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終榜】DOPM最喜歡的專輯11到20名

by DOPM

20. Yo La Tengo - There’s a Riot Going On

YLT-Theres-a-Riot-Going-On-art-1521566569-640x640.jpg

因為Yo La Tengo是真正的喜歡不同音樂,他們毫不掩飾地用他們獨特的演奏效法其他樂風,管它是krautrock、free jazz、ambient、bossa nova。其實這張專輯再多聽幾次下來,曲風的迥異會越來越不明顯,圍繞著整張專輯的是一種introspection的氛圍,可以說它有溫馨的感覺,也可以說它是一種令人感到欣慰的存在。

(by F)

19. Ty Segall - Freedom’s Goblin

Ty Segall_Freedom's Goblin.jpg

聽了Ty Segall的音樂這麼多年,最常冒出的念頭若不是「他今年又會發幾張專輯」,就是「每一張專輯聽起來都差不多」,幸好他在2018年初發行的《Freedom's Goblin》正視這個問題,推出突破之作《Freedom's Goblin》,其中歌曲風格主題多變,宛如八零年代舞曲般的〈Despoiler of Cadaver〉、Ty Segall太太獻聲的〈Meaning〉、近似Elliott Smith的民謠作品〈Cry Cry Cry〉、真的以華爾滋節奏呈現的〈The Last Waltz〉都是過去少見的嘗試。獻給寵物Fanny的歌曲〈Fanny Dog〉、吉他不斷爬升的〈She〉和彷彿Neil Young & Crazy Horse上身,實則是重新詮釋舊作〈Sleeper〉的終曲〈And, Goodnight〉都是專輯中的亮點。

(by D)

18. Johnny Marr - Call the Comet

61X6AAYYcZL._SL1400_.jpg

《Call the Comet》是前The Smiths吉他手Johnny Marr個人的第三張專輯,如同許多的樂手一樣,他對於當下的政經情勢感到迷惘,因此在專輯中想像一個與現今不同的未來社會,在〈The Tracers〉他描繪的是更高等的外星生命來指導地球人。雖然主題挾帶外星科幻元素,Johnny Marr的音樂卻非常復古,〈Hi Hello〉和〈Day In Day Out〉刻意採用了與The Smiths舊歌相似的吉他riff,讓聽眾不由得陷入懷舊情緒。整張專輯的歌曲全為演奏純熟、旋律美好的college rock歌曲,雖無太多新意,聽起來十分療癒,像終曲的〈A Different Gun〉描寫的是駭人的恐攻的場景,但Johhny Marr仍然抱持樂觀的態度,相信人類在未來能找到解決衝突的方式。

(by D)

17. Iceage - Beyondless

iceage-beyondless-album.jpg

丹麥後龐克樂隊Iceage自成熟的上張作品後,《Beyondless》一樣維持同樣的水平,電吉他如雷電風暴般的席捲每一首歌曲,外加上小喇叭與小提琴的綴點讓曲子更有爵士味,但激進躁動的本質依舊不變,〈The Day the Music Dies〉由對音樂死亡的樂觀其成來反思世界局勢的混亂所招致毀滅的可能性。〈Take It All〉用行軍式的鼓擊與弦樂來控訴現今世界的存在就是一項罪行,每個人都是犯下這罪刑的共犯之一,主唱Elias Bender Rønnenfelt唱著就讓你們去掠奪這裡所有的一切吧。Beyondless意指沒有任何進展,如同死水一般,Iceage偏激的用他們的音樂回覆這世界永不停歇的殘暴。

(by G)

16. Anna Calvi - Hunter

AnnaCalvi.jpg

《Hunter》是一張相當具有情緒張力的作品,英國女唱作人Anna Calvi在專輯中毫無保留的用她高亢的歌聲將自己從性別解放出來,把內心的掙扎與在生存的渴望用電吉他譜寫成曲子。〈Don't Beat the Girl Out of My Boy〉聽來猶如The Cure的後龐克吉他Riff與Jeff Buckley的高亢嗓音連成一氣,宣示自己有著男姓靈魂與女姓身體,並且不會因此屈服於他人惡意的眼光。Anna Calvi用一把電吉他激昂俐落的在《Hunter》忠實的將自己的慾望無懼的呈現在世人耳前。

(by G)

15. Loma - Loma

a0997779065_10.jpg

Loma這個計畫結合了Cross Record幽微細緻的特質和Shearwater近年來比較戲劇化且外放的風格,從曲子中的轉折和旋律的流動可以聽到Jonathan Meiburg的手筆。為了與Shearwater作區別,Loma由Cross Record的Emily Cross擔任主唱,她的歌聲不屬於受過訓練專業歌者的類型,反而像身邊的友人那般樸實無華,同時又似乎與外界隔了一層膜,散發出孤獨的氛圍。

(by D)

14. Young Fathers – Cocoa Sugar

a1022040919_10.jpg

剛開始,除了他們的幾首強勁的單曲像是〈In My View〉和〈Toy〉,專輯的其他歌曲並沒有到太吸引我。但是多聽過幾次,其他歌曲也慢慢地越聽越愛。可以聽到他們在音效,樂風,歌詞甚至是歌曲結構上都充滿了探索與實驗的熱忱。他們的音樂可以很嚴肅,很憤怒,也可以很嗨的。看著他們從早期的mixtape到跟Massive Attack合作,幫《T2》寫歌再到這張專輯,我想喜歡他們的歌迷一定不會失望,甚至更期待他們未來的作品。

(by F)

13. James - Living in Extraordinary Times

James-Living+In+Extraordinary+Times+Album+Cover.jpg

第一次聽到新專輯《Living in Extraordinary Times》時,〈Hank〉爆裂的電子元素和激進的政治宣言馬上讓我感到耳目一新,雖然歌曲不像前幾張專輯那麼琅琅上口,但他們寶刀未老的批判力道強烈宣示這就是2018年該聽的音樂。生活在2018年,尤其是在右派勢力當道的英美,許多人不由得對社會現況感到憂心,足跡橫跨歐美的Tim Booth也不例外,《Living in Extraordinary Times》應該是樂團近年來收錄最多政治歌曲的專輯。

(by D)

12. Preoccupations - New Material

a3834850802_16.jpg

《New Material》在聲響上與首張專輯《Viet Cong》較為相似,都採用仿若Joy Division似從遠方傳來、經過特殊處理的鼓聲,不過吉他手Scott Munro在受訪時提到樂團這次刻意要擾亂聽眾的視聽,讓人分不清聽到的樂器演奏究竟是吉他還是合成器。另一方面,雖然團員可能嘗試了更多實驗性的聲響,在寫曲方面的旋律性反而提升。

(by D)

11. Hookworms - Microshift

hookworms-microshift.jpg

私認為《Microshift》是他們所有作品到目前為止中最好也是最成熟的一張專輯,相較起前兩張作品,《Microshift》更加的以Krautrock、新迷幻樂風為主要走向,在樂器方面也偏重於使用類比合成器但又不至於失去他們早期硬蕊噪音龐克的基底,也因為錄音設備、樂器全因洪災而汰換過一遍後影響了整個樂隊在聲響的表現方式,他們也不諱言未來更加的以電子聲響為主要走向。

(by G)

James - Living in Extraordinary Times

by DOPM
James-Living In Extraordinary Times Album Cover.jpg

《Living in Extraordinary Times》已經是曼城樂團James的第十五張專輯,距離休團後再重組也已經過了十年,彷彿他們從未離開過,上一張專輯《Girl at the End of the World》還達到創紀錄的佳績,他們的音樂生涯可說是老來俏。不過對於James近年來的專輯,我一直都略感失望,覺得他們時常打安全牌,避免作大膽的嘗試。因此第一次聽到新專輯《Living in Extraordinary Times》時,〈Hank〉爆裂的電子元素和激進的政治宣言馬上讓我感到耳目一新,雖然歌曲不像前幾張專輯那麼琅琅上口,但他們寶刀未老的批判力道強烈宣示這就是2018年該聽的音樂。

生活在2018年,尤其是在右派勢力當道的英美,許多人不由得對社會現況感到憂心,足跡橫跨歐美的Tim Booth也不例外,《Living in Extraordinary Times》應該是樂團近年來收錄最多政治歌曲的專輯,然而Tim Booth也坦言不希望專輯變成一張純粹「反川普」的作品,應該包含更多面向。明顯指涉批評對象的歌曲包括前述的開場曲〈Hank〉,把川普上任後發生的事情大略做了歸納,在主歌的隆隆炮火之間,Booth指出目前美國政治的矛盾之處:Black Lives Matter和種族暴力的事件並存、當權者用假數據引發族群對立,但在這些事件發生的同時,人們也有機會想像一個更好的社會應當如何運作,他唱到 Now every possibility exists in everybody's mind 時也顯得特別溫柔。

〈Heads〉的攻擊火力同樣猛烈,Mark Hunter行軍般的鍵盤聲製造出肅殺的氣氛,富人從困苦的人手中掠奪資源,還假裝是在助人的無數騙局,令樂團十分憤慨,憤怒的情緒到了副歌達到高峰,奔忙的鼓聲和鍵盤維持能量要擊破給人錯誤期待的美國夢。接續的歌曲〈Many Faces〉是James這張專輯的抗議歌曲之中我覺得寫得最好的,一開始相對平和的吉他和喇叭、慢慢加入的鍵盤和鼓給了歌曲很棒的層次感,而既然是一首強調人人平等的歌曲,採用James音樂裡時常運用的結尾大合唱真是再適合不過,現場演出一定效果絕佳。

有趣的是,在個人層次上,Tim Booth提出面對種種社會議題的解決方式是去享受性愛,不禁令我聯想到D. H. Lawrence的小說,八零年代的Depeche Mode亦抱持此種論調。具有漂亮旋律的單曲〈Leviathan〉用不甚隱晦的方式描寫結合的過程,燦爛的副歌切實傳達出無邊的歡愉。同名歌曲〈Living in Extraordinary Times〉開頭的詞句有點太過不加修飾,不過此曲一樣旋律動人,在前幾次聆聽專輯的時候率先留下深刻印象。

除了探討時事的歌曲以外,部份歌曲亦提及Tim Booth的一些個人經歷,像〈Coming Home (Pt.2)〉即在懺悔當初為了追求音樂事業、時常巡迴而錯過兒子的成長過程,全曲華美的鍵盤讓人感受到Tim Booth胸臆湧出的父愛以及子女所帶給他的喜悅。另外他們也描繪了一般人的生活處境,〈How Hard the Day〉以一個難以改變處境的人的角度,寫出他眼中的世界。〈Better Than That〉則鼓勵聽者超越自我設下的限制,做能夠發揮所長的事情,鍵盤和吉他橋段都很鼓舞人心。

即使撇除掉Bonus tracks,《Living in Extraordinary Times》本身的12首歌就已經長達57分鐘,加上專輯裡慢歌較少(嚴格說起來只有〈How Hard the Day〉和〈Hope to Sleep〉),聽到結尾耳朵已經有點疲乏,可惜了〈Mask〉和〈What's It About〉其實是專輯後三分之一的亮點,這兩首歌的音樂都顯得行雲流水,樂團聽起來也很放鬆。

如果是購買專輯豪華版或聽串流,正片結束後還有四首加收曲目,展現了James創作寧靜、詩意的一面,也讓我思考若將這些歌變成正式曲目,專輯的可聽性會不會再提升。〈Backward Glances〉和〈Moving Car〉有著《Laid》專輯的氣質,後者的結尾給人輕飄飄快要飛起的感覺,非常美妙。

在James推出的這麼多張專輯當中,《Living in Extraordinary Times》算是還不錯的作品,他們到此刻依然期望創作切合時事,並持續拓展聲響上的嘗試,實在是很難得。如同〈Many Faces〉中的歌詞 There's only love that's strong enough / To rescue us from self-destruct,James的音樂充滿正面能量,能把聽者的心凝聚起來,得知自己不是孤立無援。

by Debby

評分:

【2016年終榜】DOPM最喜歡的專輯11到20名

by DOPM

20. A Tribe Called Quest - We Got It From Here… Thank You 4 Your Service

對於A Tribe Called Quest的樂迷來說,還能在2016聽到這張新專輯,簡直是令人想要痛哭流涕的奇蹟。今年三月,樂團核心MC Phife Dwag 鬥不過久病纏身的糖尿病,才剛過世。在這之前,Phife 與Q-Tip 私人的關係也因一山不容二虎的關係讓他們漸行漸遠。所以,還能在這張專輯,聽到他們兩個MC破鏡重圓合作,還有退出多年的Jarobi強勢回歸,真的令人感動不已。唯一比較可惜的是,他們的DJ - Ali自己有配樂工作,沒辦法加入這張專輯的製作。

ATCQ身為另類嘻哈樂的元老,算是最早把爵士與搖滾樂的旋律與嘻哈的重拍做出完美結合的樂團。九零年代早期推出的專輯,張張都是嘻哈樂的經典。事隔18年後,既使他們在音效上沒有什麼大突破,但能把他們當年創新的風格融入現在這個時代,甚至交棒給下一代的嘻哈人。我想這張專輯最重要的是ATCQ以身示範了嘻哈該有的精神,透過旋律與押韻去討論社會時事與政治問題,用音樂去擁抱並尊重多元文化。

(by F)

19. Car Seat Headrest - Teens Of Denial

《Teens of Denial》之所以讓人一聽再聽,原因顯而易見,因其不論編曲、吉他聲音質地皆佈滿90年代indie傳奇樂團Pavement的氣味,甚而Will Toledo似走非走的嗓音也與Stephen Malkmus有著幾分神似。同時〈Drunk Drivers/Killer Whales〉的民謠基底,亦帶有Jeff Tweedy般的質樸色彩。那些吉他刷弦、回扣與曲勢轉折變奏,皆是再熟悉不過的章節安排,這些既視感讓人更快速地融入其建構的世界裡。而身為聽者與受眾的我們,自然是樂於回到那伴隨青春成長記憶的美好年代。

(by H)

 

 

18. Merchandise - A Corpse Wired For Sound

第一次聽《A Corpse Wired for Sound》的時候或許會覺得有點難以入耳,不知道是刻意或者成本不足,音樂製作得非常粗糙、樂器含糊不清,然而和Merchandise在4AD發行的上一張專輯《After the End》相比,《A Corpse Wired for Sound》重現了他們當初DIY、恣意惡搞又復古的魅力。專輯中有不少令人難以抗拒的金曲,如開場曲〈Flower of Sex〉就將dream pop式的朦朧吉他和揉合了愛慾與死亡意象的歌詞結合得非常出色。〈Lonesome Sound〉不論是拼貼的古怪音效,跳動的節奏和Carson Cox拖長的演唱方式都很迷人。〈Right Back to the Start〉、〈Shadow of the Truth〉、〈Silence〉等歌曲當中回授明顯的合成器以低成本的錄音呈現,宛如快要壞掉的收音機轉到八零復古金曲電台所發出的聲音,別有一番趣味。

(by D)

17. Marissa Nadler - Strangers

Marissa Nadler像是一位來自上個世紀的女子,用她脆弱易感的心靈去理解身處的世界,再把她的觀察寫成音樂,而在加入Sacred Bones廠牌後,她逐步放下矜持,讓更豐富的樂器組合搭配她的吉他刷弦與歌聲。《Strangers》比起上一張專輯《July》在編曲方面又再豐富了一些,除了寫自己的心事,她也將注意力放到友人和陌生人的生活。描寫女性友人的〈Katie I Know〉、〈Janie in Love〉、〈Shadow Show Diane〉都給了聽者唯美的畫面,想像這些人正面對的難題。〈Divers of the Dust〉、〈Skyscraper〉、〈Dissolve〉則把悲苦的情況寫得如此詩意,她的溫柔筆觸使人相信就算遇到相似的無助情境,也絕不會是遭逢厄運。

(by D)

16. Badbadnotgood - IV

在去年推出廣受好評、和Ghostface Killah合作的專輯《Sour Soul》後,今年加拿大爵士樂團Badbadnotgood乘勝追擊發行了專輯《IV》(實際上是第五張專輯)。Badbadnotgood本身演奏融合嘻哈與R&B元素的爵士樂已經很優秀,但這張專輯參與的客座樂手為他們的音樂畫龍點睛。其中由Future Islands主唱Samuel T. Herring跨刀的歌曲〈Time Moves Slow〉優雅而浪漫,是今年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歌曲之一。加拿大薩克斯風手Colin Stetson的標誌聲響也在〈Confessions Pt II〉上展露無疑。接近尾聲時,加拿大歌手Charlotte Day Wilson獻聲的〈In Your Eyes〉讓人想起六七零年代的流行靈魂樂,聽起來非常順耳、適意。

(by D)

 

15. Lambchop – FLOTUS

來自美國Nashville 的Lambchop,由創作鬼才Kurt Wagner領軍,是另類音樂中一支更另類的樂團,看起來毫不起眼,乍聽之下中庸平淡,但是一旦你被他們的音樂打到了,他們音樂的韻味才會漸漸的浮現。成軍二十多年來,幾乎一貫的用傳統的民謠樂器創作,偶爾加入弦樂點綴,在今年名為《FLOTUS》的新專輯卻開始玩起電子音效,但是並不是要把音樂玩的酷炫,反倒更像是一群老孩子拿到新玩具,一邊探索一邊實驗著不同音效在他們音樂裡的可能性。對於熟悉Lambchop的樂迷來說,剛開始聽這張應該都會很不適應,但是多聽幾次,就會慢慢聽到我們熟悉的Lambchop,唯美的旋律,充滿微妙巧思的編曲,還有Kurt唱出我們看似平凡卻不平凡的日常生活。

(by F)

14. Common - Black America Again

自嘻哈的誕生至今,已經有三四十年了,一直以來作為黑人為社會發聲的音樂。在過了這段時間,也許在音樂上征服了世界,也讓少數黑人變得更加富裕,但是大環境的社會現況不僅並沒有改變,甚至從今年的新聞來看卻是越糟。警察任意槍殺黑人,川普當選總統,種族歧視的問題越演越烈。身為嘻哈樂的中堅份子,Common一直以來都積極的參加社會運動並為黑人同胞們發聲。今年交出這一張《Black America Again》,便是一張充滿政治議題,並同時散播愛的訊息的專輯。對於Common的rap,我覺得其實沒什麼特別好說的,對於一個像他這樣穩定又有良知的饒舌歌手,你知道他交出絕對是有水準的韻詞。而我覺得讓這張專輯特別突出的部份,是Common找來合作的音樂人都是現在嘻哈與爵士界的一時之選。找來了能跨界嘻哈與爵士的製作人Karriem Riggins,鋼琴找來拿了葛萊美獎的爵士好手Robert Glasper,貝斯找了現代爵士新星Esperanza Spalding。客串獻唱的來賓有大牌的Stevie Wonder與John Legend,另外還有長期合作的靈魂歌手Bilal。然而,整張聽下來卻沒有許多嘻哈專輯的問題,那就是太多客串明星讓專輯沒有一個完整性。相反地,這整張聽下來,每個音樂人都貢獻他們的特長,使得音樂性多元卻非常的完整,要傳達的訊息非常清楚也很正向,像是一杯陳年好酒,濃郁又溫醇。

(by F)

13. James - Girl At the End of the World

自從曼城樂團James重組復出之後,就固定每幾年會推出專輯。身為他們的老樂迷,對他們一貫醞釀情緒的方式已經很熟悉,雖然常常希望他們創作的時候可以更大膽些,不要在較具實驗性的元素短暫出現後,馬上餵悅耳旋律的糖給聽者,但樂團雋永的歌曲和Tim Booth充滿靈氣的嗓音也不易令人厭膩,尤其今年看完現場更對《Girl at the End of the World》中的歌曲有特殊的感情。〈Bitch〉、〈To My Surprise〉吐盡市井小民看上流人士惺惺作態的怨氣,〈Waking〉批評填鴨式的學校教育。〈Nothing But Love〉大合唱的橋段十分感人,〈Dear John〉、〈Move Down South〉則像James過去撫慰人心的慢歌一般憂鬱但不頹喪。

(by D)

 

12. Teleman - Brilliant Sanity

來自倫敦的四人組合Teleman在《Brilliant Sanity》中以流行的曲調抓住獨立搖滾樂迷的耳朵,專輯內以德國流行音樂重鎮〈Düsseldorf〉為曲名的單曲以極簡的合成器編曲、鼓擊以及鏗鏘的電吉他刷奏寫出節奏感極具的流行歌曲,更不用說〈Glory Hallelujah〉的副歌有多讓人琅琅上口,有點傻氣又跳耀的編曲,反倒成為他們最大的特點,簡而言之《Brilliant Sanity》是一張給聽者不帶負擔且挑動正面情緒的作品。

(by P)

 

 

 

11. Minor Victories - Minor Victories

過往眾多Supergroups雷大雨小的經驗,也同樣使人不敢多所期待,以防期待越高、失落越重。一切疑慮皆於首次聽到Minor Victories這張同名專輯後煙消雲散,其感動與衝擊遠遠超越原先期待。旋律、聲響絲毫不見老態,歌詞與曲勢的搭配也來得十足groovy,層次轉折有條不絮,恰恰符合個人心中對於Slowdive,以及其後的分支樂團Mojave 3、Monster Movie的美好記憶。

2016.5.4 James @ O2 Forum Kentish Town

by DOPM

James的音樂不知不覺也陪伴了我十年。當初認識James的時候他們已經解散,加上他們在亞洲名氣不大,所以聽他們的音樂彷彿在挖掘珍稀的寶藏。聽了James不到一年後就看到樂團重組,令我興奮不已,當時在新竹求學的我,某一次上台北參加活動時,在北車的佳佳購入《Hey Ma!》,是我的收藏中第一張有圓角外殼的CD,不少人生經歷都揉合了Tim Booth俊逸的歌聲和Larry Gott昂揚的吉他。

這次James的表演是在O2 Kentish Town舉辦,和日前The Jesus and Mary Chain同一個場地,也和上次一樣有相當糟糕的暖場團。撐過令人哭笑不得的演出後,現場連番播放The Verve和Doves的專輯,即使重頭戲還沒開始,內心已經因為重溫了英搖經典而感到滿足。

幾乎播完整張Doves的《Some Cities》專輯之後,燈光終於暗下,James以新專輯當中我最喜歡的歌曲之一〈Move Down South〉開場,繚繞不絕的旋律與豐富的樂器編置使我迷眩,主唱Tim Booth說,希望大家已經聽熟新專輯,因為整場表演將囊括大多數新專輯的曲目。直到看到James的現場,我才發現他們在英國比我想像中的要受歡迎,現場觀眾幾乎都是四十歲以上的男性,大口喝著酒、恣意擺動身體,完全陶醉在音樂中,不論表演的歌曲是新歌或舊歌,現的反應都一樣熱烈,且對歌詞倒背如流。

James連續唱了五首新歌。在唱完單曲〈To My Surprise〉炒熱氣氛後,Tim Booth在第三首歌〈Catapult〉就玩起了stage diving,很少見到在表演剛開始不久就如此賣力的主唱。新專輯《Girl at the End of the World》整體來說悅耳但沒有太多驚喜,雖然O2 Kentish Town的音場並不是特別好,無法辨清兩把吉他和各件樂器的聲音,〈Alvin〉和〈Waking〉等歌曲與原先版本相比還是如獲新生。當天最讓我耳目一新的新歌是〈Dear John〉,前奏鮮明的合成器非常有八零年代的特色,由於主題是關於一場告別,歌曲的結構跳脫主副歌框架,緩緩鋪陳隨時間不斷延伸的思念,要是新專輯有更多像這首歌這樣的電音歌曲,應該會讓聆聽經驗更豐富。

無論如何,來看James或多或少依然期待聽到經典歌曲,第一首出現的是〈Ring the Bells〉,前奏堆疊了多件樂器,像正午的太陽一樣光芒萬丈,歌曲的後半段加上Tim Booth九零年代時常採用的呼喊式唱腔,讓我彷彿看到陽光下綿延的海岸,再滯悶的心境看到寬闊海域都會得到紓解。接下來的〈Sometimes〉與記憶中一樣美麗,當全場合唱 "Sometimes when I look deep in your eyes, I swear I can see your soul" 時,每個人都看到身邊的人性格最美好的一面。

其他有表演的經典歌曲包括動感的電音歌曲〈Come Home〉,讓原本就已經很享受表演的大家再度陷入瘋狂,另外連發的幾首慢歌〈One of the Three〉、〈She's a Star〉、〈Just Like Fred Astaire〉都展現出James寫甜卻不膩情歌的功力。在主秀即將結束之前,James唱了我事先最期待的曲子〈Sound〉,和〈Ring the Bells〉同樣描述絕處逢生的心境,現場聽到吉他、小號與各件樂器交錯,Tim Booth一邊起舞一邊唱著 "Come, dip on in. Leave your bones, leave your skin. Leave your past, leave your craft. Leave your suffering heart.",勾起我對生命中所有經歷過苦難的回憶,想到不知不覺也跌跌撞撞撐了到現在,不由得淚流滿面。

安可首發便是招牌歌曲之一〈Say Something〉。Tim Booth自在地巡邏全場,他所到的每一處都引起騷動,雖然我偏好這首歌專輯版的恬靜氣質,不過歌詞意境用在現場鼓舞所有觀眾敞開心胸真是再適合不過了。〈Nothing But Love〉現場聽起來非常催情,這種末日與愛的主題始終歷久彌新。最終James唱了上一張專輯紀念Tim Booth母親的歌曲〈Moving On〉,歌詞哀傷但曲調歡快,人生便是如此充滿一幕幕矛盾、悲喜交集的畫面。

據表演後公布的歌單來看,James理應表演〈Tomorrow〉但卻沒有唱,大概是因為除了我們當晚看的表演外,樂團在倫敦還有緊接兩場售罄的演出,而且許多觀眾都會看一場以上,所以要留到之後。沒有聽到〈Tomorrow〉當然很可惜,不過James的經典歌曲繁多,他們也場場換歌單,下次要是機會看現場,或許他們又帶來新的作品,繼續把我們從絕望中拯救出來。

by Debby

Deep One Perfect Morning © 201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