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17 New Order @ O2 Academy Brixton

by DOPM

踏上大不列顛島前,在台灣便先購入了New Order演唱會的票,購票的過程沒有像另一支新浪潮傳奇樂隊Depeche Mode那麼曲折,但能夠親身見證New Order的演出依舊感到很幸運,他們的許多歌曲已經融入一幕幕的回憶片段;另一方面,也很好奇少了貝斯手Peter Hook的New Order究竟有什麼變化。表演前一週得知暖場團是The Horrors更是感到興奮異常,即使沒有特別喜愛去年的《Luminous》專輯,仍然很期待聽到他們會怎麼呈現較為甜美的新風格。

演出當天和倫敦的朋友一起前往,到現場前第一次拜訪英國人的家,一切都很新鮮。和看Ride的時候觀察到的相同,看表演對一般非重度樂迷的英國人來說,最重要的目的是放鬆和社交,音樂現場讓他們拋開平時的拘謹,開懷飲酒、談笑甚至衝撞。

到場時The Horrors的表演已經開始,正好聽到〈In and Out of Sight〉的前奏,這首歌為這個夜晚定了調——整晚將充滿使人愉悅的舞曲。緊接著的〈Sea Within a Sea〉鍵盤的份量加重並添加額外旋律,如果專輯版本是灰階色調,現場版就上了色。雖然The Horrors的音樂少了些神秘感,友人注意到團員依舊隱身在舞台燈光之後,和上次台北的表演一樣,觀眾只能看到團員的動作而不是臉部表情。

〈Still Life〉的合成器片段響亮而復古,給人時空錯置之感,主唱Faris Badwan的酷勁與歌曲中的深情所產生的衝突,讓這首歌的訊息深印心底。結尾的〈I See You〉可說是整晚高潮,前半部的流行曲風讓同行友人紛紛問起這首歌是不是樂團傳唱最廣的歌,最後各件樂器結合的奏鳴非常壯麗,令人難忘。

New Order的部分開始前,友人提議大夥移到舞台前方,我們越過一排排的觀眾到Brixton Academy的左前方位置,開唱前觀眾的情緒已經十分高昂,等到〈Singularity〉一響起,前方的觀眾馬上陷入瘋狂,摩肩接踵地跑跳起來。我已經習慣在演唱會中把注意力放在聲音,但對一些觀眾來說,他們會用整個身體來體驗一場演唱會,在台灣看到他人用這種方式感受音樂會感到很有趣,但在異國就必須注意自身安全,我們稍微後退了幾排,離開「搖滾區」。

可能因為站的位置不是音場最佳的地方,經典歌曲〈Ceremony〉理應令人感動,但低音顯得不足。〈Crystal〉聆聽經驗較佳,Bernard Sumner的吉他與演唱皆有到位,流暢的音符注入耳道,幸福感油然而生。〈586〉、新歌〈Restless〉、〈Lonesome Tonight〉成功維繫著現場的歡樂氣氛,當下最重要的事就是什麼都不要想,跟著音樂移動身體。全場最精彩的歌曲對我來說是〈Your Silent Face〉,Gillian Gilbert彈奏的合成器聽起來飽滿、充滿故事性,就算在喧鬧的現場仍然能聽到歌曲中的疏離與孤寂。

在女歌手Elly Jackson上台和Bernard Sumner合唱〈Tutti Frutti〉和〈People on the High Line〉之後,不知道是因為空氣稀薄,音場欠佳,或者每首歌的節奏都十分類似,我的注意力開始渙散。〈Bizarre Love Triangle〉、〈Waiting for the Sirens' Call〉、甚至平時極為喜愛的〈True Faith〉都沒有引起太大的情緒波動,直到聽到〈Temptation〉我才有大夢初醒之感,可惜低頻部份過於模糊,與記憶中的版本有不小的差距。迷茫間,我反而受到現場的投影影像吸引,這些畫面經過精心策劃,有紀錄片片段、幾何圖形動畫、高科技產品的運作和各種移動的場景,就算因為個頭嬌小而看不到團員,也能享受視覺饗宴。

安可曲New Order表演了前身Joy Division的歌曲〈Atmosphere〉和〈Love Will Tear Us Apart〉,看到Ian Curtis蒼白的臉出現在布幕上,當下只覺得違和。無論喜不喜歡目前New Order陣容所唱出的版本,當時年輕的Bernard Sumner、Stephen Morris和Peter Hook在痛失團員的情況下繼續做音樂,轉換風格並達成極高的藝術成就,對我來說這才是Joy Division/New Order的歷史最難能可貴的面向。用〈Blue Monday〉結束更是適合不過,這首歌寫得奇怪至極,機械化的演繹方式完全傳達出工作日的煩躁,不管經過多少物換星移,我們永遠不會忘記這首歌。就算不完美,還是很感激New Order今年帶來的新作品與表演,這是一份珍貴的禮物。

by Debby

Calexico - Edge of the Sun

by DOPM

開始聽Calexico的音樂之前,對美國的亞利桑那州並沒有太豐富的想像,只知道與墨西哥接壤,處於沙漠地區。以土桑市為家的Calexico樂團多年來在創作中描繪了在這個文化組合多元、乾旱且炎熱地區生活的情景;此外,團員熱愛旅行,時常到異地製作專輯以汲取靈感,這次他們選擇到墨西哥城錄製新專輯《Edge of the Sun》的部分歌曲,演奏曲〈Coyoacán〉呈現樂團在聯邦區的歷史古城Coyoacán短暫停留時快意的心境。

《Edge of the Sun》延續Calexico過去專輯的主題,討論遷徙以及國與國之間的邊界,主腦Joey Burns長期關心移民問題,他的筆觸溫柔且深具同理心。在〈Bullets and Rocks〉一曲,Burns以他一貫冷靜的歌聲唱道「流放的命運已定/未來建立在子彈與石塊上」,背景細緻的電吉他和喇叭演奏襯托出危機四伏的氣氛,最後與Iron & Wine的Sam Beam合唱的「你殷殷期盼的未來」既美麗又傷感。鄉村歌姬Neko Case在〈Tapping on the Line〉跨刀,描寫流亡在外的人們通訊遭第三方竊聽,基底的Krautrock節奏象徵機器無所不在追蹤著所有人的一言一行,在個人隱私備受侵犯的年代,這首歌非常貼近現況。單曲〈Cumbia de Donde〉氣氛熱鬧,邀請西班牙歌手Amparo Sánchez參與,一來一往對話「我的家鄉不在這邊」、「也不在那邊」、「現在我要前往何處?」,歌曲中的角色沒有固定的家,以開放的心胸互相交流,也許真有一天世界各地的人都能感受到這樣的自由。開場曲〈Falling from the Sky〉同樣提及「失根」的狀態,而樂團相信音樂創作可以讓人找到心靈的依歸。

有時候,Calexico回到自己居住地的視角來觀看外界,例如〈Miles from the Sea〉就從美國內陸居民的角度想像遙遠的海濱,沙漠區如此乾熱,一流汗就馬上蒸發,所以敘事者嚮往到海裡游泳。雖然專輯對是否需要有心靈故鄉並沒有定論,不過結尾曲〈Follow the River〉描述強烈的尋根意念,溫煦的吉他撥弦和手風琴片段讓這首歌聽起來分外溫暖。

《Edge of the Sun》促成Calexico與許多不同的音樂人合作,除了先前提到的Neko Case、Sam Beam、Band of Horses的主腦Ben Bridwell等等,〈World Undone〉一曲找來希臘樂團Tikam的團員,營造出懸疑的氣氛,而〈Moon Never Rises〉嘗試Calexico從未涉及的雷鬼曲風,請到墨西哥新星Carla Morrison與Joey Burns合唱,聽起來十分新奇。

整體而言,《Edge of the Sun》與Calexico的前兩張作品比起來較沒有突出的單曲,但團員對文化現象的觀察更加深入,旋律也譜寫得親切容易入耳,另類鄉謠的樂迷不妨找來一聽。

by Debby

評分:

2015.10.10 Low @ Roundhouse

by DOPM

剛到倫敦的時候為了應付生活所需,沒有機會看表演,當時心裡最念念不忘的就是一定要買到Low在Roundhouse表演的門票。Low的音樂或許不算容易入耳,但這幾年他們已經成為我最喜愛的樂團之一,Alan Sparhawk的吉他乍聽之下簡約卻飽含了無法用言語形容的感受,而他和Mimi Parker的歌聲結合時的美更是無可匹敵。Low今年的專輯《Ones and Sixes》跳脫出前兩張作品的優美和諧,平緩的旋律壓制不住檯面下緊繃焦慮的情緒,很期待Alan Sparhawk在現場會怎麼讓這些狂亂元素脫繮。

暖場團Two Gallants在Low的表演開始前先打頭陣,原來他們今年也有發片。主唱Adam Stephens和鼓手Tyson Vogel分別擅長多件樂器,竭盡所能地呈現多樣化、飽滿的聲音,歌曲種類從常見的indie rock到接近另類鄉謠的風格皆有。不過如同Alan Sparhawk最近受訪時所說的,聽眾很容易聽出歌者是使用自然的聲音在演唱,或是刻意使用歌唱技巧把聲音變成另一種樣貌,對我來說Adam Stephens的聲音比較像後者,即使Two Gallants表演得賣力,我還是沒有找到能產生共鳴的地方。

過了晚上九點,Low的表演終於要開始,舞台上的布幕投射出倒數計時的數字,不知道是不是樂團自己設計的概念,原本以為像他們這樣內斂的樂團不會適合營造眾所期待的氣氛,但當下卻很適切。接著〈Gentle〉空寂的吉他響起,背景開始播放電子節拍,剎那間心中的所有雜訊都靜止,專注在樂團彈奏的音符上。下一首歌同樣是新專輯的歌曲〈No Comprende〉,記得Alan Sparhawk說過是他這次巡迴時最喜歡表演的曲目,現場的吉他聽起來更銳利,一聲聲剝除原本穩固的安全感。到了〈Kid in the Corner〉,吉他音色變得輕脆甜美,但Alan Sparhawk和Mimi Parker的和聲中含有隱約的不安。〈The Innocents〉由Mimi Parker主唱,仍少不了來自Alan Sparhawk放輕的歌聲,他們在不同歌曲間互相搭配的默契令我印象深刻。

貝斯手Steve Garrington在慢歌時會彈奏鋼琴,接下來兩首出自上一張專輯《The Invisible Way》的歌曲都是由鋼琴主導。〈Plastic Cup〉旋律優美、節奏輕快,不過就像其他Low的歌曲一樣少不了幽暗元素。而〈On My Own〉前半段是中速的民謠,到了中段風格一轉,壯麗的吉他噪音充滿全場,雖然樂迷在討論吉他音樂時,Low不會是常出現的名字,但我非常鍾愛Alan Sparhawk的吉他聲響,他的Drone在挑戰聽眾耐力的同時又蘊含著美麗。

歌單上的幾首舊歌都令人享受,Mimi Parker主唱的〈Point of Disgust〉非常化外脫俗。樂團最受歡迎的歌曲之一〈Monkey〉錄音室版本製作得相當嘈雜,現場聽起來較溫和,使得旋律與人聲更特出。〈Pissing〉作為樂迷最愛的歌之一實則當之無愧,從開頭醞釀情緒到後段的吉他放聲大作都讓人凝神細聽。〈Will the Night〉在接近結尾的時候出現,輕緩如搖籃曲般縈繞耳際。安可曲〈Sunflower〉和〈When I Go Deaf〉是精彩表演後令人愉悅的點綴。

重頭戲還是在《Ones and Sixes》的歌曲。〈Lies〉聽起來迫切,Alan Sparhawk唱到“Lies, lies, lies...”時情感滿溢,彷彿承受了所有接收到謊言時的痛楚。〈Spanish Translation〉用不甚和諧的旋律描摹出語言差異這道人類始終無法完全跨越的障礙。〈What Part of Me〉影射親密關係,由Sparhawk和Parker這對夫妻演唱特別具說服力,在一段穩定的關係背後仍有許多的爭執拉距,如何區分彼此隨著時日延長或許變得更加困難。〈DJ〉與〈Landslide〉這兩首歌最不可思議。〈DJ〉唯美的吉他與貝斯已經十分吸引人,當Sparhawk與Parker的聲音在副歌結合時,某種神聖的氣氛瞬間降臨,就算週末晚上Roundhouse的觀眾有些喧鬧也不影響音樂的魔力。正式表演結束前的〈Landslide〉起初只有樂團早期風格的簡約吉他,然後慢慢加強力道,末尾的人聲交融與吉他音牆帶給我前所未有的聽覺體驗。

樂團從頭到尾幾乎沒說什麼話,單純用音樂(以及螢幕上投影的公路、山川、溝壑)傳達訊息。整場演出幾乎唱遍了新專輯《Ones and Sixes》的歌,不論我聽專輯時接受到了什麼,現場的感受便放大了許多倍,令我深刻體會到用文字形容音樂以及聽音樂的感覺確實困難重重,現在記下的只是實際經驗的拙劣模仿,然而這些記錄仍是我留存當下經驗的唯一依據。

by Debby

Deep One Perfect Morning © 201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