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4 Iceage @The Wall

by DOPM
IMG_4060.JPG

看Iceage的表演之前讀了一些網站對他們現場的評論,常常把他們描寫成幾個狂放不羈的青年,演出毫無顧忌,在舞台上或者觀眾區有人掛彩會是稀鬆平常的事。當透明雜誌與傷心欲絕團員合組的Take This!表演完之後,我們懷著有點不安的心期待Iceage出場。

Iceage以新專輯《Plowing Into the Field of Love》的歌曲〈Let It Vanish〉開場,宛如行軍的鼓聲馬上抓住觀眾的耳朵。雖然主唱Elias Bender Rønnenfelt在新專輯中的歌聲比前兩張作品有更豐富的聲音表情,但可能為了演出效果,他還是以喉音嘶吼的唱法為主。他看起來焦躁不安無法站定,不斷晃動身體,或利用身高優勢從上而下甩動著麥克風,即使沒有傳說中的嚇人,也展現出特殊的舞台魅力。接下來的〈How Many〉吉他帶著回授效果,聽來特別懾人,隨著Rønnenfelt呼喊出想法與實際行動之間的鴻溝,我們好似被領入Joy Division和The Chameleons曾經築出的自怨自艾異域。

樂團接著又表演了新專輯的〈Glassy Eyed, Dormant and Veiled〉、〈Stay〉、〈On My Fingers〉、上一張專輯的〈Morals〉以及翻唱曲〈To the Comrades〉等歌。不論歌曲是快是慢,Elias Bender Rønnenfelt都用他惶惑扭曲的姿態傳達出牽絆他的思緒,還有他如何掙脫這些枷鎖;站在他兩旁的吉他手Johan Surrballe Wieth和貝斯手Jakob Tvilling Pless演奏時則是一臉嚴肅,有時候還背對觀眾,形成有趣的反差。緊繃的氣氛到了〈The Lord’s Favorite〉一曲稍稍得到抒解,吉他音色比較明亮,節奏也輕快一些,大家跟著Elias Bender Rønnenfelt搖搖晃晃想像著逸樂場景。

幾首新專輯中後段的歌曲〈Abundant Living〉、〈Forever〉和〈Plowing Into the Field of Love〉都顯示了樂團對在歌曲中採用複雜情感或結構的掌握能力。〈Abundant Living〉較直接短促、〈Forever〉偏向陰鬱慢熱,不過riff都搶耳易記,當樂器演奏在每一節逐漸增強,我們也能感受到自身的力量在聚積。演奏完長篇結尾曲〈Plowing Into the Field of Love〉後,樂團宣布表演結束,不過意猶未盡的大家不願離去,讓他們再度現身多唱了一首歌,將更多反骨動力帶進這個原本令人疲憊的冬日夜晚。

離開The Wall的時候,我們撞見在外面抽煙的Elias Bender Rønnenfelt,離開舞台的他變得安靜客氣,眼神因為酒精而游移不定,我們只簡單告訴他很喜歡他的音樂。雖然比Iceage團員虛長不少歲,但我對生命也同樣有難解的疑惑,希望自己永遠能有熱情去追尋答案,並持續保有懷疑的態度。

by Debby

2014.11.28 Bill Callahan @ The Wall

by DOPM

九合一選舉的前一夜去看Bill Callahan的表演,讓躁動不安的心平靜下來。Bill Callahan近兩張專輯採用簡約的編制與精練的語言,揭露出我們生活中曖昧難解的面向,迥異於媒體或各種傳播方式所呈現的扁平符碼,而他在現場也利用有限的資源,把對生命豐富的想像呈現給觀眾。

表演在八點過後不久便開始,我們到了場地已經可以聽到Bill Callahan以深具磁性的聲音唱著〈Riding For the Feeling〉,還有吉他手Matt Kinsey詩意的吉他演奏,舞台上擺了一套鼓,但純屬裝飾性質。雖然只有兩個人,Bill Callahan和Matt Kinsey在現場把這些歌曲演奏得和錄音室版本不太一樣,讓人凝神細聽。

〈Spring〉現場聽來比專輯版本傷感悲戚,當Callahan唱到“They call it spring though things are dying”時,我覺得真是與我們當下面對的情況非常吻合,那些企盼與人結合、渴望不再憂慮的敘述令人感同身受。

Bill Callahan大概是我看過依照歌詞意境適當調整演奏的樂手當中,做得數一數二好的。嘲諷美國的一曲〈America!〉趣味性十足,每唱完一句美國所謂的豐功偉業,便會搭配有些惡搞的吉他演奏,歌曲結束前幾分鐘的即興彈奏也很過癮。唱到闡述孤獨的〈The Sing〉,Bill Callahan還把歌詞中的”Beer. Thank you.”改成「Beer,謝謝。」,觀眾不禁會心一笑。

唱完溫暖的〈Sycamore〉後,接著又是兩首帶點邪氣、結構古怪的歌曲。聽專輯時,Callahan的歌聲在〈Drover〉中切入音樂的方式令我讚嘆,因為兩者幾乎互不相干,能看到他在現場實現這首歌真是難忘的經驗。〈Ride My Arrow〉低迷抑鬱,氣氛營造也要歸功於Matt Kinsey吉他的各種音色變化。到了意境比較正面的〈Jim Cain〉,他的吉他聲又變得恬靜美麗。

〈Universal Applicant〉是整場與專輯版本差異最大的一首歌,一直到歌曲中段我才辨識出來,一開始Bill Callahan彈吉他的方式類似在彈Banjo,不時吹奏口琴,彷彿表演一首傳統鄉村民謠,接著Matt Kinsey用了很多回授效果,歌曲也變得迷幻起來,以人想像不到的方式結尾。

之後Bill Callahan接連演奏三首他最後一張以Smog名義發表的專輯《A River Ain't Too Much to Love》中的歌曲〈Let Me See the Colts〉、〈Say Valley Maker〉和〈Rock Bottom Riser〉,與當晚較早演出的歌曲相比,這些歌的結構偏向一般流行曲式,但聽了多首實驗性高的曲子,這些歌讓人可以沒有負擔地欣賞,〈Rock Bottom Riser〉尤為動人,就算走到生命中的最低點,或許即將要面對的就是反彈回升的機會。

渾然不覺間,表演已進行了接近兩小時,Bill Callahan最後回應大家的歡呼,又演奏了安可曲〈Winter Road〉,在大夥沉浸在美妙的音符還有歌詞中羅列的美好事物時,Callahan提醒大家別忘了去投票,事後證明這個微小的動作,振奮了許多台灣人。前進的道路遙遠又危險,但Bill Callahan會用他的歌聲與吉他講出我們一路上的故事。

by Debby

2014.7.23 Slowdive @ The Wall

by DOPM

現在感覺就像Monster Movie的專輯名稱《Last Night Something Happened》所敘述的一樣,那一晚發生的事還是猶如夢般讓人感到不可思議,Slowdive這個在Shoegaze樂風中最具代表性的樂團來到台北演出,但他們的器材被滯留在芝加哥沒隨著他們來到台灣,遇到這樣的突發狀況,他們在表演前一晚於Facebook上發佈徵求吉他、效果器等器材的訊息,當下我馬上就發訊息給他們說我的Fender Telecaster可以借他們,因為我知道他們有在用這把型號的琴,身為樂迷當然毫不猶豫的伸出援手,希望可以幫到他們的忙,雖然自己的琴並沒有在那天晚上被拿出來表演,至多只有被拿來試音,心裡有點小失落,但他們能在大家的幫忙下順利完成當晚的演出才是最重要的事。

從Slowdive解散到重組巡迴演出已經隔了二十年之久,在這段期間他們的音樂從來沒離開過我們,幾組由團員們另組的樂隊陪伴著自己度過青春期,有兩位主唱Rachel和Neil的Mojave 3、鼓手Simon的Televise、還有吉他手Christian的Monster Movie,這些樂團都做出了相當出色的音樂,尤其在旋律性的部分多少延續了Slowdive的精隨,當我們分別跟Simon和Christian提到他們自己的樂團時,他們還很訝異台灣有人在聽這些音樂,想起來,我們能聽到這些低調的音樂還真得感謝那時在網路上所找到的介紹。Simon十六歲的時候就在The Charlottes打鼓,因為我也是The Charlottes的樂迷,所以一直很佩服他在那個年紀就能把鼓打的這麼有自己的風格,後來他也嘗試各種音樂風格,不管是瞪鞋、電子、環境音樂都有涉獵,能親自見到他還是覺得不可思議。重新回過頭看不光只是Slowdive的音樂對九零後的獨立音樂具有短暫的影響力,團員們後來的創作也持續影響著人們。

與另一組傳奇Shoegaze樂隊My Bloody Valentine的現場相較起來,Slowdive聽起來沒有那麼大聲,那麼有威脅性,他們吸收了MBV的養分再將噪音轉化成一種更為夢幻的旋律,你可以感受到被修飾過後的噪音包覆在耳朵上,在專輯上聽起來是由歌聲旋律來引導,到了現場,所有樂器所帶來的臨場感就變得相當豐富。能在現場聽到《Souvlaki》中的歌曲是樂迷們最期待的事,當延遲的吉他效果一出來就知道是〈Souvlaki Space Station〉,雖然現場較沒有像專輯中Rachel的聲音聽起來像是被一團霧氣圍繞一般,但整個吉他的效果是相當不錯的,尤其到了〈When The Sun Hits〉是我覺得最感動的時候,因為自己的位置站在較後方,看到前方大家隨著進入副歌舉起手來歡呼跳動,感覺大家都徹底投入在一種難以形容的迷幻情境中。

或許是自己站的地方太過悶熱,在聽某些較為慢拍氛圍的曲子會有些不耐,就算流著汗還是得想辦法進到那個情境中,一邊還要期待Neil會不會換上自己的吉他,總覺得有些疲倦。這次的巡迴其實唱了不少EP的歌曲,像是〈Slowdive〉、〈Avalyn〉還有〈She Calls〉等,比較特別的是他們把〈Golden Hair〉這首翻唱自Syd Barrett的曲子放在安可前的最後一首,除了Rachel所唱的前半段,〈Golden Hair〉在後半段相當具有後搖滾的鋪陳感,將情緒的高低起伏都做的如夢似幻,更特別的是再第二次安可時又再表演了一次同一首歌,似乎是想跟台灣的樂迷致上敬意。

安可的〈40 Days〉和〈Alison〉聽起來跟我想像的又有些不一樣,或許長期聽專輯下來已經很習慣錄音室作品給我的感覺,現場總是少了些神秘感,但這橫跨二十年的聲音不可能一直保持不變,能親眼看見他們站在舞台上也沒什麼好挑剔了,很可惜沒有唱到〈Dagger〉,這時候會想,如果最後Neil能在最後拿出木吉他清唱這首歌那就更完美了,只可惜我們還無緣看到這樣的景象。

從颱風夜、招募器材再到現場演出,整個過程有點曲折,但熱情的大家還是幫助他們順利的完成演出,最後他們也很大方的幫大家簽名、聊天,滿足了所有死忠的樂迷。然而經過傳奇的Shoegaze樂隊接二連三的復出,剛好看到有人穿著Ride的T-Shirt從身旁走過,那我們是否也能開始期待下一個復出的樂隊就是眼前所看到的這個單詞呢。

by pblue

2014.6.7 生祥樂隊 - 《我等就來唱山歌》15週年音樂會 @ Legacy

by DOPM

畢竟是一場名為《我等就來唱山歌》15週年音樂會的演出,表演一開始自然而然照著《我等就來唱山歌》專輯曲目走。〈下淡水河寫著我等介族譜〉由月琴與生祥的獨唱緩緩道出美濃客家族群的源起,而「美濃山下」後的演奏闡明這場演出的獨特之處:完整的樂隊組合讓音樂面貌更為豐盈飽滿,適切傳遞專輯錄音之原貌,其磅礡曲勢所帶來的震撼與感動直讓人覺得這演唱會已然值得,但這僅僅是當晚的揭幕之曲。

伴隨著〈夜行巴士〉那如高速轉動輪子般轟隆作響的硬蕊搖滾吉他,現場大螢幕投射出當年美濃反水庫運動的資料照片,那事件雖已過了20個年頭,但照片裡眾人眼神與身影卻是如此熟悉,一方面乘著影像倒流時空,一方面感嘆壓迫依舊囂張跋扈地在這社會中流轉,憶起那些不斷在抗爭場合中望見的身影,心頭不由感到心酸不捨。

緊接著許久未唱的〈我等就來唱山歌〉揭開這晚「合唱之夜」之序幕,中段以嗩吶solo作為曲勢轉折的間奏十分暢快,這場演唱會氣氛大抵是歡愉、慶功宴式的,現場合唱著「唱啊到樓屋變岌崗 (有!)/唱啊到大路變河壩 (有!)」實是無比爽快。而由鍾永豐唱頌專輯裡的旁白,無疑也是演唱會的高潮橋段,現場聽到專輯中的直爽口白,讓人很難不大聲鼓譟叫好。

再來的〈山歌唱來解心煩〉、〈課本〉與〈大地書房〉一連三首歌則是開啟這晚的器樂獨奏比拼。大竹研率先以深具藍調韻味的吉他破題,接著嗩吶手黃博裕以獲得滿場觀眾叫好的精彩吹奏作為完結。再來則是由大竹研與早川徹於〈課本〉裡帶來一組極具爵士即興色彩的solo演奏,配合觀眾打著節拍,一瞬之間真會以為自己來到了老派爵士酒吧。鼓手吳政君則在〈大地書房〉裡展現精湛的敲打技巧,藉由手指拍打手鼓的變化,製造出豐富多變的音色。

此外,這場演唱會也讓我聽到久未耳聞的〈秀仔歸來〉。對我而言,〈秀仔歸來〉所描述的歸鄉情感其實比〈風神125〉更為打動我(當然風神125也是每聽必哭),尤其喜愛其末段歌詞:故所以菅仔打花\掂菸秧介時節\秀仔歸來\歸到尷尬梆扒\感情落根介所在\謄佢歸來介問題\莊頭嚌啊到莊尾\但係秀仔歸來\就係答案。回鄉其實不需理由,因為回鄉本身就是答案,它已解釋一切。對於準備要開啟歸鄉模式的我而言,現場一口氣聽完〈秀仔歸來〉與〈風神125〉,真的是哭到自己都慌了手腳。

整場演出下來,看著台上的樂手們的自在演出,我不禁想著,如果每個人自出生的那一刻起都是為了找尋、發掘最原初自然的生命狀態而活著,那或許眼前的這些人便是那已尋獲個人天命所在的人們,悠悠地擺晃身軀,陶醉於演奏音樂的姿態是如此自在無邪、不存在一絲猶疑,那堅毅的神情真真正正地感動著我,讓人更有氣力堅定前行。

by Headphone Youth

2014.5.18 Tortoise @ The Wall

by DOPM

記得以前喜歡聽後搖滾的時候,在網路上查資料總是會看見Tortoise的名字,並且將他們歸類於此樂風的經典之一,當然這樣的訊息也許只是出自樂評筆下,但自己的意識至此後已經被深植他們是經典的印象,但真要說出到底經典在哪裡可能就是後來的事了,至少在這次看完Tortoise的現場之後,我才真能感受到他們音樂真實的性格,那個經典已經不再是別人來定義的,而是靠自己耳朵所判斷來的,二十多年來,Tortoise從來沒有向任何東西妥協,從他們精彩的演奏技藝中來看,表現音樂對他們來說是一件極其自然不過的事。

今晚的演出由草莓救星開場,但The Wall內的空調不知道是出了問題還是其他原因,整個場地的空氣相當悶熱,幾乎是到了無法好好專心看表演的程度,原本以為後來會有改善,但一直到Tortoise出場依舊是感受不到空氣的流通,只能靠著兩支電扇來撐完整場演出,還好毫無冷場的Tortoise讓我沒有去多想這件事,大家就算汗流浹背也要給他們最大的掌聲。

舞台上,Dan Bitney和John Herndon兩位鼓手在鼓組後面對著面,對芝加哥獨立搖滾場景貢獻至深的John McEntire位在中間彈奏合成器,左邊是貝斯手Doug McCombs,右邊是爵士底子深厚的吉他手Jeff Parker,當然這只是一開始的樂器配置,他們表演不同歌曲都會更換到不同的位置,當有三個人忽然跑去同時敲打鐵琴或是電顫琴的時候真的會讓人感覺到相當神奇,兩位鼓手的默契又搭配絕佳,讓拍子沒有多餘的縫隙,複雜又變化多端的拍奏,在酷炫的音樂之餘好像又藏了什麼東西在裡面。

很多時候想不起演出的歌名,畢竟他們的音樂有時候很實驗,旋律很分散,但總是有幾首歌特別印象深刻,像《Beacons of Ancestorship》的主打〈Prepare Your Coffin〉還有〈High Class Slim Came Floatin' In〉等,他們不像普遍的後搖滾樂團會刻意的去堆疊情緒,通常都是用直線前進的方式來玩音樂,但並不代表他們的音樂沒有畫面,只不過那個畫面通常不會是一幅風景畫,而是由不斷天外飛來的點、線、面所構成的抽象畫,甚至只是一張黑白照片。

對我來說〈I Set My Face to the Hillside〉就是一張黑白照片,六年前第一次聽到這首歌就愛上了,但這首歌其實很不Tortoise,我只能用異國情調來形容Jeff Parker的吉他彈奏,猶如置身爵士之都哈瓦那,這樣講雖然有點跨張,但能親耳聽到這首愛歌只能說是三生有幸,由Jeff Parker迷人的吉他獨奏開始,接著John Herndon左手搖鈴,右手敲鼓,不急不緩,後段的變奏可能會讓有些人不解,但沒有了這段加入敲擊電顫琴的變奏,也就沒有陸龜難以捉模的性格了。

專輯《Standards》的歌也演出不少,鬼靈精怪的〈Eros〉,層次感豐富的〈Blackjack〉,咦?其實有沒有表演這首也記不太得了,實在是熱暈了,但場地再悶熱,他們還是出來安可了兩次,最後一首歌我猜可能是烏龜進行曲〈The Equator〉,整場演出就在大家的手中所製造出的節拍中結束。看完Tortoise的現場不得不敬佩他們的演奏實力,彷彿將芝加哥的音樂化為精華,自在的從每一位團員的手中展現出來。烏龜即便速度慢,但為什麼兩個十年的光景過去還是沒有後輩趕得上它,唯一的解答也許是它早就抵達終點,並啟程繼續通往下一個終點。


by pblue

Deep One Perfect Morning © 2012-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