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by - Innocents

by DOPM
innocents-cover-web.jpg

首先,會寫這篇樂評純粹是因為看到Moby 在衛報上的訪問,裡面,Moby 提到了一些很個人的問題和看法,讓我覺得很驚奇。1999年,《Play》 剛發行的時候賣的還普普,後來因為把整張專輯授權作為廣告曲及電視電影配樂,頓時使他聲名大噪。接著發行的《18》 專輯也大受歡迎唱片大賣。講難聽點,他根本就是在撈錢。就算你不去找他的音樂來聽,我也保證你肯定聽過他的音樂。你不能比這更 sell-out 了。但是在同一篇訪問裡,他也提到了一點我覺得還挺有趣的觀點:所以他從汽車公司拿錢是不對的,但我們去買廣告裡的那些車子就是對的?這似乎有點雙重標準...?

也因此,我從來沒聽過有人說他們是 Moby 的粉絲。而這也是可以理解的,他的音樂就像網路上那寫看不完又拍得很美的照片,沒有主角,沒有故事,也沒有任何線索。你喜歡就拿去用吧,印出來貼在牆上,轉貼到自己的部落格,你愛怎麼用就怎麼用。這種有無名性質的現代電子沙發音樂特質也正是能這麼受廣告商的青睞的原因之一。而我,雖然我也不會說自己是他的粉絲,可是他的音樂有時還是會鑽入我的播放清單,在我生活的 soundtrack 中插入那些屬於廣告般的時段。而且往往是那些帶點傷感的慢板 ambient 曲子,我覺得 Moby 是做這類音樂的能手。可能因為他本身也是個非常抑鬱/焦慮的人吧。

從衛報上學到的新鮮事,就是他幾年前還是個重度酗酒的人。常常在酒吧裡喝到爛醉神智不清。訪問的人問他,為什麼我們都不知道?新聞怎麼都沒有注意到?Moby 說他只是想要買醉,最多在公共場合丟人現眼,也沒甚麼特別引人注目的舉動,像是酒後開車肇事之類的。剛看到這裡的時候我相當驚訝,因為在我印象中,他就是個吃素然後滴酒不沾的人(因為本來就對他興趣不大,所以也沒去了解那麼深入)。現實中的他,竟然是個藉酒消愁到嚴重酗酒的人!而這點讓我不得不想到他的「成功」。在他成為我們都知道的Moby前,他曾經加入龐克團,翻唱 Joy Division;在接觸電子音樂後,充其量就是另一個電子音樂人。而《Play》和《18》的意外成功,把他從一大群音樂人中抽出來,賜給他金錢和名氣。但他在幹嘛?在酗酒,在嗑藥,在眾人面前羞辱自己。是他在逃避成名後帶來的負擔嗎?還是他自己的個性使然?我想只有他自己跟他的心理醫生知道。不過,我覺得這種自我貶低的意識是挺可取的,我真的很不喜歡那些成功的人那副自以為是的嘴臉。當然我也知道藥物濫用並不是自我貶低最健康的方式... 而他現在也已經戒掉了。

在《Play》和《18》之後,大家像是約好似地開始忽視他的存在,除了他有發新專輯再提一下 。而他也幾乎每兩三年就會跳出來說他還存在,還在做音樂。新專輯《Innocents》 也不例外,甚至比前幾張還更像《Play》。即使這次,他找來很多歌手客串包括 Wayne Coyne,Mark Lanegan 等。這音樂還是很... Moby,那種帶有無名性質的現代電子沙發音樂。至於歌曲,我覺得沒有必要一一去介紹。如果你聽 Moby,那可以去找來聽,他又發一張還不錯的專輯,像是〈A Case For Shame〉和 〈Almost Home〉 都是經典的 Moby。推薦 〈Going Wrong〉和〈The Lonely Night〉,如果你喜歡他《Wait For Me》 那種靜謐沉睡的調調。而他以後的音樂生涯恐怕也只剩下這條路,千篇一律的做這些Moby的音樂。

by fuse

Elliott Smith的樂團朋友(下)

by DOPM
Elliott+Smith.jpg

表面上看起來,Elliott Smith的音樂生涯在他離開波特蘭後達到高峰,他在電影《心靈捕手》中的配樂〈Miss Misery〉獲得奧斯卡提名,歌曲大部分在紐約寫成的專輯《XO》是他第一張在主流廠牌DreamWorks發行的作品(雖然是因為樂團Heatmiser無法履約的關係),也獲得樂評肯定及商業上的成功,然而他的生理與情緒狀態卻日趨惡化。〈Miss Misery〉一曲所帶來的功成名就令他不知所措,從此以後再也不在現場表演這首歌。原本離開波特蘭是想改善生活受到酒精與藥物制約的情形,但是到了紐約情況反而更糟。

1999年,Elliott Smith搬到美國西岸大城洛杉磯,在居民組成多樣的Echo Park地區落腳,他在這邊結識了許多音樂人,像是Grandaddy的Jason Lytle和Earlimart的Aaron Espinoza等等,並成為當地音樂場景名義上的領袖。這些朋友曾經看到Elliott Smith受到藥物牽制,遭受兒時的創傷記憶折磨,在沉淪和康復的階段之間不斷來回擺盪,但他們也為Elliott Smith的才華驚嘆,欽佩他做音樂的認真態度,並因為他的溫暖與真誠而感動。雖然Elliott Smith離開了我們,但他的音樂人朋友延續他的精神,繼續寫著內省、私密且動人的歌曲。

下面我會介紹幾位Elliott Smith生命最後幾年中的音樂人朋友。

Lou-Barlow-6.jpg

Lou Barlow、Sebadoh、The Folk Implosion

Sebadoh和The Folk Implosion的主腦Lou Barlow在九零年代中期聽到Elliott Smith的同名專輯,並在生日那天去看了Elliott Smith的現場,表演結束後,Lou Barlow到後台跟Elliott Smith聊天,發現兩人都很喜歡對方的創作,他們惺惺相惜並結為好友,Elliott Smith也在Sebadoh為專輯《Harmacy》巡迴時擔任暖場。當時Lou Barlow和Elliott Smith正好都面臨生涯的轉捩點,Elliott Smith的樂團Heatmiser解散,Sebadoh被廠牌要求必須撤換鼓手,他們聊到改變所需要的心理調適、過程中可能傷害的人,並給對方鼓勵。在Lou Barlow要搬離家鄉波士頓到洛杉磯發展時,Elliott Smith還從紐約搭車到波士頓,在他的告別派對上表演,留下這段珍貴的影片。不久之後,Elliott Smith也搬到洛杉磯並與Lou Barlow住得很近。

Lou Barlow和Elliott Smith沒有直接音樂上的合作,不過他們曾經一起上過MTV的節目,在上面嘲諷音樂記者的不用功。目前網路上流通的Lou Barlow翻唱Elliott Smith歌曲的影像,竟然是在Elliott Smith過世之後的場合,令人不勝唏噓。Elliott Smith原本預計在2003年的All Tomorrow's Parties音樂祭上表演,沒想到他在表演日期前三週不幸去世,Lou Barlow臨時上陣,和伴奏樂團The Minders為好友完成這場生前最後一次應允的表演。

現在在Lou Barlow的網站上,還可以找到他為Elliott Smith特別留下的頁面,描寫兩人的深厚的情誼。2005年專輯《Emoh》專輯上的歌曲〈Legendary〉濃縮了他想對Elliott Smith說的話,聽起來很難讓人不感到心碎。

我知道你已經給了我你所能表達的一切
我知道終有一天我能理解已經發生的事
但在那天來臨之前,我一直嘗試解開謎團
反覆思考為什麼我沒能把你留下
url.jpg

Jason Lytle、Grandaddy

Grandaddy是一支活躍於九零年代中期到兩千年代中期的洛杉磯獨立搖滾樂團,他們的風格融合低傳真、迷幻和實驗,簡單的編曲、迷離的鍵盤聲、音樂中豐富的想像力都深受大家喜愛。2000年的專輯《The Sophtware Slump》描寫科技進步下人性的疏離,被比擬為Radiohead專輯《OK Computer》的姐妹作,不過2006年,樂團因為一直無法取得商業成功以及團員間的理念差距而解散。解散後,團員各自忙著自己的音樂計畫,主腦Jason Lytle和吉他手Jim Fairchild各推出了個人專輯,Jason Lytle和鼓手Aaron Burtch以及Earlimart的團員組成樂團Admiral Radley。去年和今年Grandaddy有以樂團名義復出表演,但目前還沒有新作推出。

閱讀主腦Jason Lytle的訪問,會發現他和好友Elliott Smith有許多相似的地方,他們都推崇DIY精神,對於商業成功都感到困惑不解,甚至相當排斥,他們在某種程度上都很孤獨,不過Jason Lytle說道,Elliott Smith其實是個很幽默的人,總是帶給朋友歡笑,在一些歡樂的場合中沒有Elliott Smith,失落感特別強烈。Grandaddy在推出《The Sophtware Slump》時曾幫Elliott Smith暖場,Elliott Smith會先上台和Jason Lytle一起合唱歌曲〈He's Simple, He's Dumb, He's The Pilot〉,Elliott Smith離開後,有一次Jason Lytle在現場表演這首歌時,不由得崩潰哭泣。今年他和Jim Fairchild也在幾場Elliott Smith的致敬演唱會上表演。

earlimart_comp.jpg

Aaron Espinoza、Earlimart

Earlimart是一支和Grandaddy同期的加州獨立搖滾樂團,當時他們和Grandaddy還有Lou Barlow的The Folk Implosion都被歸類在洛杉磯的音樂場景「The Ship Collective」。Earlimart的主腦Aaron Espinoza原本是Elliott Smith的粉絲,某一次Earlimart在波特蘭表演時,終於見到Elliott Smith本人,兩人也成為好友。Elliott Smith給了Aaron Espinoza很多音樂上的指導,Elliott Smith對Aaron Espinoza的影響在2004年的專輯《Treble & Tremble》上特別明顯。

《Treble & Tremble》在Elliott Smith的《From a Basement on the Hill》發行日的前三週問世,整張專輯充斥著憂傷的氣氛,而像〈Hold on Slow Down〉、〈Heaven Adores You〉和〈It's Okay to Think About Ending〉都是關於Elliott Smith的,〈Hold on Slow Down〉歌名由來自某一天Elliott Smith到Aaron Espinoza家看看一些他遇到瓶頸的歌曲,而Elliott Smith的建議說得太快,讓Aaron Espinoza來不及抄下。Aaron Espinoza在《Treble & Tremble》低語般的歌聲、編曲中搖擺的鋼琴、層疊的吉他都非常有Elliott Smith的影子,但也讓人憶起Elliott Smith是多麼優秀的音樂人。

Earlimart仍在做音樂,Aaron Espinoza也慢慢建立了自己的風格,寫出更成熟的曲子,相信Elliott Smith如果知道應該會為他感到高興。

JonBrion2.jpg

Jon Brion

Jon Brion是一位知名的唱作人、作曲家和製作人。他和導演Paul Thomas Anderson長期合作,為電影《不羈夜》、《心靈角落》配樂,電影《王牌冤家》的配樂讓他得到葛萊美獎提名。除此之外。他製作了許多主流及非主流的專輯,例如Kanye West的《Late Registration》、Sean Lennon的《Friendly Fire》、of Montreal的《False Priest》和Best Coast的《The Only Place》等等。他持續好幾年在星期五晚上都會到洛杉磯一間叫作Largo的酒吧駐唱,經常沒有準備歌單,而是即興演唱,Aimee Mann、Michael Penn、Fiona Apple和Elliott Smith都曾現身和他一起表演。

Jon Brion在1998到2001年間曾是Elliott Smith一位重要的朋友及合作對象。他參與Elliott Smith《XO》專輯多首歌曲的製作,並在《Figure 8》專輯的〈Happiness〉上唱合音。1999年時,Jon Brion打算在MTV開一個音樂節目「The Jon Brion Show」,並請Elliott Smith擔任第一集的來賓,由導演Paul Thomas Anderson負責拍攝,可惜節目最後沒有被MTV採納,影像也從未播出。幾年前Paul Thomas Anderson終於把第一集節目放上YouTube,讓大家可以欣賞Elliott Smith和Jon Brion一起演繹歌曲〈Son of Sam〉、〈Independence Day〉、翻唱John Lennon的歌曲〈Jealous Guy〉、The Kinks的〈Waterloo Sunset〉、Big Star的〈Nighttime〉等等。

Elliott Smith原本打算請Jon Brion製作他的專輯《From a Basement on the Hill》,但在專輯製作期間,兩人卻因為Elliott Smith的毒癮發生爭執,終致完全決裂。聆聽他和Jon Brion完成的《From a Basement on the Hill》部份只會勾起令人難過的回憶,因此Elliott Smith在朋友介紹下找了下一段要介紹的David McConnell合作。

Pic source: https://secure.flickr.com/photos/smailtronic/1350993017/sizes/m/in/photostream/

Pic source: https://secure.flickr.com/photos/smailtronic/1350993017/sizes/m/in/photostream/

David McConnell, Goldenboy

和Jon Brion的合作失敗後,朋友介紹David McConnell經營的錄音室「Sattellite Park Studio」給Elliott Smith,該錄音室位於山坡上一間房子的地下室,專輯《From a Basement on the Hill》也因此得名,接下來的兩年間,Elliott Smith陸陸續續在這邊和David McConnell完成了《From a Basement on the Hill》的片段,David McConnell也成為他生命最後階段生活的重要支柱。

David McConnell當時是洛杉磯樂團Goldenboy的團員,私下也開設錄音室。他不輕易評斷別人,冷靜地聽Elliott Smith談起他的惡夢與恐懼。他也說服Elliott Smith應該投資自己的錄音室而不是把錢都花在藥物上,因此Elliott Smith買下New Monkey Studio並添購了許多器材,Heatmiser的前團員Neil Gust、前Sebadoh鼓手Russ Pollard的樂團Everest都曾到這邊錄音。

根據Elliott Smith的構想,《From a Basement on the Hill》原本可能是雙CD的專輯,收錄30首歌,風格粗糙、原始,David McConnell表示,Elliott Smith想做出他生涯中的《The White Album》。Elliott Smith過世後,他的家人決定讓《From a Basement on the Hill》問世,原本David McConnell也有參與製作,但因為Elliott Smith的家人對他的老製作人Rob Schnapf和前女友Joanna Bolme比較熟悉,David McConnell只好知難而退。《From a Basement on the Hill》發行時,他經常感嘆專輯最終沒有以Elliott Smith想要的方式呈現。不過Elliott Smith和David McConnell畢竟沒能夠完成《From a Basement on the Hill》,所以我們可能永遠無法確知Elliott Smith決定發行怎麼樣的專輯。

除了《From a Basement on the Hill》以外,David McConnell曾製作The Folk Implosion的最後一張專輯,目前他轉向從事聲音藝術的創作。

Elliott Smith的音樂人好友還包括民謠歌手Mary Lou Lord、低傳真唱作人Beck、洛杉磯獨立搖滾樂團Rilo Kiley等。然而,在Elliott Smith的傳記《Elliott Smith and the Big Nothing》作者Benjamin Nugent揭露了一些Ellliott Smith的私人問題和死亡疑雲後,他的朋友不約而同打算不再對媒體討論Elliott Smith的私事。Elliott Smith經歷了太多的悲傷痛苦,但他曾經創作許多美麗的音樂,也影響了許多音樂人。好音樂不需要媒體吹捧、商業包裝,最重要的是真實表達自己並堅持自己想要的方向。

by Debby

Deep One Perfect Morning © 201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