是他個人在極度焦慮與偏執下的自卑與罪惡感,然而另一方面卻也透過審視自我的不足,才得以用更寬容的態度去接受他者的缺點,而這也正是我們一直以來喜愛The National 的原因之一。

專輯後半部的幾首歌則以相對抒情的方式唱出感情生活的迷惘與無助。在〈Carin At The Liquor Store〉迎來同樣熟悉的鋼琴演奏,它們一如過往的〈About Today〉、〈Start A War〉、〈Lucky You〉,讓人們得以在忙碌窒息、雜沓無章的生活軌道裡找到一絲換氣的空隙。〈Dark Side of The Gym〉的歌名更是毫不避嫌地向Leonard Cohen致敬,取自Cohen的〈Memories〉歌詞“Just dance me to the dark side of the gym”。老派浪漫的節奏再加上芭樂歌詞,聽起來像是婚禮上會放的歌,當然更像是Cohen後期專輯裡的作品。

尾聲的〈Guilty Party〉與〈Sleep Well Beast〉則是另一個相對有趣的安排,多聽幾次不難發覺這兩首歌用的是一模一樣的拍子,差的只是重拍落點的差異。〈Guilty Party〉重拍在後,較接近傳統的4/4拍,給人一種較為沉重的反饋。即便拍子的節奏總搶在旋律之前,然而當緩慢的鋼琴與弦樂介入樂句,配上充滿懊悔情緒的歌詞,是首十足The National 風格的心碎歌曲。

而尾曲〈Sleep Well Beast〉的拍子則顯得較為輕盈,配上各種古靈精怪的音效在背景襯托,讓曲子聽來更為抽象、更加難以定義。Matt 在早前的專訪中 (註2),直接將這兩首歌比喻為一對雙胞胎。前者是人人愛的好學生,後者則是坐在教室角落,活在自已世界的人。雖然這結尾曲實驗並非具挑戰性的突破,卻像是人們進入噩夢前的催眠曲,不受既有邏輯限制的編曲充滿了想像空間。跳躍式的歌詞則像是支離破碎的線索,或是夢醒後的殘遺記憶。至於這個噩夢代表了什麼,這個「Beast」所指涉的究竟為何? 或許只有一聽再聽,我們才能慢慢解讀。這回The National 交出的作品雖未必是生涯最佳,但依舊是相當耐人尋味且後勁十足的。

[註1]
〈The System Only Dreams In Total Darkness〉、〈Day I Die〉、〈Guilty Party〉、〈Carin At The Liquor Store〉

[註2]

by Headphone Youth & fuse

評分:

Paul Draper - Spooky Action

by DOPM
IMG_0035.JPG

先前於Ride復出專輯《Weather Diaries》的review裡提到,在今年夏日炎炎之際將有另一位遲到千年的個人英雄發行新作,而這所指涉的即是Mansun樂團的主唱Paul Draper。已不記得他開始放話要復出樂壇的確切日期,但總之等了又等,五六個年頭業已晃過,Paul才總算在去年發行個人名義的首張單曲,繼而於8月11日帶來他個人首張大碟《Spooky Action》。

作為一組於90年代Brit-Pop盛世後期出道的Cult Band,Mansun在發行《Attack of the Grey Lantern》、《Six》、《Little Kix》三張專輯後,於2003年無聲無息地宣布解散,當時正在籌備錄音的第四張專輯也宣告無疾而終,直到2004年9月Paul Draper才在樂迷的聲聲呼喚下重新發行《Kleptomania》。爾後,Paul Draper原計劃於2006年製作發行個人首張單飛作品,卻於此同時診斷出其左手中指罹患惡性腫瘤,致使他有一長段時間無法演奏樂器,專輯發行計畫也只得無奈暫緩。

時至今日,Mansun解散的死結依然是Paul心中一只揮之不去、糾纏多年的幽靈。主吉他手Dominic Chad於《Little Kix》錄音製作期間,試圖為樂團新增一位團員來擔任主唱工作,顯示其對於Paul長期主導樂團運作已心生厭膩,而當時這一連串的言行使得Paul本人十分受傷。《Spooky Action》裏頭有許多Paul藉以抒發當年情緒的作品,從〈Friends Make The Worst Enemies〉、〈You Don't Really Know Someone, Til You Fall Out With Them〉、〈Jealousy Is A Powerful Emotion〉等曲目,不難感受到Paul內心深藏多年的負能量,或許這樣的創作歷程能夠讓他重新檢視當時情緒,繼而作為一自我治療、寬慰原諒的過程。

回到專輯本身,《Spooky Action》一開場的〈Don’t Poke the Bear〉有著漫長前奏鋪陳,對於一位已睽違樂壇十多年的音樂人來說,如此之開場無疑是場冒險。然而對於長期死忠的Mansun迷而言,這步棋並不陌生。每回重溫《Attack of the Grey Lantern》,我們都勢必得穿越〈The Chad Who Loved Me〉那幽深絕美的弦樂隧道,才得以到達光的彼端。

而作為《Spooky Action》第二首先行單曲,〈Things People Want〉潛藏的Glam Rock肌理,提醒著我過往癡迷於Mansun的緣由,Paul 雌雄難辨的嗓音總是如此令人傾心。〈Who Is Wearing The Trousers〉由Post Punk式的吉他刷奏起始,搭上靈動活脫的電子節拍音效,是首全然為80's kids量身打造的歌曲。〈Jealously is a Powerful Emotion〉開頭沉重冷冽的鍵盤聲響,有那麼一點讓我想起《Black Celebration》時期的Depeche Mode,然而Paul Draper很快地將之轉化為深具個人特色的Progressive Rock歌曲。

整張專輯的負面能量,則在〈Friends Make the Worst Enemies〉來到頂點。藉由"keep your enemies close because your friends can hurt you the most"這段歌詞,不難想見當時在音樂生涯仍想有所作為的Paul,面臨團員的分崩離析與背叛有多麼身心受創。雖然長期關注Paul Draper的粉絲專頁,心底偶爾還是會覺得他真是個成天討拍的玻璃心大叔,但或也因為他如此細膩善感,我們才得以從其音樂裡獲得那些被現實世界刺痛後的微小慰藉。

尾聲的〈Can’t Get Fairer than That〉、〈Feel Like I Wanna Stay〉兩首曲子則宛如回到Mansun巔峰時期的模樣,尤其看到〈Feel Like I Wanna Stay〉創作人同時掛上Paul和Chad的名字,不禁讓人懷念起這對曾經的黃金組合。一如〈Flourella〉、〈Moronica〉般的躍動節拍,每每令人想隨之起舞。流暢順耳的旋律也一再地提醒著我,即便十多年光陰匆匆而過,Paul 對於流行音樂的敏銳嗅覺卻從未退化。光是這點就足以讓老Mansun迷感動莫名,Paul Draper始終沒讓我們失望。

by Headphone Youth

評分:
Deep One Perfect Morning © 201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