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tomartyr - Ultimate Success Today

by DOPM
a1390858493_10.jpg

已成軍十周年的Protomartyr視《Ultimate Success Today》為他們十年來的一個里程碑,這也使得這張專輯聽起來格外來得有重量,也嘗試在曲風上添加變化,不變的依舊是創作的過程,樂隊譜曲完再交由Joe Casey填詞。受到爵士樂手Bennie Maupin的影響,專輯中隨處能聽到的薩克斯風的奏鳴,但主導的還是搖滾三件式樂器,噪音吉他仍然猛烈的炸響,俐落的鼓擊領導著節奏與製造出廣闊的空間感。單曲〈Processed by the Boys〉甚至早預言了2020的局勢,外來的疾病成了濫權的藉口以及川普執政時期所帶來對人民更嚴厲的高科技監控以及執法人員的權力濫用,Joe Casey在面對他自己的問題時也不忘將他的社會觀察帶入到歌曲中,吉他手Greg Ahee豪邁的吉他刷奏與鼓手Alex Leonard落下的拍子完美互相答應,隱約在噪音後的薩克斯風吹奏將被執法人員逮捕的哀愁體現出來。

而Joe Casey很巧妙的在〈I Am You Now〉將歌詞的視角轉換成一位正在執法的員警,也在當中批評政治口號背後的虛假,就像百事可樂的廣告利用抗議群眾的形象與”Join the conversation”的口號來美化抗爭活動與警察執法的過程。讓自己成為邪惡本身才能看透邪惡的本質,Joe Casey在歌曲大聲喊著:「我就是你!」。

回到首曲,帶有些許爵士味的〈Day Without End〉曲子由貝斯緩慢領導再由鼓組的速度讓歌曲逐漸變得異常急促,給人莫名的焦慮感。曲子唱述著Joe Casey如何在夜晚因思考這世界當下的狀態與自己身體的疼痛而無法成眠,天亮時前一天彷彿沒有結束,這樣的情況宛如末日一般,他質問著自己是否準備好面對這末日般的恐懼。

在〈The Aphorist〉中,Joe Casey將他思索如何創作的過程寫成歌曲,他思考著要怎麼不掉入利用口號的泥沼來對抗法西斯主義這種建立在虛假口號的思想上,也順便點評了一下曾在推特上批評他們的Pitchfork樂評人,他唱著:「如果你曾看到這光頭的骷髏頭,你可以確定他已經死了好幾周了。」

〈June 21〉精確的唱出了活在今夏極端酷熱下的苦悶,找來女音樂人Nandi Rose合唱此曲,歌曲開場的陰暗的吉他與貝斯線將夏季炙熱的詭譎透過聲音來重現,當Joe Casey唱到「在這座夏季的城市裡,使我情緒低落。」巨大的吉他噪音如無數鋼筋鐵條由空中砸落地面,你完全不會想活在歌曲所描述的情境中。

受到底特律木匠公會大樓標誌的影響,Joe Casey寫了這首〈Michigan Hammers〉獻給密西根州的工人運動。歌曲也提到了在美墨戰爭時,美軍無法將驢子順利送上岸,只好將驢子丟下船,因此溺死了不少驢子,然而墨西哥人倒也因為販售給美軍驢子從中賺了一筆錢,這件件是否將工人隱喻為可隨用即丟的驢子來揭露美國的本質就留給聽者自行想像。

〈Tranquilizer〉用開著破音的貝斯線與即興的薩克斯風捕捉Joe Casey因身體的莫名疼痛所受的煎熬。他因父親因手術失敗過世,自此對醫生感到不信任,畢竟還是他說服他爸動手術的,從此他盡量不尋求醫生的幫助,畢竟他們有時候也是靠猜測來診斷。緊接著的〈Modern Business Hymns〉接續著前曲的苦痛,躺在床上無法動彈的Joe Casey因沮喪開始神遊到未來,甚至到外太空,但又想到外太空大概只有富人上得去,他還是只能留在被汙染的地球繼續帶著氧氣面罩等待生命結束。他唱著:「過去充滿著死去的人,未來依然很殘酷,我們在這只能聽天由命了。」專輯名稱Ultimate Success Today散落在歌曲中,又在這曲的結尾出現,這其實是從電視廣告聽到的話語,他們販賣不切實際的夢想,但Joe Casey認為我們還是要活在當下,只有當下才是真實的。

〈Bridge & Crown〉是一首Joe Casey獻給他過世父親的歌曲,畢竟Protomartyr是他父親過世後才開始的,即便十年後至親過世依然影響他深遠,也使他深思自己存在的意義,即使那些微小的夢想讓我們的生命找到目的,但最終還是要面對死亡的虛無。如果有看過電影《I'm Thinking of Ending Things》或許對最後的〈Worm in Heaven〉很有感觸吧,Joe Casey將他對存在的焦慮寫入曲子中,他思索著怎麼樣證明自己曾經存在過,當你認知到終將一死,你便會在人生有限的過程中透過任何形式證明自己的存在。它聽起來異常的溫柔,也異常的悲傷。

Protomartyr的《Ultimate Success Today》是預言,也是這殘酷時代的輓歌。面對看似沒有希望的未來,每個人都將走向自己的終點,當你認知到生命的虛無,無論苦痛有多大,你都是自由的。

by guan

Doves - The Universal Want

by DOPM
doves-the-universal-want.jpg

沒有想到曼城樂團Doves在2009年發行完《Kingdom of Rust》專輯之後,竟然隔了11年才推出新作,在這11年間,整個音樂圈的生態已經劇烈改變。就算經過這段漫長的時光,對我來說,Doves的音樂從未離開我的生命,他們閃耀的吉他旋律、精妙的電子音效、Jimi Goodwin肥厚的貝斯和他質樸的歌聲、北國工業城的孤寂感都無可取代,新專輯《The Universal Want》保留了這些特色以外,也多了一些突破之處,音樂上必定能滿足樂迷的期待。

這些年來累積的歷練讓Doves對於中年危機、時光流逝及個人回憶方面有更深入的體會,專輯的一開始先聚焦於正向的經驗,首支單曲和專輯首曲〈Carousels〉取樣了今年去世的傳奇鼓手Tony Allen的鼓聲,歌詞描述團員們回想小時候到威爾斯北邊旅行的記憶,Doves在這首歌同時捕捉到多樣的複雜情感,每一件樂器都有美好的旋律,堆疊起來既色彩斑斕又帶給人遙遠的感受,Jim Goodwin隨著年歲變得更滄桑的歌聲唱出懷舊但仍對未來懷抱希望的情緒。〈I Will Not Hide〉的開頭可以聽出放客和雷鬼音樂的影響,表現出過去少見輕鬆的一面,歌詞以幽默的方式調侃中年人飽經閱歷但固執的傾向。

《The Universal Want》 隨即展現人生的黑暗面,〈Broken Eyes〉琅琅上口的旋律和樂團細膩的觀察使其毫無懸念被選為第三支單曲,敘事者述說一段關係在每天乏味的瑣事中慢慢走向盡頭,Jimi Goodwin強勁的貝斯和Jez Williams響亮的吉他讓這首歌即使主題悲涼也不至於令人沮喪。創作日期早於〈Broken Eyes〉但歌詞內容相近的〈For Tomorrow〉起初聽起來就像一首典型的Doves中速歌曲,樂團在歌曲中間的間奏嘗試了環境音樂的實驗,隨後又回到Doves的招牌風格。出現在專輯後半段的〈Cycle of Hurt〉也描寫一段惡化的關係,隨著年齡增長,人與人之間的嫌隙似乎也無可避免地擴大了。

專輯中兩首電子元素較重的歌曲不約而同都是關於已逝親友的回憶,〈Cathedrals of the Mind〉是這次最具實驗性的歌曲,融合了Dub和Amblient樂風,還收錄一小段黑豹黨黨員的演說,環繞的電子音效構築成記憶之塔,保存了敘事者對親友的思念之情。唯一不是由Jimi Goodwin主唱的曲子〈Mother Silverlake〉節奏明顯、迷幻味十足,開頭有點Madchester曲風的味道,像是樂團前身Sub Sub的風格,歌詞「我是英格蘭湖上的夏日,沉鬱而優雅地流淌」、「我的話語來得太晚,像一道夏日的微風,充滿希望與痛楚,這裡已經沒有希望,沒有人能獲得拯救」某種程度上描繪了我們剛度過的這一個詭異夏天。

Doves寫搖滾金曲的能力也寶刀未老,〈Prisoners〉就像昔日單曲〈Black and White Town〉或〈Catch the Sun〉一樣迷人,若出現在以前的專輯上也很適合。主歌一開始低調,慢慢累積能量,雖然世上的我們逃脫不了社會的牢籠,這首歌把這種悲慘的處境轉化成奮進的力量。

樂團不知不覺訂立了拿專輯中的某首歌曲當作專輯名稱的傳統,這次的同名歌曲〈The Universal Want〉氣氛詭譎,闡述人類對自身境況永遠無法滿足,就算得到當下想要的東西,又開始觀望下一個目標,這種特質形成了雙面刃,可能一直在盲目追尋,也可能不斷想改善生活,後半段的舞曲段落顯得曖昧不明。專輯結束於一個美麗的畫面,精巧美麗的慢歌〈Forest House〉旋律有點像Elbow,納入一些後龐克曲風的低氣壓和細微的電子元素,鎔鑄了曼城音樂令人喜愛之處。

Doves強調他們這次重組並不是為了懷舊,企圖與時俱進,對我這樣的死忠歌迷而言, 《The Universal Want》 在新舊元素間的比例抓的剛好,即使不新潮也無所謂,希望下一次Doves不會再等這麼久才發片,能讓我們聽到更多平凡人的禮讚。

by Debby

Hum - Inlet

by DOPM
hum.jpg

距離美國伊利諾州樂團Hum上一次推出專輯的時間已經過了22年,1998年的《Downward Is Heavenward》雖然被All Music Guide評為1990年代失落的經典專輯,但當時慘澹的銷量使得樂團被廠牌RCA解約,團員許久也沒有動力再推出新作。在漫長的22年間,Hum的團員陸續有些音樂計畫(Centaur、National Skyline、Castor等等),也不時在美國各地有些演出。即使Hum當年除了〈Stars〉一曲以外從未獲得任何商業成功,他們融合了Shoegaze、Grunge和Metal的風格啟發了許多後繼者,像是Deftones、Deafheaven、Nothing等。在愁雲慘霧的2020年Hum突然無預警地發表新作《Inlet》,對多年來追隨他們的樂迷來說可說是撥雲見日的美妙驚喜。

如果聽過Hum在九零年代發表的作品,其中歌曲雖然不脫瞪鞋、金屬、另類曲風的範疇,但個別歌曲有時風格差異甚大;相反地《Inlet》整張專輯的風格都很一致,收錄的都是中慢板的曲子,配上時而迷幻時而兇猛的吉他,以及主唱Matt Talbott如科幻電影般奇異又哀傷的歌詞,讓聽者能完全沉浸在Hum構築出的世界中。

開場曲〈Waves〉大片的歪斜吉他立刻打中瞪鞋迷的痛點,貝斯和鼓的編排方式頗有金屬樂的味道,一陣一陣如海浪潮起潮落襲擊聽者的耳朵,Matt Talbott以詩意的語句描述生命中錯過的機會、回憶的沉重包袱和孤獨空虛的情緒,在強烈的吉他噪音中他的聲音卻十分抽離,沒有任何煽情的表現反而讓人回味再三。〈In the Den〉描寫在世界盡頭孤身一人的感受,但在虛擲了光陰、浪費了許多資源後,副歌中Talbott和團員展現他們帶著新作品回歸的決心,結尾的雙吉他音牆久久迴盪。〈Desert Rambler〉速度放慢,開頭噪音的強度約莫介於Air Formation和Catherine Wheel之間,歌曲中間變得較為安靜,後段再度進入高潮,整首歌就像為內向、愛聽搖滾樂的人打造的科幻冒險故事。

〈Step Into You〉是專輯中最流行的歌,悅耳的旋律讓喜歡八九零年代另類音樂的人聽過之後都能哼上幾句,這首歌可能比Dinosaur Jr.近年來的單曲都還優秀。〈The Summoning〉也能聽到Dinosaur Jr.的影響,其中深厚的情感與飛揚的樂器聲響緊密融合,在嘈雜的聲音之中包含許多細節需要重複聆聽才會出現。

長度相對之下比較短的〈Cloud City〉前半段宛如早期Swervedriver的歌,後半段的吉他drone則是專輯中力道最猛烈的時刻,若是在現場可以想像金屬迷跟著搖頭晃腦。〈Folding〉是另一首較好入耳的歌,歌曲中段間歇的扭曲吉他類似My Bloody Valentine,歌曲後半段的吉他音色變得充滿迴響且美麗,像Pale Saints一樣融合了耽美與暴力。

結尾曲〈Shapeshifter〉為Hum的音樂做了精準的摘要,如同歌名所示,全曲的情感和風格轉變多次,從金屬到瞪鞋到另類搖滾;主腦Matt Talbott想像自己變形成各種自然界的生物,從蝴蝶到鹿到燕子,但展翅高飛後卻仍然感到孤寂,最終發現自己需要的只是與另一個人之間的心靈連結,雖然結論不算創新,但達到這項發現的過程非常有趣且引人入勝。

Hum在沒有包袱、未承載太多期待的情況下推出生涯巔峰的作品《Inlet》,在重組回歸的樂團當中實在難得。就算缺乏商業價值也不符合時代潮流,Hum還是選擇以獨特的角度展示出如何在艱難的人生中尋找意義,希望之後還能聽到更多他們的創作。

by Debby

bdrmm - Bedroom

by DOPM
a0166416424_10.jpg

在發表完首張EP《If Not, When?》一年後,英國Hull/Leeds樂團bdrmm於今年乘勝追擊推出首張專輯《Bedroom》,不論是旋律或情感鋪陳方面都能聽到長足的進步。《Bedroom》由傳奇瞪鞋廠牌Sonic Cathedral發行,不但受到Ride主腦Andy Bell青睞,幫他們混音了〈A Reason to Celebrate〉一曲,還被The Charlatans主唱Tim Burgess選為Listening Party的專輯之一,為專輯提升不少曝光度。如果要指出《Bedroom》的獨到之處,除了可以聽到大家所喜愛的經典瞪鞋樂團的影響,bdrmm筆下所描寫成長過程中感到的困窘和疫情時代如影隨形的焦慮也相當真切。

純音樂開場曲〈Momo〉陰鬱的氣氛中劃入搶耳的合成器,無縫接到〈Push/Pull〉一曲,冷調的環境聲響可以聽到Pale Saints和The Cure的影響,歌詞提到對邂逅對象的矛盾情愫,內心既期待又抗拒,整首歌隨著情緒波動營造出高潮起伏。〈A Reason to Celebrate〉吉他音牆的轟鳴方式很像Ride,融入一些讓人幾乎可以起舞的節拍,慶祝年少時擁有夢想的初心和看著它幻滅的哀愁。

〈Gush〉和〈Happy〉如水流律動的吉他很像《Oshin》時期的DIIV,流行討喜的旋律彷彿得到The Cure的真傳,歌詞中沒有深刻的大道理,描述淡淡的遺憾,希望自己當初可以付出更多努力,沒有做出這麼多的妥協。

簡短美麗的〈(The Silence)〉扮演的角色就如同《Souvlaki》專輯中的〈Here She Comes〉,捕捉到某個瞬間短暫的感受,不過漂浮的電子音聽起來像是出自Deerhunter或著Panda Bear專輯中的作品,接續的〈(Un)Happy〉像是將Slowdive的歌曲去掉人聲,並混音成更符合太空旅行的主題,在必須減少外出的日子,音樂替我們構築了壯闊浩瀚的景象。

〈If....〉的靈感出自1968年的邪典電影《If....》,拍攝幾個學生在英國公立學校展開革命,但相對於電影的離經叛道,bdrmm表達反而是未能展開行動的無力感。當〈Is That What You Wanted to Hear?〉如夢魘般襲來的吉他噪音令人感到十分鬱悶,終曲〈Forget the Credits〉未能完全驅散不安,拖慢的節奏、優美的吉他聲響和主唱Ryan Smith模糊不清的歌聲像是看到一部電影的開放式結局。

作為首張專輯《Bedroom》有不少讓人讚賞的地方,然而也稱不上是石破天驚的巨作。在世界情勢仍充滿不確定之際,《Bedroom》讓聽者審視內心,也為瞪鞋、後龐克和後搖曲風做了不錯的整理,適合宅在家時聆聽。

by Debby

Fontaines D.C. - A Hero's Death

by DOPM
a3772806156_10.jpg

Fontaines D.C.繼去年首張專輯《Dogrel》後又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在今年發行了《A Hero's Death》,對一組第一張專輯就受到廣大迴響的樂隊來說,第二張專輯往往是一場艱難的考驗,但他們也絲毫不想複製過往的成功,即使可能會喪失掉喜歡第一張專輯的樂迷也要做現在自己這個狀態底下想做的音樂。《A Hero's Death》像是他們對第一張專輯發行後的反思,從對愛爾蘭現狀不滿的階段進入到一種跟自我對話的內省階段,即便如此,在專輯各處還是有來自愛爾蘭的影響只是變得更加隱晦,專輯名稱來自愛爾蘭作家Brendan Behan的劇作《The Hostage》當中的一段話:「每個人都在追尋英雄式的死亡。」劇情描述一位年輕的IRA (愛爾蘭共和軍) 軍人因為被控訴殺害北愛爾蘭的警察而被囚禁在貝爾法斯特,而一位英國軍人被IRA挾持要求釋放軍人的故事,但專輯本身其實並沒有對北愛爾蘭問題有太多的著墨。

同名曲〈A Hero’s Death〉對他們來說反而異常讓人感到正向,主唱Grian不斷唱著:「生命並不總是全然的虛無。」就像是大眾運輸工具上不斷出現的商品廣告上頭常會出現的勵志小語,要你更快樂積極的面對人生,對自己好一點,Grian這樣告訴他人也告訴自己。正向思考像是麻藥但卻很有用,讓每個人都重視自己內心的聲音,然後不分貴賤的邁向英雄式的死亡。音樂上,〈A Hero’s Death〉聽起來基本上就如同上一張專輯的曲子一樣直接,搖滾節拍跟破音吉他,沒有用太多炫技來跟聽眾對話,反而〈Televised Mind〉對我來說比較新鮮一些,舞曲般延綿厚重的電貝斯彷彿受The Prodigy的影響,用低音把電波的感覺給重現出來,但電吉他的部分還是用迷幻噪音的手法來製造整體的空間感,將人從社群網站時代下被控制的心靈中解放出來,螢幕上的一切讓人分心,你更應該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

用有點慵懶的〈I Don't Belong〉作為首曲,彷彿先放下了《Dogrel》所帶來的成功與名氣,也是Grian在面對與他人關係時所害怕的一件事,害怕失去自我,所以他用唱著:「我不屬於任何人」來堅定自己的意志,在保有和失去自我之間角力,因為他厭惡那個在他人面前言不由衷的自己。他在〈Love Is the Main Thing〉的唱腔就像是在雨天下徘迴在長廊的鬼魂,相當黑暗的吉他噪音與鼓擊不停的在呢喃中穿越,雖說他們不在乎後龐克的標籤,但樂音還是又將人帶回到那塊時間緩慢又與現實疏離的黑暗之地。

〈A Lucid Dream〉原本叫做〈A Lucid Dream Of 1916〉,其中的年份1916代表著Easter Rising(復活節起義)發生的時空是愛爾蘭獨立運動中最知名的事件之一,Grian做了一個事件發生當下的清醒夢,如同他在那個時空當下活過。他們用狂亂的噪音將當時起義對抗英國的場景還原,夢境中用手碰觸那些牆上的彈痕竟是如此真實。慢歌〈You Said〉及〈Oh Such A Spring〉使用清透的電吉他弦音來回憶過往,但那個過往就如同夢境一般離真實還有一段距離。

專輯到了後半也絲毫沒有疲軟的現象,靈感來自James Brown紀錄片的〈Living in America〉聽起來十分令人興奮,即使沒有使用貝斯還是製作出了一股低頻噪音在背景作為替代,如同上一張的〈Too Real〉讓吉他噪音與聲響在歌曲中迴旋,但這次所製作出來的空間感更好,人聲的氣音,遠方突如其來的噪音也讓人驚喜,在雜亂的聲響編排中又帶著工整,Grian從極低沉的唱腔轉調用些微上揚的腔調後唱著:”Turning your tricks like a newborn gangster”時的那種危險感為歌曲添加了一股蓄勢待發的氣勢,更不用說弱化噪音後中段的轉折有多微妙。

〈Sunny〉受到The Beach Boys的影響因此聽來如同慵懶的躺在海邊曬著太陽,但歌詞其實是一位離開小孩的父親寫給他孩子的一封信,他在作為父親的責任與不負責之間來回擺盪,他並不想被找到,只想孤單一人度過他的人生,就讓艷陽的光投射出他最黑暗的影子。他們把專輯最溫暖的歌〈No〉擺在最後,給人一種聽完專輯還意猶未盡的感覺,歌曲鼓勵著他人試著放下與原諒果去不需要帶著罪惡感活下去。Fontaines D.C.好聽的地方就是那股不妥協的純粹與真誠,不用修飾太多就能夠讓歌曲跟人產生共鳴與對話。

有著包袱的第二張專輯總是最困難的,但在《A Hero's Death》中他們絲毫沒有把這個困難跟包袱當成一回事,他們只是很快的將自己的感觸寫成歌,不讓過去成為自己的敵人,把頭轉向前方往未來看去,在這個當下,沒有時間再眷戀過往榮光了。

Fontaines D.C. - No

給我們你身上的傷痕吧
你戀愛,然後失戀了
就把自己與外隔絕
只是躲在那個灰暗處
受傷又迷失
那些代價你都明瞭
尤其來自你感受最深的那個
你在熟睡時依然在付出那些代價

你還在這泥濘打滾著
去跟你覺得值得的事物玩樂吧
我們知道自由所帶來的是什麼
夠糟糕的歌才讓你唱的出來啊
你這難道不是活在責怪中嗎
這對你的痛苦一點幫助都沒有
請不要把自己與外隔絕
只是躲在那個灰暗處

當你待在那個地方
那裡讓你的臉像個怪物一樣
扭曲又憤怒
又找不到正確的詞語能說出口
這不是人該生活的方式
你所有的恐懼都在這裡泛濫成災
被你自己的信仰所綁架
把所有都歸咎於悲傷
別這樣

即使你不知道
你感受得到,你感受得到
即使你不知道
你感受得到,你感受得到

by guan

Deep One Perfect Morning © 201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