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15 Suede x Manic Street Preachers @ Zepp Taipei

by DOPM

距離上次DOPM貼出演唱會紀錄的文章已經過了四年,疫情和緩後雖然也看了些表演,但這次終於迎來人生中的重要樂團Suede和Manic Street Preachers。恰巧多年前也曾看過這兩團的表演,在演出之前思緒沒有飄向以前看現場時的回憶,反而回憶起年少時剛開始聽他們音樂的時光,可能因為自己這幾年為了生計奔忙,需要重新發掘對生命的熱情,這次演唱會正是完美的契機。

Suede幾乎於八點準時開始,從螢幕上投影大大的《Autofiction》封面照片可以得知他們還是想多宣傳這張去年發行的新專輯,他們以〈Turn off Your Brain and Yell〉開場,後龐克的吉他演奏和直截了當的鼓擊讓人很快燃起對整場表演的期待。主唱Brett Anderson的體態和嗓音都保養得不錯,他在〈Personality Disorder〉主歌中的唸唱也是九零年代時比較少見的,只不過副歌就比較流俗了一些,現場調音較難反映出過渡橋段中迴盪的瞪鞋風吉他之美。

經過〈15 Again〉,〈Trash〉的前奏響起,全場陷入瘋狂,Brett引導全場開始大合唱,已經很久沒有身處這樣的場合,當下覺得非常魔幻。接著〈Animal Nitrate〉和〈Heroine〉展現出Suede當年是如何挑戰禁忌,討論美、墮落與毀滅的主題,時至今日Brett和團員們既華麗又狂暴的音樂依然令人迷醉。

較近期的歌曲中,個人覺得《Autofiction》的開場曲〈She Still Leads Me On〉算是比較優秀的,一開始Brett帶動全場打拍子,錚錚的吉他前奏堅定自信地滑入聽眾的心房,歌詞是Brett獻給去世的母親之作,讀起來真摯感人。

Suede的表演最精彩的時刻莫過於Brett自彈自唱〈The Wild Ones〉,他個人氣場強大,仍然能傳達出這首歌想捕捉的不會隨著時光流逝、永遠烙印在腦海中的美麗記憶。隨後的〈Everything Will Flow〉的合成器格外響亮,和Brett一起合唱Everything will flow時,覺得人生中種種不如意一定能找到出路。隨著演唱會步入尾聲,〈So Young〉、〈Metal Mickey〉、〈Beautiful Ones〉的全場K歌儀式讓當晚的Zepp舞台結束在絕妙的懷舊氛圍中。

中場休息約莫過半個小時之後,舞台螢幕上投影出美國詩人Anne Sexton的名句 I like you; your eyes are full of language.,不確定選用這段話的意義,但語言正是Manic Street Preachers的作品最吸引人的面向之一。團員都出場後,〈Motorcycle Emptiness〉的前奏響起,讓人沒有任何心理準備,馬上受到振奮人心的樂音包圍,主唱James Dean Bradfield的嗓音寶刀未老,情感豐沛的吉他聲響比不久前的Suede更具感染力。

從封建制度的農奴到消費者 /

形成這美好的消費主義社會 /

如同從肺部呼吸一般 /

存活理所當然就是無止盡的悲哀

同樣是九零年代發跡的樂團,Suede和Manics帶給我的感受不太一樣,Suede是英搖樂團裡面我比較喜歡的,但我沒有實際經歷過他們走紅的年代;而Manics則代表我希望自己不論物換星移都能保持的價值觀,聽著那些觸動心弦的字句,不禁對現在日常的行為和思考模式感到羞愧。

雖然Zepp的舞台沒有太多聲光效果,但我很喜歡Manics用一句歌詞摘要一首歌的投影畫面,像全場大合唱的〈Everything Must Go〉用 Escape from our history 來代表就推翻了前一首歌〈Motorcycle Emptiness〉的虛無,而 I paint the things I want to see 跟我當年聽〈You Stole the Sun from My Heart〉的心情也不可思議地吻合。

〈You Stole the Sun from My Heart〉之後的三首歌能出現都感到很驚喜,以前在On Blackheath音樂祭沒有聽到任何出自《Holy Bible》專輯的歌曲,這次Manics能唱〈Die in the Summertime〉彌補了心中遺憾,現場兇猛的吉他刷奏令人震撼。〈Walk Me to the Bridge〉則是當年聽過,獲得再次重溫回憶的機會。唯一出自《Gold Against the Soul》專輯的歌曲〈From Despair to Where〉非常難唱,沒想到James Dean Bradfield現在依然能夠駕馭,這首歌的歌詞以Manics的標準來說很直白,不過副歌傳達的心情自己可說是天天都感受得到,特別有共鳴。

我嘗試昂首闊步 /

裝出有尊嚴的模樣 /

絕望能引領我到何處呢?

重頭戲〈A Design For Life〉和在台灣的觀眾一起合唱是獨一無二的經驗,能有這麼一首結合絕望與自豪,可以多重解讀又流行的歌曲實在很珍貴。或許是讓大家沸騰的情緒稍微緩和,JDB自彈自唱了〈Theme from M.A.S.H. (Suicide Is Painless)〉,他一人的歌聲和彈奏的能量就能撼動全場。

圍上閃亮圍巾的貝斯手Nicky Wire、鼓手Sean Moore和其他客座樂手重新回到舞台,下半場的表演包含首張專輯《Generation Terrorists》的三首歌曲〈Slash N' Burn〉、〈You Love Us〉和〈Stay Beautiful〉,與當時狀況已大為不同的團員三人還是能演繹出青澀、生猛的憤怒。這次表演曲目中最近期的歌曲〈International Blue〉也有一種青春感,Nicky Wire說創作這首歌時,想表現出看到藝術家Yves Klein作品鮮明色彩時的喜悅,現場聽起來的確好像整個人重新充電了一樣。

演出最後以〈If You Tolerate This Your Children Will Be Next〉作結,從頭唱到尾暢快淋漓,希望理想主義的火苗能成功傳給下一代。Manics首次來台的歌單很具誠意,只不過個人私心反而想聽到一點新歌,幾天後在東京的演出就應景唱了〈Still Snowing in Sapporo〉,但這樣以後看Manics的表演就有新的期待,迫不及待那天的到來。

by Debby

Wilco - Cousin

by DOPM

或許看到《Cousin》這專輯名稱會讓人覺得困惑,以為整張專輯是以創作者的表兄弟為主題,但看到Jeff Tweedy用"Cousin"這個沒有直接血緣關係的親緣來描繪自己跟這個世界的關係再透過聆聽感受整張專輯才豁然開朗,他想要呈現這種身處這個世界其中卻又同時對世界有一種的疏離感的氛圍。

其實Wilco的音樂已經很久沒有吸引到我的注意力了,或許是過於平淡也沒有突出的製作跟吸引人的旋律性,但《Cousin》卻成功的重新引起我的注意力,比起他們上一張鄉村專輯,隔一年又出了一張風格截然不同的專輯,可能也要歸功於專輯製作人Cate Le Bon,同樣身為音樂人的Cate Le Bon將他處理節奏、合成器音色的方式帶入到了Wilco的音樂,使得整張專輯的聽感變得更加透亮且輕盈,沒有任何的急躁,讓Jeff Tweedy的旋律能夠自由的在節奏上飄盪。

從〈Infinite Surprise〉就回歸《Yankee Hotel Foxtrot》時期在聲音上的實驗感,細碎的節拍跟吉他噪音不斷的迴響在你耳邊,大鼓聲如同心臟般的跳動,然後噪音越來越大,讓歌聲逐漸消逝在音景之中,給人相當印象深刻的開場。Jeff Tweedy在〈Ten Dead〉中用美國槍擊案的新聞來呈現他如何成無能為力到與這個世界產生疏離感,漸強的樂音就如同這種有毒的麻痺感慢慢擴散的佔據他整個人。

〈Levee〉的副歌旋律盤踞在我的腦中,Jeff Tweedy唱著:「拯救我,再一次的拯救我。」他彷彿不需要任何人,又渴望他人的幫助,整歌陷在這個渴望互助的循環中,歌曲中節奏的速度與吉他Riff的搭配可以說是完美,小調的音階來回的爬升將憂鬱感提升至最高。Jeff Tweedy在〈Evicted〉唱著一個人被他人從心中完全排除在外的感覺,唱著:「我就像是在一台老舊孤獨的列車上的一個口哨,無時無刻在哭泣。」刷奏木吉他的用有點哀愁的情緒表達自己再也不會見到對方,自己也應該得到這樣的結局。

〈Sunlight Ends〉的歌詞如同詩句:「你不是那種城市街道能讓任何人能跨越,你是那種高速旋轉的新星讓你自己迷失。」Jeff Tweedy習慣用一些不合常理的譬喻手法讓歌詞看起來更加有趣一點,他又唱道:「你跳舞,就像光中的塵埃,在那個陽光進來的地方,我跟隨著,直到陽光消失在那。」簡單的一些句子就足夠讓人產生畫面感。專輯到了〈Cousin〉,歌曲節奏變得更雀躍,聽來就像是一首The Velvet Underground還是Deerhunter的曲子,反覆緊密的節奏與樂句可以說是整張專輯最吵鬧的曲子,會讓人覺得比起玩鄉村音樂,Wilco還是適合這種搖滾樂。

沒想到這張專輯到了最後居然這麼溫暖,〈Soldier Child〉像是一種與他人久別重逢的感觸,用單純的木吉他刷奏與節拍傳達這份溫情給聽者,聲音彷彿成為了重逢瞬間的快照,那個瞬間彷彿忘記了所有痛苦,加上老套的吉他獨奏卻很有效的將人帶到思念的情緒裡。最後的〈Meant To Be〉更加雀躍,「我們的愛是命中注定的。」Jeff Tweedy這樣唱,如同一首節慶歌曲,歡鬧的將《Cousin》導向了一個更加篤定的結尾,一掃專輯前半段的陰霾,給聽到專輯後段的人留下了彌補失落的印象。

《Cousin》再次證明有了對的製作人才能將Wilco的音樂變得更加動感,Cate Le Bon讓他們成功重返了搖滾樂,也讓專輯的完整度變得更高。即便歌曲間的氛圍不斷轉化,你還是可以很輕鬆流暢的把整張專輯聽完,畢竟每一首歌都維持不俗的旋律性與製作水準,節奏與環境音的處理上也讓人可以體驗到一些聲響上的小巧思。

by guan

bdrmm - I Don't Know

by DOPM

上半年bdrmm的《I Don't Know》專輯尚未正式發行前,單曲〈It's Just A Bit of Blood〉就令我驚豔,比起上一張專輯的青春憂傷氣息顯得更濃重一些,前奏開始不久立刻用吉他音牆轟炸聽眾的耳膜,接著歌曲採用Pixies般動靜交錯的手法,主歌抑鬱迷惘,副歌盛大壯麗,彷彿戰勝了心魔,成為更強大的自己。後來發現bdrmm從廠牌Sonic Cathedral換到Mogwai的Rock Action,並從與Mogwai巡迴的經歷獲取了不少養分,便特別期待聽到完整作品。

當受到Thom Yorke電子樂創作啟發的曲子〈Alp〉響起,立刻成功證明bdrmm成功化解了第二張專輯魔咒,歌曲誕生自樂團與Mogwai巡迴時行車經過阿爾卑斯山時,一面接收到來自家鄉英國的負面消息,絕望的感受油然而生。樂團打造的電子聲響是前作從未見過的,展現了他們成長的軌跡,比較可惜的是隨後的歌曲沒有再融入這麼多電音元素,只能看bdrmm日後的作品會不會往這個方向探索。

〈Be Careful〉也是《I Don't Know》專輯中很有記憶點的歌,貫穿全曲綿延的吉他有點像《The Bends》時期的Radiohead,主腦Ryan Smith描寫即使前幾年心理狀態不佳仍從事創作(「值得治癒的心靈 / 創造著簡單的十四行詩」),副歌的字句「自己要小心 / 為前所未見的事情做準備」主要是安慰身為音樂人的自己熬過了前幾年的艱難景況,不過聽眾也能感同身受。

〈We Fall Apart〉凸顯出bdrmm對於Krautrock的喜愛,Ryan Smith以感情關係為主題自然地寫出這首歌,後半段的口白營造出新浪潮電影的氣氛,宛如放慢版《Primary Colours》時期的The Horrors。演奏曲〈Advertisement One〉呈現一段優美的鋼琴旋律並搭配鳥鳴聲,不確定取名「廣告」是不是為了諷刺,但自然環境的聲音取樣的確能讓人感受到幸福,也回憶起十多年前後搖還盛行時,人們從旋律和編曲細節中想像出許多風景。

專輯後半段的歌曲回到本位瞪鞋風格,可以聽出Ride、My Bloody Valentine和Slowdive等經典樂團的影響,不過從點綴的電音元素和製作方式又透露出自己的理解,不僅僅是承襲前人的風格。Ryan Smith在〈A Final Movement〉的結尾唱道「看我們的世界在我眼前崩毀 / 我一行一行地寫下我活著的證據 / 我願意忘掉一切 / 如果你願意的話」,看似要放棄努力,但鼓聲轉瞬變強,淒美的弦樂和吉他音牆穿透了種種冷漠的偽裝,如此餘韻不絕的結尾,讓人難以輕易忘記bdrmm的音樂。

by Debby

Slowdive - Everything Is Alive

by DOPM

還記得Slowdive在九零年代解散前的最後一張專輯《Pygmalion》嗎?樂隊主腦Neil Halstead因為對電子音樂感興趣而做出了一張極為冷調,環境音樂取向的專輯,如同效仿Talk Talk的轉變,你可以把他當作Slowdive的《Spirit of Eden》,但其他樂隊成員並不喜歡這樣的走向,專輯本身的鬱悶氛圍如同團員間的關係也間接宣告了樂隊解散的結局,但Neil在這之後也沒有做出一張個人的電子專輯,反而走向了鄉村民謠組了Mojave 3,在他心裡還有未完成的電子音樂夢,一人製作出音樂比起被他人認可、參與來得容易,即便他在2019用了類比合成器開始創作歌曲打算製作成個人專輯,他還是決定將這些歌曲分享給其他團員,徵詢其他團員的意見,將它們從純電子音樂轉變為一首首Slowdive的歌曲,這也意味著吉他噪音溫厚的Bassline依舊會是歌曲的一部分。

《Everything Is Alive》製作期間經歷了疫情也經歷了團員Rachel Goswell母親及Simon Scott父親的過世,他們決定將這張專輯獻給他們離世的親人,原本預期這張專輯會更為黑暗但沒想到結果卻是比想像中來得明亮,在冷與熱的調性之間找到了中間的溫度,就算是使用了合成器也聽起來溫和,在分解和弦的彈奏與貝斯低音的韻律下從機械式的節奏中取得完美的平衡。

〈Shanty〉的由弱漸強的類比合成器Loop,再讓突如其來的吉他噪音炸響在你的耳膜上,搭上Simon的Motorik beat每一次小小的過門都相當讓人驚喜,因為你從未聽過Slowdive如此強調節奏,每一項元素都相當極簡又重複,卻能刻劃出美妙的音頻。但不得不說後搖滾走向的〈Prayer Remembered〉作為一首過渡的歌曲放在節奏感強烈的〈Shanty〉後面顯得有點突兀

不管是〈Alife〉還是〈Kisses〉都再度展現他們創造出在流行旋律中帶有夢幻感的能力,即便Neil跟Rachel都已經年過半百,兩人合唱聽起來還是能重現那股青春的悸動,即使是年輕一代的人聽到還是能從中找到歸屬,只要聽過〈Kisses〉副歌一遍後那旋律就在腦中揮之不去,吉他延遲與迴響效果的堆疊讓整首歌被迷霧包覆,舞曲節拍則讓你在迷霧中找到不知何去何從的方向,連原音吉他的間奏也是驚喜之處,如同一首New Order與Slowdive合作後的作品。

〈Chained To A Cloud〉在合成器與節奏組的巧妙搭配與環境音的增幅下聽來相當的壯闊,雖然合成器Loop聽來極簡到不行卻能製造出驚人的氛圍,更不用說終曲〈The Slab〉的堆疊有多驚心動魄了,就像是你攀登上高山看著雲霧繚繞的光景,琴聲快速的震盪著空氣不斷的延盪進你的耳門,彷彿你能夠從那一大片音景中找到窮極一生都在追尋的答案,Neil跟Rachel幽魂般的歌聲重疊在一起,如同他們發聲的形體並不存在在同一個時間與地點,而是來自不同時間點讓彼此的聲音交疊在一起。

比起2017年重組後的同名專輯,《Everything Is Alive》在各方面來說都更具有突破性,也彌補了Neil將近三十年的遺憾,當初沒有好好把Slowdive的另一個面向給展現出來,這次則是一了心願,放下作為主要創作者的固執,將不一樣風格的Slowdive帶給大家,也向世人展現了實驗音樂如何能轉化成流行音樂又不失樂隊核心的本質。

by guan

Unknown Mortal Orchestra - V

by DOPM

自從2018年的《Sex & Food》以後,除了一些零散的即興錄音以外,Unknown Mortal Orchestra沉寂了一陣子沒有發表新專輯,但Ruban Nielsen和團員的影響力還是隨處可見,去年他們在Toro y Moi《Mahal》專輯中參與的〈The Medium〉一曲就令人印象深刻。Unknown Mortal Orchestra與Toro y Moi、Mitsuki、Khruangbin、Japanese Breakfast等樂團為獨立音樂帶來新的觀點和世界音樂的影響,成為一股新勢力。

由於是睽違五年的新專輯,Unknown Mortal Orchestra把第五張專輯《V》定位為雙專輯,總長度約一小時,其中的歌曲大多是在新冠疫情爆發的數年間創作的,對於封城期間受困的感受近年推出的不少音樂專輯都已討論許多,Unknown Mortal Orchestra反其道而行,想創作一張愉悅歡樂的專輯來驅散疫情時的愁雲慘霧,重現Ruban Nielsen和哥哥Kody的父母數十年前擔任度假飯店樂手時所演奏的音樂。然而現實情況遠比規劃的還要複雜,兩兄弟的舅舅被診斷罹患重病,讓悲傷情緒無可避免地滲入《V》的歌曲中,Ruban Nielsen受訪時表示家族經歷中不論是好事或壞事都造就了現在的自己, 如果新專輯能夠傳達這種悲喜交集的訊息,就算成功了。

開場曲〈The Garden〉的鍵琴與Unknown Mortal Orchestra獨具特色的吉他音色營造出異國情調,歌詞似乎在描述花園中生氣勃勃的生態系,歌曲後半段彷彿信手捻來的吉他獨奏讓人擺脫倦怠狀態,重拾對生命的熱情。

接在洗腦曲〈Meshuggah〉之後的〈The Widow〉是一首爵士樂小品,Nielsen兄弟的父親Chris吹奏薩克斯風,展現出Nielsen一家人的演奏功力,也營造出一種寧靜、適合思考事物的氛圍。〈The Widow〉直接銜接到因為被心儀對象忽視而悵惘的〈In the Rear View〉,在Ruban Nielsen微弱的歌聲和低迷的吉他間,往事歷歷在目。

〈That Life〉描寫Ruban Nielsen搬到加州沙漠度假勝地Palm Springs居住後的感受,當地幾乎全年陽光普照,但一到夜晚周遭變得異常安靜,散發出詭異氣氛。Nielsen描繪出當地遊客與居民的眾生相,在珠光寶氣的人們和奢華的度假設施間仍有大大小小的人際衝突事件,隨著調皮的滑動吉他旋律,Neilsen描繪出一幅享樂主義與末日氛圍共存的畫面。

《V》當中可以看到許多七零年代音樂的影響,像〈Layla〉與Eric Clapton的暢銷金曲同名,不過除了歌名之外兩首歌就沒有太多相似之處,而〈Shin Ramyun〉這樣靜謐寫意的純演奏曲讓人想起Steely Dan的音樂。受到迪斯可音樂啟發的〈Weekend Run〉討論大家習以為常的週末,其實對於一般社會人士來說是無比珍貴的時光,主歌提到週間的日子時,背景音樂刻意顯得無精打采,讚頌週末美好的副歌則變得神采奕奕,整首歌的真實感非常迷人。

專輯中的歌曲大多是關於平凡日常的主題,從頭到尾聽起來很舒服,適合在慵懶的週末早晨播放。唯一比較特出的歌曲是不插電的〈I Killed Captain Cook〉,以夏威夷人的角度描述十八世紀殖民者James Cook試圖綁架當地首領,而被殺害的歷史事件,這是Nelsen的母親從小常跟他講的故事,Nielsen以溫柔的唱腔把歌曲獻給他的母親。終曲〈Drag〉捕捉了團員在某天一起即興演奏音樂的時刻,雖然結束得有點猶疑不定,但樂迷就是喜歡Unknown Mortal Orchestra看事情獨特的角度,就算專輯內並非每首歌都是經典之作也無妨。

by Debby

Deep One Perfect Morning © 201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