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Dan Deacon - Mystic Familiar
29. 熱寫生 - 豆皮少年
要問熱寫生的音樂聽起來像是什麼,好像什麼都有一點,卻沒有什麼都想嘗試最後卻不和諧的那種尷尬,他們只想找到最適合他們詞句的聲音,唱的不用太過用力,但情感的疊砌出的力道卻令人深刻。〈愛與膠囊〉的輕快節奏與破音吉他在詞句的海洋中自在的游動,那些不是那麼直接的字句卻意外映照你在現實生活中的感受。當曾立宇在〈在船底搔癢〉唱道:「你會觸礁,你在觸礁,你的短刀,剖開生活的孤島。」那旋律直接穿透了每一個現實挫敗的人們,提醒著你還不要太早放棄。「小吃」對台灣人如此重要,而從食物的啟發在〈豆皮少年〉也是聽來有趣,歌曲聽來都是如此有「味道」,用豆皮來譬喻時間,還不能讓人很快意會卻已創意(味道)十足。《豆皮少年》是對我們生活的觀察,卻又嘗試跳脫生活的無聊,刺激你腦中的皺褶讓想像力在神經元中彼此激盪。
(by G)
28. Loma - Don’t Shy Away
沒想到Loma竟然比Shearwater先推出新專輯,雖然兩團都是由Jonathan Meiburg領軍,但女主唱Emily Cross的歌聲較為討喜,音樂的製作方式也比較符合當今潮流。第二張專輯《Don't Shy Away》以民謠歌曲〈I Fix My Gaze〉和〈Ocotillo〉開頭,接著逐曲增加電子元素,〈Half Silences〉和〈Elliptical Days〉都是令人印象深刻且情感真摯的歌曲,〈Give A Sign〉和〈Thorn〉甚至有School of Seven Bells的丰采。專輯後半段的曲目就顯得有點雷同,不過安靜的同名歌曲〈Don't Shy Away〉非常細膩動人,終曲〈Homing〉即便和整張專輯的風格有些不搭,請來Brian Eno擔綱製作也為專輯增添了話題性。
(by D)
27. Porridge Radio - Every Bad
第一次聽到Porridge Radio的單曲〈Sweet〉讓我想到那些九零年代的另類搖滾名曲,在靜與吵的反覆之間製造出情緒緊繃的張力,讓人相當印象深刻,想一探他們專輯的全貌。成軍於英國布萊頓的Porridge Radio所發行的這張《Every Bad》初聽起來就像他們的首張專輯,畢竟它蘊含了一組新樂隊所該擁有的創意與爆發力,但其實他們先前就有自己錄製一張較為完整的樂隊專輯《Rice, Pasta and Other Fillers》,甚至更早還有一些主唱Dana Margolin個人錄製的一些較為Demo性質的作品,但比起那些低傳真的表現手法,《Every Bad》是他們第一次進入錄音室所錄製的作品,這也使得他們火力全開,將最好的歌都放到裡面,準備放手一搏。
(by G)
26. Kelly Lee Owens - Inner Song
將夢囈的旋律、Ambient與Techno電子節奏結合一直都是Kelly Lee Owens的強項,這風格也延續至《Inner Song》。以重新混音Radiohead的〈Arpeggi〉作為開場,再用單曲〈On〉以人聲旋律抓住你的注意力再將極簡的電子節拍漸進式的溶入曲式,從夢境到舞池無縫的轉化。專輯以人聲歌曲與純電子曲交叉作為曲序,讓聽者被節拍轟炸完後得以舒緩疲憊算是一項專輯中的巧思,這次還找來John Cale合作一曲〈Corner Of My Sky〉,他以英語和威爾斯語來為這首曲目獻唱,但個人覺得此曲並沒有其他歌曲來得出色,總覺得這次少了像上張專輯中〈Lucid〉這樣溫暖、旋律與層次較為豐富的歌。《Inner Song》的冷調特質是把雙面刃,你可以享受到極簡脫俗的節拍、曼妙的夢幻旋律,卻少了過往所能堆疊出的層次感給人更驚艷的想像力。
(by G)
25. James Dean Bradfield - Even in Exile
Manic Street Preachers的主唱兼吉他手James Dean Bradfield和其他團員談好樂團要休息一陣子,但因疫情待在家的JDB閒不下來,看到Bass手Nicky Wire的哥哥Patrick Jones為智利抗議歌手Victor Jara所寫的一些詩作,決定將它們譜成曲並作為久違的個人專輯發行。也許是不需配合其他MSP團員的關係,《Even in Exile》反而比MSP近年來的幾張專輯還要有記憶點。〈The Boy From The Plantation〉流暢的旋律和直截了當的曲式讓人想起MSP黃金時期的單曲,〈There'll Come a War〉的鍵盤編曲展現出JDB先前不常發揮出的才華,純演奏曲〈Seeking The Room With The Three Windows〉的吉他刷奏令人驚艷,證明JDB仍是當今數一數二的作曲人。Patrick Jones的詞平靜地傳達出Victor Jara當年想要捍衛的價值和為其所做的犧牲,JDB透過他的音樂期許當代的我們也能抱持應有的道德勇氣。
(by D)
24. Khruangbin – Mordechai
Khruangbin在泰語裡的意思是「飛機」,而聽他們的音樂就像是搭上了一班國際航空,漂浮在空中,享受那無憂無慮的異國風情。他們的第三張專輯第一首歌就帶我們上了 “First Class”,遨遊在各種世界音樂的輕鬆情懷中,有東南亞風情的funk、牙買加的dub、亦有拉丁美洲的熱情快歌。而他們也一改過去純演奏居多的形式,新專輯多數歌曲都有歌詞並由貝斯手Laura Lee來擔當主唱。他們三人的演奏實力,融合各式曲風的功力都還在,但是說實在的,記憶點反而比起以往的專輯還要淡。
(by F)
23. Jeff Parker - Suite for Max Brown
Tortoise的吉他手Jeff Parker將2016年的專輯《The New Breed》獻給當年過世的父親,今年他想趁母親還在世時將專輯《Suite for Max Brown》獻給她,專輯首曲〈Build a Nest〉也邀請到他的女兒來演唱。具備多年在搖滾與爵士音樂界遊走的經驗,Jeff Parker在這張專輯中除了彈電吉他,也包辦許多其他樂器,在即興演奏中創造出許多令人難忘的橋段,重新詮釋John Coltrane的〈After the Rain〉也玩出他自己的風格。〈3 for L〉神秘的鼓擊和隱約可辨的鈴響為情緒平緩的錄音增添趣味。〈Go Away〉將貝斯的聲音放大,整首歌也充滿律動感。最後以母親命名的歌曲〈Max Brown〉在經過一些重複但略有不同的片段後,在聽者心中浮現出美妙的靈光。
(by D)
22. Wire - Mind Hive
兩千年後的Wire比起以往更著重在歌曲的旋律性上,放下了後龐克和實驗電子的套路,不變的是以Colin Newman和Graham Lewis為主的創作核心以及抵抗主流的態度,而這次《Mind Hive》也是他們最具流行特質又不流於俗的作品,從開場的〈Be Like Them〉就展現出他們不盲從於他人的精神,宛如日本三線琴的電吉他彈奏與重金屬痛調的破音吉他聲響衝撞在一塊,以極具衝突性的編曲與Colin挑釁的唱腔講述生活在社會群體中所講求的一致性與個人獨立性的喪失。單曲〈Cactused〉與前曲大相逕庭,歌曲轉變為輕快流暢的流行曲調,歌聲將破音吉他壓制在下再讓鼓拍與合成器填滿整首曲子。
(by G)