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er - Auto-Pain

by DOPM
CS766880-01A-BIG.jpg

美國芝加哥樂隊Deeper在他們的歌曲〈Lake Song〉中唱道:「這一生活著到底有什麼意義,因為你將自己遮蔽在傾倒的牆下;把自己栓在鎖鏈上有什麼意義,只因為這樣讓你的身體感覺良好。」歌詞表達了主唱Nic Gohl對前吉他手也是一同長大的好友Mike Clawson的不解,Mike在離開樂團後將自己孤立起來,獨自面對自己的心理問題,最後還是無法克服心中的沮喪而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雖然Mike有參與《Auto-Pain》一半的製作,但可以聽得出來他的離開影響了整張專輯的走向,專輯的上半場依舊充滿能量,下半場則是鬱悶不已。

專輯名稱《Auto-Pain》根據團員們的說法其實是赫胥黎的反烏托邦著作《美麗新世界》中麻痺人心的藥物Soma的相對產物,不光只有感覺愉悅,你可以同時感受到所有的感覺,就像是同時開啟多個社群媒體開始閱讀,讓各種情緒感覺進入到你的身體中,但跟Soma同樣能達到麻痺自我的目的,而前團員Mike也正是讓沮喪無時無刻的侵襲孤立自我而切斷了跟外界的聯繫,Deeper透過《Auto-Pain》來表達人有可能無時無刻都活在這樣讓負面情緒侵蝕的環境中。

首曲〈Esoteric〉聽來就像是兩組我很喜歡的樂隊Preoccupations與Parquet Courts所合作出來的曲子,同時利用了灰暗鏗鏘的電吉他聲線和龐克音樂躍動的節拍與能量,而單曲〈This Heat〉也以同樣的手法表現更俏皮的曲子,讓Gang of Four早期音樂中的跳舞節拍進入到整首歌曲中,雖然Nic想讓歌詞更加抽象一些但過於簡單的詞句並沒有帶出太多能夠想像的空間。

一開始提到的〈Lake Song〉基本上是我覺得專輯中最能抓住聽者注意的曲子,灰暗的合成器旋律與幽魂般飄忽的電吉他Riff會不斷纏繞在你的心頭,直接了當的歌詞一下就能讓人浸入到歌唱者不解與憤怒的情緒中,這首歌也定調了專輯下半部想要表達的情緒,以樂音來面對團員的離世以及從中找到療癒的方式,到了〈4U〉更是讓憤怒的情緒攀升到最高點。

〈The Knife〉聽來就如同The Cure的Robert Smith加入Preoccupations串起不同時期後龐克樂隊們的超時空結盟,讓虛無的氣氛再度瀰漫在空氣中,如果暴力是唯一的解藥,我們還有其他更好的選擇嗎?

鼓機的節奏在最後的〈Warm〉持續著,但提出的問題似乎找不到解答,低傳真的歌聲彷彿從壞掉的電視機喇叭傳出,它並沒有聽起來像是要讓專輯結束的感覺。《Auto-Pain》像是一面鏡子,映射出樂隊在經歷波折前後的整個歷程,讓他們試圖在憤怒與感傷中找到重新站起來的方式,也嘗試透露出在現代社會中維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by guan

Nap Eyes - Snapshot of a Beginner

by DOPM
7227ccf19c7574aac12fb0760918d981.jpg

會注意到Nap Eyes其實是因為年初他們所釋出的單曲〈Mark Zuckerberg〉,讓人好奇會拿臉書創辦人來當歌名的歌都在唱些什麼,原本以為會是在批評臉書在劍橋分析事件中所造成的影響,但其實沒有什麼太嚴肅的內容,整首歌把Mark Zuckerberg當成一個看不見實體且無所不在的鬼魂,陰魂不散的遊蕩在我們身邊。Nap Eyes的第四張專輯《Snapshot of a Beginner》專輯名稱靈感來自禪學大師鈴木俊隆的書籍《禪者的初心》,Nap Eyes將書中鼓勵禪修者隨時抱持初學者態度的想法做成了快照,讓自己在迷失的時候能夠透過這個快照找回初心。

回過頭聽Nap Eyes過去的專輯,他們的音樂直到上一張專輯《I'm Bad Now》才逐漸成熟,主唱Nigel Chapman的歌唱方式帶著Lou Reed唸唱詩歌般的特質,乾乾的沒有太多的修飾,如果喜歡The Velvet Underground跟Lou Reed的朋友應該會覺得《I'm Bad Now》相當的親切,而且旋律性也滿好的,但《Snapshot of a Beginner》個人覺得才是一張他們真正找到自己的作品,不管是在歌唱方式還是音樂上都有別於過往,Nigel Chapman找到讓他歌聲與旋律搭起來更圓潤的方式,樂音的疊砌也成功的把原本沒有的空間感給打造出來。

專輯一開始就是在陳述Nigel對人情世故遊戲的疲乏,〈So Tired〉像是一首跟自己對話的曲子,表示他對外人對他的控制跟批評感到倦怠,對他來說這些規則繁雜的世故遊戲讓他自己就像是一個害怕的新手一樣,很多事都沒有一個標準的答案,很多時候當個初心者其實令人疲憊。明亮音色如繁星般的電吉他彈奏讓〈Primordial Soup〉擁有如銀河般的音場,並且以木吉他刷奏為基底來填補過多的空曠感,歌曲唱著自身的細胞演化與思考神的存在與否,其實Nigel在玩音樂之餘也是一個生物化學的研究員,他的理學思考也輔佐他成為一位無神論者,當他站在海岸邊被大自然圍繞時,他又思考他的各種正負面情緒又代表著什麼意義,又或者根本什麼意義都沒有。

〈Even Though I Can’t Read Your Mind〉再度主張他不想加入人們所玩的世故遊戲,他可以就這樣頭也不回的掉頭走開,即便他可能要為此付出代價。慢板曲調的〈Mystery Calling〉讓他們聽起來誰也不像,重複不斷的琴音如同一團紫色雲霧環繞在你的耳際,Nigel喃喃自語的講述那股抽像的神秘力量,完整優雅的將那種面對未知的猶疑表現整首歌裡。

專輯的下半部也絲毫沒有充數的歌曲,當中最讓我驚喜的莫過於是〈If You Were In Prison〉,歌曲中他們嘗試了他們鮮少涉獵的Shoegaze風格,如颶風騁馳般的噪音電吉他音牆與獨奏讓這首兩分鐘的歌曲沒有冷場,歌曲中Nigel反問著自己與聽者是否思考過待在監獄什麼事情都沒辦法做的感覺。專輯還有一首有趣的歌〈Dark Link〉是講電玩薩爾達傳說中的黑暗林克,質疑為什麼這位黑暗林克是林克黑暗面的投射。

即便是最後一首〈Though I Wish I Could〉也沒有給人一種專輯已經要結束的感覺,Nigel將他寫歌的過程寫在這首歌中,渴望從無聊的寫歌過程中掙脫出來,從一些不尋常的音調中來找到新的創作方式,當他把這些創作的焦慮寫到這首歌中時也意外的讓他真正的突破自我。

雖然《Snapshot of a Beginner》聽起來很私人,但純就個體角度出發的思考方式卻很能讓人感同身受,你不能裝作自己已經了解了萬物運作的方式,面對每一個困難的局面,即便自己顯得渺小都得重新思考和學習來開啟更多的對話與可能性。

by guan

Other Lives - For Their Love

by DOPM
500x500.jpg

自從2009年推出同名專輯以來,Other Lives一向善於製作充滿詩意、予人想像空間的民謠音樂,而睽違五年的新專輯《For Their Love》也不例外,收錄的十首歌都旋律優美,散發沉思的氛圍,讓人在奔忙的生活瑣事中能夠靜下心來仔細聆聽。然而和過去的作品比起來,《For Their Love》的歌曲較為簡練、不再明顯受到其他樂團影響、高潮迭起也直擊人心,是到目前為止樂團的專輯中最容易入耳的。

Other Lives的團員原本來自美國的奧克拉荷馬州,不過製作《For Their Love》時團員移師到主腦Jesse Tabish在奧勒岡州山上的房子,在近乎遺世獨立的環境中,團員激盪出更多的合作火花,另外Jesse Tabish的妻子Kim Tabish參與了和聲,在一些關鍵的片刻中加強了Jesse Tabish想要表達的情感,例如〈Lost Day〉和〈Cops〉的副歌以及〈All Eyes - For Their Love〉的間奏等等。在這個政經情勢動盪的時代,創作者的主題很難完全脫離現況,Jesse Tabish專注在人們於紛亂時代的感受,他沒有明確指涉的詩句製造出像電影片段般的效果,幾乎每一首歌也都有扣人心弦的情感高峰。

開場曲〈Sound of Violence〉由貝斯和Jesse Tabish略為哀傷的歌聲揭開序幕,陸續加入弦樂和各種打擊樂器,到結尾的電子環境音一氣呵成地道出一個關於失去和後悔的故事。單曲〈Lost Day〉和〈Cops〉都是美麗且十分有辨識度的歌曲,長三四分鐘的曲子因為多樣的樂器組合和盛大的編制,使聽眾接收到超過原本長度的音樂潤澤。

〈All Eyes (For Their Love) 〉不但摘要了專輯主題(在價值觀混亂的時代保持心靈的澄淨),也是專輯中最具實驗性的歌曲,一開始宛如西部片配樂的前奏讓人想起Timber Timbre,當Jesse Tabish的歌聲出現時,聽眾便跟隨他,以他的視角觀察周遭的人,最後Tabish夫婦重複唱著 *All in denial, in denial* 時氣氛歡快,彷彿透過排除掉不需要在意的事物後,終於發現自己在世界上的定位。

過去Other Lives專輯的特點之一就是他們毫不掩飾受到Radiohead的啟發,尤其前兩張專輯有些樂評還直接稱他們為「美國鄉間版Radiohead」,〈Nites Out〉是全輯最像Radiohead的一首歌,不過其他歌已經與Radiohead做出區隔,成功創造出自己的風格。

Jesse Tabish在〈We Wait〉回憶起17歲時好友遭謀殺一事,歌詞直白地寫出他對好友的思念,他誠摯的歌聲、如泣如訴的吉他和遙遠的小喇叭聲讓人深受感動。〈Hey Hey I〉是專輯中最搖滾的歌曲,鼓的節拍明快,扭曲的吉他和跳動的琴鍵頗有迷幻音樂的音樂的味道。在聽完多首層次繁複的歌曲後,終曲〈Sideways〉氣氛平緩,把專輯收束在一個靜謐的畫面中。

雖然難免有幾首歌稍嫌矯飾了一點,樂團未能完全駕馭,《For Their Love》整體來說沒有冷場,是一張聽起來很舒服的作品,常聽indie folk、champer pop或電影配樂的樂迷都能夠找到喜愛這張專輯的理由。

by Debby

Nicolas Jaar - Cenizas

by DOPM
Cenizas-1584995935-640x639.jpg

先前沒有聽過美國電子音樂製作人Nicolas Jaar的個人作品,只對他和吉他手Dave Harrington共組的Darkside有印象,藉由《Cenizas》的發行才又回過頭去聽他過去的作品才發覺這張專輯與過往有所不同,專輯名稱"Cenizas"是「灰燼」的西班牙文,如同其名,整張作品給人一種末世的寂寥感,僅存一人留這只剩下塵土的世界,其餘生物都已不復存在。

不像前一張《Sirens》,身為智利裔的他以電子音樂來回顧智利的政治與歷史,以節奏強烈的拍子與民俗音樂元素來製作出激進的聲響,《Cenizas》聽來更為黑暗深沉,猶如一部以末世為場景的電影所做的配樂。即便像〈Menysid〉這首曲子只有幽暗的合音、深沉的低音以及雨水般不斷落下的碎拍都能營造出精巧微妙的音景。同名歌曲〈Cenizas〉他以西班牙文唱著詞句,重度的回音感,給人一種一個人在諾大的空間自語著的景象,後段的拍打聲與低重的鼓拍甚至會讓你覺得他是一位後龐克音樂的隱性信徒,運用低傳真的錄製方式來製作出鬼魅般的黑暗氛圍。

你甚至很難說出他在〈Agosto〉或〈Gocce〉中到底用了什麼民俗樂器,又或者說那根本不是樂器只是數位模擬出來的聲音,只是單純受到宗教音樂影響即興所拼湊出來的聲音。專輯另一個重點應該是〈Mud〉,一開始如宗教音樂中的鐵琴敲打再加入低音合成器,一股暗流持續的在你的耳朵流竄,Nicolas Jaar在這首歌的唱法令人想起Wolf Parade團員Spencer Krug的音樂,最後鋼琴與鼓拍的合流可以說是完美的結尾。

Nicolas Jaar在〈Sunder〉回歸極簡主義的樂風,重複的樂句跟他唸唱的字句如同電腦中不斷回放的錄音檔案,在無人的世界中沒有人能按下暫停鍵,只能任由它不停的播放,抗議著無聲與寂靜。以鋼琴演奏為主的〈Garden〉讓聆聽者的心情完全沉澱下來,就像走在雨後由綠葉所編織出的兩面矮牆中間,腳下的石頭因踩踏的腳步而喀喀發響。

〈Xerox〉的嗡鳴與民俗樂器的結合給人一股禪意,但隨後電子雜訊般的聲響又把人帶回充滿電子訊號干擾的現實。終曲〈Faith Made of Silk〉讓人想起Beak>結合極簡電子的泡菜搖滾,他鬼魂般的歌聲、IDM碎拍以及合成器將陰暗低沉的末世景像投射在當下。

今年或許是Nicolas Jaar最多產的一年,除了《Cenizas》他還會有另一張個人作品《Telas》,在這之前他的另一項個人計畫Against All Logic也發行了專輯《2017–2019》。無論如何,《Cenizas》已經成功證明了他還能夠超越他自己,把更深沉的樂風納入他的聲音版圖,追尋一種隔離於當下這個混亂世界之外的存在,並把他所創造的預言般的世界帶回到現實給人一種警示。

by guan

Ringo Deathstarr - Ringo Deathstarr

by DOPM
91070149_10158050372099800_2366924870161268736_o.jpg

在老牌瞪鞋樂團My Bloody Valentine、Ride、The Jesus & Mary Chain、Slowdive重組之前,來自美國德州的Ringo Deathstarr在2011年推出了他們的首張專輯《Colour Trip》,比起兩千年代眾多的Nugaze樂團,Ringo Deathstarr算是後期才開始加入瞪鞋復興行列的樂團,不過這也讓他們開始發揮創意,而不只是嘗試重現九零年代瞪鞋音樂的面貌。距離上一張專輯《Pure Mood》睽違五年,Ringo Deathstarr終於發行了新作《Ringo Deathstarr》,通常同名專輯都會是樂團展現野心之作,而《Ringo Deathstarr》整體而言的確囊括了他們成團以來最棒的作品集。

喜歡吉他噪音和夢幻女聲的人必定能在這張專輯中一飽耳福,單曲〈God Help the Ones You Love〉融合了Ride和Lush的風格,貝斯手Alex Gehring唱出人成長過程中難免經歷的失望與幻滅,主題內省但吉他音牆和貝斯製造出空間感,結尾的鼓擊逐漸加速,讓人重拾活力面對未來的挑戰。〈Disease〉像是Deerhunter與Kitchens of Distinction音樂的綜合體,Gehring的聲音細小脆弱,構築出瞪鞋樂迷們能陷溺其中、悲喜交集的世界。〈In Your Arms〉展示出一個複製Slowdive聲響的實驗,結果相當的成功,如果說這首歌出自《Souvlaki》也不會有任何違和感。

瞪鞋迷喜愛的男女對唱也在不少歌曲中出現,包括整張專輯聽完最讓人記憶深刻的〈Gazin’〉,如歌名所示,這首歌展現「瞪魔」們的身分認同,開頭充滿八零年代風情的合成器和中段Elliott Frazier的吉他獨奏讓人會心一笑,充滿關鍵字的歌詞 Sometimes I’m always sadYou swerve when you driveSoon we’ll leave it all behindSo I’m just gazin’ 有種樸拙的趣味。Ringo Deathstarr也在致敬經典樂團之餘加入自己的詮釋,〈Once Upon a Freak〉就像My Bloody Valentine的歌曲加上車庫搖滾風格,〈Just Like You〉則明顯受到The Jesus and Mary Chain的影響,但某種程度上還是可以聽出這是屬於這個世紀的新音樂。

專輯近尾聲時開始收錄一些風格較歧異的歌曲,〈Be There〉迷濛的電氣效果聽起來冰冷,流行的旋律又很討喜,像是在社群媒體上看套了濾鏡的照片,給人美麗又疏離的感受。〈I Don’t Want to Lose This〉混雜了多個樂團的影響,中段Alex Gehring層疊的歌聲極為浪漫,隨後轉折到Elliott Frazier宛如唸口白般的唱腔,令人意想不到。終曲〈Cotton Candy Clouds〉是主腦Elliott Frazier最喜愛的歌曲,吉他從靜謐到爆發的期間飽含戲劇張力,使整張專輯跳脫出瞪鞋復興的範疇並開創了新的境界。

在瞪鞋美學已經給人固定印象的情況下,Ringo Deathstarr做了一些嘗試要拓展它的疆界,我認為十分值得肯定。另外,瞪鞋音樂之所以吸引人之處正是它以難以形容的方式捕捉到某種特別的感受,Ringo Deathstarr能夠旁徵博引如此多的影響,也證明團員們確實真心喜愛這個樂風,《Ringo Deathstarr》成功讓人想起當初為什麼會愛上瞪鞋,且自己不是獨自一人。

by Debby

Deep One Perfect Morning © 201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